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2008年我院腹部手术后胃瘫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胃瘫15例,均发生于术后4-11d。病人经严格保守治疗,术后2-5周内全部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采用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促动力药物的综合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8-12/2007-12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生情况、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术后胃瘫发生率为4.57%,多发生在术后3-5 d。术中输血量、低蛋白血症、胃切除量、手术时间、结肠后吻合与术后胃瘫密切相关。结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能会降低胃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又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术后近期并发症.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行胃癌根治术和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手术共550例,其中并发FDGE 13例,12例采用非手术综合疗法获得治愈,l例行剖腹探查后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田传兴 《医药世界》2009,11(7):364-36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治疗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7例食管癌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所有27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发生原因多与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不当有关。幽门成形术、术中精细操作和加强术后处理对食管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靳喜斌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3):89-89,92
目的:探讨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时1995-2006年我院胃部手术后胃瘫2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胃瘫20例,均发生于术后3~10d.病人经严格保守治疗,70%于术后3周内治愈,31d内全部治愈.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胃部手术后继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特点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易与机械性梗阻混淆,往往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并会增加治疗费用.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采用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不需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多因素分析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84例,统计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人数,并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男性、有高血糖症、术前营养不良、伴有焦虑、术前幽门梗阻、临床分期Ⅲ~Ⅳ期、采用远端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后伴有低蛋白血症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可知,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术前幽门梗阻、临床分期Ⅲ~Ⅳ期,P<0.05,OR>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瘫综合征为胃癌术后较易发生的症状,导致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多,临床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胃癌患者时,应十分注意这些危险因素,给予有效预防,降低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术后胃瘫是指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胃排空延迟,常见于胃手术后,易误诊为炎症性或机械性梗阻,及时准确诊治术后胃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避免盲目再手术。本对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胃十二指肠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7例胃十二指肠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的资料,将其设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术后未发生胃瘫综合征的41例患者的资料,将其设为对照组,对其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男女比例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年龄较之治疗组患者小(P<0.05)。两组患者精神状况对比有差异性(P<0.05)。两组疾病类型比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方式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镇痛泵例数、肠内营养应用时间、开始肠外营养的时间、血糖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其中导致胃瘫综合征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精神、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毕Ⅱ式胃肠道重建。  相似文献   

9.
刘祥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818-1819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发生胃瘫综合征2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与发生胃瘫综合征有关的因素为变量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在12个因素中与胃瘫综合征发生相关的4个:术前出现幽门梗阻、毕Ⅱ式远端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后高血糖及低蛋白血症。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对预防胃癌综合征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10~35 d均恢复胃功能;术后2~3周恢复胃动力25例,3~4周恢复胃动力12例,4~5周恢复胃动力5例;住院14~38 d,均未发生营养失调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旦发生胃瘫,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10 d~35 d均恢复胃功能;术后2周~3周恢复胃动力19例,3周~4周恢复胃动力9例,4周~5周恢复胃动力3例;住院14~37 d,均未发生营养失调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旦发生胃瘫,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临床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是由于胃癌手术后改变了正常的神经激素和肌源性因素对胃排空的调控,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本文总结25例胃癌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胃瘫是指胃大部分切除后残胃瘫综合征(post 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也称功能型胃排空障碍,是指胃大部分切除后激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胃排空延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部分切除术后的并发症,胃瘫综合征国外发病率为5%~24%,国内为4.7%。胃瘫的主要临床特点为腹部手术后数日肛门曾恢复排气,胃肠减压解  相似文献   

14.
胃瘫是指以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胃癌及各种腹部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因其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故也称胃排空延迟症、胃弛缓症。术后胃瘫是指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胃排空延迟,是腹部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近年我院共收治胆道术后胃瘫2例,观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瘫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ost 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也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胃大部切除术后激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胃排空延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胃部分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病率为3%-4%,PGS也是腹部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术后胃瘫的正确治疗及护理是缩短病程、避免再次手术、顺利痊愈的重要措施。现就目前治疗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周坤  林耀东 《安徽医药》2013,34(1):42-43
目的探讨贲门部癌术后胃瘫的发病机制、诊治及改善预防措施。方法观测分析2000年12月至2010年4月贲门部癌手术中24例术后发生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胃瘫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并重点探讨管状胃、幽门成形术及营养支持对防治并发症的优势。结果所有24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贲门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原因多与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不当有关,术中精细操作、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和加强术后管理等措施对术后胃瘫综合征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腹部手术后胃瘫亦称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无胃流出道梗阻。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临床上易被误诊为吻合口狭窄或输出袢机械性梗阻而行再次手术,加重患者的损伤或残胃的排空障碍,延缓其恢复时间。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腹部术后胃瘫病  相似文献   

18.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PG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2年来手术治疗的98例胃大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与胃瘫发生有关有5个因素,即术前存在幽门梗阻,毕Ⅱ式远端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术后高血糖水平和围手术期低清(白)蛋白血症;而血清蛋白>30g/L是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PGS的保护因素。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上述因素可能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PGS的高危因素,在围手术期纠正或避免这些高危因素对防止PGS发生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几年9例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经手术后治愈.结论: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的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并不困难,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注重心理治疗的作用.对顽固性的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277例,术后出现PGS13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诱发因素.结果 年龄>70岁、术后高血糖水平,术后低蛋白血症,术后腹腔感染和术后使用镇痛泵是PGS的高危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对预防术后胃瘫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