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66例血清抗居细胞病毒抗体IgM(CMV-IgM)阳性孕妇的新生儿脐血进行了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DNA)与CMV-IgM检测。结果显示,其CM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CMV-IgM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表明用PCR技术检测胎儿脐血CMV-DNA有助于巨细胞病毒(CMV)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且CMV宫内感染影响胎儿发生发育  相似文献   

2.
HBV宫内感染机制及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是一个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地处乙型肝炎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高达10%以上。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BV宫内感染是HBV主要传播途径,亦是造成我国人群中大量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的主要原因,但对宫内感染机制尚无全面系统的研究。现将HBV宫内感染机制及易感因素的近期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弓形虫伴发巨细胞病毒感染32例孕妇妊娠结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弓形虫伴发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胎儿的严重危害,我们对孕妇进行了血清学ELISA方法筛选检测了上述两种病原体的血清抗体及弓形虫的循环抗原(CAg),发现两种检测方法呈阳性反应的32例孕妇均引起妊娠不良结局。因此,对引产胎儿进行了剖尸病理检查,32例中就有21例找到弓形虫,并发现绝大多数胎儿有脑积水,无脑畸形、胸水、腹水及其他先天性畸形等。  相似文献   

4.
孕妇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感染及其可能导致宫内的传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评价聚合酶链反应在孕妇巨细胞病毒及弓形虫感染诊断中的应用,发现可能导致CMV/Tox母婴传播的因素。采用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套式PCR加限制内切酶谱分析检测CMV。  相似文献   

5.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及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是指HBV在亲子代之间的传播方式,包括母婴传播和遗传传递。1.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指患乙肝或者携带HBsAg的母亲于产前(宫内)、产程中(产道内)或产后不久将HBV传给婴儿,并引起婴儿HBV感染的过程。母婴传播发生率高低可能与两种因素有关:母体血液中HBsAg滴度的高低和母体血液中是否含有HBe抗原(HBeAg)。唐氏[1]采用血清学、免疫组织化学和核酸分子杂交方法研究35例HBsAg阳性孕妇引产胎儿,结果从胎心血中检测到HBsAg和抗-HBcIgM,从胎肝组织查出HBcAg和H…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羊膜腔穿刺术对HBV携带孕妇胎儿宫内感染风险的影响,为产前诊断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就诊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的504例HBV携带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126例行羊膜腔穿刺术的孕妇设为观察组,其余未行羊膜腔穿刺术的378例孕妇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HBeAg携带状态、HBVDNA载量、穿刺术中出血状况、操作者资质和经验下观察组与对照组胎儿宫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504例HBV携带孕妇中胎儿宫内感染的总发生率为4.17%(21/504),其中,观察组感染率为7.14%(9/126),对照组感染率为3.17%(12/378);在HBeAg(+)与HBVDNA>1.0×10^7cps/ml2种情况下,观察组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38%(6/39)、70.00%(7/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HBeAg(-)与HBVDNA为l.0×10^3~1.0×10^7cps/ml情况下,观察组和对照组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穿刺出血情况、操作者资质和经验、分娩方式等对羊膜腔穿刺术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Ag(+)、HBVDNA载量>1.0×10^7cps/ml、羊膜腔穿刺术是HBV携带孕妇胎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HBeAg(+)、HBVDNA载量>1.0×10^7cps/ml、羊膜腔穿刺术是HBV携带孕妇胎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当HBV携带孕妇的HBeAg(+)、HBVDNA>1.0×10^7cps/ml时,羊膜腔穿刺术可能增加胎儿宫内感染的风险。HBV携带孕妇需要在产前诊断前对HBeAg状况和HBVDNA载量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行羊膜腔穿刺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分析HIV感染孕妇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HIV感染孕妇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共纳入170例HIV感染孕妇,感染的主要方式为异性性传播。近3年诊治的HIV感染孕妇数量较前几年明显增多。孕妇的主要抗病毒方案为齐多夫定或替诺福韦+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婴儿主要抗病毒方案为齐多夫定或奈韦拉平。母婴阻断成功率100%。结论HIV感染孕妇数量呈上升趋势,及时对HIV感染孕妇进行规范系统的抗病毒治疗及对HIV暴露婴儿进行预防可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围生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roup B hemolytic streptococcus,GBS)感染影响因素及产时抗生素预防性治疗(intrapartum antibiotic prophylaxis,IAP)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优生优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万宁市人民医...  相似文献   

