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余姚市凤山街道2~6岁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6年1-12月余姚市凤山街道3所幼儿园2~6岁儿童262名,检查其口腔健康状况,并对幼儿园老师及家长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园的口腔健康环境、家长的知识层面以及对口腔保健的认知和态度。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儿童口腔健康的干预因素。结果余姚市凤山街道2~6岁学龄前儿童龋均为(2.61±0.02)颗,患龋率为60.82%,其中男童龋均为(2.62±0.01)颗,患龋率为62.60%(82/131);女童龋均为(2.60±0.02)颗,患龋率为58.77%(67/114),该地区不同性别儿童龋均、患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患龋率与家长学历、家长对口腔健康的态度、定期带儿童就医、每天刷牙次数、使用含氟牙膏、喝碳酸饮料、睡前吃甜食等行为有关(P0.05),与牙刷更换时间、咬玩具和衣物、啃手指、口呼吸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大专及以上学历、家长对口腔健康的态度积极、定期带儿童就医、每天刷牙次数2次、使用含氟牙膏是2~6岁学龄前儿童龋齿的保护因素,经常喝碳酸饮料、睡前经常吃甜食行为是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幼儿园对儿童口腔环境的认识有待提高,加强教师和家长对口腔知识的认知,有助于保护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大连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情况,并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大连地区6所幼儿园共1 782例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口腔检查并统计其龋齿发生率。根据有无龋齿分为患龋组与未患龋组,对两组儿童一般情况、家庭经济情况、父母情况、口腔卫生行为及饮食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筛查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782例学龄前儿童中,发生龋齿908例,发生率为50.9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关注牙齿保健知识、儿童开始刷牙时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口腔检查、进食甜食、饮用碳酸饮料及使用含氟牙膏与儿童发生龋齿密切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有开始刷牙时间晚、经常进食甜食及经常饮用碳酸饮料,保护因素有家长关注牙齿保健知识、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口腔检查及使用含氟牙膏。结论大连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率较高,故应做好此年龄段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尽量规避危险因素,以减低学龄前儿童患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深圳市松岗街道学龄前流动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及口腔保健行为对龋齿的影响,为开展流动儿童口腔保健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问卷调查3 000名学龄前儿童抚养人,对流动儿童和户籍儿童及其抚养人的口腔保健行为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流动儿童患龋率为58.18%,高于户籍儿童的3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的饮食(经常吃甜食、喝碳酸饮料)、刷牙(3岁前刷牙、正确的刷牙方法等)、就医(定期检查牙齿、窝沟封闭)行为对儿童龋齿患病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抚养人是祖辈及其文化程度、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经常指导儿童刷牙行为等对儿童龋齿患病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吃甜食、喝碳酸饮料、祖辈为主要抚养人”是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每天早晚刷牙、使用含氟牙膏、经常提醒孩子刷牙”是儿童龋齿的保护因素。结论 流动儿童与抚养人口腔保健的相关因素与儿童的龋齿发生有关,要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更要加大对流动儿童抚养人(特别是祖辈)的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健康教育的力度,让家长与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保护乳牙,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口市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的知识、态度以及行为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海口市8所幼儿园472名5岁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海口市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其中"窝沟封闭可以预防龋齿"的知晓率为12.29%,"牙菌斑是引起牙龈炎和龋齿的主要原因"知晓率为29.03%。绝大多数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持正向态度,均达80%以上,94.92%的家长认为"口腔健康对自己生活很重要,预防牙病首先靠自己",90.04%的家长认为"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很有必要",仅有29.45%的家长认为"母亲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牙齿"。3岁前刷牙的儿童为61.65%,每天刷牙次数≥2次的儿童为28.39%,使用含氟牙膏的儿童为18.22%,家长每天帮助孩子刷牙为16.74%,每天检查刷牙效果为17. 80%。家长口腔健康知识和态度得分呈正相关(r=0.329, P0.05),知识和行为呈正相关(r=0.182, P0.05)。结论海口市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认知水平较低,口腔健康态度较好,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有待改善,应开展针对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5.
