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血管瘤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血管瘤的X线表坎特点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对发生于脊柱、颅骨、长管状骨、肋骨、肩胛骨共15例进行X光摄片、结果:骨血管瘤的基本X线表现是:椎体为栅栏状或网眼状、颅骨为放射状、长管状骨为泡沫状等改变。结论:骨血管瘤发生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部位骨关节结核的X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多部位骨关节结核的X线表现 ,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  5例均经病理证实 ,男 1例 ,女 4例 ,年龄15~ 5 6岁。均拍摄病变部位X线平片 ,其中 1例行椎管造影术 ,2例行局部活检术 ,3例行局部病灶清除术。结果  5例病例均累及多个部位 ,3~ 5个不等 ,其中同时累及长管状骨和短管状骨 3例 ,累及扁骨和椎体 1例 ,累及长管状骨、扁骨和椎体 1例。 3例同时累及长管状骨和短管状骨者为同侧发病 ,而同时累及扁骨和椎体者 2例为双侧发病。X线平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区 ,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部分边缘硬化 ,伴周围软组织肿胀。结论 多部位骨关节结核累及的部位多 ,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有一定的特点 ,但确诊需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管状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评价X线平片、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非管状骨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11例行CT扫描,8例行MRI检查.结果 大部分病变表现具有长管状骨病变的特征,但也有其自身特点.其中膨胀性囊性骨质破坏8例,溶骨性骨质破坏9例,偏心性邻关节生长5例,形成软组织肿块4例,有硬化边1例.结论 X线平片可作为诊断非管状骨骨巨细胞瘤的初步筛选方法,CT和MRI可为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的X线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的X线、CT表现。方法 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7例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的X线、CT表现 ,并联系临床表现、手术、病理所见进行观察。结果 发病部位 :椎骨 5 1.9% ,管状骨 3 3 .3 % ;骨质改变 :骨质破坏为主85 .7% ,骨质硬化为主 7% ;骨膜反应仅见 4例且轻微 ;病灶多发 1例。结论 X线及CT发现椎骨与管状骨骨干的溶骨性恶性病变及软组织肿块应考虑骨淋巴瘤的可能 ,但病变缺乏特征性。  相似文献   

5.
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34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告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34例。影像表现复杂,缺乏长管状骨巨细胞瘤X 线特征.本文着重讨论了脊柱、短、扁骨和不规则骨巨细胞瘤X 线表现及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颌骨外特别是长管状骨多发性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X线诊断。材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其中1例为累积多个长管状骨的多发病变。2例均摄X线平片,并连续数年观察其变化。结果 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明显膨胀,骨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无软组织肿块,病灶内可见或多或少的点状致密影。主要特征为病灶多发性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病灶的不同X线表现。结论 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特别是发生在长管状骨,其诊断有一定难度。当病灶为多发和同一病灶既有破坏又有修复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管状骨良性血管瘤的X线诊断(附11例报告)高士伟,王学庆,吴清海笔者搜集管状骨良性血管瘤11例,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2例曾做动脉造影,1例曾做静脉造影。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12~40岁,8例在20岁以上。病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网状细胞肉瘤的临床及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结合临床表现、手术及病理所见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骨网状细胞肉瘤的X线特点。结果长管状骨5例(45%),椎骨、肋骨及骨盆各2例(各占18%)。主要X线改变为溶骨性破坏,有软组织肿块者7例,病理骨折1例,骨膜反应仅见2例且较轻微。结论当X线发现溶骨性恶性病变伴软组织肿块,且临床症状较其他骨恶性肿瘤为轻者,应考虑原发性骨网状细胞肉瘤的可能,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学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Ewing′s瘤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及其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 2 1例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Ewing′s瘤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管状骨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筛孔样、虫蚀样溶骨性破坏 ,并出现层状、葱皮样骨膜新生骨 ,放射样针状骨 ,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13例管状骨外骨及 1例骨外Ewing′s瘤骨质破坏表现多样 ,仍以溶骨为主 ,且 2 0例骨Ewing′s瘤均伴有周围软组织肿块。结论 Ewing′s瘤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 ,具有相对的特征性表现 ;CT及MRI在确定Ewing′s瘤软组织肿块的大小、骨皮质的破坏、骨髓腔的完整性、骨膜反应及病理性骨折优于X线平片 ,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9例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的X线、CT、MRI表现,探讨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9例患者均拍摄了X线平片,7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2例手术活检。结果:9例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共累及13个部位,股骨下段7个,胫骨上段4个,胫骨下段2个。