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凝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使用抗凝联合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的13例重症CVST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均先抗凝治疗,症状无改善,再行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术后3 d,1例因脑水肿加重致脑疝死亡。术后7 d,12例临床症状改善,未见再出血及脑梗死情况;术后90 d,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10例,预后不良(mRS评分3~5分)2例;术后90 d,复查CTA、MRA、MRV或DSA示静脉窦通畅11例。结论 抗凝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重症CVST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静脉血栓形成伴脑出血致脑疝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例颅内静脉窦、静脉血栓形成伴脑出血致脑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4例,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保守治疗5例.出院时,GOS评分5分2例,4分2例,3分1例,死亡5例.出院后3个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病人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8例重症CVS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保守治疗好转;1例保守治疗无改善,行去骨瓣减压术,但术中急性脑膨出合并严重静脉性出血,术后脑干功能迅速衰竭而死亡;6例抗凝治疗未见明显缓解,行介入治疗,术后1例病情仍无改善、GCS评分3分、家属放弃治疗而要求出院,5例症状明显改善,闭塞静脉窦再通,出院时GCS评分15分。术后随访1年,存活6例无血栓再形成及新发神经系统症状。结论 重症CVST病人常存在严重静脉窦堵塞或多个静脉窦血栓及脑实质损害,若应用抗凝治疗效果不理想,应及时实施血管介入取栓、接触性溶栓治疗,以更好地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CVST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闭塞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10例接受单纯全身抗凝药物治疗,6例行单纯静脉溶栓,2例行全身抗凝+血管内溶栓治疗。结果 出院后随访6~23个月,平均12个月。单纯全身抗凝药物治疗的10例中,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6例,1分2例,3分2例。单纯静脉溶栓的6例中,mRS评分0分4例,1分1例,2分1例。全身抗凝+血管内溶栓治疗的2例中,mRS评分0分1例,3分1例。结论 CVST应根据临床表现、闭塞程度及侧支循环开放程度进行评估,从而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出血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并发脑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5例)和拉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例)行开颅减压手术治疗的7例出血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并发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中位数为6分(3~11分)。所有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显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出血伴脑疝征象, 且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患者均行去骨瓣减压手术, 5例患者同时行血肿清除术。以术后1周GCS及术后3~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疗效及预后。结果 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周GCS为3~15分。2例于术后1 d死亡, 1例于术后31 d死亡。4例生存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36个月。术后患者口服抗凝药物治疗3~12个月。3~6个月复查头颅CT静脉血管成像或磁共振静脉成像未见颅内新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出血。至末次随访, 预后较好(mRS 1~2分)2例, 预后较差(mRS 3分)2例。结论对于出血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并发脑疝的患者, 开颅减压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但该病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01~2008-12住院的3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早期多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癫、意识障碍,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3)影像学表现为非动脉分布区多发性脑梗死,有的伴有出血。(4)颅压明显升高,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升高,糖及氯化物正常。(5)病因治疗及脱水、抗凝等治疗效果良好。结论CVST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症状、体征的病人,应考虑到CVST,及时行头颅CT、MRI、MRV或DSA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依据病因抗凝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联合治疗方案与全身抗凝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网顾性连续收集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16例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全身抗凝组86例.其中联合治疗组在全身抗凝的基础上,接受改良溶栓方案介入治疗,即脑动脉及静脉窦造影明确诊断后行机械性破栓及吸栓术,于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行尿激酶微量泵点接触性溶栓.采用NIHS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出院时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30例,男9例;全身抗凝组86例,男23例.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联合治疗组0~19分,全身抗凝组0~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74,P=0.636);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出院时mRS评分较低,两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治疗较全身抗凝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两种治疗方法颅内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4月收治的8例重症CVST患者。GCS 42012年4月收治的8例重症CVST患者。GCS 49分,平均8.3±2.7分。接受血管内治疗时2例已发生脑疝。由MRI、MRV和/或DSA确诊为CVST。均在全麻下行局部破栓结合经微导管静脉窦内局部rt-PA溶栓,术中及术后留置微导管的39分,平均8.3±2.7分。接受血管内治疗时2例已发生脑疝。由MRI、MRV和/或DSA确诊为CVST。均在全麻下行局部破栓结合经微导管静脉窦内局部rt-PA溶栓,术中及术后留置微导管的35 d内,每天予rt-PA20 mg。术后结合肝素化及降颅压对症治疗。