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狭序唐松草中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狭序唐松草Thalictrumatriplex中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氧化铝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狭序唐松草根中分离得到5个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化合物,根据光谱和理化数据分析,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为:去氢大叶唐松草任(dehydrothalifaberine,Ⅰ)、高原唐松草亭(thalifarentine,Ⅱ)、大叶唐松草任(thalifaberine,Ⅲ)、唐松草亭(thalistine,Ⅳ)、唐松草西宾(thaliracebine,Ⅴ)。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狭序唐松草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狭序唐松草(Thalictrum atriplex Finet et Gagep.)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鉴定化学结构。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色谱法进行分析,用UV,IR,MS,1H-NMR,13C-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出5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Ⅰ)N-demethylthalphenine,(Ⅱ)thaliglucine,(Ⅲ)nantenine,(Ⅳ)小檗碱(berberine)和(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出,其中(Ⅰ)~(Ⅲ)为阿朴菲类生物碱。  相似文献   

3.
潘正  高运玲  蔡应繁 《中成药》2011,33(4):658-660
目的 研究短梗箭头唐松草植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 对短梗箭头唐松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尖刺碱(Oxyacanthine,I)、箭头唐松草碱(Thalicimine,Ⅱ)、Abietin(Ⅲ)、高车前苷(Homoplantaginin,IV).结论 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报道从短梗箭头唐松草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马尾松针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不同产地样品的成分组成及含量差异。方法:采集全国5个省份的马尾松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别对5种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五地的马尾松松针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石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表双环倍半水芹烯等7种总含量超过挥发油20%的成分为共有组分。结论:不同产地马尾松针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较为相似,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但在含量上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狭叶香蒲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色谱技术对狭叶香蒲进行成分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和相关文献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中分离、纯化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烷-4-烯-3-酮(1)、豆甾烷-3,6-二酮(2)、β-谷甾醇(3)、柚皮素(4)、胡萝卜苷(5)、嘧啶-2,4-二酮(6)。结论:化合物(1)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6.
狭叶米口袋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可  李晓明  王斌贵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11-1713
目的:研究狭叶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steno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狭叶米口袋的化学成分,综合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狭叶米口袋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7-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烷(1)、芫花素(2)、槲皮素(3)、芦丁(4)、3β,22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5)、白桦酸(6)和3,4-二羟基苯甲酸(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拉雅松松针挥发油中鉴定出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565%,主要成分为α-蒎烯(24.659%)、β-蒎烯(11.471%)、β-石竹烯(9.932%)和异松油烯(5.167%);从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中鉴定出5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794%,主要成分为α-蒎烯(22.542%)、β-石竹烯(16.636%)和1,2,4a,5,8,8a-六氢化-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5.085%).结论:首次研究了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合理开发利用广西的松针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田泽  高光耀  杨峻山  李玲玲  肖培根 《中草药》2000,31(11):839-841
目的:研究狭序唐松草中三类生物碱BBI、ABI、AP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采用比浊法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研究。结果:BBI类和ABI类能够抑制ADP、Coll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AP类与正常对照相比则无显著差异。结论:BBI类和ABI类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且BBI类作用强于ABI类,AP类则几乎无作用。  相似文献   

9.
狭序唐松草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狭窄唐松草Thalictrum atriplex Finerr et Gangep.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生物碱,即:N-methyllaurotetanine,(Ⅰ)、isobodine(Ⅱ)、thaligsopynie(Ⅲ)和N-methylcocularine(Ⅳ),2个为非生物碱,即:异槲皮苷(Ⅴ)和乙醇-(3,4-二羟基)-苯乙酯(Ⅳ)。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峨眉唐松草Thalictrumomeiense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ODS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峨眉唐松草根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核磁、质谱等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峨眉唐松草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S-对羟基苯基乙氧基-吡咯烷-2-酮(1a)和5R-对羟基苯基乙氧基-吡咯烷-2-酮(1b)、discretine(2)、(-)-argemonine(3)、O-methylthalisopavine(4)、magnolamide(5)、马尿酸(6)、氧化小檗碱(7)、polyberbine(8)、O-methylpallidine(9)、(-)-ocobotrine(10)、8,9-dihydroprooxocryptochine(11)、唐松草亭碱(12)、小檗碱(13)、meliasendaninD(14)、(+)-(7R,7′R,8S,8′S)-新橄榄树脂素(15)、(-)-南烛木树脂酚(16)、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17)、(7R)-7,8-二氢-7-甲氧基松柏醇(18)。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