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的影响。方法:以181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于健康教育前后,应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和儿童口腔保健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家长都有口腔保健的常识,但对龋齿的饮食预防认识欠缺;通过此次健康教育,认识有所提高,大多数家长在此次健康教育活动中认识到了有效刷牙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前后能够督导幼儿坚持早晨和睡前刷牙,能够做到有效刷牙的幼儿人数有所增加(χ2=4.2395,P=0.039 5)。结论:学龄前儿童预防龋齿的健康教育活动应以学校和家庭为主,教育的内容应重点放在饮食干预上,并且需要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并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患龋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及其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龋病儿童健康宣教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1至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儿科就诊的400名学龄前儿童及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学龄前儿童在甜食类食品、睡前进食、首次刷牙年龄、每天刷牙次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761、11.403、12.579、13.577,均P<0.05)。饮食习惯:学龄前儿童58.64%喜欢甜类食品,睡前进食占54.67%;口腔行为习惯:3岁前首次刷牙为30.88%,每天2次刷牙为44.48%;就医情况:以牙齿有洞为主诉的患儿为59.49%,定期检查占13.03%,有18.98%做过干扰措施;家长的认知情况:态度积极,但口腔知识相对不足,有73.65%的家长关注预防保健知识,54.67%的家长通过网络、电视了解口腔卫生知识。结论患龋的学龄前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行为习惯,家长的保健知识有待提高,应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儿童的口腔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改善我市学龄前儿童群体的口腔卫生状况,探讨基层开展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方法。方法:通过妇幼保健“三级网”,在城乡组织实施卫生部基妇司“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技术合作项目”,进行学龄前儿童综合口腔保健。结果:快速改变了我市妇幼保健机构对城乡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服务模式,提高了医院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服务能力;对幼儿园园长、幼师、家长及幼儿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改变了她们参与幼儿口腔保健的行为习惯;幼儿园1万5千多名幼儿的口腔保健知晓率96.19%;保健牙刷刷牙率94.96%;牙齿菌斑软垢等口腔卫生状况明显改善;6岁儿童无龋率上升36.76%;龋均下降了2.15只。结论:根据影响幼儿园儿童群体健康的主要因素,通过妇幼保健网对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发动幼儿园长、家长、幼儿参与,是开展儿童群体保健的有效途径;卫生部基妇司“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技术”是有效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水平的适宜技术;通过技术合作,使妇幼保健机构掌握规范的防治技术,保障群体口腔保健的质量,是迅速提升基层学龄前儿童群体口腔保健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太原市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太原市5~11岁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为针对性的加强儿童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调查问卷(5~11岁儿童家长)》对山西省太原市1880名儿童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建立SPSS11.5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的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但知道乳牙有问题时要积极治疗的家长所占百分比不高(65.96%),知道含氟牙膏有好处的家长仅占39.89%,有65.96%的家长不知道窝沟封闭可以预防儿童龋齿,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同高中学历及以下的家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干预行为相关调查中,有61.70%的家长帮助孩子刷牙,虽然检查孩子刷牙效果的家长占总数的60.11%,但能够做到每天检查的家长只有6.38%。结论有一部分儿童家长的口腔意识淡薄,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和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干预行为还有待提高,应该加强宣传和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了解家长对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关注程度和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寻找相应的健康教育重点内容和正确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沈阳市9所幼儿园,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家长对儿童龋齿的关注程度、儿童日常口腔卫生习惯的培养和家长的相关认知水平等.结果 92.8%的家长知晓自己孩子的刷牙方式,91.7%的家长知晓孩子患龋情况,分别有97.4%和92.7%的家长为孩子配备专用的牙刷和牙膏;家长对培养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报告率均较低,仅38.6%的家长知晓窝沟封闭的好处.结论 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牙齿健康状况关注程度较高,但忽视了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应对家长加强儿童口腔保健方面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与儿童龋齿的相关性。方法对玉林市城区社区门诊及社区幼儿园、社区小学3~8岁的2 000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口腔卫生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口腔卫生知识、卫生习惯及家长对口腔保健的态度。结果对2 000例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男性的患龋率16.08%,女性的患龋率为14.17%,总患龋率为15.25%。家长知道竖刷法的益处、每天早晚刷牙、不允许儿童睡前吃零食/喝饮、帮助儿童刷牙、不允许儿童每天喝果汁的频率2次和不允许儿童每天吃糖的频率2次将有利于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病率。