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36岁,因"体检发现左前纵隔肿物2月余,左上肢酸胀2周"入院。查体:左颈根部可触及3cm×4cm肿物,质硬,不易推动,无触痛;左颈根部及左胸背部、左上肢皮肤均可见浅表静脉曲张,左上肢轻度浮肿。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胸部CT:左上纵隔见约9.9cm×7.3cm×7.1cm肿块影,呈分叶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5岁,主因"体检发现前纵隔占位2周余"入院.胸部CT:右前纵隔内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物,大小约5.1 cm×6.1 cm×6.5 cm,界清,边缘光滑,肿物与周边组织脂肪间隙尚可见,部分与胸腺分界不清;平扫CT值约49 HU,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强化(图1).肿物摘除术中所见:肿物位于前上纵隔,实性,界尚清,包膜完整,质硬,大小约5.0 cm×4.0 cm,与胸腺右侧下极、心包及前胸壁(胸骨后)粘连较为紧密.钝性分离肿物与胸壁、心包间的粘连,切除部分右侧胸腺下极,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前纵隔)梭形细胞肿瘤,排列呈编织状,可见纤维化及裂隙状血管,免疫组化:CD34(+),ALK(-),Bcl-2(+),S-100(-),Desmin(-),符合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分送)胸腺组织病理可见胸腺小体.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6岁,查体偶尔发现左前上纵隔占位1月余。患者无呼吸困难、胸闷气短、颈及颜面部水肿等。CT平扫示前上纵隔偏左侧可见一巨大团块状混杂密度影,约10cm×8.5cm×10.4cm,内可见钙化及少许脂肪密度影,大部分突人左肺,部分突向左上纵隔及左侧颈根部血管,增强扫描病灶局部明显强化,肿块周围可见多发轻度肿大淋巴结,明显强化(图1~3)。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例1:女,29岁.7 a前体检时胸片发现纵隔增宽,未加注意,近0.5 a时有胸闷,在当地医院再次拍胸片诊为纵隔肿物,畸胎瘤,欲行手术治疗而来我院.胸部CT平扫:见前上纵隔胸骨后一约4.0 cm×3.0 cm大小的卵圆形低密度肿物影,边缘光滑,其内密度均匀,CT值-78 Hu,其内未见钙化影.肿物与周围大血管分界清楚,增强扫描肿物无强化.CT诊断:前上纵隔脂肪瘤.手术及病理:手术见前纵隔一包膜完整的浅黄色肿物,约4.0 cm×3.0 cm,完整摘除肿物送病理,病理诊断:前纵隔脂肪瘤.  相似文献   

5.
胸腺类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53岁,于2年前开始出现胸闷、气短,近1周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呼吸困难,伴咳嗽咳痰,为白色黏痰,胸痛,于2010年7月9日入院。胸部X线检查:纵隔占位性病变。胸部CT平扫+增强(图1~4):前中纵隔偏右可见大小约10.0cm×9.2cm×9.4cm软组织块影,形态不规则,CT值约39HU,密度欠均,其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 男,45岁.因胸闷、气短、背部不适2个月入院.查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饱满,未见胃型蠕动波,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无异常.双肺CT平扫示:脊柱前、心脏后见一15.8 cm×10.7 cm×11.0 cm大小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CT值109 Hu,肿物向四周延伸,心脏受压向前移位,邻近椎体骨质无破坏,向下延伸至腹腔.增强扫描后见纵隔肿物呈边缘强化,其内可见规整强化血管影.MRI检查示:后纵隔肿物信号与腹腔内脂肪信号相同.影像学诊断为纵隔脂肪瘤.临床以纵隔肿瘤性质待查行手术探查,术中于后纵隔内找到肿物,切开包膜,游离其内肿物,发现为大网膜,于食管裂孔处疝入纵隔.行大网膜复位,并切除部分疝入大网膜,修补膈肌及食管裂孔.术后诊断:膈疝.术后恢复良好,出院.  相似文献   

