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波尹俊杰张胜楠张超胡子龙王怡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2,(8):929-933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采集患者静脉血标本,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阳性标本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回顾性分析病例的详细临床资料、血培养结果。结果122例血液病并发血流感染患者,男性68例,女性54例。年龄17~79岁,住院天数2~143 d。原发血流感染48例,继发性血流感染7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31例,多发性骨髓瘤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6例,缺铁性贫血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其他血液病7例。35例合并其他部位感染,主要为伴肺部感染(13.93%)。共检出病原菌1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革兰阳性菌59株,真菌8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19.31%)、大肠埃希菌(8.97%)、铜绿假单胞菌(6.89%)为主。革兰阳性菌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41%)、金黄色葡萄球菌(8.28%)为主。真菌主要为热带假丝酵母菌(2.07%)、白色假丝酵母菌(2.0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头孢吡肟、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依次为:60.00%、60.00%、20.00%、0.00%、40.00%和40.00%。对感染组和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年龄、住院天数、抗感染药物使用种类、粒细胞缺乏时间、中性粒细胞值、化疗、侵入性操作、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在感染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60岁、住院天数>30 d、粒细胞缺乏时间>7 d、侵入性操作、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是血液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病并发血流感染主要以原发血流感染为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年龄大、住院天数长、粒细胞缺乏时间久、接受过侵入性治疗、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是引发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为了探讨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68例医院感染的血液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8例病人共发生85起院内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皮肤和口腔为主。感染病原菌的为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耐药率较高(90.48%,59.09%)。白细胞下降、化疗、激素和广谱抗生素使用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为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必须对白细胞<2×109/L的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肠杆菌科细菌菌血症的血液病患者112例,根据从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将所有患者分为CRE组(26例)及碳青霉烯敏感肠杆菌组(CSE组,8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既往住院次数、原发病、接受标准治疗后的状态、带有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粒细胞缺乏时间、确诊前多器官系统症状、治疗方法、3个月内抗生素使用情况、原发病、肠杆菌种类、生存结局并分组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RE组住院时间、粒细胞缺乏时间、院内感染、死亡、确诊前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接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3个月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患者比例均高于CSE组,原发病接受标准治疗后缓解患者比例低于CSE组(P<0.05)。CRE组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患者比例高于CSE组,感染大肠埃希菌患者比例低于CSE组(P<0.001)。CRE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3.5天,CSE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未达... 相似文献
4.
老年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血流感染(BSI)的病原菌分布和临床特点,分析老年BSI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人民医院的住院老年BS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181例老年BSI患者共分离出197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20株(60.91%),革兰阳性菌68株(34.52%),真菌9株(4.57%)。最常见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3.50%)、肺炎克雷伯菌(14.21%)、金黄色葡萄球菌(11.68%)、粪肠球菌(4.06%)、表皮葡萄球菌(3.55%)和溶血葡萄球菌(3.55%)。呼吸道来源的病原菌最多(32.14%),其次为泌尿道来源(27.86%)和导管相关来源(18.57%).合并肿瘤是老年BSI患者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06)。结论 老年BSI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合并肿瘤疾病是老年BSI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CU老年重症病人发生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 BS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内诊断为BSI的老年病人(BSI阳性组)64例以及同时期未发生BSI的老年病人(BSI阴性组)56例,比较2组病人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Nutric评分、合并症、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B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SI阳性组病人营养风险更高,且肿瘤、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发病率以及抗菌药物暴露史均高于BSI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恶性肿瘤(OR=2.476,95%CI:1.032~5.941)、胃肠功能紊乱(OR=3.410,95%CI:1.366~8.514)、有抗菌药物暴露史(OR=3.705,95%CI:1.516~9.057)、高营养风险(OR=7.005,95%CI:2.588~18.957)是老年重症病人发生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终末期肝病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终末期肝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终末期肝病合并血流感染以社区获得性、继发性血流感染为主。预后不佳,治疗无效率达23.1%。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91株,64.1%),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50株,35.2%)、肺炎克雷伯杆菌(20株,14.1%);多重耐药菌(MDR)占57.7%。ESBLs阳性菌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76.2%对39.3%)。革兰阳性菌(51株,35.9%)主要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8株,12.7%)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11.3%),MRS共16株(10.6%)。所有病原菌中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3株(2.1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4.23%)。