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方法本科为了探索脑外科手术中的翼点入路,采用了包括标准翼点入路、扩大翼点入路,及其它各种改良翼点入路。手术病种有脑内血肿清除术,开颅垂体瘤切除术,鞍区脑膜瘤切除术,颅咽管瘤切除术等。分为三组,其中A组以帽状腱膜下分离皮瓣,再以切口处切开颞肌形成肌骨瓣或游离骨瓣。B组,于帽腱膜下游离到颞肌前四分之一处时,切开颞筋膜,从颞深筋膜浅深层之间继续向前分离到关键孔。C组,切口全部切至骨膜层,然后从骨膜下全层分离皮肤,颞肌及骨膜,行成肌皮瓣。2结果见表1。表1三种不同翼点入路方法的优缺点面神经损伤率(%)操作繁简程度术野暴露A…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颅眶沟通性肿瘤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5例颅眶沟通性肿瘤病人中,采用额下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4例,额颞眶颧入路2例,眶上-翼点入路10例,改良翼点入路17例,翼点和颞下联合入路2例。先切除颅内肿瘤,再开眶切除眶内肿瘤。结果肿瘤全切29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全切率为82.9%(29/35)。结论对于颅眶沟通性肿瘤,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入路选择,细致的术中操作,耐心的颅底重建以及多科的协调合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翼点入路为神经外科常用手术入路之一,也是我们近年来处理前、中颅窝病变的主要手术入路。但该入路在分离皮瓣时可有30%同侧面神经颞支损伤。我们遇到3例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例1男,55岁。因视力下降2月于96年3月7日入院。查体无面神经功能障碍。CT扫描示:垂体腺瘤。3月19日行开颅垂体瘤切除术。取右侧翼点入路皮肤弧形切口,帽状腱膜下解剖分离皮瓣,向颞下翻开肌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调压引流治疗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颅脑肿瘤术后出现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可调压引流系统治疗。结果 11例在引流术后即刻复查头颅CT,残余血肿量均在35 ml以内;术后14 d血肿大部分清除。1例钻孔引流术后复查头颅CT提示:血肿较术前扩大,立即开颅清除血肿。随访3个月,12例病人均恢复良好,GOS评分均达5分。结论可调压引流系统应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手术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锁孔入路治疗外伤性额部硬膜外血肿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0例外伤性额部硬膜外血肿(急性硬膜外血肿16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44例)行额部或眶上锁孔入路,在神经内镜直视下清除血肿,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果 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0.3)h,血肿清除率(89.5±5.2)﹪,平均住院时间6.8天,术后半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达到I级45例,Ⅱ级10例,Ⅲ级4例,Ⅳ级l例,V级0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额部或眶上锁孔入路额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好等优点。但需严格选择病例及把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经外侧裂入路清除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血肿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实施翼点锁孔经外侧裂入路清除基底核区血肿,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6个月ADL分级。结果所有病人取得手术成功,病人术后均神志转清,无再发出血、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及死亡病例。手术时间(2.29±0.15)h,术中出血量(103.46±22.67)ml,血肿清除率(84.23±3.90)%;Barthel指数Ⅰ级9例,Ⅱ级3例,Ⅲ级1例。结论翼点锁孔经外侧裂入路清除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血肿具有简捷、快速、微创的优点,能够有效清除血肿,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眶上外侧入路与经典翼点入路手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收治74例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采用眶上外侧入路手术37例(眶上外侧组),采用经典翼点入路37例(翼点组)。结果 眶上外侧组手术时间[(138.9±15.9)min]、切口长度[(9.4±1.6)cm]、术中出血量[(52.6±5.9)ml]较翼点组均明显减少[分别为(174.8±22.6)min、(15.7±2.6)cm、(236.8±25.8)ml;P<0.05]。眶上外侧组术中动脉瘤破裂率(16.2%,6/37)和翼点组(18.9%,7/37)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相比经典翼点入路,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手术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8.
自体带蒂颅骨瓣帽状腱膜下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自体带蒂颅骨瓣帽状腱膜下保存的优点。方法 将去骨瓣减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病人术后将带蒂骨瓣存放于帽状腱膜下保存;对照组术后将游离骨瓣放下帽状腱膜下或深低温下保存,两组病人取同一切口行手术二次回植。回植前行病理检查,回植后行头颅X线片检查。结果 带蒂颅骨瓣回植前病理检查骨细胞成活率高,术后头颅X线片随访颅骨成活,愈合良好。结论 帽状腱膜下带蒂自体颅骨瓣保存回植优于其它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立体定向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显微镜下经侧裂小骨窗手术、翼点入路皮层造瘘术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及预后。方法以2011-02—2013-01我院收治的3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分别进行CT立体定向血肿微创穿刺引流(A组)、显微镜下经侧裂小骨窗手术(B组)、翼点入路皮层造瘘术(C组)。分别于术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记录3组患者的CT复查结果、血凝血脂情况、ADL分级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再出血和死亡情况。结果于术后7d进行CT复查,A组、B组、C组血肿排出量分别为88.3%、87.7%、9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ADL分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好到坏依次为A组、B组、C组,且3组组间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凝异常、再出血及病死率均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甘油三酯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符合各自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CT立体定向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效果最佳,其次是显微镜下经侧裂小骨窗手术,且均优于翼点入路皮层造瘘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小婴儿头皮血肿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10例新生儿及小婴儿头皮血肿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血肿在2周内自行吸收,66例行血肿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治疗,17例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行置管引流并加压包扎,15例骨化血肿全麻下行骨化血肿清除术。结果全组患儿术后未出现血肿腔感染;8例血肿穿刺后血肿腔再出血,行二次抽吸血肿并加压包扎后痊愈。全组患儿头颅外型均恢复正常,疗效满意。术后随访6月后行头颅CT检查示手术区域的颅骨恢复正常厚度。结论新生儿及小婴儿头皮血肿应早期诊断,如血肿出现15d后仍未白行吸收者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血肿,起病隐袭,好发于老年人。传统的手术方式是钻孔冲洗引流,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复发。本科在此基础上将术式略加改进。