7.
女性后纵隔精原细胞瘤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患者女 ,2 2岁 ,咳嗽 ,咯血 1月余。胸部正侧位X线片示 :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 ,右肺中叶不张并肺门肿块。超声检查示 :心包大量积液 ,腹腔间隙少量积液 ,右侧胸腔大量积液。胸部CT示 :右侧胸腔、心包大量积液 ,纵隔少量积液 ;前纵隔、隆突下、主 肺动脉淋巴结肿大、融合成片块状 ,包绕在大血管周围 ;右后纵隔中下份内见一圆形巨大块影 ,约 9.5cm× 7.1cm× 10 .5cm大小 ,CT值为4 3.9Hu ,增强后肿块轻度强化 ,CT值为6 7Hu ,肿块向右侧生长 ,突破胸膜 ,包绕中间段及下叶支气管 ,致管腔狭窄 ,但仍可见含气支气管 ,肿块边缘清楚 ,无分叶 ,密…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72岁,10天前出现发热,无咳嗽咳痰.体格检查无异常.在当地医院接受胸片检查发现右上肺肿物,考虑为肺癌,当时患者无消瘦,无体质量减轻,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热退.CT:右前上纵隔见一不规则肿块影,呈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界不清,约3.8 cm×3.0 cm×3.5 cm;分别于注入对比剂后25 s(动脉期)、50 s(静脉期)行增强扫描,病灶显著强化,以动脉期为著,增强前及增强后各期CT值分别为43 HU、207 HU、130 HU,肿块强化不均匀,于动脉期及静脉期见多发较低密度区,侵犯纵隔旁胸膜,包绕上腔静脉、左无名静脉(图1).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3岁。间歇性胸痛1年半入院。疼痛为持续性钝痛,以右侧胸部疼痛较为明显。X线表现:右纵隔影增宽,可见向肺野内突出的块状密度增高影(图1),大小约4.0cm×5.0cm,边缘光滑呈椭圆形,侧位片该肿块影位于前中纵隔。X线诊断:右上纵隔占位性病变,考虑胸腺瘤。CT表现:前上纵隔胸腺区可见类圆形囊性肿块,边界清楚(图2);大小约为4.3cm×5.2cm,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肿块与纵隔内血管影分界清楚。CT诊断:前上纵隔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非侵袭性胸腺瘤。术后病理诊断:胸腺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相似文献   

10.
病例男,40岁,X线胸片体检发现左侧胸部肿块2个月。患者无胸痛、胸闷,无咳嗽、咳痰,无上肢麻木、声音嘶哑等症状。CT平扫:左后上纵隔软组织肿块,大小约10cm×12cm×6.5cm左右,边缘规整、光滑,密度欠均匀,其内可见点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5岁,以无明显诱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半个月,呼吸咳嗽时加重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7.6℃,脉搏88次/分,胸廓饱满,肋间隙略增宽,呼吸动度及语颤减弱。CT:右前纵隔见实性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11 cm×9 cm,边缘清楚,肿块突入右侧胸腔,右侧肺组织受压膨胀不全,上腔静脉和右肺动脉受压,纵隔向左移位。肿块密度较均匀,增强扫  相似文献   

12.
前纵隔巨大神经纤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2岁.体检发现肺部病变半个月,无发热、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体检:左肺及右上肺呼吸音减弱,左侧语颤减弱,左肺叩诊呈实音,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CT检查:平扫示前纵隔一实性软组织肿块影,约25 cm×16 cm×12 cm, CT值约35 HU,向外膨胀性生长,突向两侧胸腔,以左侧为著,几乎占据整个左侧胸腔;肺组织受压,体积明显缩小,肿块向后压迫邻近心脏及大血管.增强扫描可见肿块明显强化,CT值45~65 HU,其右部内见多处稍低密度影.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资料 [例1] 男,50岁.无任何症状,体检时发现纵隔肿瘤收住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胸廓无畸形,有轻微压痛及叩击痛,双肺听诊无罗音.胸部X线片示纵隔致密阴影,胸部CT及MRI检查考虑纵隔肿瘤.在全麻下行胸骨正中切开纵隔探查术,见胸腺后方、心脏及主动脉前方有一约8 cm×6 cm大小肿物,质韧,表面光滑,无结节,肿物与血管及邻近组织粘连.行肿物穿刺针吸,抽出白色清亮液体,钝性分离肿物,将其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报告:细粒棘球绦虫(包虫病).  相似文献   

