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远期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需行根治术患者92例,其中54例患者自愿在手术结束后接受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为观察组;38例患者拒绝接受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介质水平、疼痛程度、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2.
扬慧娟  胡壮文 《浙江医学》2023,45(8):855-858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PB)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其中采用全麻(对照组)和SPB阻滞(研究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24、48 h数字疼痛评分(NRS)评分,术后恢复情况(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不同时点[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30 min(T2)和术毕(T3)]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术前和术后48 h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变化;术中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研究组术后3、24、48 h 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T1、T2和T3时点HR和MAP较T0时点均降低(均P<0.05);研究组T1、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复合全麻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7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R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试验组(n=40)。对照组在单纯全麻下手术,试验组在超声SAPB复合全麻下手术;于麻醉前30 min(T0)、术中(T1)、术毕时(T2)时,比较两组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皮质醇(Cor);于术前、术后24 h,比较两组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于术后6、12、24、48 h,比较两组疼痛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T1、T2时,两组炎症、应激指标水平较T0时逐渐上升,且试验组各时点IL-6、IL-8、TNF-α、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CD4+均较术前显著下降,CD8+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SP)阻滞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美国标准协会(ASA)分级为工~Ⅱ级,男33例,女27例,年龄40~6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各组均在全身麻醉诱导后实行超声引导右侧SP阻滞,其中观察组注射0.3%罗哌卡因溶液25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5mL,比较两组麻醉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皮后2 min、术毕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8、12h静息及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8、12 h BCS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 h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实施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镇痛效果确切,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王爽  黄晨晨  夏琴  张珺  陈燕琪  贾梦醒 《西部医学》2020,32(12):1835-184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围术期镇痛效果及对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前锯肌平面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组(ST组)。S组和ST组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或胸横肌平面阻滞均于麻醉诱导前进行。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 QoR 15恢复质量评分,患者入室时(T0)、切皮前(T1)、切皮时(T2)、乳腺内侧手术操作时(T3)及拔管后5 min(T4)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评价拔管后30 min(T5)、术后2 h(T6)、4 h(T7)、8 h(T8)、12 h(T9)及24 h(T10)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比术后补救镇痛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S组和ST组术后24 h QoR15总分、疼痛评分、生理舒适度评分、情绪状态评分高于G组,ST组术后24 h QoR 15总分、疼痛评分、生理舒适度评分高于S组(均P<0.05);ST组患者在T2、T3、T4时间点MAP及HR低于G组和S组(P<0.05);S组和ST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G组,其中ST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S组(均P<0.05),丙泊酚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S组和ST组术后24 h内VAS评分均低于G组,其中在T6~T9时间点ST组低于S组(均P<0.05);S组和ST组术后补救镇痛次数和头晕发生率低于G组(P<0.05),但S组与ST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前锯肌平面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的围术期镇痛效果较理想,可明显减少围术期镇痛药物用量,降低术后头晕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SP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镇痛的疗效,探讨其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PMPS)的作用.方法:择期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全麻组(G组)和全麻联合神经阻滞组(GB组).麻醉诱导前,GB组行超声引导下术测SPB,注射0.33%罗哌卡因30 mL;G组行模拟阻滞,相同位置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组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随访术后4 h、12 h、24 h、48 h疼痛数字等级(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及术后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NRS评分和PMPS发生率.结果:①GB组术后4 h(P=0.000)、12 h(P=0.000)、24 h(P=0.000)、48 h(P=0.001)静息NRS评分低于G组;术后4 h(P=0.000)、12 h(P=0.000)、24 h(P=0.002)、48 h(P=0.001)活动NRS评分低于G组;②GB组术后PCA按压次数(0.07± 0.34)比G组(0.56±0.82)减少(P=0.001);镇痛补救比例(4.77%)比G组(35.90%)降低(P=0.000).③GB组患者术后6个月(47.62%)PMPS发生率低于G组(71.80%)(P=0.041);术后9个月(35.71%)PMPS发生率低于G组(61.54%)(P=0.020).④GB组在术后6个月(P=0.020)、9个月(P=0.016)静息NRS评分均明显低于G组.⑤急性NRS评分与术后慢性NRS评分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超声引导下SPB可显著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消耗,并降低PMPS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此外,术后急性疼痛NRS评分和PMPS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行连续性前锯肌平面(serratus anterior plane,SAP)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行全身麻醉下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下SAP置管,术毕接患者自控镇痛泵。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on组(罗哌卡因+生理盐水)与Dex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8h、12h、24h及48h的静态、动态数字分级评估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h羟考酮用量、术后各种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Dex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静态及动态NRS评分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Dex组患者术后8h、12h及24h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Con组(P<0.05)。Dex组患者的术后羟考酮用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Dex组患者的口干发生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可增强连续性SAP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物质能量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日照市人民医院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阻滞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阻滞组先在超声引导下行前锯肌平面阻滞,后行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5 min(T0)、麻醉诱导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平均血压(BP)和心率(HR)。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 h(T4)、12 h(T5)、24 h(T6)、48 h(T7)时静止状态及咳嗽状态下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两组患者T0、T3、T6、T7时检测C反应蛋白、静息能量消耗、呼吸商、甘油三酯、血糖、胰岛素。采用间接测热法测定静息能量消耗和呼吸商,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C反应蛋白。结果 两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生协会分级、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阻滞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少,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两组患者T0、T1、T2、T3时BP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BP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0、T1、T2、T3时HR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阻滞组T2、T3时较对照组低(P <0.05);③两组H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4、T5、T6、T7时静息状态下VAS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阻滞组T4、T5时较对照组低(P <0.05);③两组VAS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4、T5、T6、T7时咳嗽状态下VAS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阻滞组T4、T5时较对照组低(P <0.05);③两组VAS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T0、T3、T6、T7时C反应蛋白、REE、RQ、甘油三酯、IRI比较,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C反应蛋白、REE、RQ、甘油三酯、I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C反应蛋白、REE、RQ、甘油三酯、I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两组C反应蛋白、REE、RQ、甘油三酯、IRI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前锯肌平面阻滞可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改善物质代谢和静息能量消耗,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验证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改善作用;比较不同阻滞时机改善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共75例,年龄18~7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组)、术前阻滞组(PR组)、术后阻滞组(PO组)。PR组与PO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接受超声引导下菱形-肋间-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药物为0.375%罗哌卡因共30ml。通过术后恢复质量评分量表(postoperative recovery quality rating scale,QoR-40)评价患者术后24h、48h恢复质量;记录术后0.5、1、2、4、8、12、24、48h静息及活动状态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9月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6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术中均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A组选择前锯肌平面阻滞,B组选择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生命体征、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疼痛因子、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6.67%,B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平面、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阻滞操作时间缩短,阻滞持续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切皮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较B组减少(P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GE2、IL-6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胸神经(PECS)阻滞和胸横肌平面(TTP)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进行单侧、原发性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择期手术的女性105例,年龄18 ~ 64 岁,BMI20~27 kg∕m2,ASAⅠ或Ⅱ级。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n=35):全麻组(GA组);全麻联合PECS阻滞组(CGA组);全麻联合PECS和TTP组(PTGA组)。麻醉诱导结束后,CGA组与PTGA组分别进行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和胸横肌平面阻滞复合胸神经阻滞。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记录术后12、24小时评估静息状态下和肩部外展时的VAS疼痛评分,记录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并通过针刺测试来评估T2-6水平胸部皮肤感觉缺失情况。结果:与GA组相比,CGA组和PTGA组在术后12、24小时评估静息状态下和肩部外展时的VAS疼痛评分降低,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减少,在术后行针刺测试时T2-6水平的胸部外侧皮肤感觉缺失的患者人数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GA组相比,PTGA组在术后12、24小时评估静息状态下和肩部外展时的VAS疼痛评分和补救镇痛率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在术后行针刺测试时T2-6水平的胸部外侧皮肤感觉缺失患者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行针刺测试时T2-6水平的胸部内侧皮肤感觉缺失患者人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全麻而言,全麻复合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与PECS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相比较,PECS阻滞和TTP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于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更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14-117+12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E组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T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后行喉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镇痛方式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术中舒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麻醉后的各时间点E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高于T组(P0.05)。E组在麻醉后的各时间点HR、MAP较入室时略有增加(P0.05)。T组在麻醉后的各时间点HR、MAP较入室时显著降低(P0.05)。切皮时、腋窝清扫时E组较T组脑电双频指数(BIS)波动较大(P0.05)。E组术中舒芬太尼使用总量、丙泊酚用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多于T组(P0.05)。T组患者在术后24 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E组(P0.05)。E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高于T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后行喉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且能够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在肝部分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2020年9月-2021年3月行择期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9例,随机分至静脉镇痛组(R组,n=35)与神经阻滞组(N组,n=34).R组予常规静脉镇痛,N组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右侧低位前锯肌平面与双侧腹直肌鞘阻滞,两组术中泵注瑞芬太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和胸前神经(ATN)在早期乳腺癌手术中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确诊为早期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完整保留ICBN和ATN的65例(保留组), 切断ICBN和ATN 55例(切断组)。术后对2组患侧胸肌萎缩情况和上臂内侧感觉进行比较, 并观察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保留组患侧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和胸大肌萎缩程度均明显低于切断组(P<0.01)。随访6~36个月, 2组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ICBN和ATN可有效减少患侧胸肌萎缩, 减少上肢并发症且不增加患者复发转移危险。  相似文献   