结论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对儿童龋齿的患病率有一定的影响,在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病率宣传教育中应该重视对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宣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指导.方法对来该院口腔科就诊的3~6岁儿童牙病患者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356名.结果口腔健康行为中3岁以前开始刷牙占21.7%,每天2次及以上刷牙占29.5%,未进行任何口腔卫生预防措施的占82%.结论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意识有待提高,口腔健康教育工作需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因素,为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10月抽取南充市下辖3个区、1个县级市各1所幼儿园共4所幼儿园,对抽中幼儿园的全部学龄前儿童进行患龋情况调查,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儿童主要监护人进行饮食习惯和口腔保健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学龄前儿童患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 026名学龄前儿童开展研究,男童占51.6%,年龄3~6岁,平均(4.1±1.4)岁。开始刷牙年龄以<3岁为主,占67.6%。共检出龋齿学龄前儿童341例,患龋率为33.2%。共检出龋齿527颗,上、下乳磨牙龋齿243颗,占46.1%;上、下乳切牙龋齿195颗,占37.0%;上、下乳尖牙龋齿89颗,占1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361)、甜食食用频次>6次/周(OR=2.951)、开始刷牙年龄≥3岁(OR=1.674)的学龄前儿童患龋风险较高,经常餐后漱口(OR=0.824)、早晚刷牙(OR=0.424)、经常使用含氟牙膏(OR=0.410)、定期口腔检查(OR=0.692)的学龄前儿童患龋风险较低。结论 南充市学龄前儿童龋齿普遍存在,其受到饮食习惯和口腔保健行为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加大口腔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意识,督促其建立良好的饮食及口腔保健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武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及家长对儿童口腔清洁干预模式,并分析其对儿童龋齿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武汉市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样本调查机构,在各个调查机构中随机选取60名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口腔检查统计儿童患龋齿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纳入样本的一般情况、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对儿童口腔清洁的干预,比较患龋齿儿童与未患龋齿儿童口腔卫生习惯与家长干预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对儿童患龋齿率的影响。结果 该研究共发出642份问卷调查表,实际回收617份,其中有效问卷586份,无效问卷31份,有效回收率为94.98%。其中243名儿童检出龋齿,患龋齿率为41.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日饮料、甜食、零食频率及睡前进食、开始刷牙时间、刷牙持续时间、家长协助、使用含氟牙膏、牙线及口腔健康教育与学龄前儿童患龋齿有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饮料、甜食、零食频率及睡前进食是患龋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开始刷牙时间、家长协助、含氟牙膏、牙线及口腔健康教育是患龋齿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口腔卫生与儿童龋齿的相关性,探讨预防儿童龋齿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7月间于该院体检的3~6岁学龄儿童340例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儿童家长发放口腔卫生问卷调查,统计儿童基本资料、甜食食用习惯、口腔卫生保健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行体检的340例儿童中,有140患有儿童龋齿,患病率高达41.2%。通过问卷及统计学分析显示,甜食食用频率越少、食用甜食后漱口或刷牙、每日早晚刷牙、餐后漱口、开始刷牙年龄≤3岁、每季度定期口腔检查、睡前不食用零食的儿童,其口腔龋齿发生率较低。结论口腔卫生行为与儿童龋齿危险性因素有显著联系。保持口腔卫生、坚持餐后漱口、经常刷牙、降低甜食食用频率是防治龋齿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了解遵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相关行为,为开展学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遵义市14所幼儿园共计5 132名儿童,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的5岁组儿童家长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8.2%的学龄前儿童3岁以后开始刷牙,51.9%的儿童每日只刷1次牙,17.9%的儿童很少或从不刷牙;知晓“窝沟封闭可以预防儿童龋齿”的家长仅占11.0%,70.2%的家长从不检查儿童的刷牙效果;家长口腔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26.2%)、报刊/杂志(17.3%);儿童到口腔科就医原因主要为急(慢)性牙痛(26.1%),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儿童极少(15.8%).结论 遵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不容乐观,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欠缺.应加强对家长、幼教人员及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宣传教育,促进儿童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丽水市莲都区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开展儿童口腔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6年丽水市莲都区9岁儿童共5 200例,检查儿童的牙齿健康情况,并通过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相关生活习惯及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5 