14.
胸骨肿瘤切除并重建1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患者,男,47岁。因发现胸部肿块伴疼痛1年余入院。1年前发现胸骨中下段有一肿物,伴有胸部疼痛,咳嗽时疼痛加剧,肿块呈进行性增大。发病以来,偶感胸闷、气短,无发热。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双侧肺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鸣。平第2~5前肋胸骨体局限性隆起,约12 cm×4 cm,质地硬,表面结节状,余查体未见异常。血清蛋白电泳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示:胸骨溶蚀样破坏并软组织包块形成。CT示胸骨体积增大,胸骨体柄部可见12 cm×4 cm×4 cm软组织块影,胸骨骨质破坏,纵隔内无肿大淋巴结。穿刺镜检见炎性细胞及核异质细…  相似文献   

15.
1病例资料男,32岁。因顽固性刺激性呛咳2个月,右锁骨上淋巴结增大半个月由外院转入。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呈刺激性呛咳,无咯血及痰中带血,在当地医院口服中药治疗效果不佳,行胸部CT检查示:右上肺肺门可见一4 cm×5 cm×7 cm大小软组织肿块影,与纵隔淋巴结融合并包绕上腔静脉,上叶支气管狭窄。纤维支气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纵隔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7例均行CT平扫,其中4例行增强CT扫描,2例行MRI扫描.结果 7例纵隔淋巴管瘤均表现为纵隔肿块.其中右前上纵隔3例,右后上纵隔2例,右前下纵隔心包旁1例,左前上纵隔1例.7例中4例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较清楚;2例肿块沿纵隔血管间隙弥漫生长,边界不清;1例肿块向椎管内延伸,呈哑铃型.肿块直径5.0~11.0 cm,平均7.2 cm.CT平扫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平均CT值23 HU;增强扫描4例中1例肿块内部呈小片状或点、条样强化,3例无强化表现.2例行MRI检查,病灶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的囊性肿物,增强后无强化表现,其中1例信号欠均匀,与周围结构分界欠清.结论 纵隔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前上纵隔的囊性肿块,可沿纵隔间隙弥漫生长,增强扫描多无强化.CT增强扫描及MRI扫描有助于纵隔淋巴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性,78岁,查体发现前上纵隔肿物1年余入住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患者无明显症状,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示:胸廓对称,胸壁未见明显异常影。气管纵隔居中,右侧前纵隔处见不规则形囊实性肿块影(图1),CT值约20.0~39.0HU,最大横截面积5.4 cm×4.5 cm,增强扫描病灶内见分隔样强化,病灶呈分叶状,紧贴心包,邻近肺野受推压;双侧肺野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双侧胸膜轻度增厚。CT诊断右侧前纵隔囊实性肿块,考虑畸胎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8.
高媛  秦军 《临床误诊误治》2007,20(1):46-46,F0003
1病例资料男,75岁。因间断性胸闷、气短1个月,加重伴胸痛10天入院。门诊X线胸片示:左肺门增大,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入院查体除左侧胸背部有胸腔积液体征外,无其他阳性体征。胸部CT示:在前纵隔左侧见形态不规则肿块,最大径线5·2 cm×4·5 cm,CT值42 Hu,与相邻大血管界面不清,隆突下见淋巴结增大,左侧胸腔内见弧形水样密度影(见封3图1,2)。CT诊断:前纵隔占位性病变,恶性胸腺瘤?恶性淋巴瘤转移?临床诊断:纵隔恶性淋巴瘤。拟行化疗。但查体时发现患者左侧颈静脉怒张,并触及两枚增大淋巴结,质中,无压痛,边缘清楚。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为…  相似文献   

19.
纵隔非肿瘤性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纵隔非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纵隔非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前纵隔血肿表现为胸骨后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结构界限清楚,心脏大血管受压后移;急性纵隔炎表现为前纵隔混杂密度影,增强后可见显著的边缘性强化;纵隔纤维化表现为纵隔大血管被软组织密度影包绕,其中可见不均匀性强化,并伴有明显的肺动脉高压征象.结论结合临床经过和CT表现,可以对纵隔感染、出血、和纤维化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巨大胸腺增生(MTH)的临床特点、病理、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报道巨大胸腺增生患儿1例,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患儿男,3岁10个月,因活动后乏力2年余入院,胸部CT检查示纵隔及右侧胸腔巨大占位。结果患儿行右侧胸腔巨大肿块切除术。右侧胸腔巨大肿块,约18 cm×16 cm×10 cm,包膜完整。术后病理报告:(右纵隔)胸腺增生病变。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巨大胸腺增生为临床上非常罕见的一种疾病。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