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社会心理状态,从而为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MHD患者进行了社会心理问题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影响MHD患者心理因素:①社会的支持特别是家庭的支持至关重要。②与经济因素有关。③与患者的个性特征有关。④与患者了解透析方面医疗保健知识有关。结论MHD患者的治疗和生存质量存在着显著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医护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做好MHD患者的健康指导,维持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3个月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两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测试做出统计.结果 干预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对照组均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 健康宣教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黄骞  王强 《中国保健》2007,15(13):46-46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血液净化室长期规律血液透析患者42例,定期加做血液灌流(HP)20例,并与单纯性血液透析(HD)22例比较.结果HD+HP组在营养状况、社会回归、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率方面均优于HD组(P<0.05).结论应用HD+HP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曲振瑞  吕文艳 《现代保健》2012,(13):149-150
目的:探讨TTM 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0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 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常规护理,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实施TTM 干预;并在干预前和干预12 周后评估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在TTM 干预后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及总分在常规护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M 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维持性血性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终末期肾病患者多需要依赖透析生存或延缓生命,透析治疗的目的是延长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时间,减少病死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充分与否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充分血液透析可以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长期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影响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很多,如透析时间和频率、透析器及透析膜的类型、透析治疗时间、血透超滤量等,对透析充分性及中、小分子毒素清除均有影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评估方法以及对影响透析充分性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42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教育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教育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能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与症状困扰、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透析患者症状困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3所三甲医院血透中心的182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总体均分为(31.83±3.69)分。不同工作、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透析龄、透析次数、并发症患者希望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望量表3个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弱到强的正相关(r=0.309~0.840,P﹤0.01);与症状有无、症状困扰程度、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中到强度负相关(r=-0.619~-0.866,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为中等。症状困扰、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患者希望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比较肾移植术与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rase,ESRD)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95例ESRD患者根据治疗手段分为肾移植术组(n=60)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组(n=135),分别采用营养不良-炎症量表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对应治疗后,肾移植术组患者的TP、ALB、Hb及LDLC水平显著高于血液透析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的TIBC、TC及TG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肾移植术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的八个维度均显著高于血液透析组(P<0.01).结论 肾移植术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均显著优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  相似文献   

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因素分析及其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危险因素、死亡原因及防治时策。方法:对6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高龄、血透开始过晚、透析开始时即有严重并发症、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等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心、脑血管并发症、各种感染等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原因与平时存在的严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时其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将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胡留春 《中国保健》2008,16(4):167-168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由于其免疫功能受到损害,而同时血液净化是一种有创侵入性治疗操作和接触大量的生物不相容性材料,因此,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远高于普通人群.感染是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社会支持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应付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应付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2000年第六次中华医学会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肺结核诊断标准的76例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量表测评.以社会支持评分分组.社会支持总分〈35分为低社会支持组。〉45分为高社会支持组,比较两组老年应付问卷(WOCsl、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CL-BREF)评分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76例老年肺结核患者SSRS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因子评分分别为:(34.68±6.35)分,(17.08±5.92)分,(12.37±4.31)分,(7.17±2.39)分。其中〈35分者(低分组)28例;〉45分者(高分组)23例;35~45分者25例。