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间歇置管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取长期留置鼻饲管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经口间歇置管给予肠内营养。观察干预前、干预2周及干预4周后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白蛋白值随着干预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F时间×组间=3.549,P=0.035;观察组转铁蛋白值随着干预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F时间×组间=5.666,P=0.006;观察组前白蛋白值随着干预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F时间×组间=5.338,P=0.007。结论经口间歇置管肠内营养干预能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王兴山  宋新建  马丹  陈晓波 《临床荟萃》2010,25(14):1215-1217
目的 评价早期间歇肠内营养支持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脑梗死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68例,随机分成静脉营养组50例,持续肠内营养组54例,早期间歇肠内营养支持组64例.观察3组不同时间吞咽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吞咽功能障碍持续时间早期间歇肠内营养组(8.8±1.5)d vs静脉营养组(11.3±1.8)d(P<0.01)vs持续肠内营养组(10.6±1.6)d(P<0.05);NFS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早期间歇肠内营养组(17.00±3.05)分vs静脉营养组(14.30±2.55)分(P<0.01)vs持续肠内营养组(15.7±2.68)分(P<0.05);并发症发生率早期间歇肠内营养组(10.9%)vs静脉营养组(54.0%)(P<0.01)vs持续肠内营养组(29.6%)(P<0.05).结论 早期间歇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为早期康复训练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腕踝针联合间歇经口管饲法营养支持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2年2月如东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依据入院顺序予以依次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予以持续经鼻滴注营养干预,观察组30例予以腕踝针联合间歇经口管饲法营养支持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吞咽功能、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及白蛋白(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SWAL-QOL)表评分是(177.50±16.23)分,高于对照组的(136.68±15.91)分(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间歇经口管饲法营养支持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增强吞咽功能与改善营养状态,而且还能促进病人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口间歇置管注食对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摄入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吞咽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鼻饲,治疗组采用经口间歇置管注食。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收集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包括上臂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血清白蛋白,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并发症(误吸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TSF和血清白蛋白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TSF和血清白蛋白分别为(12.30±1.45)mm和(40.58±2.25)g/L,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口间歇置管注食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凌卫仙  欧小凡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126-1128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评估和营养支持护理.方法 66例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鼻饲短肽型肠内营养剂,B组予完全肠外营养.随着吞咽功能的恢复,两组逐步过渡到全胃肠外营养.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入院1个月后,A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为(67.1±4.8)g/L、(37.7±2.8)g/L、(135.7±9.8)g/L,均高于B组[(63.7±4.0)g/L、(30.1±2.3)g/L、(123.7±8.1)g/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对伴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肠内外序贯营养支持及有效的护理,可减少营养不良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74例ICU重症患者根据营养方式不同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治疗和相应的肠外营养护理,观察组37例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及相应的肠内营养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营养状况。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蛋白(67.27±3.04)g/L,血清白蛋白(39.14±3.03)g/L,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1.21±2.89)g/L和(33.47±2.9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提高ICU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OE)对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吞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吞咽障碍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留置鼻胃管(NGT)与IOE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入院24 h和治疗15 d后,对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比较,采用患者健康问卷-9(PHQ-9)、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渗漏-误吸量表(PA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对2组患者的抑郁情绪、经口摄食能力、渗漏及误吸情况、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入院后第3日起,记录患者的日均喂养量。 结果 治疗15 d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35.12±1.08)g/L]、血清总蛋白[(56.54±4.17)g/L]、血清前白蛋白水平[(0.17±0.05)g/L]和SWAL-QOL评分[(47.56±5.72)分]改善(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35.91±1.37)g/L]、血红蛋白[(117.43±9.46)g/L]、血清总蛋白[(59.12±3.68)g/L]、血清前白蛋白[(0.20±0.04)g/L]水平、BMI[(21.51±1.07)kg/m2]、SWAL-QOL评分[(58.14±4.91)分]改善(P<0.05),存在抑郁情绪的人数少(P<0.05)。与对照组治疗15 d后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BMI、SWAL-QOL评分改善优异(P<0.05),存在抑郁情绪的人数明显较少(P<0.05)。