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18F-FDG PET/CT的显像特点及NSCLC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18F-FDG摄取间的关系。 方法 对40例NSCLC患者(NSCLC组)和15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于术前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全身PET/CT显像检查,术后取肿瘤组织行VEGF免疫组化检测。采用Mattern半定量分析方法,对肿瘤组织的VEGF表达进行总评分。测定标准化摄取值(SUV),分别对肺部良恶性病变和不同病理类型NSCLC的SUV进行比较;并对肺部良恶性病变的VEGF表达进行评分,分析NSCLC组织VEGF表达评分与SUV的相关性。 结果 NSCLC组肿瘤SUV(5.03±2.89)明显高于良性组(2.05±0.63,P<0.05);不同病理类型NSCLC的SU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cm与≥4 cm肿瘤间SU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瘤与鳞癌、腺癌VEGF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SCLC组织VEGF表达与SUV相关(r=0.478,P<0.01)。术后6个月内18例患者接受PET/CT复查,7例NSCLC 复发,其VEGF评分明显高于11例肿瘤未复发者(P<0.05)。 结论 测定SUV对于预测NSCLC肿瘤血管增生状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评估治疗前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31例确诊的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1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中位SUVmax为12.7(4.4~2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症状、KPI、治疗模式、SUVmax与鼻腔NK/T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SUVmax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8)。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的SUVmax能够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观察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测量肿瘤最大径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良、恶性肿瘤最大径及SUVmax差异。结果 恶性肿瘤18例,17例形态不规则,14例边界不清,11例18F-FDG 摄取不均匀,2例可见远处转移;良性肿瘤14例,13例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均清晰,11例18F-FDG摄取均匀,1例神经鞘瘤及1例畸胎瘤18F-FDG无摄取。恶性肿瘤SUVmax(11.93±7.01)明显高于良性肿瘤(3.66±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03,P<0.001);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最大径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3.287,P=0.001)。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肝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常规影像(超声、增强CT和MRI)及PET/CT资料,病灶18F-FDG浓集水平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为诊断恶性标准。结果 108例肝脏肿瘤各种影像检查共检出194个病灶,70个肝细胞癌病灶18F-FDG PET/CT发现34个,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4.95±3.86;23个胆管细胞癌病灶PET/CT发现22个,SUVmax为7.65±3.88;101个肝内转移瘤病灶PET/CT发现97个,SUVmax为9.65±5.34。18F-FDG PET/CT对肝转移瘤和胆管细胞癌的阳性检出率(96.04%和95.65%)均高于肝细胞癌(4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转移瘤与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之间SUVmax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原发肿瘤来源的肝转移灶的SUV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7,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的病灶检出率不同,病灶的SUVmax值亦存在差异;在肝脏肿瘤诊断与分期时需科学合理应用18F-FDG PET/CT。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前纵隔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前纵隔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CT资料。28例中,侵袭性胸腺瘤6例,胸腺癌8例,淋巴瘤12例,精原细胞瘤2例。观察不同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测量肿瘤最大径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及淋巴瘤患者肿瘤最大径及SUVmax差异。结果 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及精原细胞瘤18F-FDG PET/CT见前纵隔内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物。淋巴瘤18F-FDG PET/CT见前纵隔内多个结节融合成团块状肿物,密度均匀。