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婷  王斌  张英 《临床军医杂志》2021,49(5):582-58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整形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48)与B组(n=49).A组行常规保乳手术治疗,B组行整形保乳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近5年来20例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保乳术后患者乳房外形均较好,两侧乳房基本对称,患者3年生存率为95%,复发率为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安全、疗效确切,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证乳腺癌保乳手术美容效果的相关技术问题。方法:我院自2002年6月~2006年12月对83例Ⅰ、Ⅱa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并做美容效果评估。结果:83例保乳患者术后检查美容效果评分:优18例,占21.69%;良级39例,占46.99%;一般级19例,占22.89%;差级7例,占8.43%。患者的自我满意度为85.5%(71/83)。结论:保乳手术应以充分切除肿瘤同时兼顾美容效果为原则,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采取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普通外科收治的56例早期(Ⅰ期+Ⅱ期)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保乳手术治疗27例(保乳手术组),同期因自身意愿、经济因素等原因选择改良根治术29例(改良根治术组)。术后均进行辅助放化疗,5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5年生存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5年生存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改良根治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改良根治术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改良根治术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总分、总症状指数、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明显低于改良根治术组(P<0.05)。结论早期TNBC患者采取保乳手术治疗安全有效,与改良根治术相比,保乳手术可明显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综合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1例Ⅰ~Ⅱa期乳腺癌施行保乳手术联合术后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综合治疗(保乳组);并与同期施行改良根治术加综合治疗的56例Ⅰ~Ⅱa期乳腺癌(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保乳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局部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15例、象限切除+ALND术25例、单纯象限切除术11例。两组平均随访16.9个月,保乳组局部复发1例,对照组无局部复发;保乳组远隔脏器转移率为0,对照组为3.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保乳组与对照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7%和33.9%(P〈0.05)。结论临床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加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美容效果良好,可作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早期乳腺癌保留皮肤的保乳手术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留皮肤的保乳手术的肿瘤学安全性.方法 取50例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标本的肿瘤表面皮肤做连续切片并行病理检查,了解皮肤受累情况.结果 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皮肤切除范围(距肿瘤边缘):0.5~1.0cm 21例,1.0~1.5cm 25例, 1.5~2.0cm 4例, 平均约1.2cm.1例Ⅱ期乳腺癌皮下组织见癌细胞浸润,皮肤受累率2%.皮肤受累与肿瘤表面皮肤改变相关(P<0.01),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结论 早期乳腺癌皮肤受累率低,如无皮肤改变的临床表现,保留皮肤的保乳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威胁广大妇女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随着诊断技术和综合治疗的进展,目前乳腺癌的生存率大大提高.在生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对术后的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化疗顺序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191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探讨不同放化疗顺序对不同高危因素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91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T1-2N0-1M0)临床资料。按放化疗顺序分为先放疗组、先化疗组和化疗-放疗-化疗组("三明治组")。先放疗组32例、先化疗组107例、三明治组52例。对各组病例的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T1、T2)、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学类型、脉管癌栓、分子分型、手术放疗间隔时间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存在不同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先放疗组、先化疗组、三明治组中5年局部复发(LRR)和总生存(OS)的差异。结果 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脉管癌栓、手术放疗间隔时间是影响5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先放疗组、先化疗组、三明治组中T1、T2期患者的5年LRR和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放疗组、先化疗组与三明治组淋巴结转移N0期患者5年L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化疗组和三明治组N1期患者5年LRR分别为4.5%和1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3,P=0.028)。先化疗组和三明治组N1患者5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放疗组、先化疗组、三明治组有脉管癌栓患者5年LRR分别为5.3%、9.2%、18.1%(P>0.05);5年OS分别为61.5%、90.1%、87.2%(χ2=6.282,P=0.043)。3组无脉管癌栓患者5年LRR、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放疗组、先化疗组、三明治组手术放疗间隔时间≤ 6个月的患者5年L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放疗间隔时间>6个月均为先化疗组,先化疗组中手术放疗间隔≤ 6个月与>6个月患者的5年LRR为5.2%和14.1%(χ2=4.886,P=0.027),OS分别为96.9%和85.7%(χ2=5.758,P=0.038)。结论 临床治疗时根据个体化选择方案。对于腋窝淋巴结阴性而局部存在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先进行放疗;对于腋窝淋巴结转移或脉管癌栓的高危患者,应早期开始化疗,放疗可以延迟,但不能超过6个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乳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0例,分别实施传统根治术和保留乳腺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安全性、患者满意程度上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使用保留乳腺手术的方法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可在保证到手术效果的前提下明显提升治疗安全性以及患者满意程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MRI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的高度敏感性及准确性,越来越多的乳腺原位癌被发现.