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究"扶正补土"针灸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扶正补土"针灸法,连续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下肢肌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下肢肌力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BBS、FMA、Holden步行能力、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扶正补土"针灸法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更好促进患者肌力、平衡及步行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络穴位拍打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为该疗法在临床的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将96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配合穴位经络拍打,实施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ADL、FMA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和FMA评分均较前提高,且观察组ADL、FMA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络穴位拍打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神经内科常规干预,观察组40例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将两组的骨密度、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骨密度、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3个月内接受运动疗法康复,对照组3~6月内接受运动疗法康复,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和AD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早期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预防异常姿势,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平阴补阳针法对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Ⅳ~Ⅵ期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平阴补阳针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并对2组患者采用简式Fugl -Meye运动功能(FMA)测评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进行量化评定.结果:①治疗前2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2组FMA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①平阴补阳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 Ⅳ~Ⅵ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②平阴补阳针法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上优于“醒脑开窍”针刺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平阴补阳针法对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lⅣ~Ⅵ期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平阴补阳针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并对2组患者采用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FldA)测评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进行量化评定。结果:①治疗前2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2组FMA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①平阴补阳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Ⅳ~Ⅵ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El常生活活动能力;②平阴补阳针法在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上优于“醒脑开窍”针刺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分析纳子温通针法结合肢体综合训练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5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子温通针法,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步行功能(FAC)、FMA平衡能力、FMA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78%(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MA平衡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其中观察组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及SS-QOL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纳子温通针法结合肢体综合训练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升其步行功能、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中医护理,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前,2组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情绪、生活行为、运动、病情控制评分均干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医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稳定期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升阳通督针法配合康复锻炼对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肢体运功功能改善的价值。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稳定期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锻炼,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升阳通督针法治疗,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肢体运动功能改变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后,两组BI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NIHS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但实验组的评分提高幅度与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上下肢FMA评分与FMA总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但是实验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稳定期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升阳通督针法联合康复锻炼,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104例,采用单双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中西结合康复治疗。对比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QOL)、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QOL评分、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施行中西结合康复疗效确切,患者肢体功能明显恢复,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针剌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4例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MBI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益智安神通督针法配合通络扶正汤治疗急性出血性脑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对肢体、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28例急性出血性脑中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通络扶正汤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益智安神通督针法配合通络扶正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神经运动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 3%(61/64)高于对照组的81. 2%(5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益智安神通督针法配合通络扶正汤治疗急性出血性脑中风偏瘫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对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FMA运动功能评分、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NIHSS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NIHSS评分、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早期中西医康复护理脑出血患者,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预后效果值得肯定,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强化步行训练对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同时开展进行强化步行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MB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53.13±10.73)、MBL评分(55.72±13.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步行训练可显著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刘慧敏 《光明中医》2022,(20):3764-3766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蜡疗、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蜡疗、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醒脑开窍针法进行联合治疗,持续治疗2个疗程评估疗效。对比2组患者的运动及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肌肉疲劳程度,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的肱三头肌、三角肌、前臂伸肌群、胫骨前肌i EMG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蜡疗、康复训练可显著提升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腹针介入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73例分为早期治疗组35例和晚期治疗组38例。早期治疗组发病2周内开始治疗,晚期治疗组发病2周至1个月内开始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后分别采用肢体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对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早期治疗组FMA与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程度大于晚期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腹针介入联合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介入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联合头针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营养脑神经、改善脑循环、调整血压血糖等脑卒中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配合悬吊训练和头针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下肢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肢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4.03±4.65 vs 19.73±4.02,P0.05)。结论:悬吊训练联合头针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该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39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FMA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6.88±10.32)分和(60.29±10.85)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和ADL评分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FMA和ADL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4.87%和76.9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平衡肌张力针法对硬瘫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平衡肌张力针法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6例中风硬瘫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行运动疗法配合平衡肌张力针法,对照组行运动疗法,4周后根据Ashworth痉挛评级和Fugel-Meyer肢体功能评分表(FMA)评定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运动功能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且2组间Ashworth分级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平衡肌张力针法对偏瘫患者功能康复影响明显,主要表现在降低过高的肌张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观察组给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3.33%(2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确切,可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解除肢体偏瘫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