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和淋巴瘤间肿瘤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6);胸腺癌和淋巴瘤SUVmax(11.54±3.79、14.11±4.34)高于侵袭性胸腺瘤(4.87±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胸腺癌与淋巴瘤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结论 前纵隔肿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中联合放射性摄取程度、形态及双时相显像标准摄取值(SUV)改变情况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诊确诊的SPN患者18F-FDG PET/CT资料。根据SPN放射性摄取程度、形态及双时相显像SUV改变情况制定诊断标准,比较该标准与“2.5标准”(早期显像SUVmax≥2.5诊断为恶性)诊断恶性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按本组标准和“2.5标准”18F-FDG PET诊断恶性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42/49)、72.73%(8/11)、83.33%(50/60)、93.33%(42/45)、53.33%(8/15)和51.92%(27/52)、75.00%(9/12)、56.25%(36/64)、90.00%(27/30)、26.47%(9/34),灵敏度和准确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8F-FDG PET中,联合放射性摄取程度、形态及双时相显像SUV改变情况制定诊断标准可提高鉴别诊断SPN良恶性的准确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18F-FDG PET/CT观察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肝脏葡萄糖代谢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炎组)、3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31例肝功能正常者(对照组)的18F-FDG PET/CT资料。比较肝炎组、肝硬化组及对照组全肝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全肝体积(HV)及全肝糖酵解值(GHG)的差异。结果 3组间全肝SUVmean及G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肝硬化组SUVmean及GHG低于肝炎组(P均< 0.001)及对照组(P=0.012、0.014),肝炎组SUVmean及GHG高于对照组(P=0.042、0.046)。3组间H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指标全肝SUVmean及GHG可有效反映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肝脏葡萄糖代谢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确诊的NB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均行18F-FDG PET/CT检查,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采用秩和检验比较治疗前组及治疗后组SUVmax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病灶SUVmax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18F-FDG PET/CT及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进行分期:8例治疗前患儿中Ⅱ期1例、Ⅲ期3例、Ⅳ期4例;12例治疗后患儿中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9例。治疗前组、治疗后组NB患儿瘤体SUVmax分别为4.73±1.43、1.64±0.67(W=78.500,P<0.001)。20例患儿NSE为(70.92±85.61)ng/ml,SUVmax为2.88±1.85,二者呈正相关(r=0.699,P<0.05)。结论 18F-FDG PET/CT可辅助对NB患儿进行临床分期、监测化疗前后瘤体性质、并判断合适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清VEGF水平与18F-FDG 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NSCLC患者(NSCLC组,包括鳞癌19例、腺癌19例、肺泡癌2例)、2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行全身PET/CT显像检查和血清VEGF检测,同时检测2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VEGF水平。分别比较3组及NSCLC组内鳞癌、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分析血清VEGF水平与肿块SUV的相关性,观察 PET/CT T分期、N分期和M分期NSCLC与血清VEGF水平的关系。结果 NSCLC组血清VEGF水平为(600.27±324.73)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6.75±109.85 pg/ml]和良性组[(290.55±144.90)pg/ml,P<0.05] 。NSCLC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肿块SUV呈正相关(r=0.609,P<0.01)。PET/CT T1期与T3期和T4期、T2期与T4期NSCLC、肿块SUV≥2.5和SUV<2.5、有无远处转移者之间血清VEG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通过检测NSCLC患者血清VEGF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临床分期,并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淋巴瘤初始分期中评估脾脏受累的最佳方法。