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报道前列腺副神经节瘤1例,患者男,39岁,主因"反复血精1年余"入院,误诊为前列腺癌后,行耻骨上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完整切除肿瘤。结果:术后病理确诊为前列腺副神经节瘤,本例前列腺副神经节瘤为无功能性,免疫组化:NSE(+)、CGA(+)、S100(+)、CK(-)、Desmin(-)。术后血压平稳,2周后拔尿管出院。随访48个月至今未复发。结论: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缺乏特异的临床特征表现,易误诊,只有靠切除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才能确诊。由于其非常罕见,相关治疗缺乏成熟的经验,故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膀胱副神经节瘤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总结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报告5例膀胱副神经节瘤诊治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5例膀胱副神经节瘤中4例为有功能性,1例为非功能性,病理均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细胞球”结构,周边血窦围绕形成器官样结构。3例行肿瘤切除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效果满意。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是膀胱肿瘤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副神经节瘤是一种起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于自颅底至盆腔任何有副神经节的区域,但发生于胰腺的副神经节瘤少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胰腺副神经节瘤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42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3个月"于2014-9-10入院。查体:上腹部轻压痛,无其它阳性体征。既往无高血压、头痛及心悸病史。辅助检查: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7.4 mmol/L;血清肿瘤标记物:癌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5岁。因腹部包块1年入院。于1994年8月感左上腹持续性钝痛,无恶心、呕吐,左上腹有一鸡蛋大小包块,无触痛,包块逐渐增大,食欲、排便正常。查体:血压13 2 /72mmHg ,无发热、消瘦,腹软,左上腹触及15cm×10cm大小的椭圆形包块,质硬,无压痛,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差,肝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5.
<正>副神经节瘤起源于神经嵴细胞,属于神经外胚叶肿瘤,是一类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目前公认的定义为:位于肾上腺髓质的副神经节瘤称为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外的副神经节瘤则依据解剖、功能状态或良恶性等综合因素命名,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以头颈部(颈动脉体、颈静脉球、迷走神经内、甲状腺等)最为常见,发生于椎管内较为少见[1-2]。本科诊治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副神经节瘤(PGL)是一种源自神经嵴外胚层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胆道系统是肾上腺外PGL的罕见部位。目前关于原发性胆囊副神经节瘤(PGP)的研究较少,多为个案报道,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不典型,致使术前诊断困难,易被漏诊或误诊。笔者通过回顾1例PGP患者的诊治经过,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罕见部位PG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例PG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为35岁女性,因上腹部疼痛5 d入院,腹部彩超提示胆囊内有一大小约2.6 cm×2.0 cm异常强回声,呈乳头状,基底较宽,无蒂,后方无声影,改变体位不移动,考虑腺瘤。腹部CT平扫显示胆囊底部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增强CT显示胆囊底部类圆形、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未侵及浆膜层,动脉期明显强化,三期强化程度等同于血管强化,考虑胆囊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排。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快速冷冻切片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病理提示为PGP。定期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目前继续随访中。结论:PGP是一种具有...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副神经节瘤(附二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报告前列腺副神经节瘤2例,肿瘤组织均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A和PSA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2例前列腺副神经节瘤均为无功能性。病理检查符合副节瘤组织学特征,NSE和嗜铬A阳性,PSA阴性。1例发生局部转移,行销内动脉栓塞加化疗术,肿瘤萎缩,现病情稳定,另1例伴发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疗效满意。结论 前列腺副神经节瘤是极罕见的前列腺肿瘤,其临床和病理特征具有特殊性治疗宜采用手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8.
<正>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临床分为有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副神经节瘤。笔者科室收治1例有功能性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病人。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男性,40岁,因"间断性上腹胀痛不适1周,伴心悸、焦虑"于2014-07-11入院。入院前1周腹胀不适,性格较前变化大,情绪不稳定,有自杀倾向。外院腹部超声提示,后腹膜占位性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查体:上腹部可扪及一肿物,边界清晰,质地硬,活动度差。神经内科会诊  相似文献   

9.
心脏副神经节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副神经节瘤孟旭,张慧信,范涛,裴金凤,董然心脏原位副神经节瘤是十分罕见的肿瘤,我们手术治疗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人男42岁。心悸2周,当地医院超声心动图示右心肿物来我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间断服用降压药物。查体:血压16.0/10.7...  相似文献   

