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总结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0例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中,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复发4例,其中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McCormick分级Ⅰ级12例,Ⅱ级5例,Ⅲ级1例,Ⅳ级2例;JOA评分改善率在67%~75%。结论 脊髓室管膜瘤早期手术治疗能够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复发率,应用半椎板切除术有助于保护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spinal 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脊髓MPE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脊髓MPE (WHOⅠ级)。随访9例,时间3~60个月;1例出现局部转移,但无临床症状,继续随访;余8例病人无复发。结论脊髓MPE是临床少见的室管膜瘤类型,手术全切肿瘤是病人获得良好预后的主要因素,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和术中超声的运用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全切率,无法全切的病人建议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7例脊髓髓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1月症状明显改善21例,稳定3例,加重3例。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复发2例;按McCormick脊髓功能状态分级:Ⅰ级17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MRI是诊断脊髓髓内肿瘤的首选方法,显微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脊髓圆锥区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7例脊髓圆锥区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14例(51.9%),次全切除4例(14.8%),部分切除9例(33.3%)。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室管膜瘤(WHO分级Ⅱ级23例,Ⅲ级4例)。术后随访(40.44±28.7)个月;全切除14例中,1例术后3年复发;未全切除13例中,3例保持稳定,10例进展。末次随访,神经功能状态McCormick分级Ⅰ级14例,Ⅱ级7例,Ⅲ级2例,Ⅳ级2例,死亡2例。结论 对于脊髓圆锥区室管膜瘤,早期在神经功能良好的状态下全切除肿瘤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条件允许,建议行全基因组检测,结合组织学分型,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脊髓终丝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MPE)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脊髓终丝MPE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肿瘤均全切除。出院时临床症状全部得到明显改善。16例随访10~70个月,平均45个月,未见复发,未出现脊髓栓系综合征和脊柱畸形;McCormick脊髓功能评分均达到Ⅰ级。结论 显微手术是脊髓终丝MPE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5例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Mc 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Ⅰ级15例,Ⅱ级15例,Ⅲ级3例,Ⅳ级2例。肿瘤主体位于脊髓颈段6例,颈胸交界区3例,胸段10例,腰段16例。35例中,肿瘤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2例。30例出院后随访1年,肿瘤复发2例,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Mc 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Ⅰ级19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1例。结论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室管膜瘤,术中熟练运用手术技巧以及肿瘤切除后行椎板复位,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圆锥髓内肿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显微手术切除的脊髓圆锥髓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2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随访648个月,症状明显改善8例,复发死亡1例,Mc Cormick分级:Ⅰ级6例,Ⅱ级2例。结论脊髓圆锥髓内肿瘤多为低级别胶质瘤或良性肿瘤。手术全切除较困难,但争取手术全切或次全切除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圆锥、终丝起源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圆锥、终丝起源室管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室管膜瘤Ⅰ-Ⅲ级。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皮下积液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手术相关神经功能障碍;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6年,平均2年;病人神经功能改善11例,改善不明显3例,加重1例。肿瘤复发3例,均再次行显微手术治疗,并行放射治疗。结论圆锥、终丝起源的室管膜瘤与脊髓、马尾神经黏连紧密,肿瘤切除程度及术中是否有脊髓神经损伤是决定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神经电生理监测配合显微手术可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并防止术中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脊髓胶质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本组术前McCormick分级Ⅰ级22例,Ⅱ级46例,Ⅲ级31例,Ⅳ级12例,Ⅴ级2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对未能全切除的47例均行放射治疗。结果脊髓胶质瘤全切除66例,次全切除25例,部分切除或活检22例。对105例行6~186个月随访,McCormick分级改善48例,无变化46例,加重8例,死亡3例。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脊髓胶质瘤,大多数病例可以做到次全切除或全切除,预后满意;不能全切除者可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巨大听神经瘤(直径>4 cm)显微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5月显微手术切除的7例巨大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3个月行伽玛刀治疗)。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术中未能解剖保留;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按H-B标准: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2例。术后随访4~40个月,全切除肿瘤无复发,未全切除肿瘤无进展。结论 对于巨大听神经瘤,术中严格电生理监测下尽可能全切除肿瘤,必要时残留粘连紧密的脑干和面神经上肿瘤,术后辅助伽玛刀治疗,亦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额底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经额底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10例巨大型嗅沟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Simpson手术切除标准分级: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1例,Ⅱ级8例,Ⅲ级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颅内感染及癫痫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脑膜瘤。术后随访8~3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病情加重病例。