方法 回顾59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初始分期的18F-FDG PET/CT结果,采用脾脏肋单元计数(简称肋单元)、脾指数、脾内结节灶、脾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目测脾内18F-FDG高摄取(简称PET目测法)评估脾脏是否受累,并与随访确诊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59例中,最终确诊初始分期中21例脾脏受累(阳性组),38例无脾脏受累(阴性组),两组肋单元(t=4.670,P<0.0001)、脾指数(t=4.688,P=0.0001)及SUVmaxt=4.971,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脾结节发生率和PET目测法明显高于阴性组(χ2=23.395、54.750,P均<0.0001)。根据肋单元、脾结节、脾指数、SUVmax、PET目测法评估脾脏受累的Kappa值分别为0.494、0.596、0.704、0.787、0.963。结论 淋巴瘤治疗前初始分期中,目测脾内存在局灶性或弥漫性异常18F-FDG高摄取是评估脾脏受累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对65例SPN病人分别在注药后1 h和2~3 h进行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的早期显像标准摄取值(SUV)、延迟显像SUV、滞留指数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证实恶性36例、良性29例,其中良性结节包括炎性假瘤13例,结核球12例,硬化性血管瘤2例,肺腺瘤1例,隐球菌感染1例;恶性结节中包括10例磨玻璃结节。良性组、恶性组的早期显像SUV、延迟显像SUV、滞留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移性肾脏肿瘤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9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4例肾脏转移瘤。用勾画感兴趣区(ROI)法测量病灶的SUVmax,同时测量病变的大小及CT值。结果:14例患者中,共计18个病灶,其中左肾单发5例,右肾单发6例,双肾单发2例,右肾2处转移灶、左肾1处转移灶1例。结节状弥漫性高摄取病灶11个,环形高摄取病灶6个,弧形高摄取病灶1个,SUVmax(4.3~21.5),平均值11.6±5.5。等密度灶8个,低密度灶7个,高密度灶3个,CT值范围15.0~35.0 HU,平均CT值(27.9±5.2)HU,病灶最大径范围1.1~7.2 cm,最大径平均值(3.3±1.6)cm。结论 :肾脏转移瘤在18F-FDG PET/CT显像有一定特点,18FFDG PET/CT对其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外病变在PET/CT诊断胰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因胰腺病变行PET/CT检查的病例,男52例,女21例,年龄30~78岁。手术(18例)、剖腹探查(4例)、细针穿刺(25例)和影像及临床随访(28例)证实恶性47例,良性26例,随访时间为6~17个月。初始诊断仅根据PET/CT所示胰腺原发病变的SUV值和CT征象,并将拟诊为恶性者分为肯定恶性和可疑恶性,胰腺外病变分为转移性和非转移病变,根据胰腺外病变对原发病变的诊断进行修正。分别统计胰腺外病变修正前后PET/CT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PET/CT发现29例有胰腺外病变,26例为转移性病变,3例为非转移性病变,并对21例的诊断进行修正,修正前后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0%、69.2%、78.0%、83.0%、69.2%和93.6%、76.9%、87.7%、88.0%、87.0%。修正后PET/CT的6例假阳性中,3例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论:胰腺外病变,特别是转移性病变,提高了PET/CT诊断胰腺癌的准确性。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修正后PET/CT假阳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背景:既往国内外研究中,主要针对肿瘤患者体内葡萄糖的摄取情况,而关于正常人在空腹状态下不同器官对葡萄糖的摄取作用研究很少。目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观察健康人在空腹状态下不同器官对18F脱氧葡萄糖的摄取情况,分析空腹时脑、肝、肾、心脏和骨骼肌组织在糖代谢中的相关性。方法:31例健康成年人空腹抽血测肝肾功能、血糖和血脂,并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检查,测脑、心脏、肝、肾脏和骨骼肌的18F脱氧葡萄糖的平均标准摄入值以及最大标准摄入值。结果与结论:空腹时脑皮质18F脱氧葡萄糖的平均标准摄入值约是心脏和肾脏的两三倍,是肝脏的4倍左右,是骨骼肌的15倍。肝脏平均标准摄入值与肾脏和骨骼肌的平均标准摄入值呈显著正相关(r=0.406,0.391,P=0.023,0.030),但肝脏的平均标准摄入值与心和脑的平均标准摄入值无相关性。结果提示空腹状态下脑组织对葡萄糖摄取最多,骨骼肌最少,心脏、肝脏和肾脏居中;空腹状态下肝脏与肾脏和骨骼肌之间对葡萄糖的代谢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18F-FDG显像在管理经治肺癌患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 PET显像在诊断、治疗经治肺癌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92例经治肺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显像及CT检查,检查后随访6~48个月,将未发生死亡及转移患者的标准摄取值(SUV)与其余患者相比较;分析患者SUV与其生存状况.结果对于经治肺癌患者,18F-FDG PET在诊断敏感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上均明显优于CT;未发生死亡及转移患者SUV小于其余患者;患者生存状况与其SUV大小具有相关性.结论 18F-FDG PET显像在监测肺癌治疗后患者病情及治疗计划制定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8F-FDG PET显像在肺癌治疗效果评价中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肺癌治疗中对肺癌放化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对22例肺癌患者在放化疗前后进行18F-FDG PET显像,观察肺部病灶治疗前后图像和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变化,并进行临床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结果,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4例,进展3例;随访观察与PET显像结果一致。