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丹参与肝癌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坚  凌昌全 《中草药》1999,(3):226-228
实验证明丹参抑制肝癌细胞生长、诱导癌细胞分化,在肝癌临床治疗中确能使患者症主体征消失或减轻、使癌肿缩小、增强抗癌药物疗效,并缓解癌性疼痛、降低门静脉高压,而且丹参对肝癌有一定预防作用,丹参是否具有促进肿瘤转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中医药防治肝癌复发转移机制的逐步深入研究发现,中医药可以通过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影响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调控细胞基质降解酶的表达、调节免疫功能、抗多药耐药、抑制肝癌血管形成、抑制黏附侵袭能力、调控细胞信号通路等方面,干预肝癌细胞的转移与复发,有效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本文将围绕中医理论、实验研究整理汇总,对中医药防治肝癌复发转移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孙桂芝防治胃癌复发转移的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桂芝防治胃癌复发转移的经验湖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30060)宋恩峰山东省肥城市人民医院(271600)张新关键词:胃癌,中医药疗法,老中医经验肿瘤的复发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之一,也是肿瘤临床治疗的难题。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孙桂芝主...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的复发转移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探讨中医药防治肝癌复发转移的方法,开发抑制肿瘤转移的中药具有重要意义。扶正培本是中医药防治肿瘤及转移的基本治则,对肝癌形成的病因、病机及病理可用“虚、瘀、毒”概括。近年中医药抑制肝癌复发转移的诸多研究仅局限于实验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医药抑制肝癌复发转移的研究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6.
中医中药抗胃癌转移复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中药抗胃癌转移复发研究进展扬州大学医学院卜平,王祥东,王成连,赵坤,王建新(225001)转移是恶性肿瘤特异性生物学特征之一,进展期胃癌约80%~90%转移。即使施行根治手术,仍有半数以上死于转移复发(''。近年来,国际肿瘤学界对胃癌转移复发的基...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伴随着多种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中国作为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世界的50%,60岁以下男性人口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一.本文从作用机制入手,述评了中药防治肝癌复发转移的最新研究进展.中药防治肝癌复发转移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直接细胞毒作用、抑制肝癌细胞的黏附侵袭能...  相似文献   

8.
李佳  王文海 《中医杂志》2012,53(3):255-258
对近年来中医药抗大肠癌复发转移方面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并分析其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肝癌转移复发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针灸、单味中药、复方制剂抗肝癌复发转移的可能机制,以及细胞、分子、基因水平肝癌转移复发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经肝动脉灌注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及在抗肿瘤的同时对移植性肝癌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45只雄性大鼠,建立Walker-256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丝裂霉素组和丹参组,于给药前后检测各组大鼠ALT、AST,测量各组大鼠肿瘤长短径,计算体积,并计算其增长率。结果:灌注后两给药组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其肿瘤增长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灌注后丹参组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丝裂霉素组(P〈0.01)。结论:经肝动脉灌注丹参对大鼠移植性肝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大鼠肝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丹参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对天士力制药集团商洛丹参基地的丹参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与市售丹参药材指纹图谱进行比较。方法:HPLC法建立丹参水溶性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结论:10批商洛丹参药材指纹图谱均符合国家药品监督局2000年颁发的关于中药材指纹图谱技术要求,并与市售丹参药材指纹图谱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丹参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BL6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对小鼠黑色素瘤高转移细胞株B16-BL6生长、粘附、侵袭、运动、转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丹参对B16-BL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粘附实验、重组基底膜侵袭实验、趋化性运动能力实验以及小鼠黑色素瘤自发性转移模型,观察丹参对B16-BL6细胞生长、粘附、侵袭、运动及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丹参水提液对B16-BL6细胞的增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显著促进B16-BL6细胞与基底膜成分纤维粘连蛋白粘附,显著抑制B16-BL6细胞侵袭基底膜能力及趋化性运动能力;能显著减小肺转移结节体积,但对结节数目没有明显作用。结论丹参提取液能够显著减轻小鼠黑色素瘤高转移细胞株B16-BL6的肺转移程度,可能与其能够抑制B16-BL6细胞对基底膜的侵袭能力以及降低B16-BL6的运动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活化介导的肿瘤转移及丹参治疗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转移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血小板与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成为了具前途的抗肿瘤转移靶点。血小板活化后如何介导肿瘤转移,有哪些具体的作用环节,如何从这些环节中寻找出中医药抗肿瘤转移的新靶点是研究人员近年来密切关注的课题。而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活血化瘀中药在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实践中使用频率很高,因此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总结了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环节,并且以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为例,分析了其以血小板为靶点抗肿瘤转移的前景,以期为广大医药工作者寻找抗肿瘤转移的新靶点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虫草多糖脂质体联合丹参抗肝纤维化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梅存金  叶放 《中成药》2000,22(2):146-147
目的:探索抗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方法:采用虫草多糖脂质体联合丹参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患者68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个月后检测血清肝纤维化3项指标(HA,PCⅢ,LN)。结果:3项指标料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由虫草多糖和丹参组成的扶正化瘀法具有一定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丹参的微波提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用微波提取丹参优化工艺。[方法]以丹参的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和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为指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对丹参的微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与传统工艺比较。[结果]丹参以6倍量95%乙醇、微波功率320W提取30min,药渣再以12倍量水,320W微波提取两次对丹参酮ⅡA,丹参素和原儿茶醛三种指标成分的提取量,相当于或优于现行法的提取量。[结论]用微波提取丹参酮ⅡA较易,而对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相对所需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丹参注射液对硫唑嘌呤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鼠ipAza15mg/(kg·d)(Ⅰ组)及合用丹参8g/(kg·d)(Ⅱ组).观察血清肝功能指标及MDA、全血GSH的变化。结果1周和2周时Ⅰ组ALT,AKP,MDA均明显升高,ALB.GSH明显降低;Ⅱ组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表明丹参对Aza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丹参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梯度洗脱的方式,60min内在同一谱图中同时完成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建立。结果通过对11批江苏洋马镇GAP药材基地的丹参药材的测定,标定了14个共有峰,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活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酮ⅡA与S峰(丹酚酸B)的相对峰面积进行了限定。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为更好地控制丹参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丹参护肝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实验结果表明,丹参能明显抑制正常及损伤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诱导细胞色素P450的合成,防止损伤肝细胞蛋白质、DNA、RNA、尿素及铜兰蛋白的降低,减轻肝毒物对体外培养肝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丹参的HPLC和TLC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丹参药材的HPLC和TLC图谱,分析比较不同产地丹参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HPLC和TLC法测定不同产地的丹参成分。结果:不同产地丹参的成分不一,含量不同,其中代表性成分丹参酮ⅡA含量差异较大,山东青岛的丹参酮ⅡA含量最高,是陕西商洛(含量最低)含量的3.5倍。结论:两种方法鉴别特征很显著,且操作简便,重现性好。该测定结果可为临床和科研单位选用丹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白血病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固体琼脂集落选培养及流式细胞仪法,观察HL60细胞株及新鲜白血病细胞经过药物作用后,其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与HL60细胞混合培养后照射,细胞存活曲线斜率的倒数,放射剂量为2Gy时的活存比率分别由1.53,0.34降至0.93,0.12,细胞凋亡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