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验案三则     
一、王××女60岁1986年12月15日初诊。主诉感冒发热汗出一周,体温在37.5℃~38.5℃之间,周身痠困,心悸气短,心烦不寐,咽干口渴,选用各种感冒药,反致病情加重。现昼夜汗出,衣衫浸湿,腰膝痠软,身体疲乏,行走困难,舌苔薄白,舌质微红,脉浮缓无力。证属表虚外感,投以桂枝汤。药用:桂枝15克  相似文献   

2.
胡××,男,54岁,1977年10月1日就诊: 自汗出,时有心悸、气短、乏力已十八年之久,劳累后加重,曾服中西药数百剂均未奏效。患者面色(白光)白,舌淡,苔微白微干,脉象两寸微细,两尺无力。证属气阴两亏,卫表不固之自汗症。治宜益气养阴,固表敛汗。处方: 熟地30克、枸杞30克、麦冬30克、当归身24克、山茱萸15克、黄芪30克、煅牡蛎30克、  相似文献   

3.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小儿多汗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汗证系临床常见病症,由于体质虚弱,营卫不和,表虚不固,每易感邪,故反复并发呼吸道感染。1987年10月~1990年10月,我们在门诊治疗小儿汗证150例,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组80例,西药对照组70例,治疗结果中药组优于对照组。中药组基本方:生黄芪、生白芍各15克,炙桂枝3克,瘪桃干、炒白术各10克,炒防风6克,五味子5克,煅龙骨、牡蛎各20克(先煎),生姜3片,大枣5枚。加减:气虚明显者,加党参、云苓各10克;阴虚明显者加北沙参、麦冬各10克;血虚者加  相似文献   

4.
赵××,男,41岁,工人。1980年12月17日初诊。患盗汗五年,每二、三天一次,虽长期医治,未能获效。近三月来盗汗日益加重,每至下半夜二时左右汗出湿衣,渗及被褥,醒后汗止,全身发凉,白天困倦乏力,动则心悸,下肢浮肿,颜面少华,舌淡苔薄,脉沉细。脉证合参,证属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故选用扶阳抑阴之真武汤治疗。处方:制附片、生白芍各12克,茯苓、生白术各15克,生姜三片。服药五剂,盗汗竟止,精神转佳,脚肿消退。继以金匮  相似文献   

5.
验案三则     
一、盗汗朱××,男,11岁,学生,1981年6月10日初诊。患儿夜间盗汗,时发时止,已历三月。近一周来,每夜必作,寐则通体汗出如油,粘腻气秽,衣裤皆湿,饮食减少,精神萎顿,面黄肌瘦,四肢乏力,小便清长,舌淡红胖嫩、苔薄而少,两脉细弱、尺部沉微。证属肾阳不足,脾气虚弱,阳不固阴,津液外泄。治宜温培脾肾,益气固表。处方:制附子5克,官桂3克(后下),大熟地15克,山萸肉5克,淮山药15克,茯苓神(各)10克,炙黄芪15克,炒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炙五味倍(各)5克,瘪桃干15克,三剂。  相似文献   

6.
白×女35岁教师1983年8月31日初诊。入夏以来脱发较甚,晨起梳理时尤为明显,伴有寤多寐少,心悸不宁,腰痠疲乏,口鼻干燥,大便略干,2~3日一行,纳食尚可,舌红苔薄少,脉滑数略弦。证属肾阴虚,心火旺。治宜育肾阴清心火。处方:熟地10克枸杞子15克黑芝麻10克黑桑椹10克何首乌15克山药15克山萸粉6克(冲  相似文献   

7.
李××,女,70岁。1984年6月10日诊。患者发病已月余,每夜两点左右发热烦躁,口舌干苦,不思冷饮。翌晨五点左右热退无汗,全身软弱无力,大便干燥,尿液微黄,舌质干红无苔,脉细数。证属:真阴亏耗,虚阳浮越。治以养阴潜阳,凉营退热:熟地、龟板各30克(先煎),白芍10克,知母、玄参、银柴胡、地骨皮各15克,甘草6克,服一剂。翌日复诊:自述发热,口舌干苦加重,余症亦无改善。忆及吴鞠通谓:“邪深气伏阴分,  相似文献   

