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某院接收的7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给予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肢体功能。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均有所上升,且实验组上肢FMA评分(37.58±9.06)分、下肢FMA评分(23.39±8.27)分高于对照组上肢FMA评分(20.89±7.56)分、下肢FMA评分(14.36±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可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痉挛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进行闪罐、中药离子导入、砭石疗法和疏经通络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痉挛指数、日常生活活动情况以及肢体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人上肢偏瘫痉挛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缓解病人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CIS偏瘫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温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42例和对照组(通络扶正汤治疗)37例。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 ,并分析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AMP水平较治疗前上升,cGM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变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疗效更佳,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活血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活血通络汤治疗)和观察组(40例,针灸结合活血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认知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GF、BDNF、GDNF水平均明显升高,IL-6、TNF-α、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oCA、LOTCA及MBI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活血通络汤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络扶正汤内服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5例中风后肢体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4和11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络扶正汤内服,每日2次;同时配合针灸相关穴位,每日1次,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比较两种疗法的差异;同时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标准和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得出相应的BI和Fugl-Meyer评分并加以对比。结果:1个月后,按照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得出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且治疗组BI、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络扶正汤内服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肢体偏瘫,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及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12月来某院神经科求诊的35例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1月至8月来某院神经科求诊的45例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一般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6%、82.9%,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综合痉挛量表(CSS)、下肢Fugl-Meyer评分(FMA)以及BB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基于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PRO)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有助于改善该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将2018年1月~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6月~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的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共同干预,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FM、ADL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FM、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互动式头针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PNF治疗,观察组予以PNF联合互动式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改善50%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50%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联合PNF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提高患者恢复情况,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联合梅花针叩刺在脑梗死(CI)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荥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CI偏瘫患者共110例。依据随机抽取红黄球法分为观察组55例及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梅花针叩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损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与血清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10.28±3.65)分较对照组(15.42±3.79)分低,且均较治疗前低,观察组ADL评分(86.83±7.25)分较对照组(75.35±6.47)分高,且均较治疗前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339.82±26.59)ng/L、Ang-2(8.84±0.74)μg/L水平均较对照组(283.75±22.48)ng/L、(6.73±0.63)μg/L高,且均较治疗前高,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梅花针叩刺疗法可改善CI偏瘫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微循环,进而降低神经功能损害,提升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联合中医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减重步行训练,观察组采取减重步行训练联合针灸治疗。采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取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估患者步行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AC分级及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疗效,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电针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于洛阳市中医院西工院区就诊的中风后偏瘫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行基础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疗程2个月。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中风后偏瘫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疗效,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糖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69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观察组36例,观察组进入血糖管理路径,对照组进行常规血糖管理。4周后比较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波动水平,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简式Fug1-Meyer评定法(FMA)评估患侧肢体运动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定患者认知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波动水平控制良好,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积分均高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管理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388-4389
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4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简表(FMA)、日常生活能力简表(ADL)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快速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改善其康复效果与预后,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治疗的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日常活动及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活血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活血通络汤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能力(MMSE及MoCA评分)的差异。结果经4个疗程治疗后,两组MMSE及MoC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MMSE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记忆力、计算力及语言方面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CA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注意力、语言、定向力方面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针灸联合活血通络汤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认知能力,对预防血管性痴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三桃 《当代护士》2016,(10):136-13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结合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心理干预,良肢摆放、肢体按摩及日常生活训练等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在入院时及出院前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改良Barthel(MBI)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恢复进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结合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减轻偏瘫肢体的致残程度,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中芝生物灯、良肢位摆放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中西医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针灸、中芝生物灯照射及良肢位摆放治疗。比较两组VAS评分、FMA评分和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芝照射结合针灸疗法、良肢位摆放用于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患者治疗,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损伤的重塑,缓解肿痛症状,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具有更好的防治及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温针灸对脑卒中痉挛性下肢瘫痪患者MAS、FMA、BBS和MBI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脑卒中痉挛性下肢瘫痪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生理疗法(Bobath疗法),研究组给予温针灸治疗结合Bobath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AS、FMA、BBS和MBI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MAS、FM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AS均呈不同程度下降,FMA均呈不同程度增高(P0.05),且研究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BBS、MB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BS、MBI均呈不同程度增高(P0.05),且研究组增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在改善脑卒中痉挛性下肢瘫痪患者肌肉痉挛状态、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的效果突出,且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80例恢复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基础针灸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比较2组护理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后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2组FMA及FIM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干预1个月和干预3个月后FMA及FI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用于针灸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能有效促进运动功能和躯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