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掌握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相关因素,明确围产期保健重点及制定相应的保健措施。方法对2005~2008年长治市郊区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围产儿死亡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围产儿死亡率为16.23‰,2005~2008年死亡率分别为20.89‰、17.27‰、12.70‰和13.45‰,呈下降趋势;在死亡时间分布上,早期新生儿死亡占多数。前5位死因依次为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早产及低体质量、脐带因素、胎盘因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孕产妇系统管理,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防治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我院108例围产儿死亡的一般情况、死因分布、孕妇受教育程度和产前检查情况。结果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1.09%,其中死胎占75.00%,死产占8.33%,新生儿死亡16.67%,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为胎儿畸形、胎盘因素、脐带因素,围产儿死亡病例中,孕妇文化程度越低,围产儿死亡率越高,初中及以下孕妇占72.22%;超过90%的孕妇没有接受定期产检。结论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加大围产期保健宣传的力度和广度、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3.
南京鼓楼医院15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南京鼓楼医院15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其变迁,以提高国产期医疗质量。方法:按照围产期标准,对我院近15年间死亡国产儿518例进行回顾分析,以1988--1992年、1993--1997年和1998--2002年分三个时间段,比较国产儿死亡情况及相关因素的变化。结果:15年间围产儿死亡率、死胎、死产率以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国产儿死亡的主要相关因素是早产、妊娠并发症、胎儿畸形。结论:加强围产保健宣教,加强孕期监护。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是降低国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江苏省溧阳市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以针对产妇和政策提出相关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7年8月到溧阳市人民医院就诊产妇发生围产儿死亡事件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6.80‰,35岁以上高龄产妇的围产儿死亡率高达19.02‰,是总的围产儿死亡率的近3倍,34例围产儿死因顺位分别为脐带因素(25.53%)、胎盘因素(14.71%)、畸形(14.71%).结论本市围产儿死亡率相较省内平均水平仍然较高,针对受教育水平低下和二胎产检意识薄弱情况,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需加强孕期保健意识及孕期常识,落实产前检查与高危管理,尤其要预防糖尿病、妊高征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围产儿死亡报告制度,开展围产儿死亡监测工作,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出相关干预措施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5.
围产儿死亡与胎儿畸形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儿畸形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28例围产儿死亡与胎儿畸形的相关关系。结果:328例围产儿死亡病例有114例畸形儿,畸形累计252畸形,以心血管系统畸形占首位,致死性畸形76例。结论:胎儿畸形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重视胎儿畸形发生的原因,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及处理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以提高围产保健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173例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导致死胎死产的主要原因是脐带因素、畸形和胎盘异常,导致早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早产及低体重、窒息和畸形。结论: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及产前筛查,提高围产保健及产科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安阳市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更好地开展围产期保健工作。方法:对安阳市1996~2000年169例围产儿死亡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为先天畸形、新生儿疾病、母亲因素。其中68例为可以避免死亡和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占围产儿死亡总数的40.24%。结论: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改善社会环境,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和优生意识可以有效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提出加强孕期保健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5~2009年房山区在院分娩的98例围产儿死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房山区在院分娩的围产儿死亡共98例,其中死胎50例(占51.02%);死产18例(占18.37%);早期新生儿死亡30例(占30.61%)。其中围产儿死亡原因中胎、婴儿因素以胎儿畸形、早产、脐带因素、新生儿窒息为主;孕产妇因素以妊娠高血压病、胎盘因素为主;两者皆有是羊水量异常并胎儿因素为主。影响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有:孕产妇的文化素质、孕期接受围生期保健次数和医疗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结论①加强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孕产妇文化素质及自我保健意识,自觉接受围生期保健;②开展优生优育咨询,提高孕期监测质量和宫内诊断技术,减少孕足28周畸形儿的治疗性引产数;③提高医疗保健人员诊疗技术水平,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严格遵守高危妊娠转诊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围产儿死亡率是国际通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及医疗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先进国家或地区一般低于1%。本文对我院1997年2006年围产儿死亡情况、早期新生儿的死亡原因以及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同产期保健工作,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169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及围产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阳市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更好地开展围产期保健工作,方法:对安阳市1996-2000年169例围产儿死亡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为先天畸形,新生儿疾病,母亲因素,其中68例为可以避免死亡和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占围产儿死亡总数的40.24%,结论: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改善社会环境,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和优生意识可以有效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温州市围产儿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项瓯 《疾病监测》2010,25(2):162-164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流动与当地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发生情况。