结论终末期肝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DR感染问题严重,CRE及MRSA需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接受第1次诱导化学治疗(化疗)后,并发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株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258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诱导化疗,并给予常规护理。发热时均按照我国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行微生物检查及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根据微生物检查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种类。统计分析其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诱导化疗后,合并血流感染者17例,发生率为6.58%。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 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581例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同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老年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77例,医院感染率为30.5%.感染例次率为43.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其次为肠道、上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7.1%).危险因素为恶性疾病未缓解、并存多种慢性疾病、住院时间长、有院外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侵袭性操作、应用激素及应用广谱抗生素. 结论老年血液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降低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综合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感染率,分析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病原菌的耐药率,并采用SPSS22.0软件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20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有58例发生CRBSI感染,感染率为4.83%;58例感染患者共检查出37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25株占67.37%,革兰阴性菌12株占比32.63%。感染病原菌前三位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占27.03%)、表皮葡萄球菌(10株,占27.03%)和大肠埃希菌(6株,占16.22%)。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均≥50.00%;表皮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磺胺甲恶唑、庆大霉素有高耐药率,均≥30.00%;肠球菌属对苯唑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有较高的耐药率,均≥60.00%。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耐药率为0;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10类抗菌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 相似文献
11.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对160例重肝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160例重肝患者发生肺部感染48例(30.0%),肺部感染者死亡率为83.3%。14例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其中以真菌混合其它细菌感染为最常见。重肝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与重肝的病期、是否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是否有侵袭性操作以及抗生素的应用等有关。如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可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老年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ICU90例老年住院患者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分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组和无感染(对照)组。CRBSI组患者为ICU住院的行深静脉置管伴CRBSI的病例(n=45),而对照组为同期ICU住院的行深静脉置管但无CRBSI的病例(17=45),采用回顾性和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风险困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构成、年龄、性别、感染前导管留鼍时间、机械通气、完全肠外营养、尿管留置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RBSI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操作熟练程度、置管部位、低白蛋白血症、贫血、APACHEI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操作者、低A蛋白血症、APACHEII评分是CRBS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操作者人员熟练程度、低白蛋A血症及APACHEII评分是ICU老年患者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并发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疾病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血液病并发CRE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预后分为好转组(8例)和死亡组(31例),比较2组间原发疾病状态、疾病治疗史、是否接受中央静脉置管、前驱感染症状、凝血功能、粒细胞缺乏恢复情况、病原菌感染情况及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白蛋白、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等,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进行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近年来病例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耐药菌株以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为主,占80%;其次为大肠埃希菌(CREC),占20%,对替加环素相对敏感,其次为阿米卡星,但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13例患者接受了肛拭子CRE筛查,其中10例血培养鉴定前检出CRE,中位间隔时间为17(1~43)d。从血培养检出CRE至死亡的中位时间为2(0~31)d。低白蛋白血症及粒细胞缺乏是影响CRE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血液病患者CRE血流感染多发生在粒细胞缺乏背景下,耐药菌株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最高,但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促进中性粒细胞恢复、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04年7月至2011年12月期间178例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16.29%。