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早期病理学特点是股骨头内微循环障碍,而高压氧(HBO)已被证实对改善组织器官的微循环有确切的疗效[1].但是,HBO早期干预治疗SANFH缺少组织学与影像学的深入研究和详尽报道.  相似文献   

2.
糖皮质激素的不规范使用致使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基于三大组学(蛋白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探究SANFH中医"证"的分子学机制,已取得初步成果,但研究尚不够系统和完善。笔者查阅最近几年相关文献,将SANFH中医"证"的三大组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中医药治疗SANFH的前景,以期更好地指导科研与临床。  相似文献   

3.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是骨科难治性疾病之一,病情通常进展迅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目前,非手术治疗及各种手术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但各有利弊,对治疗的选择尚存争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干细胞和外泌体也被加入到SANFH治疗策略中,其效果令人期待。该文对SANFH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糖皮质激素被广泛用以抑制炎症和治疗各种炎症介导的疾病,能够深刻影响疾病进程,改善疾病症状并缩短病程[1]。然而,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很多严重并发症,其中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ANFH)是最常见的激素性骨坏死并发症。SANFH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股骨头局部血液供应受损导致骨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和骨小梁断裂,继而发生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2]。关于SANFH的发病机制有多种理论,包括细胞的自噬与凋亡、骨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异常、骨内高压和基因多态性等[3]。然而,SANFH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有研究结果表明,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一种形式———细胞自噬与凋亡的部分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SANFH样本中过度表达[4]。PCD在SANFH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PCD是一个由特定基因介导并调控的细胞(自发...  相似文献   

5.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SANFH)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不当,导致股骨头内部血液供给系统受损以及骨细胞和骨髓各组织成分的死亡,进而可能导致股骨头结构的改变、股骨头塌陷和关节功能的障碍。由于股骨头经常塌陷和髋关节功能障碍,成人SANFH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骨科疾病。最终,患者需要全髋关节置换术,这将会严重降低患者日常生活的质量。然而,该病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干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广泛深入研究,人们正在研究SANFH的确切发病机制,并探索更多新的治疗方法。这篇综述讨论了关于SANFH发病机制的几种主要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6.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清中TNF-α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SANF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 4只日本大耳白兔被随机等分为 2组。造模组肌注醋酸泼尼松龙 (0 .3 2mg·kg-1·d-1) 8周 ,分别在第 6周、第 8周各处死每组动物 2只 ,8周后采血应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两组动物血清中TNF α水平。结果 :造模组TNF α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 (P <0 .0 0 1)。结论 :TNF α的升高可能是SANFH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生素E防治大鼠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ANFH)的可能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24只。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模型组及干预组采用脂多糖联合激素法制备SANFH模型,干预组在注射激素的同时每天肌肉注射维生素E 40 mg/kg,连续7 d。末次激素注射后2、4、8周取股骨头,HE染色观察骨坏死发生情况,计算空骨陷窝率;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观察胱天蛋白酶9(Caspase-9)、Caspase-3、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组织学观察示,干预组空骨陷窝率仅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细胞凋亡指数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P<0.05),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观察示,干预组各时间点Cyt-c、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8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E可通过减轻线粒体依赖性骨细胞凋亡来延缓大鼠早期SANFH病程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E防治大鼠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ANFH)的可能性及作用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24只。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模型组及干预组采用脂多糖联合激素法制备SANFH模型,干预组在注射激素的同时每天肌肉注射维生素E 40 mg/kg,连续7 d。末次激素注射后2、4、8周取股骨头,HE染色观察骨坏死发生情况,计算空骨陷窝率;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观察胱天蛋白酶9(Caspase-9)、Caspase-3、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组织学观察示,干预组空骨陷窝率仅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细胞凋亡指数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P0.05),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观察示,干预组各时间点Cyt-c、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8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E可通过减轻线粒体依赖性骨细胞凋亡来延缓大鼠早期SANFH病程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量的糖皮质激素使用导致股骨头中骨代谢及稳态失衡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机制之一。细胞焦亡关键因子NLRP3炎性小体在SANFH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NLRP3炎性小体的结构,激活途径和调控机制,以及NLRP3炎性小体和下游炎性因子IL-1β、IL-18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机制,将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靶点。该文对NLRP3炎性小体在骨代谢及稳态中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综述,系统阐述NLRP3炎性小体与SANFH成骨和破骨分化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平 《骨科》2011,2(3):169-170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stera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ANFH)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表明[1],SANFH的发生与凝血功能异常有关,有凝血倾向和低纤溶能力的人群,骨坏死的发生率高于常人。在高凝低纤溶的基础上,当受到某些外在因素的刺激后,易诱发血管内凝血致局部血供障碍。本文就高凝低纤溶状态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8.
19.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