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肥胖症儿童脂溶性维生素A、D、E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营养科的273例肥胖症儿童(肥胖症组)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的226例正常体重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体格及体成分的测量,并检测血清维生素A、D、E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症组血清维生素A[(1.32±0.21)μmol/L vs(1.16±0.21)μmol/L]、维生素E[(9.3±1.4)mg/L vs(8.3±1.2)mg/L]水平较高(P<0.001),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49±22)nmol/L vs(62±24)nmol/L]较低(P<0.001)。在肥胖症组中,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率为5.5%(15/273),维生素D缺乏/不足率为56.8%(155/273),维生素E不足率为4.0%(11/273)。控制体重指数和腰身比后,肥胖症儿童维生素A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1),维生素E和25(OH)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P<0.001)。在控制年龄因素后,未发现肥胖症儿童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25(OH)D水平与其肥胖程度、体脂百分比、肥胖时长的相关性,但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与其腰身比呈正相关(P<0.001)。结论肥胖症儿童的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较高,尤其是腹型肥胖者,而血清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差,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状况愈差。因此,应关注肥胖症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积极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CHr)在诊断儿童缺铁性贫血(IDA)中的意义。方法 100例1~6岁IDA患儿和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CHr、Hb、R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等红细胞参数;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法检测血清铁蛋白(SF);采用ELISA方法测定转铁蛋白受体(sTfR)。结果 IDA组的Hb和CHr分别为100±6 g/L和18±5 pg,低于对照组(126±8 g/L,31±3 pg;P<0.01)。IDA组的SF(11±4μg/L)低于对照组(59±36μg/L;P<0.01);sTfR则高于对照组(4.8±2.1 mg/L vs1.4±0.6 mg/L;P<0.01)。对照组、IDA组的CHr与Hb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0,0.734,P<0.01);IDA组的CHr与SF呈正相关(r=0.464,P<0.01);IDA组的CHr与sTfR呈负相关(r=-0.450,P<0.01)。当CHr的临界值为27.8 pg时,诊断小儿ID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0%和9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结论 CHr可以作为诊断儿童IDA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贫血患儿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及其与贫血程度、红系造血、铁代谢的相关性,以及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SBT)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入选85例不同类型的贫血患儿,包括缺铁性贫血(IDA)19例,慢性病贫血(ACD)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4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SBT)17例,非SBT溶血性贫血(non-SBT HA)17例,另选21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GDF15水平,并分析其与血红蛋白(Hb)水平、网织红细胞参数和铁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水平对于儿童SBT的诊断价值.结果 各贫血亚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GDF15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6.75,P<0.001).除ACD外,其他贫血亚组的血清GDF1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BT组GDF1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贫血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中SBT组患儿血清GDF15中位浓度为对照组的28倍.贫血患儿GDF15与H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s=–0.429,P<0.01).贫血患儿GDF15水平与网织红细胞比例、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RI和RPI显著正相关(rs=0.264~0.375,P均<0.05).贫血患儿GDF15水平与SF、SI和TS均显著正相关(rs=0.473~0.717,P均<0.01);与Tf和TIBC呈负相关(rs=–0.345、–0.349,P均<0.05).血清GDF15水平诊断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9(95%CI:0.937~1.0;P<0.01),如以血清GDF15浓度5 000 pg/ml作为截断值,诊断SBT的特异度为98.5%.结论 血清GDF15水平显著升高是SBT患儿极为显著的血液生化特征,可能与骨髓无效造血密切相关;血清GDF15水平检测有助于SBT与其他类型溶血性贫血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缺铁性贫血(IDA)儿童血小板(PLT)数目改变与血细胞、血清铁代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诊断的214例IDA患儿初诊时血常规及血清铁代谢参数结果,统计学分析不同贫血程度IDA患儿中血小板数目的改变,以及和血清铁代谢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1)本组病例中,PLT数增多171例(79.9%),正常37例(17.3%),减少6例(2.8%);(2)重度贫血组PLT数明显低于非重度贫血组(P=0.005);(3) PLT数目改变与血细胞及血清铁代谢参数无简单线性关系;(4) PLT数增多组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减少组(P=0.034,P 0.01),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明显低于减少组(P=0.013); PLT数正常组中转铁蛋白明显低于增多组(P=0.047);余血清铁代谢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1) IDA患儿中,血小板数目具有双向模式改变特点,但与血细胞、血清铁代谢参数无简单线性关系;(2)血清铁代谢参数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转铁蛋白的改变与IDA患儿血小板数目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健康儿童和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及其与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北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健康体检儿童,检测血清视黄醇、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分析维生素A营养状况与年龄、呼吸道感染及贫血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 742例儿童,男1 056例、女686例,中位年龄3.1岁(6个月~17岁);就诊时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202例,无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1 540例。