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7岁,因右侧肢体麻木、乏力2天入院.体检右侧肢体肌力Ⅲ级,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头颅MRI示左侧颞顶部颅板下方、大脑镰多发结节状、团块状、条状异常信号灶,部分病灶融合,较大处病灶约3.6c m×3.2 cm×4 cm,T1WI、T2 WI为等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左侧大脑半球脑膜明显强化.局部脑组织受压,左侧脑室轻度受压,中线结构受压右偏.患者无脑膜瘤及神经纤维瘤病家族史,入院后予手术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侧颞顶部大脑凸面并广泛浸润硬脑膜,其中颞部有大小约3cm×3 cm肿瘤,顶部有2处大小约3.5cm×4 cm肿瘤,呈膨胀性生长,顶部肿瘤位于大脑镰旁并侵犯上矢状窦,肿瘤血供丰富,质地中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继发性癫痫在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中的发生机制及危害,探讨如何预防和减少肿瘤相关性癫痫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2016年6月我科住院手术的23例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比不同肿瘤特征的手术方法及继发性癫痫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治疗,其中肿瘤I级切除19例,II级切除4例。术前有癫痫发作7例,术后24小时癫痫发作1例,术后24小时~7天发生癫痫5例,2年内新增癫痫病例5例,3例部分运动性失语,4例出现对侧不同程度肢体偏瘫,卡方检验比较得出瘤周有无水肿(p=0.007)及术前有无使用抗癫痫药物(p=0.027)对术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生具有影响。结论肿瘤相关性癫痫对窦、镰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危害极大,术前有癫痫病史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积极给予抗癫痫治疗,对于有明显瘤周水肿、术中脑挫伤、回流静脉损伤等高危患者术后应积极给予药物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3.
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65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提高镰旁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5例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和手术入路的选择及疗效。结果肿瘤位于大脑镰前1/3的有21例,中1/3的32例,后1/3的12例。肿瘤最大径大于6cm的20例,4 ̄6cm的36例,小于4cm的9例。其中有19例累及大脑镰双侧。肿瘤全切除62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15例术后发生一过性偏瘫,出院时均康复。平均随访40月均无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巧经不同手术入路切除镰旁脑膜瘤能提高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神经外科术后早期癫痫的治疗及病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常规应用丙戊酸钠进行预防后仍出现术后早期癫痫的治疗方法及病因。方法对幕上开颅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应用丙戊酸钠进行癫痫预防。对预防后出现术后早期癫痫者立刻给予丙戊酸钠(15mg/kg)静脉注射,同时增加丙戊酸钠静脉维持剂量[1.5mg/(kg·h)],观察20min,无效者再次给予丙戊酸钠(18mg/kg)静脉注射。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并分析术后早期癫痫与疾病、手术损伤、颅内出血及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等关系。结果全组29例病人,丙戊酸钠治疗有效23例(79%),30min内控制癫痫发作,无复发;无效用其他药物6例(21%),测得最高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150mg/L,无明显副作用。全组病例中20名患者在癫痫发生后首次丙戊酸钠静注(15mg/kg)后10min,所测丙戊酸钠血浓度低于70mg/L,全部应用丙戊酸钠针剂控制癫痫者血药浓度大于80mg/L。同时分析此29例病人,发现术后早期癫痫65%发生在术后6h内,平均手术时间为5.2h。72%早期癫痫患者为右侧额叶病变,72.4%早期癫痫患者在术中有侧裂静脉及额叶回流至矢状窦静脉损伤,31%术后早期癫痫患者术后复查头颅CT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脑内血肿。结论丙戊酸钠在治疗术后早期癫痫中效果肯定,无明显副作用。预防后仍出现术后早期癫痫与疾病部位、术中静脉损伤、术后颅内出血、脑水肿、手术时间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纵裂手术治疗的30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Simpson标准:Ⅰ级3例,Ⅱ级25例,Ⅲ级1例,Ⅳ级1例。