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设计一种在临床上能更及时准确地判断顺产与难产的评分法。方法:拟定改良头位分娩综合评分法,对956例单胎足月头位分娩的初产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改良法总会≤54分者97.81%行剖宫产,≥70分者100%经阴道分娩(P<0.001)与头位分娩评分法比较,改良法评分更精确,与分娩结局更吻合(P<0.01)。结论:改良法全面地对整个产程及胎儿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对顺产和难产做出综合判断,减少产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无阴道分娩史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阴道分娩的无新生儿窒息孕妇资料。选取单胎头位、自然临产、既往无阴道分娩史的346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产妇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自然临产阴道分娩、单胎头位的350例正常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特点。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转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数分别为7.00 vs 6.5小时、0.33 vs 0.42小时、0.17 vs 0.15小时和7.45 vs 7.28小时;P0.05)。结论:对于无阴道分娩史的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孕妇的产程观察与处理可与初产妇相同标准,子宫瘢痕不影响产程。  相似文献   

3.
5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单胎妊娠孕妇500例,分为再次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母婴妊娠结局情况。结果:500例中208例阴道试产,146例阴道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0.2%,剖宫产者354例,剖宫产率70.8%;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率、住院费用均高于阴道分娩组,恶露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阴道分娩组长,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感染、窒息及颅内出血与阴道分娩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再次行剖宫产的绝对指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可在严密监护下予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导乐镇痛分娩仪对产妇产程进展、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11月收入院的孕妇,入选标准:宫内孕足月,无阴道分娩禁忌症,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年龄21~34岁,孕周37~41周,两组均无区别,镇痛知情选择同意后作为试验组,实施镇痛,就产程时间、疼痛评分、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对。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两组孕妇分娩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产程时间、疼痛评分、剖宫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导乐镇痛分娩仪可明显减轻孕妇临产后的疼痛程度,缩短产程,降低了剖宫产率,增加了顺利经阴道分娩的几率,操作简单、安全,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施新产程结合胎头下降处理产程对降低中转剖宫产率以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研究组)和2013年1月至12月(对照组)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信息,以新产程标准结合胎头下降处理产程的研究组11338例,以旧产程标准处理产程的对照组5952例。比较开展新产程前、实施新产程结合胎头下降处理产程后的中转剖宫产率、母儿结局、中转剖宫产手术操作难度。结果:对照组产妇的中转剖宫产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研究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中转剖宫产产妇术前产房试产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 01);研究组中转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1000 ml)率、子宫切除率、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术后感染率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中转剖宫产产妇术中子宫切口撕裂率、上行支结扎术率、子宫捆绑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实施新产程标准结合胎头下降处理产程,能降低剖宫产率,对减少母婴的不良结局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中转剖宫产手术中裂伤的概率及手术困难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一种在临床上能更及时、准确地做出顺产与难产判断的头位分娩评分法,并探讨其对判断初产妇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分娩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拟定新式头位分娩评分法,对236例诊断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初产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式头位分娩评分法总分小于70分者,90.63%行剖宫产术,大于80分者91.49%经阴道分娩(P<0.01),无一例严重母婴并发症发生。结论:新式头位分娩评分法全面地对整个产程及胎儿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对顺产与难产做出综合判断,在确保母婴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了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产程特征及母婴结局。方法选择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试产888例(16.63%)孕妇,其中经阴道分娩者767例(86.37%)为VBAC组,试产失败转剖宫产者121例(13.63%)为剖宫产组;以同期无剖宫产史阴道分娩者892为对照组,对产程时间、产程中异常指标、母婴结局等比较分析。结果无阴道分娩史的VBAC组总产程比对照组缩短(P 0.05);VBAC组人工破膜、胎盘早剥、急产、会阴切开、产后出血等发生率及产后2 h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VBAC组胎儿窘迫、人工破膜、胎方位异常、胎盘早剥、脐带异常、妊娠高血压疾病、子宫破裂等发生率及产后2 h出血量均低于剖宫产组(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过程应严密观察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8.