8.
肌衄     
<正> 李某,男,35岁,1980年4月12日初诊。患者汗出色淡红如血反复发作二年多。病情夏季重,冬季轻。前医所用多为固表敛汗,或健脾止血法,收效甚微。时年夏季,汗血再现,忧心忡忡,甚为苦恼。诊见精神不振,面色(白光)白,口干引饮,心悸多梦,腰酸,汗出淡红,尤以胸背多见,颜面,颈项及四肢次之,舌红苔薄白,脉沉细数。诊为肌衄证,乃阴虚火旺,心肾两虚所致。治宜滋补心肾,佐以潜阳敛汗。方用六味地黄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化裁:煅龙骨18克(先煎),煅牡蛎18克(先煎),沙参15克,麦冬15克,山茱萸12  相似文献   

9.
风温阴脱,方用生脉龙牡赵××,男,59岁,1976年2月26日初诊。病初壮热(体温38.8~39.7℃),有汗不解,咳嗽痰黄而稠,气促,胸痛,口渴喜饮。证经九日。今夜寅分,骤然汗出如珠,湿衣沾衾,周身如洗,刻下身热悉退(体温36.1℃),咳未作而喘反增,懒于言而烦且躁,幸神志尚清。自述心慌、气闷、口渴。肢体尚温,汗粘。脉虚数而无力,舌干红,苔中心干黄,四畔净。证属风温犯肺,且阴脱之象已显,勉拟生脉散加味。处方:老山参9克(另煎冲),大麦冬15克,北五味子6克(杵),鲜石斛12克,北沙参12克,左牡蛎30克,花龙骨15克,活水芦根30克。一  相似文献   

10.
季××,男,41岁,海门县劳服公司干部。1988年7月22日初诊。胸闷、心悸一年,住县人民医院治疗4个月,又带药回家治疗6个月,效果不满意。经常心慌心悸,胸闷不舒,脉时结代,舌淡黯、苔薄腻。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证属痰瘀互阻,心阳失展。治拟宽胸化浊,通阳化瘀,佐以养心和络之品: 太子参15克,丹参30克,全瓜蒌15克,薤白6克,制半夏9克,桔梗、石菖蒲各6克,炒赤芍12克,生甘草、柴胡各6克,苦参15克。七剂。  相似文献   

11.
例1.自汗盗汗杨××,男,40岁。1976年10月30日诊。患汗出不止已二年,近日来加剧,日轻夜重,内衣常湿,每夜换衣数次,形寒恶风,头晕目弦,心悸肢倦,体日消瘦,痛苦病容,中药服牡蛎散,当归六黄汤;西药口服和肌注阿托品药,终未获愈。诊得六脉沉弱无神,舌质淡红、苔薄白,病属久汗元气大伤。脾胃双损,阳损及阴,故自汗盗汗交加,拟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炙黄芪25克、红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升柴蜜炙)各10克、山茱萸、熟地、煅龙骨、煅牡蛎各15克、附片7克、防风8克,服10剂后,汗止十之八九,诸症亦大减,精神倍增,原方去龙牡,再服5剂,汗止痛除而告愈。  相似文献   

12.
汗证从痰论治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证从痰论治二则怀化地区第二人民医院(418200)彭有祥1盗汗杨某,男,25岁,工人。1994年3月20日诊。入睡汗出,醒来汗止,病近1年,曾用多方治疗无效,投当归六黄汤反增胸闷纳呆,咳痰稠压,入睡汗出湿衣,伴有心悸多梦,口苦而干,饮水不多,小便黄...  相似文献   

13.
李×,男,24岁,电工。1990年6月22日初诊。主诉身体左侧无汗1个月。时值夏令,1月来尽管天气较热,在烈日下经常登爬电杆,从事电线架设与维修工作,左侧头部、躯干和上下肢均无汗,而对侧汗出如往昔。即前来我处就诊。证况如前,余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缓。证属营卫失调,桂枝汤主之。处方:白芍15克,桂枝、生姜、炙甘草各6克,大枣6枚。日1剂,水煎2次,早晚温服。4剂,左侧头部、躯干和上下肢已获微汗出。惟6月  相似文献   

14.
刘×,女,23岁,1982年9月3日初诊。患者于五日前分娩,因产程较长、失血过多、产后3日出汗不止,中西药杂投罔效而来就诊。证见:寐则自汗寐则盗汗,并见心悸怔忡,微动则甚,心烦失眠,面白乏力口渴,喜热饮。小便短少,四肢欠温。舌质淡红,苔薄少津,脉沉而结代。证属气阴两虚、卫阳失固。治以益气养阴复脉,温阳固表止汗。以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0克,熟地18克,阿胶20克,麦冬15克,白人参9  相似文献   