方法按照浙江省围产儿死亡监测方案,由产科医师或新生儿科医师填写《围产儿死亡个案表》,每季度收集核对数据资料后,按月填写《监测医院分娩情况季报表》,对2006-2008年的数据资料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动与当地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显著。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当地户籍人口;当地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中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较高,而流动人口中胎儿因素及胎盘因素比例较高。结论3年来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应加强宣教,提高流动人口保健意识,增加流动人口系统产检覆盖率,尽量避免早产低体重、胎盘早剥的发生,以降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项瓯 《疾病监测》2019,34(2):171-174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围产儿死亡发生情况,分析死亡原因,提出有效应对措施。方法按照浙江省围产儿死亡监测方案,由产科医师或新生儿科医师填写围产儿死亡个案表,分娩机构按月填报《监测医院分娩情况季报表》,对2007 — 2016年的数据资料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围产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201.174,P=0.000);除了2008年外,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人口(P<0.05);出生缺陷、死因不详、早产、新生儿窒息及妊娠高血压疾病分别位居围产儿死亡前5位。结论2007 — 2016年温州市围产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出生缺陷位居围产儿死因首位,早产是早期新生儿死亡最主要的死因。 应加强出生缺陷防控,减少出生缺陷引起的围产儿死亡;完善孕产期保健管理,避免妊娠合并症、早产等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夏金兰 《疾病监测》2009,24(11):891-892
目的了解2004-2008年贵州省独山县住院死亡病例的死因模式。方法对独山县人民医院2004-2008年296例死亡病例进行根本死因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死亡病例占同期出院病例(39 465例)的0.75%;男性死亡193例,女性103例,男女性别比为1.87∶1;5岁以下69例(23.31%),其中新生儿34例(占5岁以下的49.28%);5~19岁25例(8.45%);20~49岁96例(32.43%);50~69岁59例(19.93%);70岁以上47例(15.88%)。根本病因以伤害而死亡的人数位居各系统疾病死亡之首,其次是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起源于围生期某些情况、循环系统疾病等。结论伤害对人类健康影响日益突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逐年增多,呼吸系统疾病、起源于围生期某些情况不可忽视,针对住院死亡主要成因,积极开展伤害防范、慢性病三级预防、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和提高新生儿疾病诊治水平,是当地当前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全国2008 - 2010年手足口病死亡水平和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治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下载2008 - 2010年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近3年全国手足口病死亡水平和死亡病例呈明显上升趋势,2010年死亡人数定基比高达718%,3年间均为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亡病例的特征为发病到死亡时间中位数为3 d、死亡病例年龄小于未死亡病例、确诊时间长于未死亡病例、实验室诊断比例高于未死亡病例。死亡病例多发生在0~2岁,发生高峰集中在4-7月。全国连续3年报告死亡病例较多的省为广东、河北;连续2年报告死亡率较高的省(自治区)为海南、广西。 结论 我国手足口病死亡水平和死亡病例上升趋势的遏制有赖于防控措施的全面落实。及时就医、缩短确诊时间可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15.
熊钰  刘跃晖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309-2310
【目的】通过对2004-2008年医院中老年住院病人死因动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探讨影响医院住院病人的主要死因,为控制相关疾病、科学制定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B/T14396—2001疾病分类与代码。本文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11.0。【结果】中老年住院病人2004~2008年累计死亡1014人,年均病死率为1.28%,病死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男性总死亡人580(57.19%),女性总死亡人434(42.80%)。按各类死因排列,前6位死亡原因依次为:肿瘤、外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前3位死因的死亡构成比分别为26.42%、25.14%、10.65%。【结论】肿瘤、外伤、循环系统疾病是中老年住院病人前三位死因,死因分析有助于明确进一步加强医院相应专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邵瑜  韩萍 《疾病监测》2015,30(4):325-328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08-2014年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和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调整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2008-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统计描述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海淀区2014年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67、2.36和2.92,较2008年分别下降了24.77%、26.48%和13.10%.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Z=-2.23,-2.27, P=0.0261,0.0230).2014年海淀区5岁以下儿童前5位死因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出生窒息和意外窒息,较2008年死因顺位有所变化.出生窒息死亡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Z=-2.75,P=0.0059),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肺炎死亡率因呈现反复,无下降趋势(Z=1.22,-1.60,-0.10,-0.34,P=0.2219,0.1093,0.9172,0.7329). 结论 2008-2014年海淀区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为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应基于死因顺位的变化,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抓好产儿科合作,强化围产保健.  相似文献   

17.
18.
笔将该院产科1998年1月-2000年9月死亡的围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计数各因素的构成比,结果显示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与原因产儿及孕两方面的因素有关。围产儿方面主要包括孕周、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因素:孕妇方面主要包括胎膜早破、宫内窘迫、脐带因素、分娩因素。围生儿死亡与以上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 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