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对多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P<0.05的参数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粒细胞缺乏、心脏病史、血红蛋白值、化疗后平均液体平衡量及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值、平均液体平衡量、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是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急性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及早发现并及时进行相关的干预性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探讨冠状动脉血流缓慢(Slow coronary flow,SCF)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特点,寻找SCF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TIMI血流帧计数法(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ame count,TFC)判断血流速度,人选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于我院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的SCF患者376例,对照组为同期行CAG证实无冠脉显著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共300例。记录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流速度。结果:慢血流组年龄低于对照组[(57.9±10.1)岁比(61.0±9.4)岁,p=0.006],男性比例和吸烟史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6.9%比42.0%,p〈0.001和43.6%比24.0%,p〈0.001)。慢血流组患者尿酸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周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尿酸:(364±90)μmol/L vs.(327±92)μmol/L,p〈0.001;甘油三酯:(1.86±1.14)mmol/L VS.(1.64±0.91)mmol/L,p=0.007;HDL—c:(1.10±0.25)mmol/l,VS.(1.22±0.36)mmol/L,p〈0.00);和Apo—A1:(1.12±0.21)g/L VS.(1.29±0.26)g/L,p〈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甘油三酯、HDL—C和Apo—A1是预测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adi值依次为2.966(95%CI:1.891—4.654,p〈O.001),1.395(95%CI:1.139-1.707,p=0.001),11.178(95%CI:3.896—32.070,p〈0.001)和0.010(95%cI:0.003—0.037,p〈O.001)。结论:性别、甘油三酯、HDL—C和Apo—Al是预测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初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 576例行THA患者,从患者自身因素(年龄、性别、有无糖尿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值、有无长期口服激素史、有无前次手术史、体质量指数),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麻醉方式、输血量、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假体类型)及术后因素(引流管放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3方面分析THA患者术后初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 576例行THA患者术后出现感染32例,感染率2.0%.患者年龄、有无糖尿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值、有无长期口服激素史、体质量指数、有无前次手术史、手术时间、输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与THA术后感染有相关性(P<0.05).THA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分别为37.5%、18.8%.结论 患者年龄、有糖尿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值、有长期口服激素史、体质量指数、有前次手术史、手术时间、输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是引起THA术后初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心外科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感染及制定临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2021年于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512例患者,其中35例发生术后感染,477例未发生感染。采集感染患者的分泌物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BMI、基础病情况、是否为二次手术、术前EF值、麻醉风险评分、气管插管时间、留置尿管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输血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6.84%。15例患者年龄>70岁,24例于术后10 d内发生感染,11例于秋季发生感染。发生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37.14%)与表浅手术切口(25.71%)。本次研究中共检出3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15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真菌2株。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表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15株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万古霉... 相似文献
18.
19.
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2年2287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采用Logistci回归分析法对其中11种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病率为6.4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79.59%),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按危险性大小依次为:住院天数(OR=59.934,P<0.05)、低蛋白血症(OR=47.913,P<0.05)、餐后及空腹血糖水平升高(OR=35.128,30.478,P均<0.05),血肌酐水平升高(OR=24.738,P<0.05)以及心功能不全(LVEF≤40,OR=22.469,NYHA心功能≥级,OR=21.872,P均<0.05)。结论:心内科住院患者易于并发医院内感染,感染因素多,临床应予针对性预防。目的: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2年2287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采用Logistci回归分析法对其中11种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病率为6.4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79.59%),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按危险性大小依次为:住院天数(OR=59.934,P<0.05)、低蛋白血症(OR=47.913,P<0.05)、餐后及空腹血糖水平升高(OR=35.128,30.478,P均<0.05),血肌酐水平升高(OR=24.738,P<0.05)以及心功能不全(LVEF≤40,OR=22.469,NYHA心功能≥级,OR=21.872,P均<0.05)。结论:心内科住院患者易于并发医院内感染,感染因素多,临床应予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为减少医院感染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2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9429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4.3%;病原菌多为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和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2.7%,真菌占32.1%;医院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疾病分期、营养状态、贫血、低血清白蛋白、白细胞减少、使用激素、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手术、化疗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密切相关;发生医院感染者不但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还增加患者的病死率。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控制感染的危险因素,规范抗肿瘤治疗,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防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