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痰瘀互结、痰瘀同治与缺血性中风治疗机制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3年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文献,探讨了痰瘀互结、痰瘀同治与缺血性中风治疗机制的相关性,认为痰瘀互阻是缺血性中风病病理基础中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确立的痰瘀同治法则通过作用于血管及血液流变学、脂质代谢、炎症介质及免疫反应等方面,成为缺血性中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从痰瘀致冠心病的理论基础、痰瘀致冠心病的病因、病机、痰瘀论治冠心病等论述从痰瘀治疗冠心病。认为治疗冠心病痰瘀同病,应化痰祛瘀同时以健脾益气,疏肝行气,温肾滋阴。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的痰瘀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缺血性脑卒中即现代中医临床所说的中风,是指由于脑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高血压、糖尿病、心脏或大血管疾病等因素所致栓塞,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卒中危险因素所致脑部动脉血管闭塞或血流受阻,由此产生局部脑组织软化、坏死。  相似文献   

4.
从祖国医学方面阐明了痰、瘀常常互相影响、胶结为病的机理,为临床上痰瘀同治治疗冠心病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分型、治疗的总结,明确了痰瘀同治就是要治瘀又要治痰,两者兼顾而不能偏废某一个方面,标本兼顾,随证应变,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王晓宇  王树东 《四川中医》2022,(12):127-129
目的:研究豁痰逐瘀汤辅治痰瘀互结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60例因痰瘀互结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治疗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豁痰逐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血液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HISS及MMSE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HISS及MMSE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NE)、半胱氯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5-HT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E、...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居十大疾病死因之首,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在临床上本病以痰浊、血瘀最为多见。本文从痰瘀角度对冠心病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介绍吴耀南教授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血留着于肝的主要病机,提出"痰瘀同源、互化、同病"的"痰瘀相关论",采取"痰瘀同治"的方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痰瘀论:论痰瘀互结与痰瘀兼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痰瘀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痰瘀同属阴津为病,均为人体病理变化的产物,痰瘀可互化亦可互结。痰瘀同源,痰阻则血滞而瘀,血瘀则痰结难化,因此,临证应痰瘀同治。  相似文献   

