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出血后产生的免疫风暴可导致神经元及其支持细胞死亡,红细胞裂解释放的血红蛋白、血红素和铁离子等细胞毒性物质也具有促进神经细胞死亡的作用。神经细胞死亡后释放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激活固有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反应-细胞死亡-DAMP释放-炎症反应的恶性循环,是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机制。本文旨在对目前开展的一系列探讨DAMP在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为进一步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最近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激活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继发性损伤。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大量分泌促炎性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红素加氧酶-1等,这些物质加重了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导致明显的脑水肿和神经功能障碍。应用药物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减少上述物质的表达,明显减轻了脑出血大鼠的脑水肿和提高了行为学评分。本文对小胶质细胞激活参与脑出血继发性损伤的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脑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对谷氨酸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受体机制。方法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7d,给予谷氨酸。结果当谷氨酸是0.1~1.0mmol/L时,随着剂量的增加,神经元的存活率逐渐降低;10-9mol/L~10-13mol/L的PACAP,能减轻谷氨酸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PACAPⅠ型受体特异性拮抗剂PACAP6-38能抑制PACAP减轻谷氨酸对海马神经元损伤作用。结论PACAP具有减轻谷氨酸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该作用是由PACAPⅠ型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后免疫状态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的全身及脑组织局部免疫状况均会发生一系列改变.免疫功能下降导致临床上各型感染几率增加,而免疫功能不适当的激活又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神经元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出血后的一系列继发性反应可以造成的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多个microRNA在脑出血后异常表达,参与了出血后的氧化损伤、炎症、水肿以及神经细胞凋亡等多个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加重了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本文综述了目前microRNAs在脑出血后病理生理机制中作用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有很高的致残率、致死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证实,脑出血后激活固有免疫系统,小胶质细胞活化并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诱发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脑组织继发性损伤,其中NLRP3炎性体在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前,关于NLRP3炎性体通路研究较多,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本文对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及其在脑出血疾病中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脑出血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造成的脊髓组织结构的损害可分为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细胞原发性死亡在损伤当时即已发生,由于撕、扯、拉、压等机械力量直接作用于脊髓,使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组织结构遭受即时不可逆的死亡.在原发性损伤发生后数分钟内,序贯生化瀑布反应激发,包括水肿、炎症反应、局部缺血、谷氨酸受体过度激活、脂质过氧化作用、钙离子超载、细胞因子及凋亡学说、自由基损伤与脂质过氧化反应、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NOS)神经毒性作用、内源性阿片肽介导下,一些在原发性脊髓损伤后还存活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死亡,造成为继发性脊髓损伤.目前治疗脊髓损伤的策略有两种:一是在损伤急性期通过减轻或消除继发性病理反应,保护残存的轴突和神经元不再遭受二次损伤,包括给予甲泼尼龙、钙通道拮抗剂、纳洛酮等药物,或予局部低温保护、人工高压灌流等;二是在损伤慢性期促进神经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包括手术治疗、高压氧治疗、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现对脊髓损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45只小鼠侧脑室注射Aβ1-42建立A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白藜芦醇给药组。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变化,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结果 Aβ1-42侧脑室注射可造成小鼠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和海马神经元的大量丢失,并可导致海马区TNF-α和IL-1β产生量明显增加和NF-κB炎症信号通路激活,引起炎症反应。小鼠灌胃给予白藜芦醇后可明显改善其学习记忆功能障碍(P<0.05)和提高海马神经元的数量(P<0.05),显著抑制TNF-α(P<0.01)和IL-1β(P<0.05)产生量和NF-κB(P<0.05)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白藜芦醇对AD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进而保护神经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后膜谷氨酸受体-2 (GluR2)含量变化情况.方法体外培养胚胎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临床缺血过程致神经元缺氧损伤,运用双重免疫荧光技术标记和共聚焦检测技术观察缺血缺氧后不同时间点海马神经元突触后膜GluR2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进行模拟缺血处理后,膜表面的GluR2总含量、含有GluR2突触的相对含量以及含有突触部位GluR2的相对含量均明显降低,而且上述变化随着模拟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缺氧损伤可致突触后膜表面G1uR2含量降低并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形成缺乏GluR2的新的AMPA受体通道,介导Ca2 的快速内流,引起神经元的延迟性死亡.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ICH)后脑损伤病理过程中,脑水肿是脑出血后神经元受第二次打击的中心环节,也是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标志.自由基损伤是主要的机制之一.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提高缺血神经元的生存能力,为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设立了治疗组和对照组. 