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冠脉内皮细胞在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Langedorf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上比较了去冠脉内皮和保留冠脉内皮的心肌再灌注损伤。结果:实验组的左室峰值和最大升降速度、心肌超氧化物支化酶及ATPase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冠脉灌注压和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及磷酸肌酸激酶、心肌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正>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周岁之前、女童在8周岁之前出现第二性征,或者女童在10周岁前出现月经初潮[1-2]。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女童明显高于男童[3-4]。性早熟作为儿科第二大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其对儿童身心发育均有不良影响[5-7]。  相似文献   

3.
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从医用红外热像仪的工作原理、针刺效应和艾灸效应3方面对针灸效应的红外热成像研究近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红外热成像仪采集明确诊断的颈椎病患者180例及30例健康者的颈肩部红外热图,以C6、T2和肩胛下角水平连线为标志线,将采集部位分3个区;以不同温度刻度伪码条对应从低温到高温相应的红外热像图,对所有采集对象的颈肩部功能状况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正常成人颈肩区红外热图呈左右两侧对称,脊柱力线连贯居中,颈区及肩背靠中间区为粉色热区,两侧为黄色凉区。而颈椎病呈明显异常热图,其中有三种类型(颈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的颈椎病有相对特定的红外表达特性。结论红外热成像在颈椎病中有特定的表达特点,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曹正培  王玲  何金莲 《当代医学》2022,28(11):140-142
目的 探讨红外线成像在疼痛疾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本院疼痛科收治的腰腿疼痛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检查与医用红外热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检测率,并分析红外热成像在疼痛疾病中的诊断预警作用.结果 红外热成像检查中,椎管狭窄的检出率为98.36%,椎间盘膨出合并突出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阳虚体质中应用方面的研究状况。探讨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期望能够对该项技术在阳虚质研究中的合理应用有所启示,使之在中医体质领域的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阳虚体质中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阳虚质者的成像特点、疗效评价及相关理论的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阳虚质人群的热成像特征及相关机制方面缺乏系统有效的研究。结论积极探索并完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体质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外热成像(Infrared Thermography,IRT)技术作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聚焦于成人疾病领域,在儿科领域的应用研究较少,缺乏大样本、系统性研究.本文回顾了国内外I RT技术在儿科学、中医儿科学及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的应用研究,总结I RT技术在儿科各领域应用的优缺点及尚存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阐明高血压前期红外热成像特征,为高血压前期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岳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2015年3-6月体检的150例受检者,分为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病组及健康志愿者组共3组,每组50例,采集各组研究对象头面部、心前区、背部红外热成像图像,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高血压前期受检者头面部可见深红色图像,心前区见红黄夹杂图像;高血压组头面部可见深红色与白色夹杂图像,心前区可见红色不连续图像;高血压前期与高血压病组背部出现背带裤样偏红图像。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前期受检者头面部平均温度显著低于高血压病组(P=0.004),高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7);心前区平均温度显著低于高血压病组(P<0.001),高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0)。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在头面部、心前区以及背部有其特定的红外热图,为高血压前期的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  相似文献   

9.
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及早发现并干预是面对它们的共同策略。红外热成像作为一种特殊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尽早发现机体代谢功能的改变,是适应代谢性疾病防治策略的影像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红外热成像在单一代谢异常如肥胖、高血糖、血压异常,多组分代谢异常以及代谢性疾病最终阶段等情况下的应用情况,分析代谢性疾病在红外热成像下的特征表达及疾病发展过程中热图变化的规律,讨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红外热成像在代谢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志军  张国兴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21-2521
目的:探讨各类头痛的红外热成像特征及其应用和前景。方法: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对327例头痛人群进行检测。结果:经热图像分析,偏头痛热图表现为前额某一侧出现高温区,神经性头痛热图表现为前额或某单一侧出现高温区热源,紧张性头痛热图表现为不规律热源。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简便、快捷、安全、对人体无介入、无创伤的新型的检测方法,对头痛的分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Primary hyperhidrosis is a common condition affecting 1–3%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Excessive sweating leads to reduced surface temperature due to evaporation that can be captured using a thermal camera. We performed this study to find the utility of therm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palmar hyperhidrosis.MethodsThis was a cross-sectional diagnostic study conducted in a tertiary care dermatology center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pr 20–Mar 21. Adult patients with palmar hyperhidrosis diagnosed by expert dermatologists were recruited. The severity was assessed using the hyperhidrosis disease severity scale (HDSS). The measurements were done using a FLIR™ thermal camera. A pilot study, including 30 patients and 30 controls were performed. The results of the pilot study were us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sample size.ResultThe study included 55 patients and 110 controls. 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and controls was 22.4 (±3) years and 21.7 (±2.5) years, respectively. The mea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 the patient and control group was found to be 19.6 (±3.3)0 F and 5.8 (±2.9)0 F, respectively (p < 0.001). A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 (ROC) to assess the discriminatory ability of mea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 diagnosis of hyperhidrosis found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to be 0.995 and a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11.5 °F provides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98.2% and 97.3% for the diagnosis of hyperhidrosis.ConclusionsThermal imaging is a simple, noninvasive, and objective tool for the diagnosis of hyperhidrosis. It has potential utility in monitoring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2.