术后症状随访及MRV随访3 m5 d内,每天予rt-PA20 mg。术后结合肝素化及降颅压对症治疗。术后症状随访及MRV随访3 m2 y。结果 1例死亡。7例恢复良好,GCS评分均恢复到15分,1例情感障碍,2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随访示责任病灶完全再通5例,部分再通2例。症状无复发。结论对于重症CVST患者,应用血管内局部破栓结合窦内rt-PA溶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静脉肝素抗凝与脑介入治疗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介入组(脑静脉窦血管内治疗)和抗凝组(静脉肝素抗凝),每组7例,比较2组平均住院时间、血管完全再通率、mR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脑静脉窦介入组住院时间较抗凝组短,血管完全再通率高于抗凝组,mRS平均评分低于抗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静脉窦血管内治疗可改善CVST患者的转归,疗效优于静脉肝素溶栓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单纯抗凝和机械取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伴颅内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8例CVST伴颅内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单纯抗凝组(12例)和机械取栓组(机械取栓+局部溶栓+抗凝组16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再通情况及预后。结果 机械取栓组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情况及预后均优于单纯抗凝组(P均<0.05),单纯抗凝组治疗后均未发现新发出血灶,机械取栓组仅有1例术后出现阴道出血。结论 对于合并有颅内出血的CVST患者,机械取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能有效促进静脉血流的恢复,缓解临床症状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The current recommended treatment for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 is anticoagula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CH) is not a contraindication. We present a case of ICH associated with CVST in which heparin treatment was associated with rebleeding, and we review current evidence of anticoagulation safety in patients with ICH associated with CVST. A 65-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right hemiparesis and loss of consciousness. Brain computed tomography showed a left frontoparietal hemorrhage. Angiographic studies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howed the presence of a partial superior saggital sinus thrombosis. With a diagnosis of CVST, intravenous heparin was administered. After 24 hours the patient had a symptomatic increase in ICH size, and 2 days later the patient developed a status epilepticus with new evidence of rebleeding.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was stopped and the patient experienced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 with no new episodes of rebleeding. Evidence for the safety of anticoagulants in CVST comes from 2 small trials involving a total of 79 patients, but only 18 had some degree of bleeding in baseline computed tomography. A meta-analysis suggested that in CVST patients who are treated with anticoagulants, the risk of ICH is low, but acknowledged that an impact of up to 9% of new ICH cannot be ruled out. As there is not enough evidence for the safety of anticoagula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early ICH associated with CVST, the therapeutic decision must be individualized and the rebleeding risk should be weighed in tho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球囊脑造通辅助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6月应用球囊脑造通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5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术后24 h复查头部CT,计算血肿清除率;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价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术后24 h复查头部CT,血肿清除率>90%有40例,80%~90%有15例,60%~80%有3例;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1.8±6.7)%。术后无死亡、颅内感染、脑积水并发症,术后出现再出血2例、肺部感染7例、硬脑膜下积液3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4%(12/56)。术后56例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14例 ,中残23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6例;预后良好率为66.1%(37/56)。结论 球囊脑造通辅助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创伤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相关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相关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成功3例,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4例,侧脑室外引流术1例,病情快速进展无法手术2例。10例住院期间均未见瓣膜血栓、深静脉血栓等。3例死亡,病死率为30%。6例在2周后重启华法林治疗,其中1例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及肺部感染而死亡,2例出现原发部位的脑出血再次手术治疗。7例存活病人随访6个月,GOS评分5分2例,4分2例,3分2例,2分1例。结论脑出血是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的严重并发症,积极改善凝血功能,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能有效提高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显微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显微夹闭术治疗20例(夹闭组),血管内栓塞治疗20例(栓塞组)。