孕妇产时不同的体位姿势会对母胎结局产生影响,自由体位分娩是产妇按照自我意愿自由选择姿势分娩,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诸多益处.目前随着我国二孩、三孩政策的放开,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孕妇日益增多,由于选择阴道分娩的母胎结局明显优于再次剖宫产,越来越多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选择阴道分娩,自由体位分娩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分析自然分娩的风险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436例的资料,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172例、瘢痕子宫剖宫产组264例,比较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按1:1比例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172例及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264例,分析瘢痕与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瘢痕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对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1)436例瘢痕子宫产妇,208例行阴道试产,172例试产成功行阴道分娩,成功率为78.6%,228例患者行剖宫产分娩;(2)瘢痕子宫剖宫产组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发热、新生儿窒息、住院时间明显多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P0.05);(3)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潜伏期、活跃期、总产程、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瘢痕子宫剖宫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切口愈合不良、产褥感染、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剖宫产会明显增加母婴并发症,临床应尽量避免瘢痕子宫无指征剖宫产,排除禁忌证的情况下,鼓励阴道试产,加强产程管理,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陪伴分娩在整个产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2002年12月-2003年12月住院分娩的足月妊娠,无难产指征的529例初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进行陪伴分娩,观察剖宫产、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陪伴分娩组阴道分娩率升高,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新生儿窒息率降低。结论陪伴分娩是妇产科中的一项爱母及爱婴行动,这一新的产时服务模式对大部分产妇是适宜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道助产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56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成功阴道分娩者纳入顺产组475例,将阴道分娩过程中接受助产手术者纳入助产组92例(产钳助产59例、胎头吸引助产33例),比较两组母婴结局和并发症情况,以及不同助产方式母婴结局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1)助产组高龄产妇29例(31.52%),顺产组89例(18.7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P<0.001);助产组住院时间(2.80±0.73)d,顺产组(2.04±0.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3,P<0.001)。(2)助产组产后出血量(316.16±483.67)ml,产后出血率5.43%,顺产组产后出血量(201.38±144.43)ml,产后出血率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01; χ2=7.05,P=0.008);两组其他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种助产方式之间相比,产钳组出胎时间(10.36±1.75)min,胎吸引产组出胎时间(12.12±2.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P<0.001)。产钳组住院时间为(2.95±0.71)d,胎吸引产组为(2.55±0.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10);两种助产方式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阴道助产可能会增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但未增加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产程中应根据母胎情况选择恰当的助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产程中活跃期停滞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活跃期停滞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等方法,比较活跃期停滞产妇剖宫产分娩组与阴道分娩组的不同特点,比较阴道分娩产妇活跃期停滞组与无活跃期停滞组的不同特点。探讨活跃期停滞、分娩方式与母婴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 417例活跃期停滞产妇被纳入本研究,其中212例(50.8%)经阴道分娩,另外205例(49.2%)经剖宫产分娩。与剖宫产组相比,阴道分娩组产妇分娩前BMI更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更小。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产后出血、严重产后出血及输血发生率,在剖宫产组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这些产妇并发症与剖宫产分娩有相关性。新生儿并发症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与剖宫产分娩无相关性。结论活跃期停滞发生时尝试阴道分娩,也许可减少与剖宫产分娩相关的并发症,且阴道分娩并不增加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识别头位难产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用于识别头位难产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对625例足月分娩的初孕产妇适时评分,采取相应措施,选择正确分娩方式。结果: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与头位分娩评分法比较,其识别头位难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误诊和漏诊较少。影响头位分娩的诸因素中先露下降、宫口扩张、胎位、宫缩强度、活跃期长短与难产相关性较大;改良法临产评分≤50分者, 69. 5%需行剖宫产术, >50分者, 94. 82%经阴道分娩,与头位分娩评分法比较,改良法与分娩结局更吻合;不同分娩方式处理后,改良法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提高越明显,自然分娩几率越高。结论: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将影响分娩的诸因素进行量化评分,能更及时、准确地判断头位顺产或难产,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减少了产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产程中不同饮食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孕妇333例,根据饮食意愿分为流质及半流质饮食的营养配餐组185例(观察组)和自愿饮食组148例(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情况、酮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流质及半流质饮食组的产程持续时间、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率及酮体发生率均低于自愿饮食组,新生儿出生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产程中进食流质及半流质饮食可以缩短产程进展,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活跃期时限的处理对分娩方式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进入产程的足月、单胎妊娠、头先露初产妇共1744例.