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杨俊,赵继宗过去认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MRI的应用,提高了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率。1.发病率:目前对正常人群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还不太清楚(1,2)。Curling(1)对8131例行头部和脊髓M...  相似文献   

2.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经手术证实的1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按发生部位将肿瘤分为三种类型:大脑半球型,颅中窝型,小脑型。大脑半球型9型,主要表现癫痫发作;颅中窝型5例,主要表现为视力视野损害和眼球活动障碍;小脑型2例,表现为头痛和呕吐。肿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血供丰富的占位病变,但血管造影很少发现其血供。MR检查有  相似文献   

3.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9例,女24例,年龄5~63岁。单纯头痛13例,癫痫17例,出血偏瘫4例,颅神经障碍6例,头晕9例。额颞叶27例,中颅窝及鞍旁9例,基底节3例,小脑半球2例,脑干和侧脑室各1例。2影像检查:CT检查35例,平扫半球小片状混杂密度,边界清,无占位及水肿,增强示均匀强化的15例诊为CA,8例中颅窝鞍旁边界清晰的高密度占位病变,均匀强化诊为脑膜瘤;4例片状低密度,轻微强化,略有占位表现的诊为胶质瘤,2例诊断为脑梗塞,5例出血者诊断为血肿,正常1例。MR检查34例,25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总结9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是癫痫发作和瘤内反复小量出血产生的症状。术前诊断正确者仅2例。8例开颅切除病灶,1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论 本病属血管畸形的一种,但脑血管造影常不能明确诊断,最有效的检查手段是核磁共振。对病灶境界清楚的病例,全切病灶是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M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治疗原则,为颅内CMs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西京医院、海军总医院显微手术切除的127例颅内CM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7例,男63例、女64例,年龄5~68岁.颅内病灶共139个,其中脑内病灶133个(幕上103个,幕下30个),脑外病灶6个,均位于左侧海绵窦.癫痫是最常见临床症状(58/127),其他症状包括头痛、脑神经功能障碍等.脑内CMs的典型MRI特征为“桑葚”样团块影,而脑外CMs的MRI特征与脑内CMs不同.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5例巨大病变有少部分残留,其余病灶均全切;1例遗留有轻偏瘫,生活可自理;有癫痫症状的58例患者中,4例术后仍需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偶有癫痫发作,其余患者症状消失.结论 脑内CMs是最常见的颅内CMs类型,主要位于幕上,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是首选治疗方法.脑外CMs少见,主要位于海绵窦区,手术和放疗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病变均全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卡氏评分(KPS) >90~100分13例,>80~90分8例,>70~80分3例,>60~70分1例,>50~60分2例.随访3个月~6年.头痛症状消失8例,好转1例;视力恢复3例,好转2例;急性起病者,生活自理7例,合并不同程度功能障碍3例;头晕、行走不稳治愈1例,好转1例;癫痫病人随访2年无发作.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cranial cavemous angiomas,ICAs)以往曾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畸形,但随着MRI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病人可以在手术前明确诊断。笔者收集自1993年6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12例ICAs病人资料,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1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性别及年龄分布、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及效果;分析了CA病人癫痛及出血的产生原因;总结了CA病人一般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方法对我院连续收治的3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灶位于额叶6例,额顶区皮层至室管膜下巨大病灶1例,顶叶功能区4例,岛叶基底节1例,颞后1例,一侧大脑脚3例,桥脑及桥脑臂9例,桥脑一延髓4例,延髓2例。病灶大小1~7cm,半球病灶采用最近的骨瓣开颅;脑干病灶采用4种手术入路:经幕下小脑上入路、经一侧颞枕小脑幕入路、桥小脑角入路、枕后正中入路。结果全切30例,次全切除1例。偏瘫5例术后4例肌力增加,1例无变化;癫痫4例3例术后1个月内无发作,1例有1次轻微发作;眩晕患者症状明显减轻,除1例术后新出现复视外,其余颅神经损害或减轻,或保持原状。病理结果:海绵状血管瘤。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可行的,早期手术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脊髓髓内血管畸形,常致严重的脊髓损害.本文总结四年来作者治疗此病12例的经验.病人多为青壮年,肢体瘫痪和二便失禁为其主要症状.病变为一团浆果样薄壁血管窦,出血后血块上皮化使病变体积增大,多发生于脊髓胸段,病程可为急性发病型、双峰型和慢性进行型.反复小量出血和脊髓微循环失调是脊髓受损的主要机理.MRI为确诊的唯一手段.手术完全切除病变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是一少见的脊髓髓内血管畸形,常致严重的脊髓损害。本文总结四年来作者治疗此病12例的经验。患者多为青壮年,肢体瘫痪和大小便失禁为其主要症状。病变为一团浆果样薄壁血管窦,出血后血块上皮化使病变体积增大,多发生于脊髓胸段,病程可为急性发病型、双峰型和慢性进行型。反复小量出血和脊髓微循环失调是脊髓受损主要机理。MRI为确诊唯一手段。手术完全切除病变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生长在脑内和脑外的海绵状血管瘤虽然名称相同,但临床表现、手术难度和术后效果判别甚大。它们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组织学亚型,本文试图对此种肿瘤进行进一步分类。方法 对我院1981年以来经手术治疗的2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和病理检查将25例病人分为2类3型:Ⅰ型:病变位于脑内,15例,均全切除肿瘤,术后症状改善;Ⅱa型:5例,病变位于脑外,肿瘤切除极其困难  相似文献   