200例受检儿童总体牙齿患龋率为66.06%,其中男童患龋率为66.32%,女童患龋率为65.74%;总体龋均为(2.62±0.05)颗,其中男童龋均为(2.63±0.02)颗,女童龋均为(2.61±0.03)颗,不同性别该地区儿童龋均、患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患龋率与开始刷牙年龄、每天刷牙次数、吃甜食、喝碳酸饮料、睡前进食、家长文化程度、监督儿童刷牙、牙膏类型、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获取、定期带儿童就医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天监督儿童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获取多、定期带儿童就医、开始刷牙年龄≤3岁是儿童龋齿的保护性因素,经常吃甜食、经常喝碳酸饮料、经常睡前进食是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观念,教导儿童保持良好的饮食及口腔卫生习惯,有利于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南昌市6岁儿童乳牙患龋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南昌市6岁儿童85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当地6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惯分析乳牙龋病与家庭因素、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儿童家长学历与口腔保健意识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乳牙龋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当地6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52.59%,男女患病率分别为53.10%和52.05%(P0.05)。单因素研究显示,家庭孩子个数、刷牙次数、开始刷牙年龄、喜好甜食和碳酸饮料、儿童家长是否检查孩子的刷牙情况、儿童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评价、儿童家长对含氟牙膏的知晓情况、家长学历是儿童乳牙龋病的影响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现,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家长的学历、儿童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评价及儿童喝糖水的频率。结论南昌市6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较高,需要引起当地卫生部门的重视,加强对儿童乳牙龋病的筛查,并针对乳牙龋病患病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口腔健康干预项目对儿童刷牙行为和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态度的影响。 方法 对461名儿童开展了口腔健康干预项目的幼儿园大班儿童家长和453名未开展项目的幼儿园大班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儿童刷牙相关行为、口腔卫生清洁水平和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态度。 结果 项目幼儿园儿童刷牙率、含氟牙膏使用率、口腔卫生清洁水平高于非项目幼儿园儿童(分别为97.4% vs 94.7%,40.2% vs 31.0%,89.4% vs 77.9%,均P<0.05)。家长口腔知识正确知晓率项目幼儿园高于非项目幼儿园(83.1% vs 78.2%,P<0.0001)。家长的9种口腔卫生知识来源中,仅“孩子从幼儿园带回的知识”两组间存在差异(62.8% vs 50.3%,P<0.0001)。 结论 口腔健康项目提高了儿童的刷牙、含氟牙膏使用和家长口腔卫生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口腔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温州市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态度以及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改变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5—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温州市龙湾区3所在园儿童人数大于150人的幼儿园,对在园的480名4~6岁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干预。使用第四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收集干预前后儿童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态度以及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儿童家长对“食用甜食可以导致龋齿”和“龋齿可以引起牙龈发炎”的知晓率均在90%以上。干预后儿童家长对口腔疾病知识的后5题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后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对自己的生活很重要”持积极态度率均在90%以上。干预后的儿童家长在“预防牙病首先靠自己”“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定期口腔检查是十分必要的”“乳牙龋齿应及时充填”“乳牙缺失应及时制作间隙保持器”持积极态度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儿童刷牙频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93,P<0.001);干预后家长帮助儿童刷牙率(41.04%)明显高于干预前(1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79,P<0.001);干预后儿童含氟牙膏使用率、饭后刷牙/漱口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儿童“甜点食用频率≥1次/d”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32,P<0.001);干预后儿童碳酸饮料饮用频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48,P<0.001);干预前、后儿童口腔清洁率分别为65.63%、82.08%,干预前后儿童口腔清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67,P<0.001)。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洪菊  陈华  罗磊  王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758-2760
目的:了解绵阳地区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及其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口腔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方法:选取绵阳市游仙区、涪城区及江油市3个区(市)幼儿园的792名儿童家长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指标包括对象的一般情况,口腔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与行为等。结果:33.0%儿童使用含氟牙膏,24.3%每天刷牙两次,11.3%经常在睡前吃甜食;71.2%家长知道乳牙坏了也要治疗,42.8%知道含氟牙膏有益,仅22.4%知道窝沟封闭能预防儿童龋齿,有88.4%认同保护六龄齿的重要性。结论:对于口腔健康知识方面家长有较好的知晓,并且持有积极的态度,但知、行之间的差距较大,仍需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