结论:18F-FDG PET显像能及时反映肺癌放化疗效果,对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与探讨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几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与差异。  方法  回顾分析32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及头部增强MRI影像资料,分析18F-FDG PET/CT联合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联合头部增强MRI对肺癌分期的影响;比较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头部增强MRI 3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价值;比较18F-FDG PET/CT与头部增强MRI,肺癌脑转移瘤漏诊组与未漏诊组囊变、水肿表现的差异。  结果  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这两种组合检查方法在检出肺癌脑转移瘤方面,对肺癌分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58,P < 0.01);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头部增强MRI三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率分别为7.34%、12.23%、19.88%;3种检查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67,P < 0.01);肺癌脑转移瘤18F-FDG PET/CT与MRI比较漏诊组与未漏诊组发生囊变、水肿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7,P > 0.05;χ2=0.023,P > 0.05);漏诊组、未漏诊组出现囊变率为31.70%(13/41)、41.67%(10/24);漏诊组、未漏诊组出现水肿率为56.09%(23/41)、54.17%(13/24)。  结论  18F-FDG PET/CT+头部增强CT、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检查均能够提高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对精确判断肺癌分期,掌握脑转移瘤详细情况,降低脑转移瘤的漏诊率有重要作用,检出价值最高的是18F-FDG PET/CT+头部增强MRI联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肺转移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 ,以期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方法 对68例肿瘤患者肺转移灶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8例CT显示阳性病例中,PET显示阳性18例,部分阳性27例,总阳性率为66.18%;阴性23例,占33.82%.CT发现病灶数目575个,PET显示194个,PET检出率为33.74%.FDG有无摄取以及摄取的程度与转移灶大小有明显关系,与原发肿瘤的来源无关.随着病灶增大,PET阳性率和SUV值均明显增高. 结论 18F-FDG PET对肺转移瘤、尤其是单个转移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肺部肿瘤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对167例肺部肿瘤患者行18F.FDGPET/CT检查后,测量标准摄取值(SUV),病灶区SUVI〉2.5为阳性。分别按照CT和PET/CT的检测结果对肿瘤进行TNM分期,组织5名以上放疗科不同年资医师利用CMS治疗计划系统图像融合软件,分别在CT和PET/CT三维图像上独立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rossTumorVolume,GTVCT和GTVPET/CT),得到患者GTV的体积值和变异系数。结果经PET/CT检查后,19.8%(33/167)的患者肿瘤的TNM分期发生了改变,167例患者CT和PET/CT检查的GTV结果均不相同。结论PET/CT可改变肺部肿瘤临床TNM分期,使放疗科不同年资医师勾画GTV的差异明显减小,进而使肺癌患者整个治疗计划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成人Still病(Adult-onset still disease,AOSD)中的表现及其评估疾病活动度的作用。方法:选取确诊为AOSD并进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4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和PET/CT特点,分析AOSD患者的骨髓、脾脏、淋巴结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强度与实验室指标、系统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OSD的18F-FDG摄取主要发生于骨髓(100%,SUV强度:2.00±0.66)、脾(96%,SUV强度:1.70±0.54)及淋巴结(98%,SUV强度:2.67±1.38),此外18F-FDG摄取还可发生于心包、胸膜、咽部、颌下腺、腮腺、甲状腺、皮肤、关节、食管、贲门部位。骨髓SUV强度与疾病系统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百分数显著相关(r=0.445、0.376、0.323、0.439、0.524,P<0.05)。脾脏SUV强度与疾病系统评分、乳酸脱氢酶显著相关(r=0.424、0.347,P<0.05)。淋巴结SUV强度与疾病系统评分显著相关(r=0.356,P<0.05)。结论:AOSD在18F-FDG PET/CT上主要表现为骨髓、脾脏及淋巴结的FDG高摄取,18F-FDG PET/CT有助于监测疾病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