16.
魏敏  邓莹 《当代医学》2022,28(6):28-31
目的 探讨胸部神经阻滞(PECS)联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2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ECS,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瑞芬太...  相似文献   

17.
王春  张望平  金丹 《西部医学》2018,(11):1603-1606
目的 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乳癌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 I~1I级,年龄35~65岁行择期乳腺手术的女性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0.2% 罗哌卡因+5μl/ml芬太尼组)和对照组(0375%罗哌卡因组)各40例。经T4~5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给药(0.2% 罗哌卡因+5μl/ml芬太尼或0.375%罗哌卡因)。观察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评估麻醉效果,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脉搏氧饱和度,测量手术前后动脉血气。结果 观察组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无呼吸、循环抑制;对照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毕时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胸段硬膜外麻醉, 镇痛效果好, 对呼吸及循环无明显影响, 可安全用于乳癌手术。  相似文献   

18.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选取10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行ESPB麻醉时给予0.33%罗哌卡因25 mL;试验组行ESPB麻醉时给予含右美托咪定20 μg的0.33%罗哌卡因25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Ramsay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生头晕、恶心和嗜睡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表明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竖脊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后可提供有效的镇静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金星  刘斌  张帮健  彭容  郑继根 《西部医学》2021,33(11):1675-1678
目的 探讨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镇静和康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2月~2020年7月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13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8例,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术中均给予全麻、镇痛等治疗,其中观察组另给予低剂量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应激反应、镇静情况和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出血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h)缩短;引流时间缩短;出院时间缩短( P<0.05)。两组患者术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反应蛋白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C反应蛋白降低(P<0.05)。两组T1时BIS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T2-T5时BIS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前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388)。术后24h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 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老年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改善认知功能,加快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