入院第4日起,观察组的实际喂养量占目标喂养量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相比于NGT,IOE能更好地改善鼻咽癌放疗后迟发性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李艳玲  徐燕荣 《全科护理》2022,20(11):1534-1537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对脑梗死病人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医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13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免疫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分别为(68.51±2.28)g/L、(128.78±4.71)g/L及(39.83±2.05)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且其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为(64.51±4.2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33±5.10)分(P<0.05)。结论:对脑梗死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化护理管理,能有效改善病人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胃管管饲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80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同样的基础治疗及护理,对照组行鼻胃管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间歇经口至胃管管饲进行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P 0. 05),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及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间歇经口至胃管管饲较传统的鼻饲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及其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口至食管间歇置管对脑卒中咽期吞咽障碍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的80例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置管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给予经鼻胃管保留置管方法治疗,观察组病人给予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经口至食管间歇置管方法治疗,观察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入院治疗14d后吞咽功能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入院24h效果,观察组病人入院治疗14d后有18例病人临床治疗有效,对照组有15例病人临床治疗有效,观察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与15.0%),观察组病人14d后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9.4分±2.5分与67.4分±1.9分)。[结论]对于脑卒中咽期吞咽障碍病人给予经口至食管间歇置管可有效提高吞咽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法对于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咽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5例由脑卒中引起的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法协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持续经鼻胃管置管鼻饲法协同吞咽功能训练,干预14 d后分别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法对脑卒中引起的咽期吞咽障碍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美素  王红菊  蒋婷  陈慧   《护理与康复》2021,20(7):67-70
目的 观察出院准备服务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照住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出院准备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以及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等营养学指标.结果 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体质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等营养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院准备服务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改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吞咽困难脑卒中患者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吞咽困难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的高龄患者(年龄≥75岁)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预组于入院后72 h内给予留置鼻饲管,实行规范的肠内营养,对照组于入院后一周给予留置鼻饲管,自备饮食进行肠内营养。观察两组21 d的实验室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临床疗效。结果入院第21天,干预组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高龄吞咽困难脑卒中患者营养,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口间歇管饲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35例,对照组行经鼻持续性胃管插入营养支持,研究组行经口间歇管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呼吸功能、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入院30 d后肺活量、呼吸频率、最长呼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PA)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口间歇管饲可有效保障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获得足够营养支持,促进呼吸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化谷氨酰胺营养支持对老年危重症患者肠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4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谷氨酰胺强化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学指标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肠屏障功能指标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白蛋白(ALB)(42.51±3.12 g/L)、前白蛋白(PA)(259.82±15.02 mg/L)、血红蛋白(Hb)(125.84±7.23 g/L)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二胺氧化酶(DAO)(0.95±0.08μmol/L)和尿乳果糖/甘露醇(L/M)(0.105±0.030)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3%(6/42)和19.0%(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危重症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基础上辅以谷氨酰胺强化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并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肠黏膜屏障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视荧光吞咽功能检查(VFSS)及预见性治疗对脑卒中后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应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VFSS检查及预见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功能变化、误吸风险、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体重指数)、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2.