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及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UC患者仅接受美沙拉嗪或激素治疗作为对照组;另60例UC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治疗,作为研究组。治疗后2、4 w,检测两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2 w,两组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4 w较治疗前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2 w,两组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4 w,研究组上述3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生菌制剂联合应用有助于抑制UC患者炎性因子IL-6、TNF-α、CRP的表达,从而控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方法对7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患者每天口服关沙拉嗪4次,1片/次。对照组患者每天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4次,1片/次。参考相关资料,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对照纽与治疗组在治疗后,外周血CRP、炎性因子IL-6和TNF—α均有显著性下降,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36.1l%,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75例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处理。观察用药2月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炎性因子TNF-α与炎性抑制因子IL-8、IL-10的含量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IL-8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1);而IL-10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NF-α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能影响溃疡性结肠炎体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别采用美沙拉嗪栓以及柳氮磺吡啶栓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120例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的治疗药物为柳氮磺吡啶栓;试验组采用的治疗药物为美沙拉嗪栓;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的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3%,要显著低于93.3%的试验组;在不良反应的对比上,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3.3%,显著高于试验组的6.6%。两个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 P<0.05。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中,美沙拉嗪栓要比柳氮磺吡啶栓的治疗效果更佳,不良反应状况也更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宁舒颗粒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自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轻中度U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B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联合肠宁舒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38/40),高于A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里急后重、脓血便、泄泻和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WBC、CRP、PCT、IL-6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0%(2/40)、2.5%(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宁舒颗粒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结肠镜高位药物局部灌肠联合常规药物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治疗组80例采用经结肠镜检查方法,达右半结肠病变部位以上,将药物通过喷洒管注入肠道局部治疗联合美沙拉嗪片等药物口服治疗,灌肠每周2次,14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78例用美沙拉嗪片口服及内科基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镜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8.4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结肠镜高位灌肠联合美沙拉嗪综合治疗疗效好,且通过灌肠治疗可直观肠粘膜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采用针灸配以中西药治疗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于2012年8月~2013年月接收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采取美沙拉嗪肠溶片与美沙拉嗪肠溶片+针刺疗法+白头翁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临床疗效及IL-4、IL-1β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采用针灸联合中西药的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联合高压氧(HBO)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6),观察组采用痛泻要方联合HBO治疗,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治疗28 d后评估临床疗效及改良Mayo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和Bcl-2蛋白含量。钳取治疗前后新鲜结肠组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治疗前后结肠组织中Yes相关蛋白(Yap1)、磷酸化Yes相关蛋白(P-Yap1)含量;内窥镜观察结肠黏膜水肿、溃疡愈合情况;显微镜观察治疗前后结肠黏膜组织固有层弥漫性炎性浸润、表面溃疡以及隐窝上皮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结果治疗28 d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0.8%)明显高于对照组(60.9%)(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Mayo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Mayo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结肠黏膜水肿、溃疡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病理切片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结肠黏膜组织固有层弥漫性炎性浸润、腺体不规则、隐窝破坏及脓肿、表面溃疡,治疗后固有层和隐窝上皮中的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弥漫性浸润转为灶性。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17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2组患者血清TNF-α、IL-17水平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结肠组织中PTGS2、Yap1表达较治疗前均明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P-Yap1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PTGS2、Yap1、Bcl-2、P-Ya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联合HBO治疗UC肝郁脾虚证可获得高于单纯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的临床缓解率,明显降低改良Mayo评分,有效促进结肠黏膜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美沙拉秦联合培菲康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78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采用美沙拉秦缓释颗粒每次1.0 g,每天4次,联合培菲康胶囊每次420 mg,每天3次进行治疗;对照组(n=38)美沙拉秦缓释颗粒用法同治疗组。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沙拉秦联合培菲康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较单用美沙拉秦能更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胶体酒石酸铋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胶体酒石酸铋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物(LP0)水平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hs-CRP、NO及LP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863、5.819、3.705,P均<0.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1.40%(χ2=4.074,P=0.044);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3%无明显差异(χ2=0.551,P=0.458)。