受检儿童的血清视黄醇中位水平0.29 mg/L(0.25~0.33 mg/L),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低于无呼吸道症状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可疑亚临床缺乏比例分别为5.8%和47.9%;9岁儿童的亚临床及可疑亚临床缺乏比率均50%,不同年龄组的亚临床和可疑亚临床缺乏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可疑亚临床缺乏及正常组儿童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3.9%、8.7%、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视黄醇、血红蛋白浓度与年龄均呈正相关(r=0.179、0.571,P均0.001);血清视黄醇与血红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244,P0.001)。结论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视黄醇水平低于健康儿童,维生素A缺乏与贫血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诊断价值。方法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63例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分为IDA和非缺铁性贫血(n-IDA)组,测定sTfR及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等铁代谢指标,并分别行t检验和ROC曲线分析。结果IDA组sTfR均值高于正常值,与n-IDA组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而IDA组SF和SI均值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尽管SF与SI特异度较高,但其敏感度和ROC曲线下面积明显较sTfR低。结论血清sTfR可较准确反映铁贮存状况,是诊断IDA的有效客观指标,在儿童铁缺乏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维生素E(VitE)在防治早产儿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病房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90例,按入住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VitE大剂量组(B组)、VitE小剂量组(C组).A组30例,人院后第7天起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每周750 IU/kg分3次皮下注射,共4周;同时加服铁剂每日6 mg/kg.另2组在上述对照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不同剂量VitE,共4周.B组30例,VitE每日15 mg/kg;C组30例,VitE每日2.5mg/kg.观察治疗过程中各组血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及其治疗前后血清VitE浓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B、C组患者Hct、Hb、RBC、Ret均有所改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C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B、C组治疗后血清VitE浓度可见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上升不明显.结论 在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同时应加服小剂量VitE.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溶性维生素A、D、E水平与特应性皮炎(AD)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HanifinRajka标准,于2013年—2016年收集AD患儿,以健康体检儿童作对照;应用SCORAD方法评估AD患儿疾病严重程度;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总IgE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细胞绝对计数值;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视黄醇、25-(OH)D 3水平,液相质谱法测定血清维α-生育酚水平。结果共纳入AD患儿61例,对照组48例。AD患儿SCORAD评分为(44.71±16.06)。AD患儿血清25-(OH) D3水平为(33.88±1.03)nmol/L,低于对照组的(50.49±1.90)nmol/L;血清视黄醇水平为(0.83±0.03)μmol/L,低于对照组的(0.93±0.0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α-生育酚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患儿血清视黄醇、25-(OH) D3水平与SCORAD呈显著负相关(P0.05),α-生育酚水平与SCORAD无相关性(P0.05)。结论 AD患儿维生素A、D水平均下降,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儿体内维生素A的代谢情况及维生素A对T1DM患儿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T1DM患儿,并以2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微量荧光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水平,化学发光法、激光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无菌条件下获取T1DM患儿以及对照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1DM患儿的PBMC分为维生素A干预组及未干预组2份,均体外培养48h,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水平变化。结果 T1DM患儿的血清维生素A水平、血清C-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bA1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DM患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空腹血清C-肽水平呈正相关(r=0.356,P<0.05),与HbA1C呈负相关(r=–0.394,P<0.05)。体外培养,T1DM患儿的PBMC产生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1DM患儿的PBMC经维生素A干预,产生IFN-γ水平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1),IFN-γ/IL-4比值也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1)。结论维生素A干预可能改善T1DM患儿的Th1/Th2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常规指标在筛查儿童铁缺乏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443名6月龄~18岁健康体检儿童(男862名、女581名)的血常规指标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以SF<20μg/L为铁缺乏判断依据,同时伴有贫血(6月龄~5岁血红蛋白<110 g/L,6~18岁血红蛋白<120 g/L)为缺铁性贫血(IDA)组:SF<20μg/L同时排除贫血为无贫血铁缺乏组,SF≥20μg/L合并贫血者为铁状态不明贫血组,SF≥20μg/L无贫血者为健康对照组。