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阴道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宫缩抑制剂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宫颈机能不全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宫缩抑制剂治疗,试验组实施经阴道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宫缩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新生儿基本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孕周延长时间、妊娠终止时间长于对照组,早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体质量大于对照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 对宫颈机能不全孕妇实施经阴道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宫缩抑制剂治疗,疗效确切,可改善孕妇妊娠结局,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早期早产临产不同干预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对早期早产临产者实施干预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方法.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6年3月发生在34周前的早产临产病例73例,宫口开大5 cm以下,接受紧急宫颈环扎术和硫酸镁抑制宫缩者(39例)与接受单纯宫缩抑制剂治疗者(34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宫缩抑制剂组的保胎天数、34周后分娩率明显高于单纯镁抑制组(P<0.01).对早产临产干预结局的影响因素为紧急宫颈环扎术.结论单纯采用硫酸镁抑制宫缩对早产临产者进行干预可以延缓分娩,对于宫颈口扩张在5 cm以下的早产临产者,联合实施紧急宫颈环扎术和使用宫缩抑制剂,可以明显增加34孕周以上的分娩率.  相似文献   

3.
宫颈环扎术在早产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治疗性宫颈环扎术及预防性宫颈环扎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6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34周前的早产临产及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早产临产患者采取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宫缩抑制剂或者单纯使用宫缩抑制剂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采取预防性宫颈环扎术、紧急环扎术以及非环扎保守治疗。对治疗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早产临产组,紧急宫颈环扎联合宫缩抑制剂(硫酸镁)来治疗早产,平均保胎天数45.00 d,较单纯用宫缩抑制剂硫酸镁抑制宫缩的34例患者保胎天数[中位数为1(0.75-16)d]明显延长,34、37周后分娩率分别为66.7%(26/39)、30.8%(12/39),明显增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预防性环扎及治疗性环扎均较非环扎组保胎天数延长,增加32、34周后的分娩率(P〈0.05),但治疗性环扎可降低早产率(P=0.02)。结论观察资料结果显示早产临产患者硫酸镁联合宫颈环扎治疗早产效果更佳,增加34周以上的分娩率,降低早产率;预防性环扎不能降低37周前早产率,但能增加32、34周后分娩率,延长保胎天数;治疗性环扎可降低37周前早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预防性与紧急性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4例宫颈功能不全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紧急性宫颈环扎术,观察组采用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分娩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妊娠延长时间、分娩孕周及妊娠32周宫颈长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足月产率和新生儿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治疗孕妇宫颈功能不全,效果显著,能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延长产妇妊娠时间和分娩孕周,并发症发生率低,妊娠结局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网片补丁缝合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宫颈机能不全孕妇65例,32例施行紧急宫颈环扎联合网片补丁缝合术(A组),33例仅实施紧急宫颈环扎术(B组),对两组延长妊娠的时间、分娩孕周、新生儿结局、分娩方式及术后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手术并发症宫颈裂伤A组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延长孕周84.45±35.77天,B组延长孕周51.86±29.93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8周分娩23例(71.88%),B组≥28周分娩17例(5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出生时Apgar 1分钟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网片补丁缝合能有效延长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孕周,明显改善新生儿结局,安全性较好,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主要有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和治疗性宫颈环扎术,后者包括紧急宫颈环扎术。目前更多研究集中在宫颈功能不全及其预防性应用方面。在妊娠期间发现的宫颈扩张和/或胎囊脱出情形下的紧急宫颈环扎术,由于临床情形更加复杂,在手术指征和临床效果等研究报道还多有不一致,而且,基本上排除宫缩存在。对有规律宫缩伴宫颈变化的患者行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宫缩抑制剂的双重干预措施在临床应用方面,可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西班及利托君在双胎妊娠晚期流产和早产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5例晚期流产及先兆早产的双胎妊娠孕妇,根据产妇使用宫缩抑制剂的情况分为阿托西班组20例,利托君组25例,利托君联合阿托西班组(联合用药组)40例。观察3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延长妊娠时间、新生儿情况、产后出血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阿托西班组药物起效时间短,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孕妇抑制宫缩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86)。