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早期给予肠内匀浆膳营养支持的作用及护理。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8例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资料,其中42例在伤后早期(<72 h)给予肠内匀浆膳营养支持,36例采用肠外营养。比较两组在营养状态、血清蛋白水平、相关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结果显示早期肠内匀浆膳营养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血清生化指标及临床预后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两组在相关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采用匀浆膳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治疗措施,通过加强消化道护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抗病能力并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支持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的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A组(早期肠外营养组PN)、B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N)、C组(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每组34例。术后36~72h给予相同营养支持,观察各组营养状态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后死亡率。结果①营养评价A、C组比B组好,C组、B组差异显著(P〈0.05)。C组并发症少于B组(P〈0.05)。②C组的预后优于其它两组,C组的病死率最低(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全肠道外营养1周后过渡到肠内营养是比较合理的,这对预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鼻饲管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另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鼻饲管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肠内营养对颅脑损伤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颅脑损伤伴意识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正规的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和家庭自制匀浆治疗。比较各营养指标、预后指标、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预后好于对照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均少于对照组。结论:给予正规的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NRS2002方法和前清蛋白、转铁蛋白两项临床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颅脑损伤患者营养风险,为临床医生提供正确、合理的营养支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本科住院颅脑损伤患者78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支持组27例、肠外营养支持组28例及空白对照组23例,观察营养监测指标在肠内外营养组和对照组的变化。结果肠内营养支持组在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0.01);在血糖改变上,肠内和肠外营养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肠内营养组疗效在改善患者体内蛋白恢复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度,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及高压氧治疗期间调整管饲液配方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肠胀气的效果.方法 中重型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应用适宜营养制剂行早期肠内营养,在高压氧治疗期间应用自制管饲液行肠内喂养;对照组早期行静脉营养,高压氧治疗期间选用市售能全力制剂.观察上消化道出血、肠胀气发生率.结果 高压氧治疗前观察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例(6.5%),对照组8例(25.8%);高压氧治疗时观察组发生肠胀气3例(9.7%),对照组10例(33.0%).2组比较,上消化道出血与肠胀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宜营养制剂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减少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利于患者进行早期高压氧治疗;在高压氧治疗期间自制管饲液可以减少高压氧治疗时的肠胀气发生率,减轻胃肠不适,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增温器在老年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老年重症患者84例,根据是否使用增温器分为对照组(增温组)和观察组(未增温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其它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增温器在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未增温组)患者在呕吐、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方面与对照组(增温组)相当,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烫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老年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时,可停用增温器;停用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关节置换围术期行营养支持的康复护理对其营养状况及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10月-2018年9月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营养支持的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营养状况、AD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观察组白蛋白水平及ADL评分均较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丢失量则较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较低于对照组(1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行基于营养支持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肠管在使用机械通气的高龄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使用机械通气的高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置管后1个月内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机械通气病人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优于常规应用鼻胃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实施约束性护理,分析该护理模式对患者非计划拔管率及躁动程度评分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约束性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护理后非计划拔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躁动程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4.44%)较对照组(22.22%)低,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程度评分(4.39±0.75)分低于对照组(6.28±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实施约束性护理,可有效缓解其躁动程度,降低躁动患者拔管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代谢指标变化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中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所采用的不同营养方式分为综合营养(GN)组、肠外营养(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3组,各25例。通过监测三种营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后的高代谢反应指标,观察各组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伤后第7天GN组、PN组、EN组排氮量分别为(11.8±2.6)g/d、(16.2±1.8)g/d、(17.5±3.1)g/d,显示GN组明显低于PN组、EN组(P<0.05);血浆皮质醇浓度(nmol/L)在第28天时GN组、PN组、EN组分别为(659.1±87.4)nmol/L、(973.9±231.6)nmol/L、(793.2±221.8)nmol/L,GN组明显低于其他前两组(P<0.05);伤后4周内GN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PN组、EN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营养既发挥了肠内及肠外营养的各自优势,又消弭了两者的不足,能有效改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研究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 d时,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787、3.964、3.589,P均<0.001);治疗14 d时,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784、3.325、2.676,P=0.007、0.002、0.009);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8.13%(χ2=5.626,P=0.018)。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能够显著增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和免疫功能,同时可有效降低腹泻、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敏  王芳艳 《西南军医》2008,10(3):145-146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实施方法及其护理。方法将神经外科281例危重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根据患者胃肠道功能情况决定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进程,重点维持患者液体平衡、电解质、糖代谢平衡,观察每日排便次数和量、肠蠕动、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定时检查胃液残留量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施行肠内营养。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实施简单易行,观察指标患者预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结论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效果。方法180例鼻饲肠内营养的ICU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腹泻的发生率为27.8%,实验组为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达到管饲完全供给量所需的时间、营养支持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均显著缩短( P均<0.001)。结论集束化干预可有效预防ICU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脑血管意外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24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24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比较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脑血管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l0d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浆总蛋白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高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较肠外营养少,在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支持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23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海凤 《西南军医》2007,9(2):133-134
我科自2003年9月-2005年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3例,昏迷时间14—55天。由于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机体呈高度分解代谢状态,增加了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因此,预防营养失调是促进颅脑损伤患者恢复的重要措施。我们用营养支持疗法,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经治疗,23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力学原理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双盲法将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行髋关节置管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力学原理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护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rri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力学原理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状况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在伤后48h内放置鼻饲管后使用自配营养液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使用氨基酸、脂肪乳及葡萄糖实施肠外营养支持,两组病例均按14~18cal/(kg·d)实施早期营养过渡支持,1周后两组病人均按30cal/(kg·d)提供营养支持。观察指标包括上臂肌围、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每个指标在营养支持实施前测定1次,以后每周测定1次。结果:两组病人各自在改善上臂肌围、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试验中未发现病人出现误吸及吸入性肺炎、腹泻、败血症等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状况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亦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优质化护理。护理后对比出院前1 d对两组患者NIHS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以及采用自制满意度评分表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SF-36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0.00%,两组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患者施行护优质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在ICU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诊治的50例ICU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2012年50例ICU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进行对比,对所有患者应用肠内营养,观察其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经肠内营养支持和加强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最短营养时间为两周,最长为一个月,平均营养时间为(22.14±3.64)d,营养支持过程中仅有10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4例腹泻,1例导管堵塞,5例血糖不稳,并在对症处理后得到愈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而2012年病案中常规护理患者2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42%,明显高于本次研究对象( P<0.05)。结论肠内营养在ICU重症胰腺炎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同时在应用过程中应加强护理干预,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