13.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与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89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等资料. 结果 183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位于脑实质内,以头痛、癫痫及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均全切除病灶;6例位于脑外中颅窝底区,其中全切除病灶5例,病灶活检1例. 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angiomas, CA),约占隐匿性血管畸形的20%[1].由于其"隐匿性"的特点,使得临床诊断、治疗较为困难.本文报道了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同济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颅内CA患者21例,介绍其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颅中窝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我院1992-1996年间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脑外的海绵状血管瘤引例,占同期收治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48%(31/78)。现报告如下并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6例,女15例。发病年龄11-70岁,平均43.l岁。自首发症状至就诊时间平均2年3月(3月一7年)。2.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头痛胀问例,面部麻木6例,一侧眼睑下垂6例,闭经1例,癫痫1例。本组共有闭经3例,动眼神经麻痹10例,三叉神经损害11例,外展神经损害2例,视神经损害9例,面神经损害4例,眼球突出5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技巧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44例病例资料,均行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对手术时机及手术前后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4例肿瘤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者33例.结论 对于有明确神经系统症状的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应积极、早期行肿瘤切除术,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中注意微创操作,并充分利用B超和电生理监测等手段,可以很好地保护脊髓.  相似文献   

17.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3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治疗分析,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治疗方法。结果全切除27例(87.1%),大部分切除3例(9.7%),部分切除1例(3.2%)。30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未完全切除者术后放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3-2004年我院收治的15例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其中位于脑叶内6例,病灶均全切除;位于脑干3 例,2例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位于海绵窦内3例,2例部分切除,1例仅取活检,行栓塞术;位于颅底3例,2例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前头颅CT和MR增强扫描提示肿瘤呈均一性显著强化,边缘清晰。其中12例行MR检查,9例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15例行CT检查,显示为占位性病变。手术无1例死亡,疗效较满意。结论海绵状血管瘤术前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但位于颅底和海绵窦常误诊为脑膜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能否全切除与病变位置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CA的临床资料,其中脑内型29例,脑外型1例。采取临床观察4例,显微手术治疗26例。结果 4例临床观察病人,随访无特殊不适。26例显微手术治疗,均镜下全切病变,效果满意,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对有症状的CA积极行显微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无症状的CA可临床观察。脑内型CA行伽玛刀治疗需要慎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M)的临床方法、经验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的37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精确定位,实行完全切除,术后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CT引导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目前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其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具有较大的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