结论 经额底前纵裂入路切除巨大型嗅沟脑膜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唤醒麻醉联合多种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中央区低级别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唤醒麻醉下应用多种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的18例脑中央区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唤醒麻醉、神经导航、术中超声、皮层电刺激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术后72 h内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病理结果均为低级别胶质瘤(WHO分级Ⅰ~Ⅱ级),其中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少突星形胶质细胞瘤5例。术后7 d,KPS评分90分3例,80分4例,70分6例,60分1例,40分4例;术后出现肢体活动障碍5例,感觉障碍7例,语言功能障碍2例。术后3个月,KPS评分90分9例,80分6例,70分2例,60分1例;仍存在运动障碍1例、感觉障碍4例,无语言障碍。术后6个月复查头部MRI显示肿瘤复发1例,术后12个月复发3例;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 术中唤醒麻醉下应用多种技术辅助切除脑中央区低级别胶质瘤,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椎管内转移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术中超声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18例椎管内转移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部分切除进行活检,10例次全切除使脊髓充分减压,4例全切除。术中均去除椎板并扩大减压,未行椎体固定。术后无脑脊液漏、伤口感染。术后病理示肺癌4例,乳腺癌3例,淋巴瘤3例,胶质瘤3例,生殖细胞肿瘤2例,骨髓瘤2例,前列腺癌1例。10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8例无明显变化。2例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术中超声有利于椎管内转移瘤的定位,评估手术切除程度和减压效果,减少脊髓及神经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岛叶高级别胶质瘤(HGG)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显微手术治疗的37例岛叶HGG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采用术中唤醒麻醉技术,11例应用术中监护,5例采用术中唤醒麻醉+术中监护,10例使用5-氨基乙酰丙酸荧光引导。肿瘤全切除5例,肿瘤次全切除32例。术后病理显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1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5例。术后出现缺血性脑卒中3例,脑积水1例,持续性非缺血性左侧肢体轻度无力1例,短暂神经系统症状3例。术后随访4.0~40.5个月,中位数17.0个月。21例(56.76%)出现肿瘤复发/进展,中位进展时间为15.0个月(4.0~38.0个月),其中8例在影像学证据显示进展前有癫痫复发。7例死亡,其中6例死于肿瘤进展,1例术后4个月死于肺动脉栓塞。随访期间,27例(72.97%)无癫痫发作,为Engel分级ⅠA级;10例(27.03%)有癫痫发作。结论 手术联合辅助技术对岛叶HGG进行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是可实现的,并且有良好的癫痫发作控制率;然而,这种益处应该与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的风险进行权衡。对于伴癫痫发作并接受手术切除的岛叶HGG,癫痫发作结局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脑干腹侧肿瘤采用远外侧入路,5例脑干外侧肿瘤采用后正中入路2例、远外侧入路3例,1例脑干背侧肿瘤采用后正中入路。肿瘤全切除12例(Simpson分级Ⅰ级1例,Ⅱ级11例),部分切除1例(Simpson分级Ⅳ级)。3脑干腹侧肿瘤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1例肢体肌力下降,治疗半年恢复正常;1例因脑脊液漏,引发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以及应激性溃疡而死亡。存活12例术后随访18~120个月,平均(77.31±38.25)个月;1例脑干外侧肿瘤出现脑积水,1例复发,其余10例无复发、正常生活。结论 对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根据肿瘤位置及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保护好椎动脉、脑干、后组颅神经等重要组织,显微手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诊断、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1例成人PA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17例,近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活检2例。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脑积水3例(9.7%)、颅内感染4例(12.9%)、脑脊液漏3例(9.7%)。26例术后随访3~93个月;死亡3例(11.5%);肿瘤复发或进展5例(19.2%),平均复发时间(25.6±16.9)个月,其中2例再次手术,肿瘤全切除本人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成人PA临床少见,影像学常不易与其它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而典型的组织细胞学特点是其确诊依据;肿瘤全切除的本人能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放疗为PA的主要辅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IAVMs)的临床特点以及复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复合手术室行显微手术治疗的7例IAVMs的临床资料。先行DSA定位,显微镜下完全显露畸形血管团,术中DSA美兰实时显影技术精准判断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结果 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6例畸形血管团全切除,术后即刻DSA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不显影;1例胸段IAVM因部分病灶深入脊髓腹侧,在阻断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后仅进行部分切除。7例术后随访9~54个月,平均(27.7±16.5)个月;术后9个月McCormick分级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2例;末次随访,7例症状均改善,无死亡病例;除部分切除的1例外,其余6例复查MRI未见迂曲血管影及畸形血管团。结论 IAVMs临床少见。在电生理监测下,运用术中DSA美兰实时显影辅助显微手术切除IAVMs,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中型听神经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16例大中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肿瘤均全切除,面神经解剖保留14例(87.5%),术后面神经功能依据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5例,Ⅱ级6例,Ⅲ级3例。术后无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术后随访3~24个月,复查MRI增强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切除大中型听神经瘤,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减少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保护面听神经功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HPC)的诊断及其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8例颅内M—H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8例均行开颅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12例,大部分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随访3-130个月,5例(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56个月,其中1例出现椎管内转移。结论M—HPC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其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微手术以及术后放射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