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癫痫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约为1%,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胶质细胞占脑细胞总数的约90%,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其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对维护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至今未明。胶质细胞不仅与脑的正常生理活动、发育以及神经病理过程有明显关系,而且与神经元的功能活动以及损伤与修复过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研究表明胶质细胞在癫痫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痫性发作时胶质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形态改变、免疫表型改变和细胞增殖活动)、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物质、信息交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癫痫是一组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对神经的发育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尽管研究报道,小胶质细胞可通过增加炎症介质等生物活性物质介导癫痫发作,但对于炎症介质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仍缺乏全面了解。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元变性、神经发生及突触修剪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与癫痫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进一步研究小胶质细胞在癫痫发作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明确小胶质细胞在癫痫中的分子机制,可为临床治疗癫痫提供新的分子靶点。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6): 57-62]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炎症/免疫异常细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小胶质细胞激活后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以探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损伤作用的可能机制。阐明帕金森病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 建立原代小胶质细胞培养。筛选和鉴定的方法,以细菌细胞壁脂多糖为工具药激活小胶质细胞,通过免疫组化,MTT,ELISA等方法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数量和功能的文化。结果 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体积增大,OX-42表达上调,释放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合成超氧阴离子(O2)及分泌细胞因子TNF-α量显著增多,而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可能与释放NO,O2^-及细胞因子TNF-α等细胞毒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免疫炎症可能是引起帕金森病病理机制级联反应最终导致多巴胺神经元变性缺失的主要因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变性与小胶质细胞激活和T淋巴细胞浸润相关。调节性T细胞可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反应,缓解Th17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因此,针对调节性T细胞在其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的相互作用,通过硝基化α-突触核蛋白疫苗、格拉默醋酸盐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方法调控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清除积聚的错误折叠蛋白,可为帕金森病神经保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慢性炎症反应介导的免疫损伤在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变性疾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此过程中,各种原因作用下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所产生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和自由基启动或加重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以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为靶向的治疗方法将为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为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近年研究表明,异常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机制介导的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可在α突触共核蛋白、环境毒素、老龄化等因素的刺激下,以及内源性CD200-CD200R抑制信号减弱或缺失的情况下发生异常激活,通过分泌大量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等)活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环氧合酶2、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等介导神经元损伤。抑制小胶质细胞异常激活从而有效抑制免疫炎性损伤,可能是帕金森病治疗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帕金森病(PD)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导致的神经变性疾病。PD的致病因素有年龄、遗传、环境暴露因子、饮食与生活方式以及激素水平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通过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介导神经元变性及凋亡,参与了脑退行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同时也发现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目前,小胶质细胞在PD发病中的作用已成为PD研究的热点。现对小胶质细胞在PD发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 而TBI后癫痫(PTE)是其严重的后遗症之一。由于PTE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阐明, 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TBI触发了强烈且持久的炎症级联反应, 提示神经炎症可能与PTE的发病机制有关。而小胶质细胞, 作为大脑中最常见的免疫细胞, 在神经炎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在TBI后被激活, 可表达促炎或抗炎等表型。不同的极化状态与各种促炎或抗炎型介质的释放有关, 且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脑的修复和PTE的发生与发展。鉴于不同表型的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调节小胶质细胞的极化方向可能对TBI和PTE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TBI后不同时间点小胶质细胞的表型和功能, 深入探究小胶质细胞极化的信号通路和导致癫痫发生的潜在机制, 以及总结了防治TBI和PTE的药物研究进展, 以期为PTE动物实验的临床转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变化,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与神经元变性有密切的联系。体内外实验应用脂多糖可诱发小胶质细胞激活,使之释放大量的各种细胞毒性因子(包括NO等自由基),触发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选择性使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降低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使多巴胺水平下降,最终致帕金森病样病理改变。在脂多糖所致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中,干预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细胞毒性因子的释放,有助于阻止帕金森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难治性人颞叶癫痫颞叶组织中是否存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并探讨相关分子机制。 