社会支持高分组老年肺结核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显著高于社会支持低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社会支持程度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应付方式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患者采取积极地应付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社会支持与医学生生命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医学生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56名医学本科生的生命质量及社会支持进行评定,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总体健康、活力和精神健康3个维度呈正相关(0.164≤r≤0.384,P〈0.05或P〈0.01),与其他维度不相关(P〉0.05);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对精神健康和活力有一定的预测作用(β=0.204,β=0.388;β=0.168,β=0.699),主观支持对总体健康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β=0.321)。结论社会支持与医学生的生命质量有关,从而为如何提高医学生的生命质量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将14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健康教育。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情况。结果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58.2±18.1)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限制行为(20.6±3.2)等自我管理行为各因子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68.9±16.9)、生理职能(37.3±15.2)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限制行为(23.7±3.3)、管理行为(11.1±2.7)等自我管理行为各因子评分均高于自身干预前评分及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定时复诊、自我监测、饮食控制、合理用药、运动治疗等遵医行为形成率分别为78.6%、81.4%、82.9%、94.3%和68.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临床路径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现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cience research solutions,SSRS)对选定人群进行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的调查及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得分均低于一般人群(均有P〈0.05)。病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典型相关关系(F=7.48,P〈0.001)。反映生活质量的第一典型变量V1主要由心理健康和情绪角色限制决定;反映社会支持的第一典型变量W1主要由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决定。结论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差,社会支持水平低。病人获得的主观支持越多或对支持的利用度越高,则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越少或越低,则由情感问题所造成的职能限制越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苏州市社区8~10岁外来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并探讨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程灶火等编制的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苏州市枫桥社区外来人口家庭8~10岁儿童进行调查测评,并对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调查显示此年龄段内不同性别的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学习成绩、同伴关系、生活评价标准对儿少主观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P〈0.01),家庭关系对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影响较大(P<0.05)。结论:学习成绩越好,同伴关系越好,家庭关系越好,自我生活评价越好则总体满意度(得分)越高,儿童主观生活质量也高。而性别、家庭类型、家庭经济状况对其主观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以赋权增能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2例癫痫患者进行配对处理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以赋权增能理论为指导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在门诊复诊时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患者出院后3月再发作率均为4.91%;2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66.12±17.20)分和(63.50±19.3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入院时(P〈0.01);出院后6、12个月观察组再发作率为11.48%、39.34%;对照组再发作率为37.70%、67.21%(P〈0.05);出院后6、12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以赋权增能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可降低癫痫患者再发作率,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现状,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SF-36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问卷,整群抽取合肥市蜀山区25例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患者在SF-36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均低于常模,与健康人群在躯体功能(PF)、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以及精神健康(MH)等领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29.04±6.96,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P0.05),其中客观支持得分5.24±2.52,主观支持17.80±3.91,对支持的利用度6.00±2.33。情感职能与社会支持总分以及躯体功能与支持利用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人口学特征、疾病及相关因素、社会心理和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改善社会支持是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主观全面评定法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方法对116例MHD患者应用SGA方法进行营养评估,测定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MAMC)等人体测量学指标和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GA法的评定结果与年龄、透析时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MAMC、体质指数(BMI)、ALB、CRP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总蛋白、血清肌酐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节年龄、BMI后,SGA评分与CRP、ALB、MAMC仍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816、0.3368、0.6143,P〈0.05)。结论SGA法在我国MHD患者的营养评价中适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营养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PCI术后老年冠心病(CAD)患者147例,按照所在社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出院后转社区医疗组织管理,医院不再提供后续健康干预治疗;观察组出院后医院协同社区共同健康管理1年,比较两组患者在发生心脏事件方面的差异,并在统一指导语的前提下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焦虑(34±6VS41±7,t=2.714,P〈0.01)、抑郁心理评估分数(35±7VS41±8,t=2.572,P〈0.05)明显降低,躯体健康度(63±12VS59±11,t=5.935,P〈0.01)、心理健康度(64±14VS58±13,t=6.116,P〈0.01)、社会功能维系度(64±11VS58±10,t=6.157,P〈0.01)均好于对照组,但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物质生活维系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是老年PCI术后患者降低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切实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马健浩 《现代医院》2013,13(5):20-2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91例患者分成瑞舒伐他汀组及对照组,治疗开始时及30 d、3个月测量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在瑞舒伐他汀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从(163±53)mg/dl至(142±43)mg/dl(p<0.05);低密度脂蛋白从(90±39)mg/dl到(69±32)mg/dl(p<0.05);非HDL胆固醇从(121±46)mg/dl到(99±39)mg/dl(p<0.05);而高敏C反应蛋白在3个月后也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瑞舒伐他汀在降低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