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复杂,目前其发病病因、病机尚未得到完全阐明,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西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环境、衰老等因素导致的脑内微环境异常有关,是其进行性加重的重要原因,脑内物质淋巴引流是改善脑内微环境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手段。随着传统中医“毒损脑络”病机及西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中脑内微环境、淋巴引流等组织形态学以及功能学认识的不断深化,系统阐明中医药调整脑内微环境改善阿尔兹海默病引发认知损伤作用效果及生物学机制已成为可能,并且对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难治复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西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与免疫有关。本病隶属中医学的“虚损”“发斑”之范畴。笔者从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中医辩证为主,辩病为辅,病证结合,指导主张,临床为补虚益损为要,从虚劳论证,而以调补肺、脾、肾为其治疗关键,遣在配方,以“人”的整体为本,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及研究探索创获“益气养血升板汤”治疗本病.无一不效,旨在发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明确。中医中药防治AD具有其独特优势。AD病位在脑,病性为本虚标实。依据燕赵医学体系中易水学派“温补脾肾”理论分析,认为“脾肾两虚,脑髓失养,痰瘀互结,痹阻脑络”为AD的基本病机。早期干预是延缓AD进展的重要方法,故着眼发病之本“脾肾两虚”论治是一可行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该文总结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症的西医发病机制、中医病机,治疗该病的西医和中医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中、西医治疗PCOS所致不孕症各有所长,中医药立足于整体观念,通过辨证施治,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与西医结合治疗PCOS所致不孕症可取得更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文章总结董婷教授运用“井卦”理论使用六味地黄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经验。通过对《易经》的深入学习,以及临床跟师学习、中医典籍阅读、案例分析,探究董婷教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使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该病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效果,总结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分析其验案以佐证。董婷教授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根本病机在于肝肾阴虚而导致的髓减脑消,神机失用,临床治疗时应以补益肝肾、填精益髓为主,在此基础上辅以补益气血、消痰化瘀、疏肝理气等治疗,临床疗效良好。董婷教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认识观点独到、疗效显著,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病性属本虚标实,肾虚亏损、气血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为发病之标。现就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中医藏象发生学,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阐述脑在中医学中的生理病理归属。认为脑的核心生理功能为“心主神明”,其病理应以“五神脏”为依据。以期说明中医藏象学在解剖部位、生理部位及病理病位既有重合又有分歧的实质,在临床中应以病理病位为核心进行五脏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病位为肾精,病机为肾精不足、肾不藏志,提出“补肾填精”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郑健 《北京中医药》2012,31(9):666-668
庞德湘教授认为肺癌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正气亏虚是发病之关键,病位在肺,涉及心、肝、脾、肾及大肠.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应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治疗应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自拟肺金生方治疗肺癌,标本兼顾,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它的发病是一个逐渐进展、加重、恶化的连续谱,临床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前15~20年既已出现主观认知下降的主诉和(或)客观认知障碍的影像学改变,此期称为临床前驱期,即主观认知下降,正如现代医学疾病强调的“窗口期”,在此期间医者如果能够将其加以重视,利用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全程参与,无论对患者、医者还是社会都能起到积极的正面效应。现代医学有证据表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心血管病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中医证候病机演变也显示从早期的病位在心,渐至脾胃,后及于肾。中医学治未病理念具有养生-保健-预防-康复于一体,特别是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方面有着其特有的特色。文章就阿尔茨海默病前驱期主观认知下降进行了现代医学-传统中医-现代中医-病案验证的理论探讨,发现该病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与心关系密切,而早期的中医药干预从心论治不仅可以有效地延缓痴呆前驱期向疾病期的转变,而且可以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从而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前驱期主观认知下降从心论治提供了有力的立论支持和支撑,同时也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志异常疾病,病因病机复杂,为本虚标实之病。脑-肠肽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与肠神经系统之间传递的一种神经递质,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慢性炎症和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认知能力下降。本文基于脑-肠轴学说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联系,以脾立论,从“痰”“虚”“瘀”3个角度论述与心、与肝、与肾之关系,以祛瘀、化痰、补虚为法来治疗,为中医从脾论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和前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针灸相关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为建库日期至2021年11月25号,利用CiteSpace 5.5 R2软件生成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知识图谱。结果 合格文献1100篇,纳入421位作者,形成以李志刚-卢梦晗、杜艳军-孙国杰、王述菊-马骏、孔立红-周华、余曙光-唐勇、薛卫国-王丰等学者为中心进行合作。纳入99家主要研究机构,形成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等机构为中心进行合作。形成15个关键词聚类,研究热点为中医辨证下制定治则治法,如“益气调血,扶本培元”的“三焦针法”、“通督启神”、“益肾调督”针法;具体干预措施有电针、预刺激。结论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关注度逐年上升,基础研究深入广泛,治疗机制仍在探索,临床研究证据质量普遍不高,国内学者、机构间合作仍需加强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2.