9.
孕妇感染弓形虫影响胎儿发育跟踪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弓形由是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亦是孕妇宫内感染致胎儿畸形的五大主要病原体之一。本文随访了52例感染弓形史的孕妇(抗弓形虫的IgG、IgM均为阳性)采取新生儿脐动脉血及胎盘分别测定抗弓形虫抗体及其DNA,两项均为阳性24例,发生率为46.15%,3例畸胎的畸形部位组织均测得弓形虫DNA为阳性。由此提示孕妇感染弓形虫后能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使胎儿发育受损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给社会带来负担应引起围产医务工作者的量视。  相似文献   

10.
妊娠晚期生殖道感染检测分析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生殖道微生物感染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286例妊娠晚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入组孕妇均进行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测,分析生殖道微生物感染状况,并观察妊娠晚期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入组286例妊娠晚期妇女,52例(18.18%)出现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其中2.10%(6/286)为滴虫感染,11.89%(34/286)为解脲支原体感染,1.40%(4/286)为沙眼衣原体感染,6.64%(19/286)为假丝酵母菌感染,共11例合并有2种或2种以上微生物感染,占3.85%;此外,妊娠晚期生殖道存在微生物感染者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微生物感染者(P均<0.05);多重微生物感染者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一微生物感染者(P<0.05);治愈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生殖道微生物感染以解脲支原体、假丝酵母菌较为常见,且妊娠晚期生殖道微生物感染会增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多重微生物感染会增加妊娠妇女的早产发生率,临床上可据此为妊娠期妇女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对确保母婴良好结局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巨细胞病毒先天感染小鼠大脑皮质的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 H C M V) 经小鼠胎盘垂直传播致胎鼠大脑皮质感染的病理学特征。方法 在8 ~12周龄 B A L Bc 雌雄小鼠腹腔内接种 H C M V 后, 交配, 待孕鼠妊娠第7 天及临产时处死动物; 无菌将雌胎鼠双侧大脑皮质取出, 应用常规组织切片 H E 染色、脑压印片地高辛标记 H C M V 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及病毒分离的方法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组织学检查发现, 雌、胎鼠脑微血管扩张充血, 脑实质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部分神经细胞已变性坏死。在胎鼠脑组织切片上, 还可见到软化灶及受染神经细胞核内 H C M V 特征性嗜碱性包涵体。原位杂交显示, 病毒核酸存在于待产胎鼠脑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核内及胞浆内。在胎鼠脑组织悬液中分离出该病毒。结论  H C M V 能通过 B A L Bc 小鼠胎盘致发育中子鼠大脑皮质感染, 发生侵袭性脑膜脑炎性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崔秋月  郑蓉  杨帆 《传染病信息》2019,32(6):542-544
目的 研究孕晚期妇女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感染情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集2016年6月—2018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孕35~37周160例待产孕妇的阴道与肛周分泌物,常规用荧光定量PCR法和细菌培养法进行筛查,按照检测结果分为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分析GBS感染情况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160例孕晚期妇女GBS阳性者82例,阳性率51.25%(82/160)。2组在年龄、孕周、产次方面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BS阳性组产后出血率(40.24%)、胎膜早破率(20.73%)、宫内感染率(24.39%)均高于GB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离的82株GBS对青霉素G、头孢曲松、氨苄青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均为100%;对四环素、克拉霉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敏感率分别为7.31%、8.54%、82.93%、68.29%、71.95%、68.29%。结论 孕妇在孕晚期感染GBS将会增加产后出血,宫内感染,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孕妇在孕晚期进行GBS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加限制性酶切分析方法检测入巨细胞病毒(HCMV)。方法 在HCMV直接早期蛋白EcoRIJ DNA片段内,自行设计两对引物,建立Nested-PCR检测HCMV DNA,同时结合病毒分离检测临床标本。结果 23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中,10例病毒分离及Nested-PCR均阳性;1例病毒分离阴性,但Nested-PCR阳性。对58例妊娠早期孕妇血标本进行检测,Nested-PCR阳性率为9%,病毒分离阳性率则为7%。结论 Nested-PCR加限制性酶切分析是一种临床检测HCMV的快速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15.
病毒性肝炎患者1055例中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1992年4~11月入院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散发病例,用ELISA捕捉法测定急性期抗CMV-IgM与IgG。结果:患者1055例中抗CMV-1gM(+)37例,占3.51%,次于甲肝48.62%,乙肝44.26%,高于戊肝3.13%、丁肝3.02%、丙肝1.14%。排列病毒性肝炎病原谱第三位。在肝炎各类型分布中,重肝18.18%,慢活肝13.33%,慢迁肝3.86%,急肝1.34%,肝硬化未检出。37例患者中,原发感染1例,再发感染36例。随机抽查125例不同年龄肝炎患者,其抗CMV-IgG(+)109例,阳性率87.2%,抗体GMT372。由于感染普遍,对于成人患者CMV感染多为再发而极少原发。本文37例CMV感染者均为合并感染。合并感染有5种模式,即乙、巨二重12例,乙、丁、巨三重15例,甲、乙、巨三重3例,甲、乙、丁、巨四重4例,乙、丙、丁、巨四重3例。5种模式均有HBV存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乙肝病人临床多发主要原因,反过来CMV感染进一步加重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这就构成恶性循环。在有丁肝合并感染22例患者中(占59.46%),慢活肝(63.64%)与重肝(9.09%)比例较大,合并感染无疑会加重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HBsAg阳性孕妇产前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或联用乙肝疫苗阻断胎儿HBV宫内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6个数据库,手检9种期刊,并追查参考文献,纳入国内外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用Revman 4.2.1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鉴定研究间异质性,使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结果。结果HBsAg阳性/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总剂量600 IU,胎儿HBV宫内感染率〈空白对照组(RR=0.42,95%CI=0.21-0.83,P=0.01),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低于空白对照组(RR=0.30,95%CI=0.10-0.85,P=0.02),新生儿HBeAg阳性率Anti-HBs阳性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剂量大于600 IU时,宫内感染率〈空白对照组(RR=0.39,95%CI=0.26-0.58,P〈0.000 01),新生儿Anti-HBs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总剂量〉600 IU,胎儿HBV宫内感染率、新生儿HBeAg阳性率、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新生儿Anti-HBs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剂量600 IU组新生儿HBeAg阳性率和新生儿HBV DNA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阳性/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可降低胎儿HBV宫内感染率;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孕期应用HBIG阻断宫内感染的疗效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
贾青青  顾扬 《肝脏》2001,6(1):30-31
已经发生宫内感染的胎儿出生后使用乙型肝炎疫苗 (或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联用 )预防感染无效 ,这些新生儿极易成为慢性HBV携带者。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以和HBsAg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促使免疫系统清除乙型肝炎病毒 ,我们在妊娠晚期给HBsAg阳性孕妇肌注HBIg ,观察其阻断宫内感染的疗效 ,同时探讨其使用的指征。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以我院 1998年 6月~ 1999年 10月产前门诊筛选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孕妇 86例为研究对象 ,排除甲、丙、戊、庚型肝炎病毒感染 ,未进行过抗病毒治疗。年龄 2 2~ 33岁。…  相似文献   

