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世钦  于敏 《中国康复》2012,27(2):99-101
目的:观察PNF技术治疗桡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对腕关节活动度、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桡神经损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NF组各17例。2组均于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常规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感觉刺激训练等康复治疗。PNF组增加等张,拮抗肌反转,关节活动度牵拉等PNF技术训练。结果:治疗4个月后,2组腕关节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及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PNF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PNF组达优率及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对桡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韩璐  黄芃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0):4687-4688
膝关节损伤并手术后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观察组另外结合PNF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本体感觉、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疼痛进行测试和评估,并分析其功能改善效果。结果在治疗8w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膝部本体感觉偏差评分与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关节活动度及肌肉力量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 PNF技术能够更好的提升膝关节损伤以及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总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金黄膏外敷在桡骨远端骨折(DR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进行治疗的86例DR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金黄膏外敷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消失时间、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患侧腕关节周径、腕关节活动度及炎症介质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消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Cooney腕关节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患侧腕关节周径短于对照组,腕关节尺偏、掌屈、背伸、桡偏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F患者采用金黄膏外敷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治疗利于减轻局部肿胀、疼痛,降低TNF-α、CRP及IL-6水平,改善腕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5例DRF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恢复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全血高/低/中切黏度较低,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较高,腕关节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活动度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DRF患者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可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减轻疼痛,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提升腕关节活动度,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较好,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PNF综合康复疗法对骨折后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3例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康复组,在常规药物及肌力训练基础上分别给予传统关节松动术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超声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关节活动度,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和膝关节功能改善积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在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改善积分方面,康复组优于传统组(P0.05),视觉疼痛模拟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3种评定方法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超声联合PNF模式功能训练的综合康复疗法对膝关节僵硬功能的改善优于传统关节松动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呼吸肌进行有序拉伸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4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PNF呼吸肌有序拉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前后的肺功能、呼吸肌功能、颈肩活动度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肺功能、呼吸肌功能、颈肩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NF呼吸肌有序拉伸训练可有效增强COPD患者肺功能与呼吸肌功能,提高患者颈肩活动度,并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性康复护理在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179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9例和研究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强化性康复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腕关节背伸、前臂旋前、掌屈、前臂旋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研究组腕关节背伸、掌屈、前臂旋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性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腕关节活动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掌侧入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ALPIF)应用在桡骨远端骨折(DRF)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接受ALPIF手术治疗的D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门诊号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4)及观察组(n=43),对照组接受传统Henry掌侧入路,观察组接受改良Henry掌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恢复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评估并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于术前、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量表)。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整体优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短,手术优良率高(P <0.05);术后3个月,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改良掌侧入路ALPIF应用在DRF患者中,手术效果确切,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提高术后腕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192-4194
探讨手法复位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柯雷氏骨折的临床效果。选取90例老年柯雷氏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前后石膏托超腕关节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手腕关节功能、腕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等。结果:(1)和治疗前比,观察组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和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明显更大,差异显著(P<0.05)。(2)对照组经过6个月治疗后,手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51.11%,观察组为95.56%,差异显著(P<0.05)。(3)和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明显更大,差异显著(P<0.05)。(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为6.67%,差异显著(P<0.05)。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柯雷氏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手腕关节功能,恢复手腕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082-2083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对象为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行闭合复位治疗,研究组行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骨折复位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指标。研究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为5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为6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能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骨折复位良好、操作简单、稳固和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宋君丽  王亚飞 《全科护理》2024,(7):1298-1301
目的:探讨基于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指导下改良肩胛骨稳定性训练在促进锁骨骨折术后病人肩胛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9例锁骨骨折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基于PNF技术指导下改良肩胛骨稳定性训练,6周后,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愈合率、肩关节功能[采用关节活动度(ROM)评定]、上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DASH-Chinese上肢功能评分量表评定)、二次骨折率。结果:观察组愈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56.82%(P<0.05);6周后两组DASH值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6周后两组最大主动前屈、外展、后伸幅度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骨折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27%,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4,P>0.05)。结论:基于PNF技术指导下改良肩胛骨稳定性训练在促进锁骨骨折术后病人肩胛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及上肢功能,提高临床愈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膝关节粘连所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松解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膝关节粘连所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松解术后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15例,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12周,观察组增加NJF法训练,对照组1加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训练,对照组2加用关节松动术训练。结果:治疗12周时3组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范围、膝关节百分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4周时比较均有提高,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观察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NJF对膝关节粘连所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松解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在髌骨骨折微创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长垣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7例髌骨骨折微创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给予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观察两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及运动控制能力。结果训练后,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KSS)(89.23±2.63)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评分(85.03±6.21)分较对照组(80.21±2.04)分、(79.05±5.35)分高(P<0.05);观察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78.07±2.81)°、膝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98.26±9.89)°较对照组(72.01±3.89)°、(92.38±6.04)°大(P<0.05);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较对照组高,股四头肌峰力矩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可通过提高髌骨骨折微创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运动控制能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拉伸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处于恢复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PNF拉伸训练,观察组则在PNF拉伸训练后辅以穴位按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运动应用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腕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间66例患者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33例给予运动训练治疗,研究组33例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运动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腕关节功能、手腕部肌力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63.64%)(P<0.05);腕关节活动度及腕背伸最大机电幅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腕关节和掌区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运动训练可通过增加老年AIS后腕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手腕部肌力,改善腕关节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的呼吸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肺功能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NF组各21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3球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PNF组患者应用基于PNF技术的呼吸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评价2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评价患者的躯干功能,采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FMA-UE)评价患者的上肢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VC、FEV1、PEF、TCT和FMA-UE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PNF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PNF技术的呼吸训练可以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背景:单纯使用克氏针或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实践中,仍存在桡骨短缩、骨折移位等固定后并发症,尤其在不稳定骨骺骨折情况下.克氏针主要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其骨骺骨折使用相对较少.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克氏针复位固定微创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骺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0例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行固定治疗,在不切开情况下微创闭合复位骨折骨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案;观察组采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克氏针闭合帮助复位固定骨骺骨折方案.固定后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分别于固定后9周及24个月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固定后中远期的临床疗效、腕关节功能恢复及X射线检查情况.结果与结论:固定后24个月随访按Cooney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对照组优良率77%,X射线评定优良率63%;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3%,X射线评定优良率为9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两组骨骺骨折患者均获临床骨愈合,腕关节均功能恢复.提示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闭合复位微创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骺骨折,可应用克氏针辅助复位掌倾角及尺偏角,治疗简单,固定可靠,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骺畸形愈合并发症少,固定后基本生活学习功能恢复正常,疗效稳定满意,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跨外固定支架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98例患者依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腕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尺偏角、掌倾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时,观察组尺偏角、掌倾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腕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腕关节尺偏角、掌倾角的调节,改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PNF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NTCS)对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NTCS患者17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低频电刺激及微波物理治疗,观察组则基于对照组采用PNF技术治疗,分析比对两组NDI评分、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OM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的角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NTCS采用PNF技术能显著改善患者颈椎的关节活动度,降低障碍程度,缓解疼痛,提升颈椎各方面功能,值得推广及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闭合复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观察组患儿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手功能恢复优良率、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手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骺骨折,在手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促进骨折部位较快愈合,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