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UTI)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IRI)的影响.方法 将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10)大鼠仅进行单纯开关腹手术,游离相应血管;模型对照组(M组,n=10)大鼠采用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UTI组(U组,n=10)大鼠采用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切皮时经尾静脉给予UTI,10万U/kg.各组于缺血再灌注后12 h收集血清和肺组织标本,利用ELISA检测TNF-α和IL-6表达水平;切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相比,M组和U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浓度及肺组织MDA含量均升高(P<0.05),肺组织SOD活性均降低(P<0.05);与M组相比,U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及肺组织MDA的含量均降低(P<0.05),肺组织SOD活性均升高(P<0.05).结论 UTI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肝脏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kB(NF-kB)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大脑皮质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予乌司他丁治疗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法洲定脑组织海马CA1区NF-kB含量。石蜡切片胍染色光镜下观察该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果]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NF-kB表达均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NF-kB表达于再灌注6h达到高峰,异常神经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乌司他丁干预后,NF-kB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异常神经细胞数减少。[结论]①NF-kB参与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②在脑复苏救治过程中,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NF-kB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4.
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对照组(C组)、失血性休克组(H组)、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H组和U组经股动脉放血10 min内使平均动脉压降至(40±5)mmHg,维持60 min后回输全部失血及等量乳酸林格液进行复苏.复苏后4 h测定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红素氧化酶-1(HO-1)、肺叶湿/干重比(W/D)及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H组和U组与C组相比,MDA含量、HO-1表达量及W/D比均显著增高(P<0.05),且U组低于H组(P<0.05);SOD活力则显著下降(P<0.05),且U组高于H组(P<0.05).光镜示U组肺泡结构尚完整,炎性细胞聚集及肺间质水肿程度均较H组轻.结论 乌司他丁可抑制MDA产生,增加SOD含量,降低HO-1表达,降低肺含水量,减轻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从而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急性肺损伤阳性对照组(LPS组)、肺损伤后乌司他丁注射组(UTI组)、肺损伤后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注射组(UTI+GLN组)。LPS组经尾静脉注射LPS造成急性AU模型,UTI组在按与LPS组相同标准给予LPS的同时给予乌司他丁(U1I)(10万U/kg),UTI+GLN组在按与LPS组相同标准给予LPS的同时给予乌司他丁(10万U/kg)和大剂量谷氨酰胺(0.75g,kg),4h后取肺组织测量肺湿干重比(W/D),ELIsA法检测动脉血清及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过氧化物酶(MP0)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的W/D、血清及肺组织中IL-18、MPO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LPS组相比,无论是UTI组还是UTI+GLN组,其肺炎性损伤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UTI+GLN联合与单纯应用UTI相比,各项指标的改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谷氨酰胺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可以明显改善由LPS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外科、创伤性休克等常见的病理过程,随着肝移植的广泛开展,供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肝移植过程中的热点与难点.乌司他丁(urinary trypsin inhititor,UTI)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尿蛋白酶抑制剂,在治疗胰腺炎、循环性休克、抗肿瘤、危重患者及重大手术后重要器官的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就肝移植时UTI对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分别检测胰腺缺血再灌注0h、6h、12h及24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的各时点上TNF-α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乌司他丁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在6h、12h、24h的IL-1β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但乌司他丁组增高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抑制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急性炎性反应,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vastatin)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Simvastatin组,缺血再灌注(IR)组,锌原卟啉(ZnPP)组,假手术(sham)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的含量,并进行肾组织光镜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情况。