3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无一例发生产后出血。白蛋白水平≤30 g/L、血红蛋白水平≤100 g/L、基础心率≥100次/min的患者出现利托君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大。结论:针对宫缩强、白蛋白水平≤30 g/L、血红蛋白水平≤100 g/L、基础心率≥100次/min的双胎孕妇可考虑阿托西班作为一线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紧急宫颈环扎术在宫颈机能不全所致晚期流产和早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18例行紧急宫颈环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行紧急宫颈环扎术患者延长孕龄4~146天,11例早产,2例足月分娩,5例流产,共得到存活新生儿15例。宫颈口扩张2~6 cm组与2 cm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cm组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与2~6 cm组、2 c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紧急宫颈环扎术可有效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是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宫颈口扩张、胎膜突出时的有效治疗手段,对于宫颈口扩张6 cm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宫颈环扎术治疗孕中期宫颈机能不全的妊娠结局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袁俊斋  张小玲  王瑜 《生殖与避孕》2004,24(1):59-60,62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孕中期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36例孕14-28周合并宫颈机能不全,采取宫颈环扎术治疗。结果:孕14-16周手术27例,延长妊娠时间至足月21例,早产3例,流产3例,胎儿成活23例;>16孕周手术9例,延长妊娠时间至足月4例,早产3例,流产2例,胎儿成活6例,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14-16周是宫颈环扎术最佳手术时机,>16孕周手术也可提高胎儿成活率,紧急宫颈环扎术是必要的,可以延长妊娠时间,提高活婴分娩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西班及利托君在双胎妊娠晚期流产和早产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5例晚期流产及先兆早产的双胎妊娠孕妇,根据产妇使用宫缩抑制剂的情况分为阿托西班组20例,利托君组25例,利托君联合阿托西班组(联合用药组)40例。观察3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延长妊娠时间、新生儿情况、产后出血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阿托西班组药物起效时间短,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孕妇抑制宫缩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86)。3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无一例发生产后出血。白蛋白水平≤30 g/L、血红蛋白水平≤100 g/L、基础心率≥100次/min的患者出现利托君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大。结论:针对宫缩强、白蛋白水平≤30 g/L、血红蛋白水平≤100 g/L、基础心率≥100次/min的双胎孕妇可考虑阿托西班作为一线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孕期3种不同指征经阴道宫颈环扎术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方法:收集66例采用Mc Donald方法进行宫颈环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史指征性环扎组与超声指征性环扎组,在平均分娩孕周、活产率及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性环扎组的分娩孕周(29.17±6.44)周均低于病史指征性环扎组的(34.06±6.66)周和超声指征性环扎组的(35.42±4.7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环扎组中手术失败孕妇在宫口开大程度、术后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最高值较手术成功孕妇高。结论:病史指征性环扎术和超声指征性环扎术均可获得良好的相似妊娠结局。术后加强抗炎可提高紧急性环扎手术的成功率。剖宫产再孕者有一定的发生宫颈机能不全的概率,孕期应B超监测宫颈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阴道拆除式"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MLTCC)的临床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LTCC)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视频。按手术方式分为传统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组(TLTCC组,77例)和MLTCC组(13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妊娠情况、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情况,采用卡方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TLTCC组相比,MLTCC组的单纯宫颈环扎时间明显缩短[18min(12~30min) vs 21min(9~50min),P=0.04],术后妊娠分娩的剖宫产率显著降低(0%vs 100%,P0.001)。两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总量、单纯宫颈环扎出血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住院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单纯行LTCC的住院费用、止痛药物使用、围术期并发症、环扎带与周围组织重度粘连发生率、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保胎治疗率、分娩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TCC保留了传统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的优点,缩短了宫颈环扎的手术时间,降低了因环扎术所致的剖宫产分娩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28例紧急宫颈环扎术后合并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收治的28例紧急宫颈环扎术后合并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周分为<28周组(6例)、≥28周组(22例),分析紧急宫颈环扎术后合并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分娩孕周的数学模型。