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20例起病48h内应用脱水剂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及MRS评分,判断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近期预后。结果220例脑梗死病例中186(84.55%)例符合JNC-7高血压诊断标准,14(6.36%)例有近期预后差的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史与高SBP(P〈0.01)及高DBP(P〈0.001)相关,而且糖尿病史、意识障碍、病情重与近期预后差相关。但多因素分析示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高收缩压、高舒张压有近期预后差的趋势,但多因素分析示无显著性差异,可能卒中急性期高收缩压、高舒张压不是独立的近期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杜秀民  刘前  于春蕾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04-1405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急性期患者148例,其中脑梗死102例,脑出血46例;观察急性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并评估第30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增高者占86.50%,以后在无特殊降压措施下血压随时间逐渐下降,第7日与第1日比较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有明显下降。86.00%的脑卒中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首测180mmHg≤SBP〈220mmHg与SBP〈180mmHg组,第30日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增高,但增高的血压有自发下降的趋势;脑梗死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者占大多数;脑梗死急性期血压高低对近期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和血压影响。方法将181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9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变化,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40%,对照组总有效率72.2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TC、TG、LDL-C、HDL-C及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明显。结论天麻熄风口服液能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降低血压,促进脑梗死功能恢复,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臂踝指数(BAI)的影响因素,探讨其与中医脉象的关系。方法收集体检者244例,排除下肢动脉有闭塞者12例,根据baPWV分为正常组(87例)、轻度硬化组(63例)和硬化组(82例),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双侧的baPWV及BAI,同时记录体检者年龄、病史、血压、血脂、体质指数和脉象,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动脉弹性的因素及与中医脉象的相关性。结果 3组体检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压差随着baPWV值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水平及体质指数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PWV影响因素为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史,BAI影响因素为年龄、糖尿病史(P<0.05)。反映动脉硬度由弱到强的脉象(弱脉组、平脉组、弦脉组)双侧baPWV均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脉管的粗细相关的脉象(细脉组、平脉组)双侧BAI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史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baPWV、BAI与脉象表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高血压作为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已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因为无论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的升高均与脑血管病危险性呈线性关系。尤其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血压变化往往复杂多样,其血压升高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控制。故对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特点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正确认识急性期血压升高的意义与转归,及时发现和干预脑梗死急性期的血压变化,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减少靶器官损害。本文通过对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4例发病48 h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依病情予以抗凝、降纤、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及脑保护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硝酸甘油、钙离子拮抗剂、ACEI制剂等降压药物,使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以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计算总有效率。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过分追求药物降压至正常血压范围,可造成神经功能缺损增加,影响患者的预后。应权衡利弊,合理地调整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变化的规律,探讨分析脑梗死急性期进行降压治疗与患者7天预后的关系,为脑梗死急性期进行有效压的降压治疗,从而减少和降低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死亡、残疾几率风险的发生。方法:将16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82例和对照组83例。干预组进行降压治疗,使其24h内收缩压下降15%~20%,入院7天时血压稳定降至140/90mmHg(1mmHg=0.133kPa)以下水平,并且动态监测两组患者7天内的血压变化情况,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从入院到预后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死亡、残疾发生率。结果:两组入院7天后通过NIHSS评分呈明显降低趋势。干预组82例患者7天后与对照组83例患者进行比较,NIHSS评分、死亡和残疾发生率都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尽快对患者进行合理降压的干预,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并可明显降低预后7天内的死亡、致残风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62例(Ⅱ组)患者与2型糖尿病无脑梗死78例(Ⅰ组)进行回顾性分析。2组病例均记录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Ⅱ组收缩压、舒张压、2 h PG、TC、TG、LDL-C、HDL-C与Ⅰ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其余高血压患者在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高血压与无高血压患者在Ⅰ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FPG及脉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应强调综合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脑梗死的发生,达到有效降低糖尿病终点事件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6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d 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评价患者发病第1 日、第7 日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呈自然下降规律,第7 天与第l 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较高,有自发下降的趋势.合理控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金杯  范骏 《亚太传统医药》2012,8(4):158-159
目的:了解尿毒症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72例作为实验组,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进行基本资料收集,分别监测7天平均24h动态血压变化。结果:两组比较,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均值;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均值尿毒症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BP夜间下降率(d-nSBP)尿毒症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尿毒症患者夜间血压持续升高,昼夜节律变化不明显,24h平稳降压对于改善预后,减轻靶器官受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清尿酸(SU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急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脑梗死组,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标准按严重程度分成轻型(NIHSS评分0~3分)组、中型(NIHSS评分4~15分)组、重型(NIHSS评分15分以上)组;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81例作为对照组。测量所有受检者血压,并抽取晨起空腹6h以上静脉血送同一机构测定SUA、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差异性,比较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SUA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SUA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各指标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SBP、DBP、SUA、GLU、TC、TG、Apo B、FIB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Apo A1、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SUA水平分别为(476.47±47.16)μmol/L、(347.90±91.15)μmol/L、(250.69±75.66)μmol/L,重度组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UA水平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呈正相关(r=0.637,P<0.05)。在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10.430,95%CI(1.305,83.366),P<0.05]。结论SUA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直接影响急性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ISMN-SR)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9例ISH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35例口服ISMN-SR 40mg,B组34例口服吲哒帕胺2.5 mg,均每日1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用药后A组收缩压(SBP)显著下降(P<0.01),但舒张压(DBP)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SBP、DBP均有显著下降(P均<0.01)。2组比较,DBP与脉压(PP)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用药期间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ISMN-SR能降低ISH患者的SBP,而对DBP影响不大,从而使PP减少,有利于ISH患者的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13.