为追求高品质生活,乳腺癌患者在要求治愈疾病的同时,对乳房外形完整、美观的要求强烈,各种保乳手术成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热点.近年来,国外多采用保乳手术并占据乳腺癌手术的主导地位[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的临床结果。方法抽选2012年2月~2015年3月接收早期乳腺癌患者100例,按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临床保留胸大肌疗法,实验组患者行临床保留乳房手术疗法,比对手术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术后生活质量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结论临床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手术疗法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乳房美观度,改善生活现状,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守性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临床早期乳腺癌 1 2 5例行乳房象限切除术加腋淋巴结清扫术 ,其中 0期 3例 ,Ⅰ期 89例 ,Ⅱ期 33例 ,全组患者术后乳房放疗 1 0 2例 ,未放疗 2 3例 ,浸润性癌围手术期化疗 7周 ,腋淋巴结阳性术后常规放疗 ,此后 6~ 1 2个月内追加 1 2~ 1 6次化疗。ER阳性服用TAM 2~ 5年。此外 ,选用同期 0~Ⅱ期仿根治术或根治术常规综合治疗 95例作对照观察。结果  ( 1 )病理检查 :1 2 5个象限切除标本中断端阳性 1 0例( 80 % ) ,均以管内癌形式出现。腋淋巴结平均检出 1 6 8枚 ,阳性率 1 5 2 % ;( 2 )生存情况 :1 2 5例随诊 ,>3年 85例 ,>5年 6 3例 ,全部存活 ,仅 1例术后 2 5年局部复发 ,1例术后 2年骨转移带瘤生存 :随诊 <3年 4 0例 ,1例术后 1年肺转移带瘤生存 ;对照组 95例 ,1例肺转移死亡。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守性外科治疗与仿根治术 ,根治术效果相似且能保持乳房良好外形 ,是Ⅰ ,Ⅱ期乳癌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三阴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按照免疫组化将2011年3月~2015年7月接收的304例乳腺癌患者给予乳腺癌根治术,对照组(n =262)为非三阴型乳腺癌,研究组(n=42)为三阴型乳腺癌.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特征、无瘤生存和复发转移等.结果 研究组发病年龄低于对照组,乳腺癌阳性家族史、乳腺癌分级分期...  相似文献   

14.
钟俊 《西南军医》2012,14(2):219-221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后6h、12h及24h的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MAP、pH、血清hs-CRP、IL-6、IFN-γ、TNF-α水平、APACHEⅡ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存活组6h、12h及24h的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MAP、氧合指数、pH、IFN-γ高于死亡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组,并且所有患者中乳酸清除率≥10%者死亡率、呼吸衰竭及休克发生率均低于清除率〈10%,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以反映患者的疾病状态和炎性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组织学类型,为临床病理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救治的患者的年龄、发病的部位、免疫组化和病理组织学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位于外上象限30例(60.0%),内上象限8例(16.0%),乳晕下6例(12.0%),外下象限4例(8.0%),内下象限2例(4.0%);浸润性非特殊型癌35例,非浸润性癌9例,浸润性特殊型癌6例;ER、PR和c-erbB-2在乳腺癌的表达率分别53.4%、50.1%和58.9%.结论:熟悉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病理和功能,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和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癌行保乳术(BCS)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分析10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术前动态增强MRI及钼靶X线摄影资料,观测动态增强MRI和钼靶X线摄影片上乳腺癌病灶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侵犯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按乳腺癌保乳术所需条件与术后大体解剖标本及镜下病理相对照,分析单独和联合运用动态增强MRI与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保乳术前的评估准确性。结果:动态增强MRI判断40例(37.8%)可行BCS,判定准确性为96.2%;钼靶X线摄影判断37例(34.9%)可行BCS,判定准确性为89.6%;动态增强MRI与钼靶X线摄影联合运用,判断41例(38.7%)可行BCS,判定准确性为97.2%。结论:联合运用动态增强MRI和钼靶X线摄影能为乳腺癌患者筛选是否适合BCS提供较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19.
Breast cancer remains the most common nonskin cancer,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s, and the leading cause of premature death in US women. Mammography screening has been proven effective in reducing breast cancer deaths in women age 40 years and older. A mortality reduction of 40% is possible with regular screening. Treatment advances cannot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 of being diagnosed with an advanced-stage tumor. The ACR and Society of Breast Imaging recommend annual mammography screening beginning at age 40, which provides the greatest mortality reduction, diagnosis at earlier stage, better surgical options, and more effective chemotherapy. Annual screening results in more screening-detected tumors, tumors of smaller sizes, and fewer interval cancers than longer screening intervals. Screened women in their 40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early-stage disease, negative lymph nodes, and smaller tumors than unscreened women. Delaying screening until age 45 or 50 will result in an unnecessary loss of life to breast cancer and adversely affects minority women in particular. Screening should continue past age 74 years, without an upper age limit unless severe comorbidities limit life expectancy. Benefits of screen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along with the possibilities of recall for additional imaging and benign biopsy and the less tangible risks of anxiety and overdiagnosis. Although recall and biopsy recommendations are higher with more frequent screening, so are life-years gained and breast cancer deaths averted. Women who wish to maximize benefit will choose annual screening starting at age 40 years and will not stop screening prematur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