其中2个部位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X线平片显示髓腔内不均匀性骨化;CT显示髓腔内呈地图样改变,周围环以硬化边;MRI在T1WI和T2WI上病变中心区出现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结论:X线平片可以满足中晚期骨梗死的诊断,CT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MRI检查对早期骨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掌指骨原发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掌指骨血管瘤患者的X线平片(9例)及MRI(1例)表现。结果 9例掌指骨血管瘤中髓型7例、骨膜型1例、皮质内型1例。髓型X线表现为典型的骨小梁稀疏、粗大,网格状或蜂窝状骨纹,略膨胀。骨膜型X线表现为皮质不规则增厚、边缘毛糙、见放射状骨膜新生骨,髓腔变窄。皮质内型X线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骨质破坏区,边缘轻度硬化;MRI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并夹杂少许T1WI及T2WI低信号,病灶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呈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欠均匀,临近软组织内可见迂曲血管影。结论掌指骨原发血管瘤的典型表现为骨小梁稀疏、粗大,网格状或蜂窝状骨纹,骨质略膨胀,MRI有助于显示病灶范围、内部成分及引流血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腺泡状肉瘤的临床及X线表现,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对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原发性腺泡状肉瘤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与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肿瘤好发于长管状骨,以下肢多见。主要X线表现为溶骨性和膨胀性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少见,可有软组织肿块。典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为肿瘤细胞聚集成实体巢状或腺泡状结构。结论该肿瘤少见,缺乏特征性X线表现,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Ewing''''s瘤的X线、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Ewing‘s瘤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及其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l例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Ewing‘s瘤的X线、X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管状骨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筛孔样、虫蚀样溶骨性破坏.并出现层状、葱皮样骨膜新生骨,放射样针状骨.具有一定的特征性。13例管状骨外骨及1例骨外EEwing‘s瘤骨质破坏表现多样,仍以溶骨为主.且20例骨Ewing‘s瘤均伴有周围软组织肿块。结论Ewing‘s瘤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的特征性表现;CT及MRI在确定Ewing‘s瘤软组织肿块的大小、骨皮质的破坏、骨髓腔的完整性、骨膜反应及病理性骨折优于X线平片,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骨韧带样纤维瘤28例综合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报告了28例骨韧带样纤维瘤。本病多见于20~40岁患者的管状骨干骺端,以无痛性肿块及局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骨内具有骨梁结构的囊状膨胀性病变为基本X 线表现。并对其发病、病理与诊断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笔者报告了7例本科诊断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从临床、病变分布及X线征象进行了总结分析,本组特点:多骨受累病例中均为双侧,且以短管状骨为主,X线改变以磨玻璃样为主,1例病骨达67块,尚属少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X线摄影、CT和MRI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X线摄影、CT和MRI资料,并对其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骨孤立性浆细胞瘤中,脊柱11例,长管状骨3例,扁骨2例,不规则骨1例。X线摄影及CT检查:不同程度膨胀、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楚。10例周围见少许硬化边。8例见骨嵴影,2例椎体内骨嵴迂曲、硬化构成“微脑征”。8例骨皮质呈虫噬样或穿凿样,2例呈“花边征”。11例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8例合并病理骨折。MRI检查:T1WI 2例呈等低信号,4例呈等信号,1例呈等高信号;T2WI 4例呈等高信号,3例呈高低混杂信号。2例MRI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将X线摄影、CT及MRI相互结合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骨血管瘤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由新形成的血管组成,生成缓慢,1917年Hitzrot首次描述了肱骨血管瘤的X线表现,本文收集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骨血管瘤21例,其中2 虽未经病检证实,但临床和X线表现典型,绝大多数为海绵型血管,另外3例软组织血管瘤累及骨骼,一并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18.
四肢长管状骨结核比较少见,好发于骨骺、干骺端,发生于骨干者罕见,仅占骨关节结核的1.0%。因其无特殊的X线征象及临床表现,故术前多不易与慢性局限性骨脓肿、硬化性骨髓炎等区别,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早期骨骼改变的X线表现,提高对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认识。方法:搜集我院42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骨骼X线片和临床资料,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42例早期先天性梅毒患儿中34例有骨异常改变,表现为:(1)长管状骨:①骨膜炎7例;②干骺端改变:先期钙化带异常8例,干骺端透亮线形成19例,干骺端密度增高18例,干骺端呈尖角样改变15例;③骨质破坏5例;(2)不规则骨:髂骨缘透亮线形成9例,跟距骨尖角样改变5例,透亮线形成1例,骨质破坏1例,坐骨透亮线1例;(3)其他:软组织内多发钙化灶1例。结论:早期先天性梅毒的骨改变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摄影可以辅助临床诊断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评估骨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共收集3例极为少见的胃海绵状血管瘤,2例孤立单发,1例较弥漫广泛,本文通过描述其临床,手术病理所见及X线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胃血管瘤的X线表现,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