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26例。结果 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1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15例。术后即刻造影示:Raymond分级Ⅰ级15例,Ⅱ级8例,Ⅲ级3例。术中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1例术中再次破裂,最后死亡。25例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5例复发,其中3例再次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患者预后:预后良好(0~2分)23例,预后差(3~6分)2例。结论 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仍存在挑战,常需使用支架辅助技术,尽管存在一定复发率,但近期仍可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破裂后交通动脉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10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7例破裂后交通动脉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共19枚动脉瘤),其中2枚动脉瘤采用单纯支架贴敷术,另外17枚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术(术后即刻造影显示,12枚致密栓塞,4枚近全栓赛,1枚部分栓塞)。随访6个月~2年,19枚动脉瘤均未出现再次破裂,弹簧圈及支架均未移位。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分1例,0分16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微小动脉瘤是有效的、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2月采用血管内方法治疗的25例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1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A_1段宽颈动脉瘤合并烟雾综合征予以球囊辅助栓塞,1例微小动脉瘤使用2枚enterprise支架重叠释放置入,3例行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9例,Ⅱ级5例,Ⅲ级1例;无弹簧圈突入载瘤血管、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7例,1分5例,2分1例,4分2例。16例术后临床和影像学随访3~24个月,未出现再出血和脑缺血并发症,m RS评分0分11例,1分3例,2分1例;2例复发,均为单纯弹簧圈填塞的动脉瘤,继续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方法治疗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安全有效,为保证成功栓塞,需要结合各种辅助技术和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夹层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1例颅内夹层动脉瘤(共24枚)的临床资料。单纯弹簧圈栓塞9例,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5例,单纯双LVIS支架栓塞治疗1例,单纯WILLIS覆膜支架栓塞1例,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弹簧圈结合胶水栓塞4例。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oymond分级Ⅰ级16例,Ⅱ级3例,Ⅲ级2例;栓塞有效率为87.4%(19/21)。术后随访6个月~2年,复发1例,再次栓塞治疗;其余20例均无复发。改良Rankin量表评分4分1例,2分2例,1分4例,0分14例。结论 对颅内夹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选择合适的栓塞治疗方式,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87例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75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7例前交通动脉A1和A2夹角角度问题无法置入支架,仅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微小动脉瘤反复调试,均无法将弹簧圈稳定释放,应用LVIS支架贴覆。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oymond分级Ⅰ级53例,Ⅱ级23例,Ⅲ级11例;治疗有效率为87.4%(76/87)。出院时,76例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11例预后不良(GOS评分1~3分)。87例出院后随访6个月~2年,动脉瘤再次破裂3例,造影显示弹簧圈均逸出致载瘤动脉,经微导管推送,并继续致密填塞;改良Rankin评分0~2分76例,3~6分11例。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安全有效,应注意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后循环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24例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入院时Hunt-Hess分级:0级3例,Ⅰ级8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单纯弹簧圈栓塞20例。结果动脉瘤达致密栓塞(99%~100%)13例,大部分栓塞(90%~98%)8例,部分栓塞(〈90%)3例。随访6~22个月,平均9.2个月;GOS5分16例,4分5例,3分2例,2分1例,无再出血发生。结论血管内栓塞是后循环动脉瘤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6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共44枚动脉瘤,其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10枚,LVIS支架辅助栓塞13枚,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19枚,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2枚。术后即刻DSA显示Roymond分级Ⅰ级22枚,Ⅱ 级20枚,Ⅲ级2枚;栓塞有效率为95.5%。2例栓塞术中发生血栓事件,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动脉瘤2次破裂。术后随访4~19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32例,3~6分4例。30例(34枚)DSA复查,6枚复发。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安全有效,积极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可改善预后,但需长期随访观察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的35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9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6例宽颈动脉瘤行支架辅助栓塞。结果 34例栓塞成功;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死亡。术后发生严重血管痉挛2例,经积极抗血管痉挛、保持脑灌注、改善脑循环等综合治疗,对侧下肢乏力好转。34例术后随访0.5~1年,均无复发或再出血。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14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Hunt&Hess分级分为Ⅱ级11例,Ⅲ级2例,Ⅳ级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椎动脉瘤2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5例,基底动脉尖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1例,小脑前下动脉瘤2例,大脑后动脉瘤2例。入组者均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7例囊性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5例采用Onxy胶载瘤动脉局部栓塞术,分别有1例应用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及支架塑形术。结果术后DSA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0例,近全栓塞3例。1例支架塑形术后梭形膨出明显好转。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为5分12例,3分1例,2分1例。随访3个月~5年,8例恢复正常,1例左侧偏瘫,1例死亡,4例失访。结论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多为复杂动脉瘤,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破裂后交通动脉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10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7例破裂后交通动脉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共19枚动脉瘤),其中2枚动脉瘤采用单纯支架贴敷术,另外17枚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术(术后即刻造影显示,12枚致密栓塞,4枚近全栓赛,1枚部分栓塞)。随访6个月~2年,19枚动脉瘤均未出现再次破裂,弹簧圈及支架均未移位。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分1例,0分16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微小动脉瘤是有效的、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讨论LVIS支架在栓塞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应用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后循环动脉瘤的24例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24例均成功栓塞。24例患者共使用支架35枚,其中LVIS支架32枚。