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阴道镜检查与宫颈病理结合对诊断宫颈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0例行阴道镜检查且有病理结果的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阴道镜图像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结果宫颈炎症镜下的表现主要是轻度醋酸白色上皮、异常腺开口、点状血管。而宫颈癌前病变则以厚的醋酸白色上皮、白斑、点状血管、镶嵌、异形血管为主。阴道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3.08%,两者之间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812,P=0.000)。结论利用电子阴道镜检查并做出RCI评分来分析宫颈病变,对提高宫颈CIN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何春妮  何晓宇  庄蓉蓉 《人民军医》2007,50(11):682-683
目的:观察宫腔镜检查时宫颈阻滞麻醉联合术前插管扩张宫颈的效果。方法:选择宫腔镜检查患者180例,随机分3组,各60例。A组:术前30min宫颈插管,术前2min行利多卡因宫颈阻滞麻醉;B组:术前30min宫颈插管,同时肌内注射哌替定100mg;C组:术前2min行利多卡因宫颈阻滞麻醉。结果:宫颈扩张软化程度及心脑综合征发生率比较,A组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B组与C组差异显著(P<0.05)。腹痛程度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术前宫颈插管联合利多卡因宫颈阻滞麻醉,能有效扩张宫颈,减轻疼痛,减少心脑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60例孕妇合并宫颈机能不全者,36例施行宫颈环扎术治疗,观察妊娠结局。结果孕妇手术36例中,延长妊娠至足月28例,早产4例,流产4例,胎儿成活32例,与非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可以延长孕妇的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张义文 《武警医学》1995,6(1):26-27
宫颈局部浸润麻醉取代宫颈扩张器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武警江苏总队南京医院妇产科张义文(南京210024)宫颈扩张器目前在人工流产术中被大多数手术使用,由于手术前一般不用麻醉药物或镇痛药物,使不少受术者因使用宫颈扩张器扩张宫颈时产生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60例孕妇合并宫颈机能不全者,36例施行宫颈环扎术治疗,观察妊娠结局。结果孕妇手术36例中,延长妊娠至足月28例,早产4例,流产4例,胎儿成活32例,与非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可以延长孕妇的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妇科门诊总数的40%~50%[1],也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宫颈糜烂、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体囊肿等.治疗宫颈疾病的方法很多,但治疗不彻底,远期疗效也不能令人满意.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也称为超高频电波刀,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创伤的治疗宫颈疾病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加宫颈按摩法在治疗产时宫颈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经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加宫颈按摩治疗的宫颈水肿产妇66例,分析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自然分娩率为92.4%,剖宫产率为7.6%,无产后大出血、无宫颈裂伤,2例新生儿1分钟阿氏评分7分,59例≥7分。结论: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加按摩法缩短产程,降低了难产率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王心  李萍  尚丽新 《人民军医》2010,(5):382-383
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疾病之一,包括宫颈炎症、损伤、畸形、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肿瘤,通常宫颈病变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是指宫颈浸润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为浸润癌需经历很长的过程,因此,宫颈病变筛查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CL)及子宫宫颈前角(ACA),探讨ACA预测宫颈环扎术后早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单胎妊娠孕妇,根据孕妇是否<28周分娩,将其分为研究组9例和对照组82例.在宫颈环扎术后经阴道超声获得的二维灰阶图像上测量CL和ACA.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相似文献   

10.
宫腔镜宫颈锥切治疗宫颈良性病变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经TCT,阴道镜活检诊断排除宫颈恶性病变患者100例,用宫腔镜行宫颈锥切治疗,同时切割颈管息肉样增生或息肉组织,术后口服抗生素,1、2、3个月复查,必要时再次阴道镜检查。结果:手术时间5~15 min,平均10 min,术中出血1~5 mL,有效率100%。结论:宫腔镜宫颈锥切近期疗效肯定,是其他方法未能治愈的宫颈良性病变的补充或终末治疗方法和诊治CIN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英  孙进  王宇  王雨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9):974-975
目的评价宫颈新柏式膜式薄层液基细胞(TCT)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12月对我院妇科门诊1600例患者行TCT检查,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临床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TCT检查异常者196例(12.25%)。其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98例(6.13%),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8例(3.63%),高度鳞状上皮(HISL)内病变32例(2.00%),鳞癌(SCC)8例(0.50%)。196例均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炎症67例,占异常细胞学34.18%;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CINⅠ69例,占35.20%,CINⅡ21例占10.71%,CINⅢ16例,占8.16%,宫颈原位癌12例,占6.12%;宫颈浸润癌11例,占5.61%。结论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配合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病理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9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9例,实验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宫颈狭窄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 d的QOL评分结果,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及复发率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宫颈狭窄,出血量均明显比对照组少,术后3 d的QO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术前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治愈率分别为91.9%与90.9%,术后伤口愈合时间(37.5±2.1)d与(38.3±2.3)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发率8%较对照组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刀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的应用价值。方法用LEEP术对经阴道镜下病理活检诊断为CIN Ⅱ、Ⅲ级(包括原位癌CIS)患者58例进行治疗,根据病检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对其疗效及并发症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占51.7%(30/58);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上升占8.6%(5/58),术后病理诊断级别降低占39.7%(23/58)。手术切缘未净2例,其中1例病理为浸润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1例为镜下微小浸润癌行全子宫切除术。LEEP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是术后出血。结论LEEP术后病理诊断是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补充诊断,对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患者,及早行LEEP术诊断和治疗可以早期发现宫颈浸润癌,以便及时得到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高达45.84%,近10年来年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患者有增多趋势。慢性宫颈病变的主要症状白带增多、腰酸痛、下腹部坠痛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15.
