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空间条件对红花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红花种子为材料,搭载返回式卫星,经空间飞行完成后在地面进行种子发芽的观察,同时用电泳方法检测种子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和可溶性蛋白质图谱。结果:空 间飞行各组种子材料的平均发芽率高于地面对照组。飞行材料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也高于地面对照组。飞行与地面材料的同工酶和蛋白质电泳图谱在种子发芽阶段略有变化,但绝大多数谱带一致。结论:空问环境的微重力和 辐射对红花种子发芽均有影响,但它们在种子发芽阶段对基因表达影响不十分明显。失重可能与造成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的重要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空间环境对红花生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空间环境中的微重力和重离子对红花的影响。方法:将中药红花的种子搭载于返回式人造卫星上,返回地面后用电泳等方法研究其过氧化物酶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结果:飞行贯穿各组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普遍高于地面对照组,飞行失重组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略低于地面对照组。失重组和1次以下贯穿组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地面对照组,而2~3次贯穿组的蛋白质含量则低于地面对照组。飞行失重组的过氧化物酶和蛋白质电泳图谱与地面对照组接近,而贯穿各组的过氧化物酶和蛋白质的电泳图谱则与地面对照组差异较大。结论:空间环境的微重力主要影响植物的生理状况,而重离子则不仅影响植物的生理状况,还影响植物的遗传基因。  相似文献   

3.
桔梗卫星搭载后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的影响。方法:以药用植物桔梗种子为材料,搭载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回到地面后研究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光镜条件下飞行组和地面组叶片的组织结构基本相同;电镜条件下可以看到飞行组和地面组的细胞核、叶绿体等超微结构有一定程度的区别。结论:空间环境对桔梗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的影响。方法:以藿香种子为材料,搭载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回到地面后研究其过氧化物酶、酯酶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失重组材料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与地面组接近,略低于地面对照组,而击中组材料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则明显高于地面对照组。3组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电泳图谱基本相同,失重组和地面对照组的蛋白质电泳图谱也基本相同,而击中组材料的蛋白质电泳图谱则与另外两组材料有所区别。结论:微重力对藿香的影响小于高能重离子辐射,不同材料对空间环境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5.
空间飞行对洋金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的影响?方法:以洋金花种子为材料,搭载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回到地面后研究其过氧化物酶、酯酶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失重组材料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低于地面对照组,而击中组材料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高于地面对照组?三组材料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和蛋白质的电泳图谱基本相同?结论:微重力和高能重离子辐射对洋金花的作用不同,空间环境对洋金花的影响尚不足以使之产生变异?  相似文献   

6.
空间飞行环境对桔梗和红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文远  李向高 《中草药》1997,28(A10):102-103
以药用植物桔梗和红花的种子为材料,于1974-07-03 ̄18,搭载返回式卫星,回到地面后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并进行过氧化物酶酯酶、蛋白质及内源激素的研究。结果表明,桔梗飞行组的出苗率较高,株高等形态指标优于地面组,根的一些形态指标与地面组相差不大。飞行组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均较地面组高。飞行组与地面组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差异不大。内源激素的测定结果表明,红  相似文献   

7.
太空飞行对洋金花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的影响。方法:以药用植物洋金花的种子为材料,搭载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回到地面后用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叶绿体的基粒片层、淀粉粒及叶绿体中的囊泡等在失重组和击中组中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细胞核的结构未发现变化。结论: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洋金花的超微结构有一定影响,叶绿体对空间因素的反应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空间环境对红花萌发和营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空间环境对药用植物的影响。方法:将药用植物红花的种子搭载于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上,返回地面后对种子的出苗率和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观察。结果:失重组和重离子射线贯穿1次以下组的材料出苗快、出苗率高、植株较高、每株的分枝数多;而2~3次贯穿组的材料的这些指标则不及地面对照组。结论:说明微重力和少次重离子击中与贯穿对红花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多次贯穿则作用相反。  相似文献   

9.
太空环境对药用植物甘草超微结构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文远  赵淑平  薛岚  权丽辉  肖培根 《中草药》1998,29(11):770-771
药用植物甘草的种子搭载于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上,经太空飞行后回到地面,用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失重组材料的一些叶绿体出现解体情况,击中组材料的细胞核的核质密度下降,叶绿体周围线粒体等细胞器增多。说明太空环境的微重力和高能重离子辐射对植物有一定影响,辐射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牛蒡种子萌发初期的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牛蒡种子萌发初期的代谢变化。方法:采用电泳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随着牛蒡种子的萌发进程,过氧化物酶的谱带不断加深,一些原有谱带缺失,一些新的谱带出现。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主要是颜色深浅的变化,萌发96h后和萌发120h后谱带的变化最明显。结论:牛蒡种子的萌发存在着复杂的代谢过程,萌发96h和120h是代谢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2.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3.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5.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7.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8.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舌象仪相关文献的发布情况,总结舌象仪的研究现况。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三大数据库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检索式为“舌象仪or舌象分析仪or舌诊仪or舌象采集or数字舌图or舌象分割or舌体分割or舌象分析or舌诊客观化”,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作者、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期刊情况、资助基金来源、主要研究内容、舌象仪型号及舌象仪研发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舌象仪相关研究的文献366篇,前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但近年来年发文量增长缓慢。舌象仪相关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及核心期刊。其主要的资助来源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各类厅局级项目。舌象仪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技术、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析技术、舌象仪的临床应用及舌象仪的实验室应用等内容的研究。目前应用较多的舌象仪有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BOX型舌象仪和DS01舌象仪,DS01舌象仪包括DS01-A和DS01-B两种型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TDA-1小型舌象仪和DKF-Ⅱ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和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ZBOX-Ⅰ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TP-Ⅰ舌象仪;天津市天中依脉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YM-Ⅲ中医舌象采集仪;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Smart TCM-I舌象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TIAG 舌象仪;天津中医药大学研发的3D舌象仪。结论 舌象仪的相关研究虽然前期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进入平台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