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住院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支架成形术的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采用DSA或CTA评估患者术后半年时再狭窄情况,分析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44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共有11例(25%)患者发生支架术后再狭窄,但发生症状性再狭窄需要再次治疗仅1例。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性别、年龄、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狭窄侧别(左侧、右侧)、术前狭窄率、残余狭窄率和狭窄部位长度、随访时间、支架品牌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狭窄组吸烟的比例(54.5%)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18.2%)(P=0.045);再狭窄组狭窄处远端正常椎动脉直径[(3.1±0.4)mm]明显小于无再狭窄组[(3.8±0.5)mm](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和椎动脉直径是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与吸烟和椎动脉直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部CTA检查在椎动脉狭窄诊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5月至2011年4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椎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完善颈部CTA及颅脑MRA检查,若筛选发现可能存在椎动脉狭窄,则行DSA检查.经DSA确诊为椎动脉狭窄的患者在个体评估并知情同意后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结果 颈部CTA检查发现38例椎动脉狭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均经DSA证实并予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29例患者颈部CTA发现有>50%椎动脉狭窄共38处,其中V4段狭窄8处,V1段狭窄30处;DSA证实仅4处V4段狭窄和28处V1段狭窄超过50%.另有9例颈部CTA示椎动脉V1段显示不清,而DSA明确其狭窄>50%.38例患者共置入椎动脉支架41枚,支架成形术成功率100%,术后平均狭窄率(11.6%±8.9%)较术前(65.0%±11.2%)明显降低.术后随访6~25个月,1例发生脑干腔隙性梗死,1例脑干梗死呈闭锁状态,1例椎动脉V4段狭窄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颈部CTA检查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能提供较大帮助.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Gateway-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治疗39例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39例患者共40处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椎动脉颅内段9处,基底动脉31处.1例患者因支架到位困难,仅行球囊扩张.共成功置入Wingspan支架39枚,手术成功率98% (39/4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8.09±12.01)%,术后残留狭窄率为(16.53±12.59)%.4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4/39),其中1例死亡,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随访8-42个月,平均(25.0±10.8)个月,有2例出现症状性再狭窄(狭窄程度>50%),其中1例是支架置入失败的患者.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28例患者均成功地植入球囊扩张式支架,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术后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均明显改善,症状均得到改善。6例患者获得脑血管造影随访,其中1例出现约50%的再狭窄。结论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手术安全性和短、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椎动脉平均狭窄率为62.4%±3.5%,均行药物洗脱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并对病人进行短期和中期随访.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结果:血管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及形态15例,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7例,减少70%4例.围手术期急性支架内栓塞2例.所有病人平均随访(22±2)个月,发生轻度支架内再狭窄2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4例,无明显改善2例.短期随访血管狭窄率为0~50%,平均10.1%±2.0%;中期随访血管狭窄率为0~60%,平均12.2%±2.3%;其平均狭窄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lek评分为1分24例,4分2例.随访期间死亡3例.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6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治疗。1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球囊扩张支架。结果术后11例患者恢复正常管径;5例患者狭窄程度明显改善,残余狭窄均小于20%。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在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16例患者均无脑缺血发作及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迂曲打折狭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对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6例经DSA证实为椎动脉迂曲打折狭窄并符合支架置人指征的患者实施血管内支架置人治疗,观察其对血管狭窄改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1年的随访,通过Malek评分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 36例患者均完成椎动脉迂曲打折狭窄部位的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为100%;血管狭窄率从术前的76%±15%下降到术后的8%±3%,椎动脉起始部迂曲打折部位平均血流速度由术前(45.4±22.3)cm/s降低到术后(31.8±15.1)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发生穿刺点皮下血肿,1例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发生小脑出血,但均未产生严重后果.随访1年后,Malek评定法评估3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1分31例,2分3例,3分1例,4分1例,5分0例;随访期内86%患者无后循环缺血和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无有意义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迂曲打折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动脉狭窄后再狭窄的病因、病理及防治。方法分析1例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动脉狭窄后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于2012年2月23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左侧椎动脉起始部粥样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约70%,行左侧椎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以4mmX10mmTsunami球扩支架置于左侧椎动8永开口处,术后服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2013年5月30日行CT血管造影复查发现左侧椎动脉支架置人术后狭窄程度约90%,于2013年6月6日再次行左侧椎动脉开口球囊扩张+左侧椎动脉支架置人血管成形术,以TERUMO1.5mm×15mm球囊预扩后放置4mm×13mm支架,术后椎动脉血流明显改善,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满意。结论他汀类药物和氯吡格雷均可降低椎动脉狭窄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的冶疗重点在十血管内治疗包括球囊成形术、支架再次置入等。  相似文献   