无手术后死亡病例。4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经治疗后恢复。3例术后仍有癫痫发作,经药物治疗后控制。1例术后继发瘤腔血肿,行血肿清除术后痊愈。1例术后第2天出现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 对于大脑镰旁脑膜瘤,术前应详细评估病情,DSA有助于观察纵裂处静脉血管的走行,MRI可观察肿瘤与周围脑组织和血管的关系,术中应保护好矢状窦和引流静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告1例罕见的丙戊酸钠相关性高血氨脑病患者,探讨颅脑术后患者血丙戊酸钠药物浓度监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左侧颞叶肿瘤切除术后预防性应用丙戊酸钠致高血氨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分析意识障碍原因。结果 患者为31岁女性,体重偏轻,以发作性四肢抽搐起病,行左侧颞叶肿瘤切除术后,患者1周内逐渐出现谵妄及意识障碍,并伴肢体抽动、肢体偏瘫,加量丙戊酸钠及脱水剂甘露醇不缓解,复查头颅CT及MRI 未见明显脑干病变、大面积脑梗死、脑内弥漫性病变及再出血,检测血氨及血丙戊酸钠浓度示轻中度增高,明确病因后,停用丙戊酸钠,患者意识逐渐恢复,肢体瘫痪逐渐恢复,预后良好。结论 对应用丙戊酸钠术后预防癫痫的病人,在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血丙戊酸钠与血氨浓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提高镰旁脑膜瘤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显微手术入路选择,采用Simpson评分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2例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Simpson评分28例为I~Ⅱ级切除,4例为Ⅲ级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均无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提高镰旁脑膜瘤的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6岁。进行性头晕、头痛、视物模糊2+年,于2003年2月24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4mm,光反射灵敏,左侧同向偏盲,眼底正常。四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征(—)。头颅CT平扫及增强显示:双侧顶枕区镰旁巨大肿瘤,增强密度均匀一致,边界清楚,大小约11cm×6cm×7cm。于2月26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经顶枕部左侧大脑镰旁入路,手术全切除双侧肿瘤。术后病理报告为纤维型脑膜瘤,复查CT提示肿瘤完全切除,左颞侧视野缺损无变化,2周后康复出院。讨论脑膜瘤为颅内常见肿瘤,占颅内肿瘤的第二位。大脑镰旁为脑膜瘤好发部位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监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围手术期预防癫痫发作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51例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丙戊酸钠后的血药浓度,评估丙戊酸钠预防围手术期癫痫的疗效。结果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50~100μg·mL~(-1))36例,占70.6%,术后患者均未出现癫痫症状;高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100μg·mL~(-1))9例,占17.8%;低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50μg·mL~(-1)) 6例,占11.6%。结论丙戊酸钠在预防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癫痫发作有良好的疗效,可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进行个体化给药,使丙戊酸钠维持在有效治疗浓度,对神经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癫痫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横纹肌样脑膜瘤(rhabdoid meningioma,RM)是脑膜瘤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极其少见。本文报道1例RM。1病例资料病人,女,34岁。因反复头痛1月余伴左侧肢体麻木8 d入院。既往有卵巢手术病史。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左面部及左侧肢体感觉麻木,痛觉减弱;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入院后CT、MRI检查示右侧额叶镰旁占位性病变,脑膜瘤可能性大(图1A~I)。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铣下颅  相似文献   

11.