结果 IR组和ZnPP组BUN、Cr值升高,HO-1的表达少或几乎不表达,肾组织结构紊乱;Simvastatin组除HO-1表达明显增多外,还显著逆转上述改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mvastatin可上调HO-1的表达,减轻大鼠肾脏的IR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利多卡因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测定大鼠肺组织TNF-α表达水平、肺组织W/D值、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I/R组比较,S组、U组、L组及L+U组肺组织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W/D值明显降低(P<0.01);动脉血PaO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利多卡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肺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肺组织TNF-α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还原型谷胱苷肽在兔在体肺移植模型中肺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在体兔肺移植模型,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20只。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A、B两组分别用LPD液和含有乌司他丁2万U/kg、GHS 5 mmol/L的LPD液。在实验各个时段进行血气分析,测肺动脉血PaO_2、PaCO_2,实验结束前取肺组织标本测W/D、MDA、MPO含量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aO_2,显著增高(P0.05),W/D显著降低(P0.05),MDA、MPO(P0.05)显著下降。结论在兔在体肺移植模型中,乌司他丁、还原型谷胱苷肽能有效降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改善移植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渐处理"作为一种改良的后处理方式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研究。将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缺血后渐处理组(IGR组)。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检测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光镜下见肺组织病变明显加重,肺组织W/D明显增加,肺组织中SOD活力明显降低,MDA的浓度明显增高(P〈0.01);与I/R组比较,IPO组及IGR组肺组织病变减轻,肺组织W/D明显降低,肺组织中SOD活力明显升高,MDA的浓度明显降低(P〈0.01);IGR组与IPO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所减轻,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处理"对大鼠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与缺血后处理比较,是一种更有效的、更适合临床应用的、减轻再灌注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SD大鼠制作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 、缺血预处理组(IPC)、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和假手术组(Sham),其中RPC组又分0.2、1、10 μg·kg-1·min-1共3个剂量亚组(RPC1、RPC2、RPC3)。观察各组肝脏缺血45 min再灌注2 h后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细胞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并用TUNEL染色比较各组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I/R组、RPC1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AST 含量显著升高,肝细胞匀浆中MDA含量增高,SOD含量降低,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增加;TUNEL染色显示存在大量凋亡细胞。而IPC、RPC2、RPC3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 和AST 含量与前二组相比显著降低,肝细胞匀浆中MDA含量减少,SOD含量增加,肝组织病理学损害和凋亡明显减轻;TUNEL染色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少于前两组。Sham组未见明显酶学改变和病理学损害表现。结论:合适剂量的瑞芬太尼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类似IPC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缺血预处理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 (IP)对兔肺缺血 /再灌注 (I/ R)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 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缺血 /再灌注组 (I/ R组 )和缺血预处理组 (IP组 ) ,每组 10只。对比观察各组同侧肺静脉血氧分压 (Pa O2 )、肺湿 /干重比、血清及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髓过氧化物酶 (MPO)含量和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再灌注后 I/ R组 Pa O2 呈进行性下降 ,尤以再灌注 30 min内明显 ;IP组 Pa O2 、SOD活性和 MPO含量均优于 I/ R组 (P <0 .0 5 ) ,肺湿 /干重比和 MDA含量均低于 I/ R组 (P <0 .0 1) 。结论 :肺的缺血预处理可通过减轻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提高机体抗氧化自由基的能力 ,减轻 I/ R损伤 ,起到保护肺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后不同间隔时间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自噬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0)、缺血预处理组(IPC组,n=30),缺血预处理组再按缺血预处理后不同间隔时间分为1 d、3 d、5d 3个亚组,每组10只。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I、LC3-II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中自噬和溶酶体的激活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与Sham组比较,I/R组及IPC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P<0.01),IPC组症状评分低于I/R组(P<0.05)。(2)脑梗死体积:与Sham组比较,I/R组及IPC组均有不同程度梗死灶(P<0.01);IPC组脑梗死灶体积明显低于I/R组(P<0.01),3 d亚组梗死体积少于1 d、5 d亚组(P<0.0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Sham组比较,I/R组及IPC组BECLIN 1及LC3-II阳性表达增多(P<0.01),IPC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I/R组(P<0.01),IPC 3 d亚组阳性表达低于1 d、5 d亚组(P<0.01)。