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53例住院病人均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64%和72.72%.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方法比较(P>0.05).诊断单支、双支和3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敏感度分别为63.64%、90.91%和88.89%(P<0.05).对管径狭窄为50%-75%组的敏感度为57.14%,管径狭窄≥75%组的敏感度为87.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与冠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显像(MPI)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冠心病诊断及准确定位"罪犯"血管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12月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3575(55.2±20.2)岁,均行75(55.2±20.2)岁,均行(13)N-NH_3PET腺苷负荷/静息MPI及冠状动脉CTA检查,1个月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分别对MPI、CTA及CAG结果进行分析,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冠状动脉CTA、MPI及MPI联合冠状动脉CTA的诊断价值。结果(1)冠状动脉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0.0%(36/40)、特异度为95.0%(302/318)、阳性预测值为69.2%(36/52)、阴性预测值为98.7%(302/306)。(2)MPI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0.9%(20/22)、特异度为90.9%(10/11)、阳性预测值为95.2%(20/21)、阴性预测值为83.3%(10/12)。(3)MPI联合冠状动脉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5.5%(20/21)、特异度为100%(11/11)、阳性预测值为100%(21/21)、阴性预测值为91.7%(11/12)。结论 MPI结合冠状动脉CTA可减少单纯MPI或CTA造成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更高准确性,尤其是提高了对"罪犯血管"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运动负荷实验心肌灌注显像对可疑冠心病的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对冠脉造影病例筛查的价值。方法105例有胸痛、胸闷不适,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201T1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并分析心肌灌注显像的图象特点。结果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2.4%、89.9%、84、8%。心肌灌注异常组,冠脉造影阳性率达91.3%。结论201T1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胸痛患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冠脉造影病例的选择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联合静息心肌透壁灌注指数(TPR)诊断冠心病(CHD)的临床价值。方法162例临床疑诊CHD的患者,CCTA后2周内完成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利用CCTA的原始数据进行TPR分析,以CAG结果为参照,评价CCTA联合TPR对CHD的诊断价值。结果CCTA、TPR单独或两者联合均可用于诊断CHD(字2=94.42、14.25、48.30,均P<0.0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0.589、0.701。CCTA单独诊断CHD的灵敏度为85.6%(95/111),特异度为94.1%(48/51),阳性预测值(PPV)为96.9%(95/98),阴性预测值(NPV)为75.0%(48/64)。TPR单独诊断CHD的灵敏度为82.9%(92/111),特异度为45.1%(23/51),PPV为76.7%(92/120),NPV为54.8%(23/42)。联合CCTA及TPR诊断CHD的灵敏度为99.1%(110/111),特异度为41.2%(21/51),PPV为78.6%(110/140),NPV为95.5%(21/22)。结论联合CCTA及TPR可用于诊断CHD并可明显提高CHD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与QTc离散度(QTcd)的关系,方法分析30例经潘生丁试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证实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QTcd,以20例潘生丁试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冠心病组潘生丁试验前后QTcd均显著大于正常组(P<0.001),冠心病组潘生丁试验后QTcd显著大于试验前(P<0.05)。结论慢性或急性心肌缺血均可引起心肌复权不均一,导致QTcd增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201铊(TI)心肌灌注显像反向再分布(RR)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48例冠心病患者行-201TI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后,分为RR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在201TI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前、试验后即刻及试验后3h测外周血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比值.所有患者负荷试验后1周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校正心肌梗死溶栓疗法血流帧计数(CTFC)和心肌血流灌注积分(TMPG).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ET-1/N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试验后即刻有所下降,试验后3h升高;两组间ET-1/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RR组的CTFC和TMPG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引起的血流速度以及心肌血流灌注的变化可能是影响冠心病患者201TI心肌显像RR的原因.心肌显像RR现象对提示梗死血管开通、节段存在存活心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孟雷  许崇永 《中国现代医生》2012,(32):84-85,F0003
目的分析与比较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冠心病诊断的8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将其冠状动脉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多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进行初步探讨,同时对其显示出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的各分支进行比较。结果在这8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中有1200节段的冠状动脉(直径均≥1.5 mm)在其图像当中显示出来,多层螺旋CT可以提供出1159节段可供分析的优良图。可评估率为96.6%,不可评估的节段为3.4%,因多因心率(律)发生异常所导致的1.9%;有220处的斑块被显示出来,其中钙化斑块情况居多,发生的部位最多的为前降支。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安全可靠、风险较小、简单易行,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对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是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押探讨心电图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评价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押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于术前1周内、术后2~4周分别行静息门控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比较手术前后心肌血流灌注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容积、局部室壁运动等的变化,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结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平均缺血节段数无明显减少(4.83±1.94vs3.67±2.28,P>0.05),平均灌注指数显著降低(2.17±0.67vs1.20±0.58,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容积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舒张末容积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27mlvs75±24ml,P<0.05)。平均室壁收缩增厚指数明显下降(1.52±0.42vs1.17±0.22,P<0.05)。结论: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能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为无创性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在1个月内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13例患者,将CT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计收集113例患者的可评价节段910个。64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3.8%,特异度为97.0%,一致率93.2%,阳性预测值为82.7%,阴性预测值为95.0%,阳性似然比24.4。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较高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用于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