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风内障中医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对古今青风内障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入手,总结十一五青光眼重点专病各成员单位的治疗经验,探讨青风内障的治疗原则,认为青风内障多为虚实夹杂之证,实证主要为肝郁、血瘀、水停;虚证主要为肝肾两亏或气血不足。病位主要在肝、肾,其次在脾、肺。 相似文献
2.
3.
4.
青风内障又名"青风"、"青风障症"等.可见于现代西医学不同类型青光眼的不同病变阶段,一般认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均属此病范畴.目前中医眼科教材[1]将其归为开角型青光眼.也有作者[2]认为,青风内障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前驱期.本文仅对青风内障的古代中医治疗思想进行了探讨,以供临床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8.
从病名、病因病机、证治三方面对黄疸病的源流进行考证。总结了历代医家对黄疸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黄疸病的辨证施治进行深入剖析,以冀有裨益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胃脘痛历代病名有:胃脘痛、脘痛、胃心痛、心痛、心中痛、心腹痛、心下痛、心脾痛、胃痛、脾心痛等;唐宋以前,"胃脘痛"多与心痛相混,金元以后才逐渐将胃脘痛与心痛区分开来,并逐渐发展完善;历代医家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禀赋不足,中焦无权,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情志不遂,气机失和,血络瘀滞,不通而痛,外感六淫,阻遏胃气,虫聚于内,痛引胃腑;对胃脘痛的治疗,有中药治疗:滋补脾胃法、养阴柔肝法、理气和胃法、攘外安内法、温中散寒法、温化水饮法、消食导滞法、祛痰清热法、化瘀攻下法、安蛔止痛法等,还有针灸疗法、养生食疗法。以上历代医家的认识,不仅确定中医药防治胃脘痛的理论基础,至今仍影响我们对该病的治疗理念,对临床实践起着重要启迪与昭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关于便秘的描述首见于《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有阴结、阳结、不更衣、脾约、闭等记载,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在"大便病诸候"之下分列"大便难"和"大便不通"两候,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将便秘称为"秘涩",始有专篇论述,朱肱《类证活人书》首用"大便秘"一名。便秘的病因病机包括热盛伤津(外感之邪化热,饮食辛热味厚)、气机失常(热壅气结、情志不遂)、气血阴津亏虚、阴寒凝结、其他因素(湿邪阻滞、风袭肠腑、宿食停积、瘀血内阻);治疗有内治和外治两大法,前者有攻下泻热、行气导滞、润肠通便、补虚通便、温下通便、活血化瘀诸法,后者包括针灸、导法、敷贴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