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 0例,采用rt-PA(5 0 mg/例)静脉溶栓,其中1 O%剂量5 min内静脉推注,余90%剂量60~90 min内静脉滴注。评定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及21 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FISS),21 d、90 d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90 d综合生活能力(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治疗后24 h及21 d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随访3个月,mRS为0~3分者33例(66%);脑出血者7例(14%),其中症状性脑出血3例(6%);死亡13例(26%)。在发病4.5 h内进行溶栓治疗的41例患者中有25例(60%)获得良好预后(mRS为0~1分),在4.5~6 h内进行溶栓治疗的9例患者中只有3例(33%)获得良好预后。13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仅有5例(38%)获得良好预后。结论在排除心源性脑梗死的情况下,采用rt-PA 50 mg/例治疗发病4.5 h内的脑梗死患者,能够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71例,联合溶栓组46例,单用rt-PA组39例,单用尿激酶组34例,对照组52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4d NIHSS评分,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 4组治疗后14d分别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14d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再发脑梗死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溶栓组脑出血率与单用rt-PA组及单用尿激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4.5h内,平均2.86±0.8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分为两组,溶栓组50例患者给予rt-PA 0.9mg·kg-1·d-1静脉溶栓,常规治疗组23例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比较溶栓和常规治疗后24h、7d及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7d及14d时,NIHSS评分较溶栓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头颅MRI/CT及临床表现提示未出现症状性脑出血。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h内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UK与rt-P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溶栓药物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照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UK)。比较2组治疗效果、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9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管总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较大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仅治疗后30d实验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和rt-PA用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rt-PA能更好地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王玉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2)
<正>急性脑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常见,病死率及致残率均高,治疗时间窗较窄,时刻危及生命,所以在临床治疗以溶栓治疗为主。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已被证实可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1],而银杏达莫则是一种银杏叶提取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本文探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01—2013-02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因具有发生率较高及预后较差的特点,其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脑梗死现有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抗凝治疗等,而对于急性期患者,因传统抗凝药物导致的高出血风险,使是否立即应用抗凝药物一直存有争议.阿加曲班作为一种新型凝血酶抑制剂,起效迅速,出血倾向低.本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rt-PA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颅内压和血清SOD、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观察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全身治疗1 d,观察时间分别为治疗1、3、7 d; 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颅内压和血清SOD、MDA水平。结果 经过7 d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颅内压和血清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 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应用rt-PA联合亚低温治疗可能通过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而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2组,2组患者在溶栓前均行TCD检查确定责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设TCD联合小剂量rt-PA(0.6 mg/kg,最高总剂量50 mg)静脉溶栓组30例,在溶栓开始后TCD持续监测2 h,单纯rt-PA标准剂量0.9 mg/kg(最高总剂量90 mg)溶栓组30例,仅在溶栓前行TCD监测确定责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 2组患者根据TCD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判断血管再通情况,临床随访评定溶栓前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 TCD辅助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溶栓后2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TCD持续监测联合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4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加曲班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7、14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监测患者给药前及治疗后第14d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短期内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14d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改善更明显。结论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美国及欧洲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建议0.9mg.kg-1为重组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标准治疗剂量。鉴于国人尤其是我国南方人在种族、体质及脑梗死危险因素等方面的不同,也按0.9mg.kg-1国际标准剂量治疗是否完全适合,有很大争议。本试验比较小剂量rt-PA 0.7mg.kg-1与0.9mg.kg-1标准剂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方法 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窗为4.5h内,具有溶栓指征,无溶栓禁忌症。随机分为小剂量组rt-PA(0.7mg.kg-1,最高剂量50mg)和对照组(0.9mg.kg-1,最高剂量90mg)。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h及14d的NIHSS评分,颅内出血率、死亡率以及90d mR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均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各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但治疗后24h及14d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90d 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剂量0.7mg.kg-1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7.1%,0.9mg.kg-1组为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mg.kg-1组死亡1例,小剂量组无死亡病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PA静脉溶栓0.7mg.kg-1剂量安全有效,该剂量可能更适合国人,尤其是南方人。 相似文献
11.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5)
目的探讨rt-PA溶栓后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对复发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急性脑梗死行rt-PA溶栓治疗后观察不同时间血浆BNP水平,比较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通组之间及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之间的BNP水平的差异。结果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通组之间血浆BNP水平在24h、3d及14d有显著差异,溶栓未通组患者BNP水平较溶栓再通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血浆BNP水平较存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之间血浆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再通后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血浆BNP可作为脑梗死溶栓治疗再通和死亡风险的预测指标之一;同时对于预测该类患者复发尚无明确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010-01-2013-08我院收治的13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与观察组(67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如调整血压、控制血糖血脂、脑保护、抑制血小板聚集、脱水等,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阿加曲班。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HISS评分、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尿、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可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且安全性高,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3.
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5例发病时间<3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剂量(0.6~0.9)mg/kg.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及7 d接受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个月接受改良Rankin评分,并观察安全性.结果 溶栓后7 d的NIHSS评分较基线值显著改善(P=0.04),20例完成3个月MRS评估者中,0~1分6例(30%),死亡2例(10%).症状性脑出血患者2例.基线NIHSS评分高(P=0.002)及完全前循环梗死型(P=0.01)者易发生症状性脑出血.结论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4)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小剂量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研究方法,设小剂量组rt-PA(0.7mg/kg,最高总剂量50mg)36例,其中20例加用丁苯酞为A组,16例未加用丁苯酞为B组,rt-PA标准剂量0.9mg/kg(最高总剂量90mg)16例为C组,于治疗前、治疗后24h、15d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90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预后,并观察颅内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采用rt-PA0.7mg/kg其NIHSS评分与rt-PA0.9mg/kg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溶栓前明显改善,且进行溶栓前及治疗后(24h、15d)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采用rt-PA0.7mg/kg颅内出血发生率为5.56%,低于0.9mg/kg发生率12.25%;死亡率三组无差异;90d预后加用丁苯酞组预后良好达70.0%,明显高于单用rt-PA两组患者。结论丁苯酞联合小剂量rt-PA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和疗效评定,并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4 d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均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5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治疗组(治疗组,26 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 例).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加曲班,开始2 d内60 mg/d,持续静脉滴注,其后的5 d内 20 mg/d,早晚各1次,7 d后给予拜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依达拉奉等治疗.对照组不用阿加曲班,其他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4 d进行NIHSS评分,并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4 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均<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阿加曲班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郭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4):78-79
正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致死、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不良影响,发病3h内尽快给予患者rtPA治疗效果最为显著,rt-PA是目前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最有效的特异性药物治疗方式,但在有效时间内入院的患者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发病3~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入院后,先予以rt-PA治疗,再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90 d; 对照组给予rt-PA静脉滴注后,再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常规治疗90 d; 治疗前、治疗后7 d及30 d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并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2组均无死亡病例、脑出血病例; 治疗前2组NIHSS评分与BI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1),治疗后7 d和30 d试验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试验组BI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 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更好的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保守治疗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研究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缺血组织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缺血组织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促进血管再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脑梗死(ACI)早期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发病时间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其中60例(观察组)应用rt-PA(总量为0.9mg/kg,单次计量最大为50mg)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60例(对照组)皮下注射5 000IU达肝素钠,1次/d,连续治疗7d。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2h、24h、14d、3个月2组NIHSS评分,回访调查治疗3个月后2组的BI值、继发性脑出血(sICH)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B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sICH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内及时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