自2005年8月~2008年10月对收治的32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钻孔冲洗+帽状腱膜下引流的方法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帽状腱膜松解术在外伤后急性脑肿胀(PACS)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PACS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并通过硬脑膜网状切开术,有限渐次切开硬脑膜结合帽状腱膜松解术防止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术中脑膨出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术后6个月按照Glasgow结果评分进行评估:良好21例(48.8%),中残8例(18.6%),重残5例(11.6%),植物状态生存6例(14.0%),死亡3例(7.0%)。结论 PACS患者采用帽状腱膜松解术能明显降低手术风险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硬膜下引流时间与血肿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10月单钻孔引流术治疗的114例CSDH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引流时间分为三组:0~8 h组(n=47)、9~16 h组(n=33)、17~24 h组(n=34)。随访90 d,观察术后血肿复发情况。结果 144例中,术后复发20例,死亡4例;其中0~8 h组血肿复发14例(29.79%),死亡3例(6.38%);9~16 h组血肿复发4例(12.12%),无死亡病例;17~24 h组血肿复发2例(5.88%),死亡1例(2.94%)。0~8 h组血肿复发率显著高于9~16 h组和17~24 h组(P<0.05),而三组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引流时间较短是术后血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SDH单钻孔引流术后硬膜下引流的早期终止与血肿复发风险增加有关。早期监测术后硬膜下引流时间并预防早期引流终止可能有助于降低血肿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的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鞍区脑膜瘤120例,采用翼点入路手术治疗68例(翼点组),采用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52例(眶上外侧组)。结果鞍上型脑膜瘤垂体受损、视力降低、视神经或视交叉受压、视野受损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鞍旁型脑膜瘤(P0.05)。翼点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眶上外侧组(P0.05)。翼点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5.6%)与眶上外侧组(32.6%)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鞍上型脑膜瘤对视野、视力、垂体的影响程度高于鞍旁型,易压迫视神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比,能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小孔闭式负压引流+血肿置换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年收治的65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33例接受微创小孔闭式负压引流+血肿置换术治疗(观察组),32例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结果 观察 组治愈25例,好转8例;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9例,无效5例。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38%;P<0.05)。观察组置管时间、 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6%,2/33)明显低于对照组 (28.13%,9/32;P<0.05)。结论 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相比,微创小孔闭式负压引流+血肿置换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夹闭术治疗破裂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3月采用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前循环破裂动脉瘤52例(观察组),同期采用翼点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46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19.57%;P0.05)。两组术后GOS评分和术后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翼点入路相比,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夹闭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行翼点小骨窗入路、侧裂池蛛网膜造瘘+置管外引流治疗,对手术技术进行阐述并对临床资料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时,21例患者积液消失或明显好转;1例患者积液仍较多,后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后治愈。术后3个月时,所有患者积液消失或基本消失。结论经翼点小骨窗入路、侧裂池蛛网膜造瘘+置管外引流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眶外侧(LSO)入路与翼点入路治疗视交叉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视交叉旁脑膜瘤患者90例,其中40例选择LSO入路,50例选择标准翼点入路,术后完成至少1年随访。对2组的手术结局、与入路相关的美学结果以及术后入路相关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种入路组患者在术前脑水肿、肿瘤特征、手术切除程度、脑组织牵拉损伤程度、暂时性外科手术并发症、术后视觉结局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LSO入路的平均手术入路时长、手术总时长、患者住院时长均短于翼点入路,且术中失血量也少于翼点入路(P<0.05)。LSO入路患者无颞肌萎缩或发际线外有明显疤痕,而翼点入路患者颞肌萎缩率和发际线外疤痕发生率分别为16.0%(8/50)和86%(43/50),P<0.05。因此,LSO入路患者审美完全满意度高于翼点入路(P<0.05)。结论 LSO入路可以为视交叉旁脑膜瘤提供一个安全、快速、侵入性更小的暴露方式,可作为翼点入路的合理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幕上开颅手术术中硬膜缺损时所采用不同的硬膜修补方法,研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其临床应用优势。 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135例幕上病变手术患者,在修补硬脑膜群缺损时,采用改良硬膜下补丁间断缝合法71例(实验组),同期采用自体骨膜或帽状腱膜连续缝合修补法64例(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修补耗时、术后24 h引流量,以及硬膜外积液、皮下积液及术后癫痫发作等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实验组的平均硬膜修补耗时(12 min)较对照组(25 min)短,实验组的术后24 h平均硬膜外引流量(278 mL)高于对照组(245 mL),实验组皮下积液发生率(1.41%)低于对照组(10.94%),实验组术后3个月内癫痫发作率(2.82%)低于对照组(14.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硬膜外积液发生率(5.63%)高于对照组(4.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患者硬膜外积液,无临床症状则无特殊处理,待其自行吸收;8例皮下积液患者均行腰大池引流治愈;10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出现癫痫发作,给予正规抗癫痫治疗后症状均控制,并在继续随访观察中。 结论改良硬膜下补丁间断缝合修补法适用于各类开颅手术患者的硬脑膜修补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癫痫发作等相关并发症中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常规冠状开颅入路与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单侧额部硬膜外血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4例单侧额部硬膜外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锁孔组,各27例。分别给予常规冠状开颅术与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预后效果。结果两组均无中残、重残及死亡患者,两组的良好率及轻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锁孔组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单侧额部硬膜外血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具有安全、失血少、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