定量资料以±s或M(四分位间距)描述,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常规指标及低血红蛋白密度百分比(LHD)对IDA及铁缺乏的预测价值。结果1443名儿童年龄2.1(3.3)岁,健康对照组1061例,无贫血铁缺乏组292例,铁状态不明贫血组43例,IDA组47例。铁缺乏发生率高于贫血发生率[23.5%(339/1443)比6.2%(90/1443),χ2=169.76,P<0.01]。无贫血铁缺乏组LHD、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088(0.093)比0.073(0.068),0.131±0.013比0.126±0.008,P均<0.0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低于健康对照组[(80±4)比(83±4)fl,(326±9)比(329±8)g/L,P均<0.01];IDA组LHD[0.322(0.544)]、RDW(0.151±0.018)均高于无贫血铁缺乏组,MCV[(73±6)fl]、MCHC[(309±14)g/L]均低于无贫血铁缺乏组(P均<0.01)。MCHC、LHD、RDW、MCV预测铁缺乏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95%CI:0.60~0.67)、0.63(95%CI:0.60~0.67)、0.67(95%CI:0.63~0.70)和0.73(95%CI:0.69~0.76)。以MCV<80.2 fl、RDW>0.131或MCHC<322 g/L为界值,筛查铁缺乏的灵敏度分别为0.540、0.469和0.336,均高于血红蛋白筛查铁缺乏的灵敏度(0.139,χ2=121.70、87.47、35.56,P均<0.01)。结论血常规中MCV、RDW、MCHC均可作为铁缺乏的筛查指标,简便易于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中多种维生素浓度与抽动障碍(TD)相关性,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系统全面的循证学依据。方法 回顾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就诊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1089例TD患儿临床资料;对照同期医院保健科健康体检的753例儿童相关资料,分析两组儿童血清多种维生素水平。随机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R软件中的caret包,在训练集中比较维生素A(VA)、维生素B1(VB1)、维生素B2(VB2)、维生素B6(VB6)、维生素B9(VB9)、维生素B12(VB12)、维生素C(VC)、维生素D(VD)、维生素E(VE)的水平并构建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可靠性验证。结果 训练集儿童Logistic回归风险模型提示:儿童血清VA、VB1、VB2、VB6、VB12、VD的水平、男性和年龄是影响T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Logistic模型,绘制列线图。可视化列线图提示:年龄在4~10岁、男性、以及VA、VB1、VB2、VB6、VD不足或缺乏儿童的赋分高。列线图训练集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61(95% CI:0.708~ 0.813),证实列线图模型达到中上等区分度,有临床价值。训练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737,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CA)分析显示模型的可靠性较好,验证集中的ROC结果显示AUC=0.726,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结论 儿童血清VA、VB1、VB2、VB6、VB12、VD的水平、男性和年龄是影响T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由列线图可见4~10岁的男性儿童不足或缺乏VA、VB1、VB2、VB6和VD更易出现抽动障碍,因此,抽动障碍患儿血清VA、VB1、VB2、VB6和VD的水平与抽动障碍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对于抽动障碍儿童应常规评估维生素营养状况,为TD的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A对儿童轻度贫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各组轻度贫血的学前儿童分别补充维生素A(VitA)、维生素C(VitC)、铁剂(FeSO_4)、VitA和FeSP_4、VitC和FeSO_4、VitA和VitC及FeSO_4一月。结果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值均较实验前显著增长(P<0.001),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及FEP/Hb均值显著降低(P<0.05),但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2)。各补充组Hb、RBC、Hct均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1),但各补充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结果说明补充VitA或VitA和FeSO_4。后的防治效果均不亚于补充VitC组或VitC和FeSO_4组及FeSO_4组(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东莞市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缺乏现状,探讨维生素A对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通过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东莞市无现患疾病的学龄前儿童(3~6岁)2 085例,对所选儿童进行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电泳及维生素A浓度检测。分析年龄、性别与维生素A浓度及血清铁蛋白浓度的关系,维生素A浓度对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影响以及维生素A缺乏加重储存铁减少对红细胞参数的影响。结果 储存铁减少的儿童占比为6.71%(140/2 085);维生素A缺乏儿童占比为32.52%(678/2 085),其中亚临床缺乏占维生素A缺乏总人数的95.4%(647/678),临床缺乏占维生素A缺乏总人数的4.6%(31/678)。不同性别组儿童维生素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女性儿童血清铁蛋白浓度高于男性(P < 0.05)。维生素A临床缺乏组儿童血清铁蛋白浓度高于亚临床缺乏组和正常组(P < 0.05)。维生素A缺乏时,储存铁减少组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较储存铁正常组降低(P < 0.05)。维生素A缺乏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维生素A正常组,而平均红细胞体积高于维生素A正常组(P < 0.05)。结论 东莞市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缺乏状况仍较严重;维生素A缺乏可对血清铁蛋白、红细胞以及网织红细胞参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改善维生素A状况对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及其铁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血红蛋白≤114g/L的116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干预组58名,口服维生素A丸20万单位(10万U/d×2天),其余为对照组。4周后干预组血清视黄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01);与对照组比较SI、Tf、%TS,Hb、RBC、Hct、MCH、MCHC显著提高(P<0.05),sTfR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视黄醇水平与Hb(r=0.21,P=0.003),Tf(r=0.442,P<0.001),SI(r=0.192,P=0.009)和%TS(r=0.179,P=0.024)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清视黄醇水平与机体铁营养状况相关,短期大剂量维生素A干预使机体铁营养状况改善。  相似文献   

15.