回顾性分析其中417例活跃期时限出现异常(包括活跃期停滞和活跃期延长)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活跃期停滞时间对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 417例活跃期停滞者中,剖宫产者205例,阴道分娩者212例.活跃期停滞发生率为23.9%(417/1744).其中50例伴活跃期延长,发生率为2.9%(50/1744).阴道分娩者中活跃期≥6h者新生儿转儿科率高于活跃期<6 h组[20.6%(26/126)与8.1%(7/86),x2=6.07,P<0.05],剖宫产者中活跃期<6h者宫内感染发生率高于活跃期≥6h者[22.7%(30/132)与6.8%(5/73),x2=8.37,P<0.01].阴道分娩孕妇中,宫口开大6 cm之前停滞者产后出血发生率(4.8%,9/186)、产妇并发症率(3.8%,7/186)和新生儿转儿科率(15.6%,29/186)与官口开大≥6 cm停滞者[分别为6.2%(1/16)、0.0%(0/16)和12.5%(2/1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12、0.01和0.00,P均>0.05).剖官产孕妇中,宫口开大6 cm之后行剖宫产者新生儿转儿科率明显高于宫口开大6 cm之前停滞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6/10)与(19.9%(34/171),x2=8.83,P<0.05].剖宫产孕妇宫口开大3 cm时停滞时间≥4h和<4 h相比,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分娩时体重指数、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纯以活跃期停滞为指征的剖宫产者新生儿转儿科率较低(11.2%,9/80),而以活跃期停滞合并宫内感染为指征的剖宫产者新生儿转儿科率较高(42.1%,16/38).结论 宫口扩张6 cm以下出现活跃期异常者,母儿情况良好,可适当延长产程观察时限.阴道分娩者如活跃期时限≥6h,要注意新生儿情况.  相似文献   

16.
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选择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两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112例持续性枕后位(枕后位组)和112例枕前位(枕前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两组头位分娩评分、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枕后位组产钳助产、剖宫产、会阴裂伤、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等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枕后位组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延缓和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均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剖宫产组富口扩张延缓、胎头下降停滞和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而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骨盆临界狭窄、潜伏期及活跃期延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导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时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联合阻滞镇痛分娩的应用及其选择性偏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按孕妇意愿选择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产时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分娩的408例足月、单胎、头位,无产科并发症和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按孕妇意愿对其进行联合阻滞麻醉镇痛分娩,取同期相似条件,但不要求镇痛分娩的产妇407例作为对照组,对镇痛效果、产程变化、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等项目进行观察。结果联合阻滞麻醉组镇痛效果确定,经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无显著增加,而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3439±386)g和(3358±358)g,P<0.01],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均在正常范围,但显著长于对照组[第一产程:(9·12±2·96)min和(7·07±3·04)min;第二产程:(50·8±28·8)min和(35·9±20·8)min,P<0·01],产后出血量显著增加[(323±174)ml和(287±164)ml,P<0.01]。结论该联合麻醉方法镇痛效果好,不增加剖宫产和经阴道助产的风险。按孕妇意愿选择分娩镇痛产生新生儿体重的差异提示该分类方法存在选择性偏倚。在对新生儿体重的偏倚进行校正后,该联合阻滞镇痛分娩方法仍存在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分娩(VBAC)的可行性及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孕妇159例为研究组,分为VBAC组(106例)和TOLAC失败组(53例),并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孕妇120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组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本组VBAC成功106例,成功率66.67%;和对照组相比,VBAC组孕前BMI指数、引产比例增高、总产程缩短、新生儿出生体重略低(P 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VBAC组相比,TOLAC失败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及孕前BMI指数均显著增高,总产程延长、引产比例、产后出血比例、产后发热比例增高,产后出血量增多、新生儿出生体重较重、住院时间明显延加(P 0.05),但新生儿其他相关指标与VBAC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经阴道分娩可行,VBAC可减少围产期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9.
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 1995年 1月至 2 0 0 3年 5月 98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 (P <0 0 1) ,两组第 1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第 2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 <0 0 5 )。结论 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 ,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医疗干预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妊娠结局。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分娩的3000例初产妇根据有无产程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00例孕妇自然分娩,第一产程自由活动、饮食、休息,第二产程自主用力、自由体位分娩、无会阴保护、自然娩肩,第三产程延迟断脐、胎盘自然娩出;对照组1500例孕妇给予不同程度的医疗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最终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会阴完整率、新生儿评分高于对照组,而会阴切开率、会阴二度裂伤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羊水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孕周、总产程、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入住NICU率、羊水量、脐带绕颈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低危初产妇,减少医疗干预,促进自然分娩,可获得较好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