其中单纯使用双LVIS支架覆盖4例,使用单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例,Enterprise支架+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置入成功率100%,2例出现尾端打开不良经使用支架导管按摩后张开良好。支架覆盖动脉的分支动脉未见减少或缩窄。未发生支架内狭窄或载瘤动脉闭塞。栓塞结束后行常规造影检查按照改良的Raymond分级评定。其中I级18例,II级2例,III级4例。术中破裂1例。术后并发急性脑梗塞1例。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5分17例,4分1例,3分2例,2分3例,1分1例。13例介入复查1例复发。结论LVIS支架在后循环动脉瘤中应用安全,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分期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分期介入治疗的2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急性期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防止再出血,2~8周二期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 急性期单纯弹簧圈栓塞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7例,Ⅱ级13例,Ⅲ级3例。急性期弹簧圈栓塞和二期支架置入术间隔15~49 d,平均(23.9±9.9)d。分期手术间隔期未观察到再出血。二期支架置入术中,共成功置入支架24枚,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2例,Ⅱ级11例。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立即注入替罗非班后恢复。1例发生腹股沟血肿,手动按压后消失。无颅内出血。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2例,2分6例,3分5例。出院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0.6个月;末次随访,mRS评分0分19例,1分1例,2分1例;DSA随访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7例,Ⅱ级6例。结论 对急性期不具备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条件的病人,建议急性期单纯弹簧圈栓塞防止再出血,二期支架置入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治疗的20例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顶端10例、大脑后动脉2例、小脑后下动脉4例、椎动脉动脉4例;12例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8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90%~94%栓塞6例,≥95%栓塞14例。本组术后死亡2例。18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24个月,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病例;12例患者复查CT血管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13例患者恢复良好,3例中残,1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结论血管内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14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DSA检查证实为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Hunt-HessⅠ~Ⅱ级8例,Ⅲ~Ⅳ级5例,未破裂动脉瘤1例。单纯栓塞6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双微导管栓塞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导管无法到位终止手术1例。结果 8例完全栓塞,4例近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术中无动脉瘤破裂病例。GOS示恢复良好11例;轻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2例。13例随访6~40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结论对于大多数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直接暴露颈动脉穿刺栓塞治疗老年前循环未破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3月直接暴露颈动脉穿刺栓塞治疗的20例老年前循环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采用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6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8例,Ⅱ级1例,Ⅲ级1例。术中未见血栓事件。1例术后7 d因并发脑血管痉挛并脑梗死,接受去骨瓣减压术,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其余19例出院时m RS评分0~2分。术后6个月造影随访,19例Raymond分级Ⅰ级,1例Ⅱ级。结论对于部分特殊的老年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直接暴露颈动脉穿刺栓塞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15例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5例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支架均成功释放,应用支架15个。术后即刻造影示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2例,Ⅱ级栓塞2例,Ⅲ级栓塞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无再出血。术后DSA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14例均未显影,1例Ⅲ级栓塞的瘤颈处部分显影;术后支架移位1例,载瘤动脉轻度狭窄1例。结论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是安全的,复发率低,临床有效率高;规范的技术操作及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颅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血管内治疗后循环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单纯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3例,单纯支架置入2例。结果完全栓塞7例,次全栓塞3例,载瘤动脉闭塞3例。随访11例,时间6~24个月,平均7.6个月;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出现脑缺血症状1例,死亡2例;DSA或MRA复查发现复发1例,支架内血管狭窄1例。结论血管内治疗是颅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的合适选择,长期随访对评价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0mm)的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的133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38个动脉瘤,其中57个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81个宽颈动脉瘤中,74个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7个以支架覆盖瘤颈(1例为双支架套叠置放)。结果成功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131个,成功率为94.93%;弹簧圈和动脉瘤平均体积分别为(6.77±5.08)mm3和(9.71±4.43)mm3,平均弹簧圈栓塞容积比为(31.96±14.02)%。按Raymond分级方法,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19个(86.23%),瘤颈残留12个(8.70%),瘤腔残留7个(5.07%)。术中发生并发症16例(11.59%),其中出血性卒中11例,缺血性卒中5例。术后30d根据GOS评分评定预后,1级,4例;2级,13例;3级,11例;4级,42例;5级,63例。5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7.11月,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颅内微小动脉瘤单纯使用弹簧圈或结合颅内支架栓塞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计划性、分期血管内栓塞在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2例.首次治疗均采用单纯多支架植入,随访动脉瘤再通则辅助弹簧圈栓塞.结果 初次术后动脉瘤完全栓塞2例,次全栓塞3例,不全栓塞1例.随访6~18个月,平均6.3个月.DSA显示动脉瘤再通3例,其中予再次辅助弹簧圈栓塞2例;行动脉瘤孤立及颈内动脉闭塞术1例,术后发生出血性脑梗死.术后6个月mRS评分:1分(恢复良好)5例,3分(恢复差)1例.结论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先行单纯多支架植入,随访动脉瘤再通则辅助弹簧圈栓塞,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血管内治疗的25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7例患者共261枚动脉瘤,其中259枚动脉瘤顺利栓塞,2枚动脉瘤未能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211枚,Ⅱ级37枚,Ⅲ级11枚。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13例、动脉瘤破裂再出血5例、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3例、弹簧圈部分脱出至载瘤动脉2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患者3例和术中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患者1例死亡。237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42月,改良Rankin评分0~2分229例,3~5分8例;9例动脉瘤复发和2例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均再次栓塞治疗,其余患者未发生动脉瘤复发和再出血,并且17枚Ⅱ级栓塞和5枚Ⅲ级栓塞的动脉瘤达到Ⅰ级栓塞。结论血管内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