方法 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难治性人颞叶癫痫组与对照组脑组织神经元、胶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TNFR-assosiated death domain protein,TRADD)、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1,ASK1)、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差异。透射电镜下观察颞叶癫痫灶神经元、胶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 难治性人颞叶癫痫组神经元caspase8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胶质细胞caspase8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两组神经元与胶质细胞TRADD、ASK1均未见明显阳性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见癫痫组神经元具有细胞体积变小、核固缩、异染色质增多及边缘化、细胞及核膜边缘皱缩不齐、核分裂像、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特征;星形胶质细胞水肿。 结论 难治性颞叶癫痫病人颞叶组织中: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可能存在TNFα转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炎症反应在脑缺血损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表现在免疫细胞的激活,其中最主要的是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受到严格控制。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被激活,活化后的小胶质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小胶质细胞在脑缺血中发挥脑保护和神经毒性双重作用。因此,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拮抗神经毒性因子、促进神经保护因子、阻断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癫癎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约为1%,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胶质细胞占脑细胞总数的约90%,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其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对维护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至今未明.胶质细胞不仅与脑的正常生理活动、发育以及神经病理过程有明显关系,而且与神经元的功能活动以及损伤与修复过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研究表明胶质细胞在癫癎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癎性发作时胶质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形态改变、免疫表型改变和细胞增殖活动)、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物质、信息交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β-arrestin 2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原代小鼠中脑小胶质细胞,脂多糖(LPS)处理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转录水平,ELISA检测上述因子的表达水平;将原代小鼠中脑小胶质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Transwell共培养(细胞数2∶1),LPS处理后TUNEL法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果原代小胶质细胞经LPS处理后IL-6、IL-1β和TNF-α的转录水平及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β-arrestin 2高表达能抑制这种炎症反应;β-arrestin 2高表达能显著抑制LPS处理所致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的减少。结论β-arrestin 2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炎症反应介导的免疫损伤在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变性疾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此过程中,各种原因作 用下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所产生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和自由基启动或加重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以抑制小胶质细 胞激活为靶向的治疗方法将为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癫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约为1%,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胶质细胞占脑细胞总数的约90%,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其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对维护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至今未明。胶质细胞不仅与脑的正常生理活动、发育以及神经病理过程有明显关系,而且与神经元的功能活动以及损伤与修复过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研究表明胶质细胞在癫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痫间性发作时胶质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形态改变、免疫表型改变和细胞增殖活动)…  相似文献   

17.
小胶质细胞与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是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中脑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变性坏死和患者脑内出现Lewy小体为主要病理特点。神经元缺失的同时伴胶质细胞反应,尤其是小胶质细胞激活,近年来诸多证据显示小胶质细胞激活可以介导活性氧产物,致炎性细胞因子、一氧化氮等相关产物的神经毒性作用,干预小胶质细胞激活有助于阻止PD进程。本文综述小胶质细胞在PD中的神经破坏作用以及目前药物干预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反复超同步异常放电引起的大脑功能障碍.国内外的研究发现,癫痫发作后存在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变性、坏死及中枢神经髓鞘脱失等病理变化,而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在以上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Gary等[2]对混合大脑皮质培养的细胞进行双相脉冲电刺激后发现,轴突接触、信号传递及神经元的活性能促使OLs存活,这说明神经元的活性能成为OLs生存的条件之一.研究证明OLs的主要功能包括:(1)包绕神经纤维的轴突而形成髓鞘[3];(2)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存活及功能发挥[4];(3)表达抑制性蛋白,阻止神经纤维的过度生长[5].近年来,关于OLs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研究发现OLs可能与癫痫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复习了国内外关于OLs与癫痫发病研究的相关文献,以OLs的生物学功能在癫痫发病中发挥的作用为重点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胶质细胞和癫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癫痫是小儿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大部分癫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近年来针对免疫与癫痫关系的研究有所进展,发现癫痫患儿常同时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巨噬细胞,在脑内免疫炎症反应的启动、发展、转归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癫痫(Epilepsy)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神经元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的突然性、反复性和短暂性的运动、感觉、意识、精神和植物神经等功能异常的脑部疾病.一般人群的年患病率为5‰~7‰[1],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迄今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癫痫的这种同步化异常放电与神经递质、离子通道、免疫机制、神经细胞凋亡、氧化应激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等方面的改变有密切的联系.目前,癫痫主要依靠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中药的疗效较稳定,毒副作用较小,具有潜在的优势,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萤视.本文就中药抗癫痫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