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 (59 例) 和对照组 (59 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椎体解剖结构恢复情况、椎体功能与生存质量。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 ( t =0.731、0.722、0.585, P= 0.467、0.472、0.560);术后12个月, 观察组患者显效 45例、有效13 例、无效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显效 33例、有效 23 例、无效 3 例 (Z = -2.358, P = 0.018);术后 12 个月, 观察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及椎管占位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 t = 10.670、9.967、11.720、7.632, P均<0.001);术后 12 个月, 观察组患者改良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DI)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WHO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WHOQOL-BREF)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 t = 18.251、16.833, P 均<0.001)。结论 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能更好地矫正脊柱骨折患者椎体解剖结构, 促进椎体功能恢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1999—2007年收治7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59例,女11例;年龄20—65岁。单一节段骨折66例,其中L1骨折28例,L2骨折13例,L3骨折10例,L4骨折4例,L5骨折2例,T11骨折2例,T12骨折7例;双节段骨折3例,其中T12~L1、L1-L2和L2-L3骨折各1例;三节段骨折1例,为T12~L2。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26例,C级14例,D级7例,E级17例。术前椎体前缘高平均32%,后凸角平均25°,术前、术后均行X线检查。内固定方式:钛板系统(DRFS)65例,钛棒系统5例(PRSS1例,USS1例,CD3例)。结果术后随访0.5~5年,平均2.3年,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恢复至95%,后凸角矫正至前凸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6例,B级18例,C级19例,D级5例,E级22例。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螺钉内固定可以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及伤椎前缘高度,使骨折块复位,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DRFS钢板操作简单、固定效果确切,适合伤椎内固定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评价经伤椎翘拨复位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共5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成都军区总医院行经伤椎翘拨复位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记录和观察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及并发症,记录术前、术后l周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神经功能情况(ASIA分级),测量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和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20min,出血量120~280ml,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无硬膜撕裂.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恢复.末次随访X线片及CT示椎体骨折均愈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未见明显松动迹象.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VAS、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翘拨复位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以有效地恢复伤椎的高度和减轻椎管内压迫,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和脊髓功能的恢复.该方法可以很好地维持伤椎高度,显著降低了远期椎体塌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贵州水矿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VAS量表评分、NRS量表评分以及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与切口感染、创伤性截瘫、运动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4 d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与NRS评分以及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VAS评分与NRS评分以及CRP、IL-6及TNF-α水平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4 d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4.44%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而言,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恢复更快,且术后疼痛程度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腰椎单侧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腰椎单侧及双侧椎弓根螺钉同定加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20具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随机分为单节段(L1-5)腰椎标本和双节段(L1-5,L5-S1)腰椎标本(各10具).每具标本分别制作以下3种模型:正常对照;右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附加椎间融合器模型(单侧模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附加椎间融合器模型(双侧模型).用WDW-4100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各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扭转方向上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节段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弯、左/右扭转6个方向上的生物学稳定性在单侧模型与双侧模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节段标本在前屈、左弯、左/右旋转方向上的生物学稳定性在单侧模型与双侧模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后伸、右弯方向上双侧模型的稳定性均较单侧模型高(P<0.05).结论 在生物力学实验中,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术生物力学性能优良,刚度适中,腰椎可获得可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12月分别采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的5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21 ~ 66岁,平均41.5岁.