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预防术后癫痫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比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预防术后癫痫的作用、毒副反应以及和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前瞻对照性研究 ,选择幕上开颅手术病人 ,苯妥英纳组 72例 ,丙戊酸钠组 80例 ,术前术后分别规则服用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 ,监测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和术后癫痫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共 15例术后发生早期癫痫 ,10例 (10 /15 )达到有效血浓度 ;其中 ,苯妥英钠组 6例 (8 3 % )发生早期癫痫 ,2例达到有效血浓度 ,丙戊酸钠组 9例 (11 3 % )发生早期癫痫 ,8例达到有效血浓度 ;远期癫痫发作 7例中丙戊酸钠组 5例 ,苯妥英钠组 2例。苯妥英钠组 11例 (15 3 % )及丙戊酸钠组2例 (2 5 % )出现了毒副反应。经χ2 检验 ,两组术后癫痫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术后未发癫痫组和癫痫发作组间药物血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苯妥英钠组毒副反应发生率高于丙戊酸钠组。结论 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预防控制术后癫痫无差别 ,苯妥英钠毒副反应较丙戊酸钠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总结显微外科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20例(34.5%),Ⅱ级切除28例(48.3%),III级切除4例(6.9%),无手术死亡。结论彻底切除脑膜瘤及受累的硬脑膜、矢状窦、大脑镰是预防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复发的有效手段。合适的手术入路,矢状窦和中央沟静脉的妥善处理和保护,避免功能区脑组织的损伤,是提高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腮腺恶性混合腺瘤颅内转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49岁。因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2个月入院。入院前6个月曾在外院行左侧腮腺肿瘤切除术,术后即出现左侧面瘫,病理诊断为恶性混合腺瘤,术后1个月行钴60局部放射治疗,放射量41Gy。查体:左下颌角手术疤并皮肤色素沉着,左侧轻度周围性面瘫,右侧肌力下肢Ⅳ、右上肢Ⅴ,余无明显阳性体征。CT示左额后顶窦镰旁略高密度、边界清楚类圆形病灶,大小约44mm×52mm×48mm,病变周围可见广泛脑水肿。强化CT示病灶均一强化。术前诊断左额后顶窦镰旁脑膜瘤。行左额顶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额窦镰旁,与硬膜及矢状窦轻度粘连,似有包膜,灰白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4例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脑膜瘤切除程度按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26例,Ⅱ~Ⅲ级切除8例。术后随访0.5~5年,22例患者感觉或运动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8例癫痫患者中6例癫痫未再发作;复发1例,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有效保护重要引流静脉、侧副静脉及静脉窦,尽可能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肿瘤,是提高大脑镰及矢状窦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告用丙戊酸钠治疗外伤后舞蹈-徐动症成功一例.28岁,男性住院病例.9岁时自三楼坠地,左侧大脑受重伤,昏迷的1月,并于4个多月后逐渐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出现右侧局灶性癫痫发作,右侧痉挛性偏瘫和右臂舞蹈—徐动样运动.据检查所见,异常发现均于右侧,包括右侧同向偏盲,右侧痉挛性偏瘫,轻度肢体萎缩,皮层型感觉缺失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对近两年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的26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脑膜瘤均成功完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一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可提高大脑镰旁脑膜瘤全切除率,降低肿瘤复发率,减少患者病残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文献报道矢状窦旁和大脑镰旁脑膜瘤约占全部脑膜瘤的20%~24%,段氏报告24例中矢状窦旁者19例,大脑镰旁者5例。可见后者较少。双侧大脑镰旁脑膜瘤更少。我科经手术证实的大脑镰旁脑膜瘤共19例,其中双侧大脑镰旁者为6例。临床上有一定特点,手术难度也较大。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对16例经手术治疗的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全切肿瘤13例,其中SimpsonI级切除9例,SimpsonlI级切除4例,其余3例SimpsonIII级切除。术后随访6—72月,2例复发,无手术死亡。结论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治疗力争达到全切除,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重要回流静脉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6例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矢状窦前1/3段 13例,中1/3 29例,后1/3 4例;肿瘤基底位于矢状窦16例,大脑镰22例,矢状窦和大脑镰同时受累8例。结果 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32例,Ⅱ级切除9例,Ⅲ级切除4例,Ⅳ级切除1例。41例术后随访1~5年,肿瘤复发3例,行放射治疗2例,再手术1例。结论 良好的手术显露,矢状窦及引流静脉的妥善保护和处理是提高矢状窦旁、大脑镰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15例大脑镰旁双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脑镰旁双侧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15例大脑镰双侧旁脑膜瘤均行手术治疗,对于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者结扎矢状窦,中、后1/3者显微镜下双侧剪开硬脑膜,分次囊内切除肿瘤,最后连同大脑镰一并切除。结果按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Ⅰ级9例,Ⅱ级5例,Ⅲ1例,其中1例术后出现肢体瘫痪。随访3年,均未复发。结论选择合适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方法,术中最大限度地减小回流静脉的损伤和脑组织的牵拉,尽量全切除肿瘤,可达到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