结论 胶体酒石酸铋胶囊联合美沙拉嗪可有效缓解UC患者局部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锡类散、黄连素及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E2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E2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联合锡类散、黄连素及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与美沙拉嗪肠溶片常规治疗(常规组),每组各32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结肠黏膜组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常规组的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黏膜组织改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常规组的8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轻中度E2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予以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联合锡类散、黄连素及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治疗,能够促进黏膜愈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复方血竭栓剂与美沙拉嗪栓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在直肠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采用复方血竭栓剂纳肛治疗69例UC病变位于直肠者,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栓剂治疗64例UC病变位于直肠者。结果治疗组中2例中途改用其他药物治疗,完全缓解率为27.53%,总有效率为81.15%,对照组中6例患者因依从性差(价格高、不良反应重)中途改用其他药物治疗,完全缓解率为26.56%,总有效率75.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竭栓剂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有效,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美沙拉嗪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 84例UC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研究组(n=42)与安慰剂组(n=42)。安慰剂组给予美沙拉嗪或激素治疗;研究组在安慰剂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行肠镜检查,根据肠镜下表现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1、3、6个月,研究组肠黏膜评分为(1.86±0.68)、(1.28±0.46)、(0.82±0.24)分,均较安慰剂组的(2.48±0.86)、(1.84±0.74)、(1.26±0.58)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益生菌制剂联合应用有助于UC患者肠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14.
田维君  张书辉 《武警医学》1993,4(5):272-274
用健脾理肠片治疗慢性结肠炎及溃疡性结肠炎50例,并设对照组(26例);实验小白鼠60只,分健脾理肠片组及对照组,观察健脾理肠片对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及对小白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50例病人的细胞免疫“E—玫瑰花试验,活性玫瑰花试验及淋巴细胞转化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IgA、IgM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小白鼠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明显提高(P<0.001),提示:健脾理肠片既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又能调节细胞和体液免疫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均治疗3个月,观察及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19例,显效31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4.6%;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21例,有效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47.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2,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满意,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4月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10 mg/d剂量,观察组采用20 mg/d剂量,连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认知功能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6、IL-8、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调节炎性因子水平,促使患者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针刺鬼眼穴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5月~2019年1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96例,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各9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针刺鬼眼穴,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8%vs. 73.5%)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1,P=0.221)。治疗后A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2.21±0.56 vs. 4.74±1.11)、Baron评分(1.03±0.32 vs. 2.62±0.21)及HADS评分(9.31±2.20 vs. 14.89±3.11)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MMP-9(2.21±0.56 vs. 7.74±1.11)、TMAO(2.03±0.32 vs. 5.62±1.21)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鬼眼穴辅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联合Er, Cr∶YSGG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后对炎性因子和龈沟液分泌蛋白(Dickkopf-1,DKK1)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慢性牙周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Er, Cr∶YSGG激光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米诺环素联合Er, Cr∶YSGG激光进行治疗,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以及龈沟液DKK1及MIP-1α和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明显降低,试验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降低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龈沟液MIP-1α及DKK-1水平较之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米诺环素联合Er, Cr∶YSGG激光治疗能显著降低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龈沟液DKK1及MIP-1α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10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P<0.05);两组的LVEF、LVEDD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更改善(P<0.05或P<0.01)。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心肌缺血等不适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低聚原花青素(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OPC)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C57小鼠40只,选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他32只用2.5%的DSS进行UC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美沙拉嗪500 mg/kg)、低剂量组(OPC500 mg/kg)、高剂量组(OPC1000 mg/kg),每组8只。连续给药7 d后处死小鼠,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观察结肠病理变化,评估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olon macroscopic damage index,CMDI),计算检测血清IL-10水平,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后各组小鼠的DAI评分明显升高,结肠黏膜变薄、上皮脱落和炎性细胞浸润,CMDI评分明显升高,结肠长度和血清IL-10水平明显降低,组织MPO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DAI评分和CMDI评分显著降低,结肠长度延长,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MPO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美沙拉嗪组与高剂量组接近,均优于低剂量组。结论 OPC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抑制炎性反应,降低DSS诱导UC小鼠的DAI,改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