营养性贫血     
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能引起贫血。虽然营养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是缺铁,其它营养物质缺乏,如维生素 A、维生素 C、维生素 E、维生素 B_6、维生素 B_2、叶酸、维生素 B_(12)及铜缺乏也可引起贫血。混合性营养紊乱,如饥饿、蛋白质缺乏均可伴有贫血。本文将讨论除缺铁性贫血外的其它营养性贫血。维生素 A 缺乏慢性维生素 A 缺乏引起的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相似:平均血红蛋白容量(MCV)及平均血红蛋白(MCH)降低、红细胞体积明显改变、形态异常及血清铁降低。但是两者也有明显不同:维生素 A 缺乏伴贫血时肝脏与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贫)高发区小儿地贫并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地贫并IDA的地贫突变类型和治疗效果。比较地贫并IDA组与单纯地贫组、单纯IDA组的血常规参数。结果 25例患儿中,轻型β-地贫14例,轻型α-地贫7例,中间型α-地贫3例,中间型β地贫1例。补铁治疗有效,血红蛋白升高(21.24±7.62)g.L-1。单纯地贫组红细胞容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计数较地贫并IDA组与单纯IDA组稍高(P<0.05),2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地贫高发区地贫患儿并IDA较常见,对地贫患儿需进行常规铁代谢指标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质量在小儿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拜耳ADVIA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50名健康儿童和59例临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患儿的外周血细胞和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质量,同时用BeckmanCx9测定血清铁蛋白质量浓度,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单个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CHr)质量、血清铁蛋白(SF)在缺铁性贫血患儿明显低于健康儿童,而平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缺铁性贫血患儿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结论CHr质量作为诊断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TNFα的变化及维生素E、C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1例VM患儿随机分为A组16例,予抗感染、营养心肌药物及对症治疗;B组15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E胶囊50mg/d口服,维生素C注射液100mg/(kg·d)静脉点滴,疗程均为1个月,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VM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清TNFα含量,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CX7型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31例VM心肌酶。结果VM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儿童(P<0.01),VM组TNFα升高者其各项心肌酶异常百分数均显著增高(P均<0.05);B组TNFα水平较A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TNFα参与VM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检测血清TNFα水平有助于VM的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维生素E、C可降低VM患儿血清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重庆地区学龄前儿童血清维生素B12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维生素B12(VB12)的营养水平,探讨血清VB12水平与营养性贫血的关系,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对重庆市四所幼儿园351名2—7岁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及血常规筛查,对其中177名进行膳食调查、血清VB12测定。结果学龄前儿童血清VB12平均水平为552pg/ml,VB12缺乏(血清VB12〈200pg/ml)检出率为4.5%(8/177),边缘性缺乏(血清VBl2200—300pg/m1)检出率为10.7%(19/177)。学龄前儿童血清VB12无性别和年龄差异(P〉0.05)。血清VB12水平与血红蛋白水平无相关性。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B12水平主要受膳食VB12摄入量的影响(P=0.03)。8例VB12缺乏儿童体格发育正常,仅1例为小细胞性贫血,其余7例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平均体积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学龄前儿童血清VB12水平明显高于成人,提示血清VB12水平存在年龄差异,2—7岁儿童血清VB12较稳定。血清VB12水平与血红蛋白水平无相关性,儿童VB12缺乏不一定是典型的大细胞性贫血。膳食中VB12含量是影响儿童血清VB12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儿童胃泌素水平的变化,观察“铁、维生素C、叶酸速溶冲剂”对IDA的治疗作用。方法:34例IDA患儿每天口服1包“铁、维生素C、叶酸速溶冲剂”(含元素铁10 mg),共12周,治疗前后检测Hb,ZPP,SF及血清胃泌素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IDA患儿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值(P<0.01),治疗后Hb,SF均显著升高(P<0.01),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34例患儿治疗后精神食欲明显改善,无1例中途停药,所有患儿均未出现胃肠道副作用。结论:IDA患儿胃泌素水平增高可能与铁缺乏引起的胃粘膜萎缩有关,“铁、维生素C、叶酸速溶冲剂”治疗IDA具有依从性好、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服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