川芎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告川芎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220例的双盲对照研究。220例患者随机分为川芎组134例,低分子右旋糖酐组86例,根据神经功能和实际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川芎组总有效率为86.6%,低分子右旋糖酐组为62.8%,川芎对急性脑梗塞疗效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  相似文献   

14.
针药结合对脾虚证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脾虚证心功能的改变及针刺结合西洋参汤对脾虚证心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洋参组及针药结合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西洋参组、针药结合组用偏食法建立脾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西洋参组给予西洋参汤灌胃;针药结合组针刺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平补平泻法捻转行针1min,留针20min,每日1次,并给予西洋参汤1ml/100g灌胃。治疗10d后,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内压(LVP)、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输出量(CO)。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针药结合组、西洋参组的HR、SBP、DBP、CO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虚动物HR、SBP、DBP、CO均下降,西洋参和针药结合对其具有调节作用,使其接近正常水平,该结果为临床治疗脾虚证心功能改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出廊急性期患者在急性早期和急性晚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急性早期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凶险,预后差,死亡率高,应以基础护理及药物治疗观察为主;急性晚期病情常隐匿,预后较好,护理的关键在预防,饮食护理与心理护理较为重要。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并上消化道出血应根据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不同采取分层护理叮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波动规律及范围。方法选择我院近2年收治的6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均值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各时间点上的平均SBP与DBP均高于正常老年人组。结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中定期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时发现具有潜在危险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西川 《世界中医药》2013,8(6):642-643
目的:回顾性调查加用步长脑心通对老年人群冠心病及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及康复疗效观察。方法:选择90例80岁以上已确认急性非ST段上抬心肌梗死及急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冠心病占32例,脑梗死占58例(其中有24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60例初发患者从住院当天至1周开始加服脑心通1.6g,每日3次,连续服用24个月。另30例为再发病(在出院后1~12个月内不同程度再发脑梗死和或心肌梗死)后均在常规治疗下给予加服脑心通。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有心电图、血脂、肝肾功能、血糖、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头颅CT、运动耐量检查(症状改善)检查及对比;再发病率、再住院率、严重致残率、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学对照。结果:坚持早期加服脑心通组心脑血管病的血脂达标水平、运动耐量、症状改善、预后及康复明显优于未加用组。并且也明显优于晚用(再发病后加服)脑心通组;再发病率、再住院率、死亡率明显低于晚用组。结论:及早加服脑心通可使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病急性期恢复加快,预后更好,能加快康复,且再发病率、再住院率、死亡率更低。  相似文献   

18.
针刺颅骨缝加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CI)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60例早期CI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B组采用CI早期常规药物治法,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颅针治疗.结果:A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较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较B组下降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颅针加药物改善临床神经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②CI早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与血浆GMP-140水平呈中度正相关,表明血浆GMP-140水平可作为CI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老年"三高症"患者血压、血脂和血糖的影响。方法:将"三高症"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健步走(健身操)联合太极拳的干预方法。干预6个月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血压、血脂和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经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患者FPG、2 h PG、SBP和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经干预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干预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TC、TG和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干预能够较好控制"三高症"患者的血压,稳定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