10.
谭毅  梁君昭 《河南中医》2019,39(11):1679-1682
梁君昭教授认为,痰瘀互结在整个不寐发病过程贯穿始终,涉及心、肝、脾、肾等多脏。从心、肝二脏论证,病机常为肝气郁结、肝火扰心,因情志不畅、郁怒忧伤等,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失和,血不和则神不安,肝气郁结也可化热扰心,治疗当清肝泻火,逐瘀化痰,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从心、脾二脏为论,病机为心脾亏虚、脾虚失运、痰浊内生、心气不足、血行难畅,痰浊、血瘀相互搏结,郁久可化火或生痰热扰心,痰瘀互结可兼见气滞、痰热等征象,治宜补养心脾,化痰祛瘀,方用归脾汤加味。从心、肾二脏论治,临床常以心肾不交多见,久病不愈,病情缓慢发展,邪气渐盛,痰瘀互结日久,正气受伤,累及肾元,或损阴、损阳,甚或阴阳俱损,心肾不足,治宜清上温下、交通心肾,偏阴虚者方选知柏地黄汤加成,偏阳虚者方选附子理中汤加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小型猪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6只中国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舒降之组和痰瘀同治方高、中、低剂量组(生药2.0,1.0,0.5 g·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 2周后,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皮,术后继续高脂饲料喂养8周,制备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术后给药8周,采用血管内超声观察各组动物冠状动脉斑块负荷,进行冠状动脉病理形态学观察,ELISA法测定血清超敏性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介素(interleukin,IL)-6等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冠状动脉血管壁NF-κB p65核移位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在实验结束时冠状动脉斑块负荷明显增加(P<0.01),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组织结构改变明显异常,管腔狭窄,出现大量的泡沫细胞以及炎细胞侵润;循环中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小型猪冠脉NF-κB p65核移位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痰瘀同治方能够明显减轻AS斑块负荷(P<0.01),抑制管腔狭窄,减少炎细胞侵润,降低血清hs-CRP,TNF-α和IL-6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抑制冠脉NF-κB p65核移位(P<0.05或P<0.01)。结论:痰瘀同治方能够通过控制NF-κB p65核移位而降低下游炎症反应,从而抑制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从痰瘀毒论治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动脉粥样硬化与痰浊、瘀血、毒邪密切相关。从痰瘀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 ,一要根据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痰浊、瘀血、毒邪的轻重不同 ,正确地选法用方 ;二要把动脉粥样硬化放在脾、肾、肝等“脏腑失调”这个复杂的“关系网”中 ,从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上来认识其发病机制和辨治规律 ;三是从痰瘀毒论治不可拘泥于热毒 ,要重视阳虚寒凝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 ,注意发现在病理情况下 ,中医证型与组织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内在联系 ,找出寒热辨证的规律 ,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化瘀逐痰方治疗痰瘀互结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化瘀逐痰方的降脂疗效。方法  98例高脂血症患者 ,随机分组 ,治疗组50例 ,对照组 48例 ,分别口服化瘀逐痰方 1 0 0 ml,每日 2次 ,藻酸双酯钠 ( 0 .1 g/片 ) 2 0 0 mg,每日 3次 ,疗程皆为 8周。结果 化瘀逐痰方治疗后 ,血清胆固醇 ( TC)、甘油三酯 ( TG)明显降低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 ,藻酸双酯钠治疗后 TC、TG亦显著降低 ( P <0 .0 1 ) ,但 2组比较 ,TC、TG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 ,化瘀逐痰方组优于藻酸双酯钠组。结论 化瘀逐痰方能有效降低血中 TC、TG,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中国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蒌片组和痰瘀同治方高、中、低剂量组(生药2.0,1.0,0.5 g·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高脂饲料喂养 2周后,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皮,术后继续高脂饲料喂养8周,制备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模型;术后给药8周,分别于0周(实验前)、高脂2周(术前或给药前)、高脂6周(给药后4周)、高脂10周(给药后8周),观察各组动物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实验结束后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和HE染色病理观察,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自第2周起至实验结束,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而MDA含量明显上升(P<0.05或P<0.01);第10周时模型组动物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明显异常;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结束时痰瘀同治方各剂量组血清SOD活性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而MDA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或P<0.01);同时痰瘀同治方可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血清CK和LDH水平(P<0.05或P<0.01),减轻心肌组织缺血性损伤,改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论: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中国小型猪心肌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对抗自由基氧化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5.
健脾益肾豁痰化瘀法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肾豁痰化瘀法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设中药治疗组 48例 ,多烯康对照组 32例 ,均服药 2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5 .41%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6 2 .5 % (P<0 .0 5 )。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 (TC)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 )治疗前后比较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对照组 TC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G,HDL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健脾益肾豁痰化瘀法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36只中国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蒌片组和痰瘀同治方高、中、低剂量组(生药2.0,1.0,0.5 g·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皮,术后继续高脂饲料喂养8周,制备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术后给药8周,观察心肌缺血程度的变化,并采用超声心动图和无创血流动力学方法检测心脏功能和结构的改变。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缺血程度明显增加,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中CO,SV和LCW均明显降低,而SVR则明显增加(P<0.05或P<0.01);超声心动图显示IVSd,LVPWs,EF和FS明显降低, LVIDs则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痰瘀同治方能够减少心肌缺血程度,增强心功能;改善缺血导致的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P<0.05或P<0.01)。 结论: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心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采用临床心功能的检测方法能正确评价冠心病小型猪心肌缺血后心功能的改变,缩小临床与基础实验研究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中国小型猪血液流变性及血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6只中国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舒降之组和痰瘀同治方高、中、低剂量组(2.0,1.0,0.5 g·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皮,术后继续高脂饲料喂养 8周,制备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术后给药8周,观察各组动物血液流变学参数、血脂水平及心肌缺血程度和范围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TG,LDL-C及V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5 s-1和60 s-1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明显增加(P<0.01),心肌缺血程度和范围也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痰瘀同治方组的心肌缺血程度和范围均明显减少(P<0.01),血清TC,TG,LDL-C及V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5 s-1和60 s-1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痰瘀同治方能够改善痰瘀互结证冠心病中国小型猪血液流变学的异常状态,同时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肿瘤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治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阐述肿瘤血瘀证与纤维蛋白原 (Fng)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肿瘤血瘀证的实质及活血化瘀治则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比浊法测定 77例原发性肺癌患者Fng含量 ,其中肺癌组 (未转移者 ) 5 0例 ,转移组 2 7例和健康人对照组 2 0例 ,并按中医辨证标准予以分型。结果 肺癌组、转移组较对照组Fng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 ,且转移组与肺癌组也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中医辨证分型中具有血瘀证特征者 ,Fng含量增高尤其突出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加剧肿瘤血瘀证 ,而肿瘤血瘀证的实质是血液凝固—纤溶—血小板功能紊乱。活血化瘀贯穿于中医治疗肿瘤的始终 ,在此基础上 ,根据辨证和病程辅以其它治则。  相似文献   

19.
肝豆状核变性(WD)在西医学上是铜代谢障碍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遗传疾病,病变影响肝、脑、肾、角膜等重要脏器。中医通过对WD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的认识,认为WD的基本病理因素为痰浊、瘀血,二者相互作用而发病,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的病机,贯穿疾病发展始终,故而运用化痰祛瘀法治疗WD在临床中常见。众多研究表明运用中药汤剂、中医外治法化痰祛瘀治疗可以有效缓解WD患者临床症状,发挥排铜优势、改善肝纤维化、改善脑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和抗氧化应激作用,进而延缓疾病进程,控制疾病发展。现结合新近研究成果,对化痰祛瘀法在WD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WD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的方案及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思路。方法:采用单味饮片与西药的药理学对照。结果:活血化瘀药组与西药组有相对应的药理学效应联系。结论:中西药药理学效应对照研究方法是中药现代化有效、可行的研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