田文国  王春芳  陈金鹏  刘毅  盖晓红  任涛  田成旺 《中草药》2022,53(10):3195-3208
阿尔茨海默病是目前威胁老年人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深,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升高。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病理过程十分复杂,多种机制参与其中,而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对于具有复杂病理机制的阿尔茨海默病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和潜力。以中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为切入点,对近年来单味中药及其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到目前为止,AD的病因尚不明确,使得其预防和治疗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已有研究表明AD可能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与糖脂代谢和能量代谢有关。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仅与机体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密切相关,还与人体的衰老密切联系。该文拟分析代谢与AD,脾与代谢之间的关系,以及健脾方对AD的作用,旨在从调控代谢的角度,分析中医"从脾论治"治疗AD的可能机制,挖掘健脾中药在治疗或预防AD中的潜在价值,为探索AD的药物研制和中医疗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作为一种起病隐匿的随年龄递增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给社会经济和医疗服务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在其基本病机不是十分明确的情况下,中医药防治AD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逍遥散系列经典名方防治AD的综合情况从研究思路、临床应用与实验进展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为逍遥散系列方防治AD的全面深入研究和临床广泛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对国家级名老中医赵玉庸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经验进行总结,从中医病机、治法、辨治经验等方面分别进行论述,并列举案例进行经验总结。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赵老认为慢性肾盂肾炎多属中医“淋证(劳淋)”“虚劳”“腰痛”等范畴,病机要点为脾肾亏虚、湿热屡犯,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湿热留恋,由脏及腑,由肾及脾,脾肾亏虚,正虚邪恋。治疗宜谨守病机,补泻并用,清利膀胱湿热的同时,注重健脾益肾,培元固肾,标本兼治。赵老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经验丰富,博采古今有效方药,并将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分析用药规律,辨证论治,明显改善CPN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补肾复方这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产物被认为对老年性痴呆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已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近10年来相关的研究成果显示:补肾复方对老年性痴呆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大部分不仅能够显著改善痴呆动物模型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对致病因素导致的大脑病理性改变也有积极的作用,有些补肾复方已经在临床观察中取得了可观的疗效。补肾复方这种促智抗老年痴呆的作用背后可能涉及某种或某些生物学机制,研究者们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这些研究大多没有突出中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张晨曦  董承瑜  胡鑫  郑慧慧  郎尉雅 《中草药》2022,53(13):4132-414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发病机制复杂,发病人数逐年上升,严重危害我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疾病的早期预防与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治疗AD药物尚不能有效阻止和显著延缓病程进展,近年中药防治AD作用逐步得到验证,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阐述了AD的发病机制,从错误蛋白的沉积及级联反应、神经炎症微环境、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递质、铁死亡等层面总结了近年中药抗AD的分子机制等,有助于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为中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开心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成分-靶点-疾病"相互关系。方法:利用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V1. 0收集开心散所含4味中药的相关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并搜索阿尔茨海默病疾病靶标,对其节点(hubs)进行基因本体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富集分析。结果:开心散的250个化合物中有2 877个靶点与阿尔茨海默病相互关联。其中线粒体三功能酶α亚基(HADHA),羟基酰基辅酶A脱氢酶(HADH),甾醇-4-α-羧酸盐3-脱氢酶(NSDHL)等关键靶标主要通过调控嘌呤代谢、核苷酸代谢、亨廷顿氏病、阿尔茨海默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氧化磷酸化以及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等生物过程,在细胞质、线粒体、三磷酸腺苷结合、线粒体基质等分子反应中发挥其药理作用。结论:通过该平台能够预测出开心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靶标及其参与的相关通路,可为深入揭示该复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同时为深入挖掘和开发经典名方开心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复杂,属于难治性心血管疾病,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效果不理想,患者预后不良。翁老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其病机以气虚为本,瘀血、水湿为标,治疗多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法。文章系统分析了翁老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证验案两则,探讨翁老师治疗本病的辨证思路、治疗原则以及处方用药特点,并归纳总结出核心处方,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可供参考的治疗方案。从验案的分析归纳中可见翁老师在临床治疗中“审因辨证、三因制宜、用药如用兵”的学术理念,以此更好地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