结果 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33例(GOS评分4~5分),预后差6例(GOS评分2~3分),死亡1例。夹闭组预后良好17例,术后发生脑缺血3例、颅神经麻痹5例,动脉瘤瘤颈残留1例。栓塞组预后良好16例,术后发生脑缺血2例、颅神经麻痹1例,动脉瘤瘤颈残留9例。夹闭组动脉瘤瘤颈残留发生率(5.0%,1/20)明显低于栓塞组(45.0%,9/20;P<0.05),而两组预后良好率、术后脑缺血发生率、颅神经麻痹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需要显微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协同,权衡每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以获得期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探讨应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溶栓联合抗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CVST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观察其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22例患者接受血管内机械取栓+溶栓联合抗凝治疗(联合治疗组),另20例患者仅行持续抗凝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抗凝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0~1分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例评分为3分的患者出现瘫痪但达到出院条件。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血栓再通率40.00%,治疗组为86.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ST患者多存在脑实质损害,临床表现以头痛、瘫痪位置,采取血管内取栓+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的治疗方式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积水脑室穿刺术后继发导管相关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87例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 187例中,120例经枕角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67例经额角穿刺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出血13例,发生率为6.9%;其中枕角穿刺出血7例,额角穿刺出血6例;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11例;出院时GOS评分4~5分7例,2~3分4例,1分2例;出院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无明显变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压急剧下降(OR=6.39;95%CI 1.67~24.5;P=0.007)、堵管后重新置管(OR=5.45;95%CI 1.45~20.4;P=0.010)、脑室穿刺>3次(OR=10.4;95%CI 2.33~46.6;P=0.002)是导管相关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导管相关性出血是脑积水脑室穿刺术后较为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应综合评估,以降低术后出血概率;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复查头颅CT,出血量大的病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血管淀粉样变性相关脑出血(CAA-ICH)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9年3月手术治疗的33例CAA-ICH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中,年龄<70岁15例(低龄组),年龄≥70岁18例(高龄组)。小骨窗手术5例,标准骨瓣开颅手术28例(骨瓣回置20例,去骨瓣减压8例)。术后24 h复查头部CT显示血肿清除率在60~95%,平均(80.5±4.2)%。低龄组血肿清除率[(81.6±4.3)%]与高龄组[(79.4±5.1)%]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龄组术后发生再出血发生率(6.67%)、肺部感染发生率(40.00%)、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3.33%)与高龄组(分别为11.11%、55.56%、33.33%)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1年,按GOS评分:死亡5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9例,中残10例,恢复良好4例。低龄组预后良好率(60.00%;GOS评分4~5分)明显高于高龄组(27.78%;P<0.05)。结论 CAA-IC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总体预后不理想。相对年轻的CAA-ICH病人,显微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高风险地区神经外科开展出血性卒中救治的方法及防控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3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1例出血性卒中的隔离防护、诊治措施和结果。结果所有出血性卒中病人入院时均视为COVID-19高危疑似感染者,采取三级防护,隔离区单间病房或ICU负压病房收治,待两次核酸检测后在负压手术间进行手术。51例中,2例确诊COVID-19,外科处理后转入感染科隔离病房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中,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12例、开颅夹闭术4例;烟雾病3例对症治疗,1例颅后窝动静脉瘘行OYNX和GRUB胶介入栓塞治疗。3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中,22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9例血肿较小行保守治疗。未发生COVID-19交叉感染。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3例,1分6例,2分5例,3分18例,4分5例,5分3例;6分(死亡)1例。高等级安全防护和病毒排查导致手术时间平均拖延2~5 d,颅内动脉瘤及血管畸形再次破裂率及介入手术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增高。结论COVID-19高风险地区,神经外科收治出血性脑卒中时,严格按三级防护措施处理病人是防止COVID-19交叉感染的关键。但等待核酸检测可能会影响出血性脑卒中救治时机和疗效,进一步优化COVID-19核酸检测时间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血管内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CYST)的疗效. 方法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42例CVST患者,其中21例应用单纯抗凝治疗,21例应用血管内治疗.治疗后3 d观察患者颅内压(ICP)下降情况,治疗前、后(3 d及3、6、12个月)通过目测类比法(VAS)检测患者的头痛程度.结果 治疗后患者ICP均下降,血管内治疗组除1例患者ICP由术前620 mm H_2O降至410 mm H_2O,其余患者ICP基本稳定在200~260mmH_2O.单纯抗凝治疗组患者1例ICP降至350mmH_2O,5例ICP在400mmH_2O以上,脑疝死亡1例.治疗后3 d、3个月时血管内治疗组和单纯抗凝治疗组患者VAS评分(3 d:8.1±1.6vs3.5±1.5:3个月:4.9±1.4 vs 2.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血管内治疗CVST能够较快的缓解患者的主要症状并改善患者的预后,较为可靠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