损伤部位:T1213例,L127例,L2 16例.按AO分型:A1.2型6例,A3.1型29例,A3.2型9例,A3.3型12例.载荷评分5~8分,平均6.3分.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4例,C级8例,D级17例,E级24例.采用椎弓根螺钉跨伤椎固定27例,经伤椎固定29例,两组患者均选择性进行单节段植骨融合.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及椎管占位情况的变化.随访过程中观察植骨融合和脊髓神经恢复情况.采用Den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疼痛和工作状态的恢复差异. 结果 所有患者获随访12 ~48个月,平均25.8个月.跨伤椎固定组1例于术后1.5个月出现棒松动,其余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在术后Cobb角矫正、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椎管占位率恢复及最后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保持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矫正度均存在丢失现象,跨伤椎固定组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obb角矫正度丢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植骨融合21例(78%),经伤椎固定组植骨融合27例(93%)(P<0.05).在局部疼痛评分上,经伤椎固定组优于跨伤椎固定组(P<0.05),而在工作状态的恢复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跨伤椎固定,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获得较高的植骨融合率,同时能更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是胸腰椎骨折后路治疗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4年5月采用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且随访资料完整者68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17例;年龄18~62岁。评估患者术后并发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Cobb角矫正丢失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94(平均47.3)个月。共3例(4.3%)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浅表感染1例、螺钉穿透椎弓根内侧皮质2例,无一例内固定断裂。末次随访时,ODI为19.8%~29.2%[(24.4±7.6)%]、伤椎高度矫正率为91.3%~100%[(96.8±5.9)%],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为4.1%~8.2%[(7.6±2.4)%],Cobb角矫正率为83.6%~97.2%[(86.2±4.1)%]及Cobb角矫正丢失率为2.1%~6.7%[(5.8±3.4)%]。结论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时,伤椎置钉有利于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防止后凸畸形矫正及椎体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皮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及优势。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单节段胸腰段椎体骨折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皮置钉44例[A组,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19~50岁,平均(45.3±3.5)岁],开放置钉42例[B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18~53岁,平均(44.6±2.9)岁]。对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表现、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进行分析。结果A组术中X线曝光次数较B组多,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并能获得更高的术后3d 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之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随访过程中测量伤椎高度变化及Cobb角恢复情况大致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与同组术前比较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早期及随访过程中ODI评分优于B组同一时间节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固定可靠,伤椎高度恢复良好且维持稳定,而经皮置钉在不影响疗效同时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生物活性玻璃涂层椎弓根螺钉 (BPS)置入椎体后的稳定性 ,探讨生物活性玻璃涂层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 方法 采用 7具新鲜成人脊柱标本T1 1 ~L5共 4 9个椎体 ,随机选择 38个椎体 ,每个椎体按标准操作随机选一侧椎弓根置入普通钛合金椎弓根螺钉 (对照组 ) ,另一侧置入生物活性玻璃涂层椎弓根螺钉 (BPS组 )。随机选择 14个椎体 ,螺钉拧入时连接扭矩传感器 ,以测定最大拧紧力矩。然后取经测螺钉最大拧紧力矩的 14个椎体行轴向拔出试验 ,以测定最大轴向拔出力、相对位移以及拔出过程中的能量吸收值 ;随机选择 12个椎体做梯增负荷的周期抗屈试验 ;随机选择 12个椎体行磨阻试验 ,测定摩擦系数。 结果 BPS组最大拧紧力矩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最大拔出力较对照侧增加 5 7.71% (P <0 .0 1)、相对位移较对照侧提高 15 .13% (P <0 .0 5 )、能量吸收较对照侧提高 5 8.2 8% (P <0 .0 1)。周期抗屈试验与磨阻试验中 ,BPS组能耐受更强的负荷 ,在同等负荷下产生的位移较小 ,摩擦系数较对照组高 2 1.38%(P <0 .0 5 )。 结论 生物活性玻璃涂层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后的稳定性 ,并因其涂层分布均匀、无粘合剂注入后椎体外渗漏而危及邻近营养血管和神经根之虞 ;内固定系统各螺钉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后,椎弓根螺钉系统断裂、脱离、松动的可能原因。方法286例腰椎骨折患者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有19例发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对内固定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9例发生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断裂、脱离、松动,其中15例螺钉断裂(28枚螺钉),1例螺母脱出、钉杆分离,2例螺钉松动,1例连接棒断裂。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有:骨折节段未做植骨融合或融合不牢,术后过早活动并且未佩戴支具或佩戴支具时间过短,医师的操作技术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bone cement injectable canulated pedicle screw,CICPS)的设计和生物力学性能,为骨质疏松脊柱疾病的内固定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选择. 方法 (1)在体外、骨质疏松松质骨模型和椎体标本内行骨水泥注射实验,X线片、CT观察骨水泥分布和钉-骨界面情况.(2)取10枚灌注骨水泥后的CICPS和普通椎弓根螺钉行剪切力试验.