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补肾通痹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2.5%和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排毒旭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6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6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运用排毒旭痹汤治疗;对照组用甲氨蝶呤和吲哚美辛治疗,1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为81.1%,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毒旭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李松伟 《中医药学刊》2006,24(9):1738-1739
目的:观察中药三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从免疫学方向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减三痹汤与常规西药联用)31例,对照组(单纯西药)30例,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与体征的改善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血小板下降幅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三痹汤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损伤,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蠲痹通络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方蠲痹通络饮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对实验对象的临床症状变化、相关血液学指标等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改善、指标转阴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蠲痹通络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通蠲痹汤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S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组给予温通蠲痹汤口服,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动态心电图ST段压低持续时间和sT段压低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T段压低持续时间明显缩短,sT段压低次数明显减少(P〈0.01),且治疗组两者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通蠲痹汤治疗SMI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三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59例RA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应用三痹汤治疗,对照组应用雷公藤多甙片为主治疗,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止痛及消肿起效时间。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66.7%,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组止痛及消肿起效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关节疼痛复发率治疗组也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三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与研究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抗风湿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蠲痹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服药1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1%,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蠲痹汤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疗效显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蠲痹伸筋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所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在口服甲氨蝶呤片的基础上加服蠲痹伸筋汤治疗;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坚持治疗3个疗程,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积分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体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第4周和第12周的症状体征积分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伸筋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50例服用通痹汤、对照组20例服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无毒副反应.结论: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热错杂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张连平 《新中医》2012,(5):105-106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蠲痹汤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推拿组(对照组)和针灸配合蠲痹汤组(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和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蠲痹汤治疗。2组均以10天为1疗程,3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对照组为69.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蠲痹汤治疗颈椎病作用迅速、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是临床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探讨肝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会引起人们的情志变化,本文利用中医的基本观点和肝的特性,探讨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多种脏器疾病发生的机理,详细探讨肝郁的各种影响提出治疗要兼顾情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