15.
一、太阳腑证—膀胱蓄水案刘××,男,80岁。1986年11月29日入院,住院号4240。患者咳喘10余年。因气候突变而感受外邪,恶寒发热,咳喘阵发,吐脓稠痰,服麻杏石甘加减方2剂后,汗出热退,但口干欲饮,心烦,少腹胀痛,小便点滴难下,急行导尿1000毫升后,小便仍不通利,膀胱充盈。诊见:身疼微汗,口渴欲饮,心烦,小便不利,脘腹拘急张满,舌质淡湿润,苔厚腻,脉浮。证属太阳腑证—膀胱蓄水之癃闭。治拟化气行水。选五苓散加桔梗图治。处方:茯苓、猪苓各15克,焦术、泽泻各10克,肉桂5克,桔梗20克。  相似文献   

16.
例一.刘××,男,59岁,工人,1980年3月1日初诊。心悸、胸痛10余日,劳则加重,休息则稍减,且觉头晕,神疲乏力,见其面色晦暗,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黄腻,脉弦细结。诊为心悸,痰浊瘀阻型。治以祛痰化浊,佐以活血化瘀之品。方用温胆汤合失笑散加味:陈皮15克半夏16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竹茹15克枳实15克五灵脂15克蒲黄16克郁金15克菖蒲10克,水煎服。2剂胸痛减轻,心悸如前,且感心慌,舌变淡暗苔白腻,脉弦细结。现心气虚之状,上方去失笑散、菖蒲加人参15克、丹参20克,3剂后诸症减轻,以后继用温胆汤随证加  相似文献   

17.
<正> 1 顽固性咽痛:薛某,男,38岁。1988年7月20日初诊。咽部疼痛,反复发作10年。两日前,不慎感受风寒,疼痛加剧,局部干痒,咽部微红不肿,恶寒头痛,无汗足冷,脘胀便干,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治宜助阳解表,止痛利咽。处方:麻黄、附片各9克,细辛、大黄各6克,白芷3克。服2剂后,咽痛大减,表证已  相似文献   

18.
罗×,男,37岁。1986年1月7日诊。近二个多月来,胸闷,劳累后加重,心悸,气短,汗出溱溱,稍伴恶寒,休息半小时后,诸症常能自行缓解。舌质淡,苔白厚腻,脉象迟结。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过缓并心律不齐。证属心阳不振、痰湿痹阻所致。方选《伤寒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加味:桂枝、生姜、丝瓜络、党参、炙甘草、龙骨各9克,牡蛎12克,常山、橘络各6克,红枣7枚。服3剂后,劳累时发作减为休息10分钟即可缓解。上方炙甘草加至15克,续服16剂后,劳累时上症基本不发作,平时略感胸闷。舌质淡,  相似文献   

19.
1产后汗证李某,女,26岁,工人。于1996年11月26日住院行剖腹产术,术后5日,全身汗出湿衣,头晕心悸,眠差,口干欲饮,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数。辨证为气血两虚,阳不敛阴。治宜益气、补血、敛汗。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20g,白术10g,党参12g,当归15g,柴胡9g,甘草6g,白芍15g,川芎10g,生地、熟地各15g,麻黄根12g,大枣6枚,水煎服。3剂药后汗出大减,原方继服3剂,汗出止,他症亦除。按汗出之因,有气虚、阴虚、湿热之别,自汗多为气虚,此患者虽为自汗,但发于产后,又见阴血不足之脉证,故应以气血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以…  相似文献   

20.
例1.李××,女,51岁。82年9月20日诊。患高血压病已多年,近日来因劳累而出现眩晕,右半身麻木,心悸气短,四肢抽搐,乃急诊入院。诊断为:①高血压病,脑血管痉挛。②冠心病。经西医抢救后,心悸减轻,抽搐消失。但是仍然头胀且痛,眩晕耳鸣,右侧肢体麻木,不能步履,胸闷纳少,心悸气短,自汗乏力。舌黯红,有裂纹,苔薄白,脉虚弦。证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虚风动越,筋脉失养。治宜益肝肾,补气血,熄风通络。处方:玉竹35克,桑寄生、生龙牡、山楂各30克,淮牛膝、地龙、珍珠母、全瓜蒌各20克,当归、黄芪各15克,枸杞子、白芍、生熟地各12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