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5 Hz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功能、肢体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荥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8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低频rTMS(1 Hz)和观察组(42例)给予高频rTMS(5 Hz),对比两组认知功能、肢体功能、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23.94±2.57)分、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评分(99.52±7.04)分较对照组(21.65±2.04)分、(95.46±6.48)分高(P<0.05);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38.50±4.29)分、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分(48.84±3.47)分、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9.59±2.31)分均较对照组(31.53±4.08)分、(45.56±2.60)分、(8.07±1.88)分高(P<0.05);观察组P300的潜伏期(360.85±15.79)ms较对照组(379.46±16.82)ms短,P300的波幅(11.90±1.70)μV较对照组(11.15±1.54)μV大(P<0.05)。结论5 Hz频率rTMS可刺激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脑诱发电位,改善其认知功能和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粤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98例脑卒中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常规组33例采用常规康复管理方案,电刺激组32例采用"常规康复+tDCS"方案,联合组33例采用"常规康复+tDCS+抗阻运动"方案。比较3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和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联合组患者上、下肢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Meyer Motor Scale,FMM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电刺激组,联合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评分明显低于另外2组,联合组NPY和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另外2组。结论:抗阻运动联合tDCS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其神经缺损症状,且均为无创性操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1 年7 月至 2023 年 7 月进行治疗的 58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9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张力、平衡功能、生活质量、血液流变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 组 , Fugl-Meyer 运 动 功 能 量 表 ( FMA )评 分 及 改 良 Barthel 指 数( 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肌张力分级优于对照组, Berg 平衡量表( BBS )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 QLQ-C30 )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浆黏度( PV )、纤维蛋白原( FIB )、全血低切黏度( LBV )、全血高切黏度( HBV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前后一般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指标等均未出现明显异 常 ,仅 观 察 组 出 现 1 例 针 刺部位轻微皮下血肿。 结论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可改善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日常 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及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悬吊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对比两组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下肢运动能力、运动效能。结果观察组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56.49±3.45)分高于对照组(50.27±3.16)分(P0.000 1);观察组的10 m步行测试(0.89±0.41)m/s高于对照组(0.69±0.32)m/s(P0.05);观察组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28.97±3.78)分高于对照组(21.75±3.42)分(P0.000 1);观察组生理耗能指数(0.19±0.07)beats/m低于对照组(0.26±0.09)beats/m(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提升患者步行功能,同时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痉挛体位摆放联合肢体功能综合训练对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肢体功能综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抗痉挛体位摆放。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步态、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步态、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及相关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18.87%(P<0.05)。结论 抗痉挛体位摆放联合肢体功能综合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促进步态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合并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9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7例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合并康复训练,对照组42例采用康复训练,2周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及M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合并康复训练可促进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疗效、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收治7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入院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分别于入院时、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时点比较两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评分情况,采用巴塞尔指数(Barthel指数)观察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并进一步评估患者的QOL。结果两组干预后均取得一定的康复效果,观察组干预1、3个月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分别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QOL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QOL。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联合中医按摩及神经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同时联用神经促通技术及中医按摩疗法,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剂量巴氯芬药物口服。分别采用Ashworth分级法(ASS)、Fugl-Meyer评定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偏瘫侧肢体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并且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按摩及神经促通技术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角度宣教在提高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角度进行宣教,随访3个月,比较2组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分和 Barthel 指数。结果 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FMA 评分和 Barthel 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Z=-4.822,P<0.001; t=26.488,P<0.001;t=16.607,P<0.001)。结论 多角度宣教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能节约护理人员宣教时间,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经颅直流电刺激。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及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定患者上肢功能改善情况,采用MoCA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上肢FMA评分、ARAT评分、MoCA评分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ARAT评分、MoCA评分及MBI评分[分别为(42.9±5.4)分、(35.8±4.7)分、(26.4±2.7)分和(78.8±7.4)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平针法联合步态训练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入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取步态训练治疗,观察组采取平针法联合步态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25%高于对照组83.7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54.08±9.25/29.01±5.14)分高于对照组(45.38±8.01/23.91±4.61)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衡能力均较前改善,且观察组(31.04±6.24/4.02±1.58)分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42.82±8.04/7.14±2.05)分(P0.05)。结论平针法联合步态训练能有效改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和协调能力,纠正其异常运动模式,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EMG-BF)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EMG-B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的活动度、上肢各项FMA评分、MoCA、SS-QO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MG-BF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运动、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训练与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康复护理;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肢体痉挛程度评价采用改良的Ashworth法(MAS),肢体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ugl-Meyer(FMA)评定法,生活自理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BI)。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良好的预防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垂直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加垂直振动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MAS评分[(1.16±0.32)分和(1.62±0.36)分]、FMA评分[(28.26±4.33)分和(21.24±5.31)分]、MBI评分[(72.8±24.6)分和(55.3±18.7)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配合垂直振动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的肌张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强化步行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步行训练,2次/d,45 min/次.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评估(FMA)对患者功能进行测评,改良Barthel指数(MBL)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FMA及MB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均有改善,干预组FMA(53.1±10.70)分,MBL(55.7±13.38)分,对照组分别为(32.7±10.42),(29.33±8.17)分,干预组FMA及MBL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48,9.21;P<0.05).结论 强化步行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四肢康复中药热奄包在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将92例脑卒中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四肢康复中药热奄包热敷疗法,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法评价运动功能并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总有效率观察组89.13%,对照组6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53.05±14.05)分,对照组(46.28±13.35)分,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四肢康复中药热奄包热敷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降低肢体畸形挛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7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对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与健康宣教。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NIHSS)、肢体功能(Fugl-Meyer)及认知功能(MoCA)变化的差异。结果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干预后命名、语言、记忆、注意力、定向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应用于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疏经通督推拿联合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疏经通督推拿联合智能运动训练,比较2组偏瘫侧肢体功能评分、步行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偏瘫侧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1.632,P<0.001),最大步行速度及步频均快于对照组(t=10.513,P<0.001;t=16.065,P<0.001),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t=5.913,P<0.001)。结论 疏经通督推拿联合智能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步行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脑卒中偏瘫治疗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路径护理,有助于加快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