9.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对椎动脉狭窄段进行支架成形术,使椎动脉狭窄段恢复正常管径。结果23例病人共放置27枚支架,椎动脉狭窄率术前平均为73.2%,术后为25.7%,造影示狭窄段全部成形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18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18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症状复发1例。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球扩式支架对26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总结手术经验,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26例患者共置入28枚支架,椎动脉开口狭窄术前平均狭窄率为90.9%,术后平均残余狭窄率15.6%。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19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7例明显改善,随访8~24个月,2例术后1a复出现缺血症状,复查DSA提示支架内再狭窄,再次给予支架内成形术,症状消失。结论椎动脉开口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明显缓解脑缺血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pollo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pollo支架植入治疗22例(24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随访3~28个月,平均14个月,分别观察技术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以及脑卒中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 Apollo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技术成功率为91.67%(22/24),平均狭窄率由手术前(73.23±9.59)%降至手术后(4.12±9.17)%(t=3.325,P=0.005)。围手术期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0.59±1.35)比(0.59±1.74);t=2.718,P=0.015]。临床随访无脑卒中复发或死亡病例,CTA随访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Apollo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可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的预扩张技术置入Wingspan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4月至2010年7月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经药治疗无效的大脑中动脉狭窄(>50%)患者48例(其中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根据不同预扩张技术,将其分成两组:A组(标准预扩张技术)和B组(改良的预扩张技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复发卒中和再狭窄发生率,并对其风险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成功率98%(48/49),最初终止事件包括1例小卒中和2例短暂脑缺血发作。A组狭窄度由(77.11±10.09)%降至(27.50±6.91)%,B组由(72.56±10.46)%降至(8.20±5.41)%。43例患者术后随访5~26个月,平均(12.92±5.08);A组和B组再狭窄率分别是44.4%(8/18)和12.0%(3/25),两组差异显著(P<0.05)。多元回归分析示再狭窄与残留狭窄和糖尿病有关。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成功率较高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改良预扩张技术可降低残留狭窄程度和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安全性及治疗
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5年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
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观察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功率、手术并发症、支架术前后血管狭窄率并随访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 入组98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前患者平均狭窄率为(83.8±7.9)%,术后患者残余狭窄
率为(21.9±4.2)%,术后3 d发生亚急性血栓1例(1.0%),再狭窄发生率12.9%(10/77),随访1年疗
效终点事件(术后30 d内发生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及手术相关性死亡;30 d后发生病变血管责任区
域内的缺血性卒中)累计发生率为14.3%(14/98)。
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手术成功率高,1年再狭窄
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polio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pollo支架植入治疗22例(24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随访3~28个月,平均14个月,分别观察技术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以及脑卒中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Apollo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技术成功率为91.67%(22/24),平均狭窄率由手术前(73.23±9.59)%降至手术后(4.12±9.17)%(t=3.325,P=0.005)。围手术期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0.59±1.35)比(0.59±1.74);t=2.718,P=0.015]。临床随访无脑卒中复发或死亡病例.CTA随访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Apollo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可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血管内介入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45/53例(84.90%)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和8/53例(15.09%)完全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症状明显缓解。53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并发症5次(9.43%),但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和危及生命的手术并发症。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7.50%)较锁骨下动脉狭窄(4.44%)显著升高(P0.05)。随访50/53例患者,随访率94.34%,平均随访时间(18.6±1.2)个月。1例患者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超过90%,行二次球囊成型;其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具有微创、安全、高效优点,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中及术后随访3年期间TIA或卒中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98.23%(111/113),术前平均狭窄81.10%,术后残余狭窄率20%。TIA或卒中率为6.19%(7/113),病死率2.65%(3/113)。术中严重血管痉挛1例(0.88%);2例椎动脉开口出现再狭窄(1.77%)。全组病例未见支架成形术后再发卒中致残者。结论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D外视镜辅助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6月3D外视镜辅助ACDF治疗的15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16个月,平均(14.40±1.45)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结果 所有病人均在3D外视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3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对手术方法、并发症、疗效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均经DSA证实有颈动脉狭窄;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支架置入,治疗前责任病变血管平均狭窄率为(78.8±10.7)%,治疗后病变血管平均狭窄率为(11.6±7.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9例患者出现术后低血压、心动过缓,有3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无1例发生脑梗死;术后随访6~12月,无颈动脉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的发生,未见TIA及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