结果 <28周组的平均年龄、经产妇比例高于≥28周组,人工流产次数多于≥28周组,胎膜膨出阴道直径大于≥28周组,平均分娩孕周小于≥28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孕妇的自然分娩率为89.3%;<28周组产褥感染、新生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于≥28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分娩孕周和术前C-反应蛋白、分娩时白细胞计数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P<0.05)。结论 高龄、经产妇、人工流产次数多、胎膜膨出阴道直径大是紧急宫颈环扎术合并胎膜早破预后的高危因素,术前C-反应蛋白、分娩时白细胞计数对分娩孕周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晚期难免流产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晚期难免流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0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晚期难免流产孕妇65例,40例施行紧急宫颈环扎术,25例未采取手术干预,仅用保胎药物,并卧床休息。统计入院时宫颈情况及术后延长孕周情况。结果 40例紧急宫颈环扎术均成功实施,对产妇无不良影响,平均延长孕期为53.30d。33例患者得存活新生儿。25例未实行紧急宫颈环扎术患者保胎失败23例,发生流产,延长孕期为4.48d。4例患者得存活新生儿。结论紧急宫颈环扎术能有效地延长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孕周,明显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紧急宫颈环扎术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确诊为宫颈机能不全,宫口开大1~7 cm并行紧急宫颈环扎术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手术成功组(44例)和失败组(23例)的影响因素。结果:67例患者中,23例出现流产或新生儿死亡,44例新生儿存活,手术成功率为65.67%。成功组术前宫口开大程度、术后最高C反应蛋白(CRP)均值和双胎、术前宫缩、宫口开大≥3 cm所占比例均小于失败组(P0.05,P0.01);而成功组手术孕周、延长孕周均值大于失败组(P0.01)。结论:紧急宫颈环扎术是宫颈机能不全宫口已经扩张的补救措施,但双胎妊娠、术前宫口扩大程度(尤其是扩大≥3 cm)、术前宫缩及感染是手术失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道缝线与双道缝线施行紧急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孕妇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行紧急经阴道宫颈环扎术的38例宫颈机能不全的单胎妊娠孕妇。根据宫颈环扎术缝线数目的不同分为单道缝线组(在宫颈阴道交界水平做环形连续缝合并打结, n=19)和双道缝线组[第一道环扎线缝合方式同单道缝线组, 在第一道缝线的下方近宫颈外口处再次行环形缝合(第二道缝线)以闭合宫颈外口, n=19], 采用两独立样本t或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组间围产结局的差异, 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缝线数目延长宫颈环扎术后孕周的效能。结果双道缝线组环扎时孕周与单道缝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9周(23.9~25.9周)与23.6周(22.6~24.9周), Z=-1.61, P=0.108]。双道缝线组平均分娩孕周[(33.1±4.8)与(28.6±4.3)周, t=-3.10]和宫颈环扎术后延长孕周[(8.5±4.6)与(5.0±2.6)周, t=-2.90]均大于单道缝线组, 且<32周(6/1...  相似文献   

17.
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sufficiency)是造成反复中晚期流产及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宫颈环扎术(cervical cerclage)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其治疗效果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而紧急宫颈环扎术是为了延长发育正常但未发育成熟的胎儿孕周而采取的急症手术,在单胎及多胎妊娠疗效、分娩方式及术式选择、并发症的处理、围手术期的处理和管理以及妊娠结局等方面仍存在争议。综述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8.
紧急宫颈环扎术术后安胎成功率可高达72.72%,是宫颈机能不全者治疗不及时的一种有效补救措施。但如不能正确把握其手术时机、掌握手术指征,术后亦可带来严重并发症。因此,严格掌握紧急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指征,注意术中操作及术后监测,是提高紧急宫颈环扎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利托君与阿托西班两种宫缩抑制剂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断为先兆早产,住院并分娩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宫缩抑制剂的使用情况分为盐酸利托君组、阿托西班组以及交替用药组,通过组间比较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结局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控制混杂因素,分析对比3组患者和其新生儿的临床结局,并用校正OR值进行量化评价。结果:(1)阿托西班组(OR 7.932,95%CI 1.722~36.526)和交替用药组(OR 4.054,95%CI 1.649~9.965)<28孕周早产的风险显著高于盐酸利托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盐酸利托君组比较,阿托西班组(HR 5.942,95%CI 1.736~20.335)及交替用药组(HR 3.030,95%CI 1.565~5.865)的妊娠延长天数明显减少,但阿托西班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盐酸利托君组和交替用药组(P<0.01);(3)盐酸利托君组和阿托西班组以及交替用药组在新生儿活产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宫颈机能不全47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价值。方法将我院1998年2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47例分为手术组(A组,29例)和非手术组(B组,18例),比较两组的胎儿存活率、平均延长孕周。结果胎儿存活率手术组91.7%,明显高于非手术组46.7%(P<0.01);平均延长孕周手术组14.4周,明显长于非手术组6.7周(P<0.01)。结论宫颈机能不全是导致妊娠晚期流产和早产的常见原因,宫颈环扎术可以延长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孕周,提高胎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