18.
呼吸道感染性疾患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状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58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应用分子生物学及血清学方法,检测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状态,并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应答及病毒血症进行初探。实验结果表明,呼吸道感染性疾患存在巨细胞病毒感染状态,但不产生病毒血症,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免疫应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替比夫定对妊娠后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妊娠后期替比夫定对HBV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方法 妊娠后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1例,31例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1次/d;30例为对照,不给予抗病毒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母体HBV DNA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对HBsAg阳性率的差异分析采用x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 替比夫定组母体HBV DNA水平较服药前明显下降(t=19.09,P<0.01),且分娩前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3.64,P<0.01).两组新生儿7月龄时HBV感染率分别为0和13.3%(4/30),x2=4.29,P<0.05.结论 妊娠后期应用替比夫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替比夫定可显著抑制妊娠晚期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可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妇怀孕不同时期弓形虫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随访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南京地区6 849名孕妇外周血弓形虫IgG抗体和IgM抗体以及1 032名新生儿脐血弓形虫IgM抗体,并观察孕妇妊娠结局。结果共筛查孕妇6 849例,抗体阳性438例,阳性率为6.4%。其中弓形虫lgM抗体阳性87例,占19.9%;IgG抗体阳性351例,占80.1%。筛查新生儿1 032名,其中正常新生儿组脐血弓形虫IgM抗体阳性率为0.6%,畸形儿组脐血弓形虫IgM抗体阳性率为28.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动物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经常在外就餐、喜欢吃烧烤和火锅、喜欢生食肉类、菜板生熟不分等)是导致弓形虫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结论弓形虫感染可导致孕妇不同的妊娠结局,弓形虫lgM抗体检测可能有助于筛选畸形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