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4d、28d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FS)和洼田氏评定。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针刺配合功能训练的疗效优于单纯功能训练(P〈0.05)。结论针刺配合功能训练不仅可以加速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副作用小,花费少,可以作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间歇性鼻饲在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9月-2022年09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持续经鼻胃管置管鼻饲法,观察组采用间歇性鼻饲法,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两周。比较两组吞咽功能、营养状态、口咽舒适度、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中临床检查、饮水测试以及正常进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舒适状况量表(GCQ)中社会文化、生理、心理及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吸、肺部感染、腹泻、呕吐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量表(SWAL-QOL)中心理负担、进食持续时间、进食欲望、症状发生频率、食物的选择、交流、恐惧、心理健康、社交、劳累以及睡眠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歇性鼻饲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营养...  相似文献   

3.
杜鹃  董超 《西南军医》2012,14(3):516-518
脑卒中在世界死亡病因中排第二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脑卒中后有14%(大脑半球)~71%(脑干)患者伴发吞咽困难。目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神经内科以及康复科已经得到一定程度重视,笔者结合近年相关文献,综述如下。1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及相关机制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1%~73%[1]。吞咽障碍可造成营养不良、脱水、误吸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营养摄取、疾病康复及生活质量[2]。脑卒中吞咽障碍可以分为假性球麻痹和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技术探讨定量指标评估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 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A组:针刺阿呛组穴组(n =22);B组:球囊扩张术组(n =22);C组:针刺阿呛组穴与球囊扩张术联合组(n =25).采集患者VFSS检查视频并测量吞咽启动时间、咽运送时间等8 个定量指标,应用SVM-RFE及RF两种机器算法构建模型,筛选最优特征数及对应特征排序集,从两种算法的不同模型中筛选频次高的特征作为预后评估指标.结果 通过SVM-RFE算法在总模型组及各亚组模型中筛选的最优指标数分别为:4、5、2、8,RF算法结合SVM-RFE算法横纵双向共有的高频次、评估效能最优的定量指标为:舌骨位移距离、咽运送时间、舌骨运动时间、喉关闭时间、吞咽启动时间,其中舌骨位移距离最具评估价值.结论 VFSS定量指标可以有效评估吞咽障碍疗效预后,为临床提供评估吞咽障碍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常可导致吞咽的口期及咽期运动障碍.影像学评估对吞咽障碍检查非常重要,对于吞咽相关结构的运动学分析及并发症的检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介绍了口咽期吞咽障碍的病理生理及影像学特点、吞咽功能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及吞咽运动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临床症状轻度改善时间是否可以预测1年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186例急性大脑前循环梗塞患者,且发病3 h内接受rt-PA治疗,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轻度改善时间可以分为:早期见效者( ER),即rt-PA治疗2 h内NIHSS评分改善≥4或其中一项NIHSS评分为0;晚期见效者( LR), rt-PA治疗2 h-24 h内,NIHSS评分改善≥4或其中一项NIHSS评分为0;无效果者( NR)。此外,根据患者动脉阻塞部位分为: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 P组);大脑中动脉M1、M2段远端( D组)。结果 P组包括96例(52%)患者, D组包括90例(48%)患者。76例(41%)患者属于ER,40例(22%)患者是LR,70例(38%)患者为NR。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组(OR:3.04;95%CI:1.18-10.45; P=0.031)和NR (OR:4.14;95% CI,1.29-14.27; P=0.014)是1年后临床功能恢复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 ER (53%, P=0.01)和LR (55%, P=0.01)患者临床功能恢复比例高于NR (23%)患者,ER和LR临床功能恢复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轻度临床症状改善不能预测脑梗塞后1年功能恢复,但是阻塞部位是rt-PA治疗后功能恢复的有效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常可导致吞咽的口期及咽期运动障碍。影像学评估对吞咽障碍检查非常重要,对于吞咽相关结构的运动学分析及并发症的检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介绍了口咽期吞咽障碍的病理生理及影像学特点、吞咽功能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及吞咽运动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吞咽障碍是头颈部肿瘤(HNC)放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加重,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误吸性肺炎甚至死亡。虽然吞咽功能训练对HNC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但训练方法尚未统一。笔者对HNC患者放疗后吞咽障碍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评估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HNC患者放疗后吞咽障碍的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68例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 将139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68例和对照组71例,干预组进行去除和预防咽部残留食物的训练,并且在摄食—吞咽训练时进行9项检查。观察30d后康复效果及发生误咽性肺炎症状。结果 患者吞咽障碍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于预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无1例发生误咽性肺炎,对照组有5例发生误咽性肺炎。结论 摄食吞咽训练同时进行去除和预防咽部残留食物训练,可改善吞咽障碍和有效的预防误咽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误吸是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增加了感染甚至死亡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本研究主要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发生率、致死率及危险因素作一综述,旨在全面了解脑卒中误吸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护士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卫平  王江林  黄娟  李萌 《西南军医》2012,14(4):587-589
目的观察针刺与吞咽训练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分为吞咽训练组、针刺+吞咽训练组两组进行治疗,每组60例。参照洼田饮水试验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周治疗,针刺+吞咽训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吞咽训练组(58.33%)(P〈0.05)。结论针刺与吞咽康复训练结合更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发病急骤,恢复较慢且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合并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常因禁食或进食方法不当,容易造成脱水,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可窒息死亡。因此,对吞咽困难及时进行干预和功能训练,改善吞咽功能,减少患者肺部感染,改善营养状况及病情恢复均有明显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s,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个体,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方法,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和管理[1].脑卒中病人入院时30%~65%存在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脑卒中病人43%~54%出现误吸,误吸病人中37%进一步发展为肺炎,4%因肺炎而死亡[2].误吸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一的液体或固体食物(甚至还可包括分泌物或血液等)进入到声门以下的气道,而不是像通常一样的全部食团随着吞咽动作顺利地进入到食管.  相似文献   

16.
谢晓燕 《西南军医》2014,(6):652-653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发生率为30%~40%[1]。吞咽障碍易使患者发生进食困难、呛咳、导致其脱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者甚至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近年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显著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耿玲 《西南军医》2007,9(4):133-133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病人最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7%。吞咽障碍表现为进食困难、呛咳和发音不清等。吞咽障碍可造成营养成分摄入不足,易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同时易引起患者的悲观失望心理,致使自我生存信心的下降,影响脑卒中整个治疗过程。因此对吞咽功能的正确评估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脑卒中伴吞咽障碍30例,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与皮层功能重组、白质纤维束变性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就BOLD-fMRI和DTI两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施行综合护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10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吞咽障碍护理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吞咽障碍情况,评价护理有效率,并依据GQOL-74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2.6%(50/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38/54),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1.35±8.26)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7.58±9.01)分,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