(3)在松质骨模型中用2~3ml骨水泥强化CICPS行轴向拔出力试验,与普通椎弓根螺钉进行比较. 结果 CICPS各个侧孔均有骨水泥流出,且仅分布于螺钉前部,弥散均匀广泛,未见骨水泥渗漏.CICPS的剪切力为(10600.8±360.1)N,普通螺钉为(15 458.1±311.4)N(P<0.05).CICPS的最大轴向拔出力为(209.3±13.3)N,普通螺钉为(27.0±5.0)N(P<0.05).结论 CICPS使骨水泥弥散均匀一致,减少骨水泥渗漏风险,并可显著提高骨质疏松椎体中椎弓根螺钉的把持力.CICPS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10年3月收治的2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行不稳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再将狭窄节段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并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 对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其中,切口浅部感染2例,经换药痊愈;术后1周出现切口内血肿1例,经止血和引流后治愈;再关门1例,但无症状加重.无螺钉穿破椎弓根;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和移位.颈椎生理弧度较术前明显纠正,较术毕无明显变化.按改良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患者由术前的4~15分提高到9~17分,其中13例恢复率≥80%,6例50%≤恢复率<80%,2例5%≤恢复率<50%,平均恢复率为75%.结论 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并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定节段,既能避免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时脊髓再损伤的风险,又能恢复颈椎的生理弧度,为脊髓向后飘移提供坚实的基础,为脊髓功能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C2椎弓根拉力螺钉微创治疗Hangman骨折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本组男5例,女4例;年龄26-68岁,平均36岁.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5例,Ⅱ型3例,ⅡA型1例.脊髓功能依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D级2例,E级7例.所有患者先行颅骨牵引达满意复位,均在全身麻醉下行经皮C2椎弓根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全过程在C形臂X线机下完成,以确保安全性与准确性.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2~3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无感染、神经损伤、椎动脉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经皮C2椎弓根拉力螺钉微创治疗Hangnum骨折疗效满意,属微创手术,较少影响上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多节段腰椎椎弓椎体骨折伴滑脱经伤椎椎弓根固定复位和前路钉棒固定后的神经功能与影像学结果.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腰椎多节段椎弓根椎体骨折脱位患者12例.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和前路钉棒固定手术给予复位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24~30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12例患者均有不完全神经损伤,术后至少改进了一个Frankel分级.经伤椎椎弓根骨折处的螺钉固定获得较好的复位.随访期间没有发现螺钉断裂. 结论不稳定腰椎多节段椎弓根椎体骨折伴神经损伤可以通过后路有选择性的经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及前路钉棒系统固定来获得良好的复位和维持. 相似文献
17.
经伤椎与不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经伤椎与不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27例,其中12例采用骨折椎加用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15例采用传统双平面固定(B组).A组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43岁(25~56岁);B组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42岁(23~61岁).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并且骨折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所有患者均于麻醉状态下行体位复位,B组行后路常规伤椎上下椎体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固定;A组在B组方法 基础上加用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固定.观测患者后凸畸形(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随访5~22个月,平均9个月.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使骨折椎向腹侧移动复位,术后Cobb角及前柱高度恢复较佳.手术前后骨折椎前移复位程度的变化:A组为0.089±0.036,B组为0.023±0.048(P<0.001);两组Cobb角的变化:A组为(9.88±7.69)°,B组为(5.19±3.24)°(P<0.05);伤椎前柱高度的变化:A组为(39.3±5.2)%,B组为(20.6±6.5)%(P<0.05).骨折椎加用椎弓根螺钉在前柱撑开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正常椎间盘高度的撑开. 结论对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有条件地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并且增强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和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Gallie植骨联合钛缆固定与Harms C1,2侧块/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3年7月-2008年7月手术治疗Ⅱ、Ⅲ型齿状突骨折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22~65岁,平均43岁.按手术方法分组:寰枢椎钛缆固定植骨融合术(Gallie钛缆组,14例),Harms C1,2侧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Harms螺钉组,12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并发症、二次手术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末次随访时间18~84个月,平均37.3个月,Gallie钛缆组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少于Harms螺钉组(P<0.05),重返工作时间长于Harms螺钉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ms螺钉组骨融合时间短于Gallie钛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llie钛缆组1例植骨不融合,2例延迟愈合,1例钛缆断裂,再次手术取出钛缆.Harms螺钉组1例因伤口感染再次行清创手术,1例植骨延迟愈合.结论 Gallie钛缆组与Harms椎弓根螺钉固定组患者均有下地时间早、住院周期短的优点.尽管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花费较大,但患者可以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