1 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近年研究表明,脑出血产生的继发性脑损伤机 制主要涉及凝血酶诱导、红细胞裂解、毒性反应、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根据不同的损 伤机制,应运而生了多种脑出血的治疗策略,但是否能成功应用于临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脑 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潜在机制和新兴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脑缺血是指因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的一组疾病。随着人口老齡化社会的进入,因慢性脑缺血导致的运动、认知、行为能力以及学习记忆等功能障碍,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慢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免疫炎性损伤、Ca2+超载、细胞自噬、细胞凋亡、氧化应激损伤、突触结构和功能异常、线粒体损伤、中枢胆碱能及单胺能系统神经递质功能紊乱等[2],其中炎症反应在慢性脑缺血方面起重要作用。脑缺血后,炎症细胞激活后引起正反馈式的炎症级联反应,将大大加重慢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而脑白质和海马CA1区的神经元损伤都将引起认知功能障碍[3]。因此,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出血性脑损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研究认为 :出血性脑损伤以继发性损伤为主 ,细胞凋亡机制参与了脑出血继发性损伤。脑出血导致细胞凋亡可能与出血后凝血酶大量形成、红细胞分解产物聚集、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激活、多种细胞因子释放及炎细胞浸润等因素有关。探讨脑出血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为防治出血性脑损伤寻找到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PTEN)在谷氨酸(Glu)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新生Wistar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建立Glu细胞毒性损伤模型,采用RT—PCR,PI染色检测神经元损伤后PTEN表达的变化,以及PTEN抑制剂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结果:Glu诱导神经元损伤后,PTEN的表达增加,通过抑制PTEN活性可减少神经元的死亡,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Glu诱导的神经元Ca^2+内流。结论:磷酸酶PTEN参与了神经元的损伤过程,利用bpv抑制PTEN的活性可对Glu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中抑制Glu引起的神经元Ca^2+内流可能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GF保护谷氨酸(Glu)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中PTEN的作用。方法:新生(< 24 hr)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7天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酸组(0.2 mM)和NGF组(10、50、100、200μg•L -1)采用LDH和MTT法检测NGF对Glu损伤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DAPI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PTEN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NGF可明显提高Glu损伤的海马神经元的细胞活力,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和PTEN的表达。结论:NGF对Glu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PTEN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TNF-α对PTZ点燃大鼠海马Glu能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在癫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TNF-α对戊四氮致癫痫大鼠海马Glu能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的影响。结果:大鼠海马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改变;戊四氮致癫痫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NF-α干扰组明显高于戊四氮致癫痫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GABA能神经元的改变;戊四氮致癫痫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NF-α干扰组明显低于戊四氮致癫痫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TNF-α可以通过增强海马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活性和降低GABA能神经元的活性而促进癫痫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癫疒间具有定位精确、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疗效好及安全等优点,目前已被证明可有效治疗癫疒间。SRS治疗癫疒间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其可能与射线影响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功能,引起致疒间神经元传导阻滞,致疒间神经元对放射高度敏感,射线致癫疒间神经元递质失衡,射线直接破坏癫疒间神经元等几种机制相关。本文结合文献,对SRS治疗癫疒间的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较高,但目前尚缺乏能明显改善预后的治疗措施。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较复杂,其中血肿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炎症细胞的渗出及浸润、细胞因子的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释放以及活性氧的过度产生等多种因素均参与血肿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进一步深入研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及其可调节性,对指导临床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是脑卒中的一种亚型,占脑卒中15%~20%,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近年来,研究发现凝血酶可导致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引起神经细胞坏死、凋亡,血脑屏障破坏、脑水肿及神经炎症反应。凝血酶是一种毒性因子,在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凝血酶不仅可损害大脑灰质,损伤局部脑功能,而且能引起大脑白质病变,导致认知障碍、痴呆等。凝血酶引起的大脑灰质损伤一直是业内研究的热点,而凝血酶对大脑白质的损伤鲜见研究报道。文中就凝血酶与大脑白质损伤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光化学诱导树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海马神经元细胞色素C(CytC)表达及caspase mRNA含量的改变;探讨脑缺血时神经元线粒体应激导致海马继发性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树缺血后不同时间缺血侧海马神经元CytC蛋白表达;低温差速离心分离海马脑组织线粒体和细胞质部分,western blot法检测其CytC的含量变化;实时荧光PCR检测海马组织caspase-3及caspase-9 mRNA。结果光化学诱导树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CytC于24h时由线粒体释放入胞质,而caspase-3、caspase-9 mRNA显著升高,caspase-3与caspase-9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光化学诱导树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应激,促凋亡蛋白CytC从线粒体释放入胞质,改变了空间分布,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是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继发性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