(4)脑组织超微病理形态改变:Sham组细胞正常;I/R组及IPC组可见数量不等、处于不同时期的自噬体和或自噬溶酶体,线粒体肿胀,膜破裂,可见空泡,各级溶酶体显著增多,可见变形次级溶酶体,高尔基体分裂;IPC组自噬体及各级溶酶体数量较I/R组减少,各IPC亚组间自噬体及各级溶酶体数量无可见变化。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下调自噬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3 d优于1 d、5 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 -1(hemeoxygenase -1,HO -1)与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分别检测48只大鼠缺血前及再灌注24h后肾IRI组织中HO -1的活性与含量 ,以及血尿素氮 (BUN)、肌酐 (Cr)、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的水平。结果 :HO -1的活性与SOD呈正相关 (r=0.663 ,P<0.001),与BUN、Cr、MDA呈负相关 (r= -0.723 ,P<0.001 ;r= -0.630 ,P<0.005 ;r= -0.629,P<0.01) ;HO -1的含量与SOD呈正相关 (r=0.570,P<0.001),与BUN、Cr、MDA呈负相关 (r= -0.646,P<0.005;r= -0.577 ,P<0.001 ;r= -0.530 ,P<0.01)。结论 :HO -1与IRI关系密切 ,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 (OFR)而减轻IRI及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MG53在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保护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开胸阻断左侧肺门进行缺血1h后再灌注1h建立.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模型是在进行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前0.5h阻断左侧股动脉血流5 min,然后再灌注5 min,重复3个循环来实现的.将60只10 ~ 12周龄SD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35±15)g]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ham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RIP组).将24只8~12周龄MG53敲除小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7.5±2.5)g]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2组(n=12),即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RIP组).在缺血及再灌注时间结束后,观察动脉氧分压、计算肺组织湿干比(W/D),通过Western blot检测3组之间肺组织上MG53蛋白表达量的改变,并记录其生存情况.结果 对SD大鼠,在进行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其血氧分压降低到(46.60±5.94) mmHg,而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能显著改善肺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其血氧分压恢复至(73.40 ±5.94)mmHg(P <0.05),同时对反映肺组织水肿程度的W/D值、生存情况都有显著的改善,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到RIP组肺组织上MG53蛋白的表达量(2.03 50.53)较IR组(0.79±0.17)显著增加(P<0.05).在MG53敲除小鼠上,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组的血氧分压(48.20±12.15) mmHg较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45.60±10.53) mmHg并未得到改善,同时也不能改善肺组织的水肿情况.结论 MG53参与了下肢远程缺血预适应对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三七总皂甙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1 h、3 h、5 h组和三七总皂甙干预1 h、3 h、5 h组.复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观测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及用药的效果.结果: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与对照组比较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1),超微结构呈严重损伤性改变并出现电泳梯形条带结构;三七总皂甙可显著降低凋亡指数(P<0.01),使肺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梯形条带结构基本消失.结论:细胞凋亡可能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之一;三七总皂甙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肺组织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大鼠肺缺血再灌注(I/R)肺组织与正常对照组肺组织的差异蛋白质表达,探讨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方法 建立模拟在体左肺原位移植的大鼠改良模型,在缺血再灌注后4 h获取肺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I/R组).蛋白质组技术比较I/R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的蛋白质变化,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经Matrix Science查询软件搜索获得匹配的蛋白质.结果 获得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I/R组与对照组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两组各自3块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489±52和511±83(P>0.05),匹配率达89.28%和91.22%(P>0.05).发现43个差异蛋白质点(P<0.05),质谱分析鉴定出14个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蛋白质.Western印迹分析证实HspSP25和硒结合蛋白l(SBP-I)的蛋白表达在I/R组早期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具有应激保护功能的Hsp25和SBP-1等表达上调;而其他鉴定出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口可能在能量代谢、组织抗应激、细胞凋亡及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