10.
正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峪细胞的肿瘤,主要分布在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发生于腹膜后者占9%~([1]),发生于空肠系膜的副神经节瘤非常罕见,国内外罕见报道。笔者单位收治1例空肠系膜副神经节瘤病人。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59岁,因"反复左上腹疼痛不适5d"于2016-10-04入院。体格检查: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腹部肿块。既往无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疾病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9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5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组织表现为免疫组化不同程度的表达[嗜铬粒蛋白A(CgA)、突触素(Syn)、CD56等染色标记为阳性]。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26.5个月,术前有血尿、头痛、心悸及排尿后血压升高等症状的患者于术后症状消失或逐渐缓解,5例患者术后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在临床上非常罕见,且易误诊漏诊,需根据术后免疫组化进行明确诊断。其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及内分泌检查进行鉴别。术前应进行定性和定位的辅助检查,目前膀胱副神经节瘤的治疗方案多样,手术治疗仍是首选方案,治疗后应长期规律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报告确诊前列腺副神经节瘤1例,肿瘤组织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A、突触素(Syn)、S-100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病理和治疗情况。结果:这1例前列腺副神经节瘤以血精就诊。行前列腺根治切除术,病理检查符合副神经节瘤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NSE、嗜铬A、Syn、S-100阳性,PSA阴性。随访42个月,排尿和排便通畅,疗效满意,无转移和复发。结论:前列腺是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极少见的位置,临床非常罕见。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具有特殊性,需病理确诊,治疗宜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过。患者,男,51岁,排尿后头晕同时血压升高,血儿茶酚胺和尿香草苦杏仁酸明显升高,MRI见膀胱前壁33 mm×27 mm 肿块,膀胱镜检未发现肿瘤。术前考虑膀胱前壁副神经节瘤,完善扩容降压3周以上,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顺利,切除范围包括瘤体及部分膀胱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10 d 拔除导尿管,未见排尿时血压升高及头晕。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副神经节瘤。术后3个月复查,血压正常,盆腔CT未见复发。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术中预防血压波动导致的高血压危象,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术后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膀胱副神经节瘤2例.例1,女,35岁.临床表现排尿后心慌、头痛,B超及CT检查示膀胱左侧壁肿块2.6 cm×1.5cm,尿3-甲氧-4-羟苦杏仁酸(VMA)35.3~43.3 μmol/24 h(正常值10~35 μmol/24 h).例2,男,22岁.临床表现无痛性全程血尿,B超及CT检查示膀胱右前壁肿块2.5 cm× 2.0 cm,尿VMA 17.9~31.3 μmol/24 h.结果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病理诊断为膀胱副神经节瘤.免疫组化CgA、Syn、S-100蛋白和NSE(+).患者术后症状消失,行膀胱镜及B超分别随访3个月、3年肿瘤无复发.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为潜在恶性肿瘤,诊断需结合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判断,膀胱部分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histopathological,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an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raganglioma of urinary bladder. Methods Two cases of paraganglioma of urinary bladder were treated. The first case was a male with painless haematuria. The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and CT scan showed a 2.5 cm× 2.0 cm mass in the right anterior wall of the bladder, and urine vanillylmandelic acid elevated to 17. 9- 31. 3 μmol/24 h (normal range 10- 35 μmol/24 h). The second case was a female who presented with 8 years history of headache and palpitation after voiding.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and CT scan showed a 2. 6 cm× 1.5 cm mass in the left wall of the bladder, and her urine vanillylmandelic acid was 35.3-43.3 μmol/24 h. Results One patient underwent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TURBT) and the other underwent partial cystectomy.The two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bladder paraganglioma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mmunohistochemically, the tumor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CgA, Syn, NSE and S-100. No evidence of recurrence was detected during follow-up at 3 months and 3 years. Conclusions Paraganglioma of urinary bladder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low grade malignancy. Partial cystectomy should be recommended. The diagnosis depends on clinical symptoms, 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归纳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一般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3月—2020年8月所有膀胱肿瘤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对术后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中术前明确诊断2例。7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例[2例术程平稳;2例术中出现血压剧烈波动,经过积极降压1例最终完成手术、另1例取活检后终止手术(院外积极酚苄明准备,3月后再次入院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剜除术,术程平稳;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3例(包括上述因术中血压无法有效控制中止手术者1例),平均手术时间130(30~180)min,平均术中出血30(20~50)mL。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3~5 d后恢复良好出院。1例发现肿瘤远处转移建议转外院继续治疗。7例均获随访,全身转移1例于外院治疗效果不佳,其余6例症状均有所改善,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复发征象。远期结果仍有待进一步随访。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术前明确诊断困难,往往误诊为膀胱恶性肿瘤。手术为一线治疗方式,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体现出微创优势,术后恢复快,部分选择性病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同样可取得良好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5岁。因腹痛9年,双下肢疼痛麻木1年,加重伴行走困难3个月于2005年11月入院。患者2004年5月曾在当地医院行腰椎CT和MR检查,诊断为腰椎管内肿瘤。  相似文献   

18.
赵兴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60-1360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少见的肿瘤,尤其是发生远处转移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更加罕见,本文报告一倒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术后14年发生肋骨转移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该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病理检查证实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14~66岁。有高血压症状9例,其中尿香草扁桃酸(VMA)升高8例,尿儿茶酚胺升高9例。14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个月~5年。结果:术中见肿瘤位于肾门区4例,肾上极区5例,肾下极区2例,肾上腺前外上方3例。13例手术完全切除肿瘤,1例伴肝转移者行肿瘤大部切除及肝尾叶切除。病理检查诊断为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1例。术后随访12例,9例术前高血压者有7例血压恢复正常;9例无瘤生存,1例复发,2例死亡。结论: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是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生存时间取决于肿瘤是否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复发病例可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 结果病例1为无功能性肿瘤,体检发现膀胱占位,CT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肿瘤为单发,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病例2为功能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心悸、排尿后血压一过性升高,MRI增强结节不均匀强化,肿瘤为单发,术前降压扩容后行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症状消失。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副神经节瘤。随访9~12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 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罕见,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术前需充分检查及准备,术中预防血压波动引起的高血压危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均效果良好,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