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口腔期、咽喉期、食管期VFSS检查评分(2.71±0.13分,2.61±0.13分,3.53±0.24分)高于对照组(2.26±0.10分,2.14±0.17分,2.97±0.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误吸风险率(6.12%)低于对照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清总蛋白(64.23±5.05 g/L)、血红蛋白(120.28±15.54 g/L)、白蛋白(39.02±5.37 g/L)高于对照组(60.19±4.92 g/L,113.17±13.29 g/L,35.44±4.18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睡眠(26.72±5.11分)、疲劳(23.49±8.27分)、社会交往(21.11±6.39分)、心理健康(10.19±2.33分)、恐惧(12.65±4.19分)、语言交流(10.77±9.02分)、食物选择(13.90±2.26分)、心理负担(6.88±1.39分)、食欲(15.07±4.85分)、症状频率(8.56±1.76分)、进食时间(19.37±7.44分) SWAL-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0.91±8.25、38.29±7.11、42.35±6.86、20.47±5.83、24.60±6.55、22.83±9.34、20.78±3.61、16.43±2.77、22.27±3.91、15.68±2.80、26.59±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84%)高于对照组(6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FSS联合预见性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风险,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间断鼻空肠管泵饲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某院消化科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持续鼻空肠管泵饲,观察组采用间断鼻空肠管泵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功能、肠黏膜屏障功能、血清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胃动力素(MTL)(265.03±62.91)ng/L、生长抑素(SS)(72.47±9.21)mg/L高于对照组(203.74±41.42)ng/L、(62.41±8.42)mg/L,胃泌素(GAS)(156.94±13.51)ng/L水平低于对照组(196.98±15.86)n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5.016、4.970、11.847,P均0.001);观察组外周二胺氧化酶(DAO)(2.92±0.43)U/m L、血乳酸(D乳酸)(7.20±1.16)μg/m L、内毒素脂多糖(LPS)(0.33±0.04)Eu/m L低于对照组(3.62±0.24)U/m L、(8.71±1.32)μg/m L、(0.41±0.03)Eu/m 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8.763、5.297、9.863,P均0.001);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3.61±1.05)mg/L、血淀粉酶(AMS)(1 166.45±30.15)U/L低于对照组(5.45±1.61)mg/L、(1303.77±46.22)U/L,白蛋白(45.61±7.05)g/L高于对照组(39.45±7.61)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5.901、15.339、3.660,P均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13.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8,P=0.219)。结论间断鼻空肠管泵饲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炎性反应,改善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洪丽梅 《当代护士》2021,28(5):116-119
目的 探讨透析营养客观评分法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选取慢性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血液透析期间实施常规营养指导,观察组血液透析期间应用透析营养客观评分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转铁蛋白(TRF)(2.68±0.52)g/L、血清白蛋白(ALB)(35.55±5.72)g/L、血红蛋白(Hb)(132.15±11.42)g/L、前白蛋白(PA)(212.45±12.59)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2±0.64)g/L、(29.12±5.62)g/L、(118.42±10.29)g/L、(185.20±10.52)mg/L,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感染率、营养不良率、贫血发生率及透析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及各维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透析营养客观评分法的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期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重症胰腺炎(hyperlipidemia-induced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HLSAP)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HLSAP患者68例,入院确诊72h后行肠内营养治疗者36例为延迟营养组,入院确诊72h内行肠内营养治疗者32例为早期营养组,比较2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及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治疗2周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急性生理性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eⅡ,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早期营养组腹痛缓解时间[(3.6±1.2)d]、血淀粉酶恢复时间[(6.0±1.0)d]、尿淀粉酶恢复时间[(17.1±2.2)d]和住院时间[(28.2±2.4)d)]短于延迟营养组[(5.9±1.4)d、(9.5±1.4)d、(19.7±1.8)d、(33.3±3.9)d)](P0.05),治疗2周后血清总蛋白[(57.7±3.4)g/L]、白蛋白[(25.9±2.4)g/L]高于延迟营养组[(51.9±2.6)g/L、(21.1±2.9)g/L](P0.05),治疗后APACHEⅡ评分(7.1±2.5)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40.1±20.7)mg/L]低于延迟营养组[(8.7±3.1)分,(104.3±21.9)mg/L](P0.05);延迟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66.7%)、病死率(19.4%)与早期营养组(43.8%,1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SAP患者入院确诊72h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安全、有效,可加速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空肠置管与鼻胃置管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1日~2018年5月31日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99例,根据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分为空肠组50例和胃管组49例,空肠组给予空肠置管肠内营养支持,胃管组给予经口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两组基础治疗方法一致,肠内营养支持时间为14 d,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第7、14天,空肠组营养不足发生率低于胃管组(P0.05);空肠组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胃管组(P0.01);营养支持后,胃管组上臂围(AMC)与三头肌部皮褶厚度(TSF)低于营养支持前和空肠组(P0.05);营养支持后,空肠组吞咽障碍分级优于胃管组(P0.05),两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高于营养支持前(P0.01),且空肠组高于胃管组(P0.05),空肠组血清肌酐(SCr)水平高于营养支持前(P0.05)。结论:与鼻胃置管比较,经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营养不足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及吞咽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