宫颈妊娠1例     
患者 ,女 ,34岁 ,因停经 77d ,阴道不规则流血 1月 ,伴下腹坠痛入院。患者曾在外院就诊 ,尿妊娠试验阳性 ,B超提示 :不能排除不全流产及早孕。患者平素月经规律 ,曾有两次人流史 ,停经 43d后 ,出现阴道流血 ,量如经血。B超显示 :子宫增大 ,无胎囊 ,宫颈管下端膨胀 ,左侧可见约 3cm×2 .5cm不均匀回声区。妇科检查 :阴道内见血液及血凝块 ,宫颈光滑、膨大 ,偏向左侧穹窿 ,宫颈口稍扩张 ,见一 2 .5cm× 2 .5cm的紫蓝色包块 ,与宫颈管粘连紧密 ,触之有活动性出血 ,宫体略大 ,质地中等 ,双附件未见异常。临床诊断 :宫颈妊娠。行急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10月-2008年6月对我院妇科门诊800例患者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者92例(11.5%)。其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49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1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0例,鳞癌(SCC)2例。92例均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炎症61例,占异常细胞学66.30%;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CIN Ⅰ 13例(14.13%),CINⅡ9例(9.78%),CINⅢ4例(4.37%),宫颈浸润癌5例(5.43%)。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配合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病理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相似文献   

17.
齐璇 《武警医学》1994,5(3):146-147
宫颈封闭加徒手扩张法治疗宫颈水肿武警江苏总队医院妇产科齐璇(扬州225003)宫颈水肿是阴道产时常见征象。作者对阴道产中宫口开大9cm时宫颈水肿进行普鲁卡因宫颈封闭加徒手扩张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我们对1989年1月~1991年...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对宫颈鳞癌和正常宫颈基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9月-2018年9月前瞻纳入27例2018 FIGO分期为ⅠB~Ⅳ期的宫颈鳞癌患者和27例正常志愿者,所有受试者于3T MR扫描仪行盆腔3D APT及DWI成像。两名放射科医师盲法测量病灶及正常宫颈基质最大层面的APT值及ADC值。计算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以评估测量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宫颈鳞癌和正常宫颈基质的APT值和ADC值,行ROC曲线分析。结果:观察者间测量一致性良好(ICC均>0.9)。宫颈鳞癌APT值为2.80±0.36,显著高于正常宫颈基质APT值1.81±0.38(P<0.0001)。宫颈鳞癌ADC值为(0.98±0.17)×10-3mm2/s ,显著低于宫颈正常基质ADC值(1.56±0.32)×10-3mm2/s(P<0.0001)。鉴别宫颈鳞癌与正常宫颈基质,APT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96,AD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63。结论:APT值在宫颈鳞癌与正常宫颈基质的鉴别中展现了与ADC值近似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9.
宫颈病变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由于宫颈柱状上皮外移,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或早期宫颈癌从外观上难以鉴别,须常规作宫颈刮片、宫颈管吸片筛查,或作阴道镜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才能明确诊断[1],但繁琐的过程导致患者的依从性不高,应用宫腔镜匹配的半圆形电切环施行宫颈环形电切除手术,既明确诊断又同时达到治疗目的.2005年11月-2006年5月我们行宫颈环形电切术18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宫颈环形电切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8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亚丽  张宏伟 《武警医学》2008,19(9):825-826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是宫颈浸润癌演变发展过程中的癌前病变阶段,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大约10年。因此,对宫颈癌防治的重点在于对CIN的诊断和治疗上。目前,年轻宫颈癌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因此对CIN的诊治尤为重要。近年来,宫颈锥切术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作用引起重视,特别是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的应用,无论作为宫颈病变的诊断还是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对2004年4月~2007年4月我院行LEEP术的82例CIN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以及术后的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