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目的:筛选制备8-甲氧基补骨脂素(MOP)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合适方法。方法:根据正交实验设计及预试验,确定基本配方大豆磷脂∶胆固醇∶MOP∶胆酸钠=20∶10∶3∶10。分别采用逆相蒸发法、乙醚注入法、薄膜法、薄膜-超声法等方法制备MOP柔性纳米脂质体,比较脂质体包封率、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逆相蒸发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低,粒径大;乙醚注入法包封率低且平均粒径小;薄膜法包封率高,粒径大;薄膜-超声法包封率高,平均粒径适中,且Zeta电位负值较高;超声15min获得的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平均粒径大小合适,Zeta电位的负值也比较高。结论:采用薄膜-超声法,超声时间15min是制备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比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盐酸左氧氟沙星脂质体滴眼液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LOFLX)脂质体滴眼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探讨脂质体作为LOFLX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测定药物包封率,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处方。结果:最佳处方制得的脂质体粒径均匀、形态规整、90%以上的粒径小于1pm,药物的包封率达28.41%。结论:通过逆相蒸发法制得的LOFLX脂质体可作为滴眼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HB有效组分脂质体的工艺处方,提高包封率。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HB有效组分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处方进行了优化研究,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其包封率和主药含量,用紫外法测定脂质体氧化指数,用透射电镜扫描观察其外观形态和测定平均粒径。结果:最佳的处方比例为卵磷脂-胆固醇-HB为400∶250∶90,平均包封率为80.18%±4.08%,平均粒径为14.85μm。主药含量测得HB有效组分脂质体中含HB有效组分为6.03mg.mL-1。脂质体氧化程度检查测得氧化指数为0.169。结论:优化的处方工艺合理,包封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蛇床子素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及处方进行研究,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蛇床子素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蛇床子素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和处方,并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 蛇床子素脂质体优化后的制备工艺和处方为:胆固醇与大豆卵磷脂质量比为1:3,药脂比为3:20,pH值为7.9,成膜温度为45 ℃。按此处方工艺制备蛇床子素脂质体包封率在80%以上。平均粒径为(466.6 ± 6.4)nm,平均Zeta电位为(-29.0 ± 1.8)mV。结论: 优选的处方和工艺条件可行且稳定,制备的蛇床子素脂质体包封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鸦胆子油脂质体的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以脂质体包封率为主要指标,对制备工艺中可能影响脂质体性质的工艺参数和处方因素进行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用不同冻干保护剂进行冷冻干燥,以筛选合适的保护剂。测定Zeta电位、粒径大小及分布。结果: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复方鸦胆子油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为磷脂浓度为1.5%,磷脂胆固醇质量比为5∶1,油水两相体积比为1∶10,甘露醇∶蔗糖∶磷脂质量比为1∶1∶1,水相介质为蒸馏水,温度为50℃,搅拌速度为30 rpm。最佳处方制备的平均包封率为91.9%,Zeta电位为-32.1 mV,平均粒径为170.3 nm。结论:该实验制备的复方鸦胆子油脂质体具有包分率高、稳定性好、表面带负电等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复方鸦胆子油脂质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雷公藤有效部位脂质体的处方进行优化。方法 运用薄膜分散技术与微孔滤膜法进行脂质体的制备。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雷公藤有效成分的主要代表建立标准曲线。通过正交试验法,以脂质体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对胆固醇和磷脂的比例、药物和磷脂的比例、超声时间在3水平下进行筛选,优化雷公藤有效部位脂质体的处方工艺。结果 雷公藤有效部位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工艺是胆固醇∶磷脂为1∶25;药物:磷脂为1:20;超声时间为4 min。按最佳处方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55.57±29.43)nm,Zeta电位为0.349 m V,平均包封率达到89.29%。透射电镜下观察制备的雷公藤有效部位脂质体呈类球形。结论雷公藤有效部位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工艺稳定可靠,验证结果重复性佳。  相似文献   

7.
槲皮素纳米脂质体的处方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槲皮素脂质体,并测定其包封率.方法 采用薄膜蒸发-高压均质法制备槲皮素脂质体,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工艺,以鱼精蛋白沉淀法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测定药物的量,并计算包封率.结果 优化的最佳处方工艺:胆固醇与磷脂比为1:3;药物与载体比为1:40;103.4 MPa压力下均质3次.最佳条件下制得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达92.1%.结论 薄膜蒸发-高压均质法适合于制备槲皮素脂质体,鱼精蛋白沉淀法测定包封率操作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盐酸青藤碱(sinomenine hydrochloride,SIN-HCl)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并阐明处方药量与脂质体粒径等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规律。方法 以离心沉淀-离心超滤法测定SIN-HCl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与成型性为主要指标筛选薄膜分散法(TFH)、逆相蒸发法(REV)与乙醚注入法(EI)3种制备方法;考察水化液的种类、pH值、离子浓度以及pH梯度载药、磷脂-胆固醇比例、药脂比对包封率的影响;以全面设计试验考察处方药量与粒径两因素对包封率的影响规律;考察代表性脂质体样品在4 ℃下的稳定性。结果 最适的制备工艺为薄膜分散法;最佳水化液为柠檬酸缓冲液(CBS);随着水化液pH值的升高,包封率增加;当水化液的pH值相同时,脂质体包封率随着水化液离子浓度的降低而增加;pH梯度载药可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pH梯度载药脂质体的最适水化液为pH值2.5的CBS,最适大豆磷脂-胆固醇比例为6∶1,SIN-HCl与大豆磷脂的比例由1∶6增至6∶6,未经探针式超声处理的脂质体包封率略有下降;建立了药物包封率与处方药量和粒径之间的定量关系,一定粒径与处方药量的脂质体包封率大于80%;成品脂质体的稳定性良好。结论 pH梯度主动载药技术可以制备高包封率的SIN-HCl脂质体。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37-41+封三
目的 通过逆相蒸发法制备抗结核药物利奈唑胺脂质体,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和处方组成。方法 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以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并将最优工艺下制得的利奈唑胺脂质体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果 通过逆相蒸发法制备利奈唑胺脂质体的包封率较高;最佳制备工艺:胆固醇-卵磷脂质量比为1:2.45,缓冲液pH值为6.65,超声时间为3.2 min,旋转蒸发仪转速为50 r。结论 逆相蒸发法的制备工艺简单,重现性好,所得包封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盐酸特比萘芬二元醇质体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采用乙醇注入-超声法制备二元醇质体;以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对不同脂质体进行体外皮肤渗透试验.结果 最优处方为:药物质量分数为0.5‰,药脂比为1∶5(g∶g),二元醇相体积分数为30%,乙醇-丙二醇体积比为7∶3;以优选的处方制备的二元醇质体粒径为(36.2±1.0)nm、Zeta电位为(-23.22±2.02)mV、包封率为(97.61±0.09)%,表皮真皮层滞留量最高为(23.18±2.38) μg/cm2.结论 所选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制备盐酸特比萘芬二元醇质体,二元醇质体增加盐酸特比萘芬在表皮真皮层滞留量.  相似文献   

11.
天麻素纳米脂质体的研制及其脑靶向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制天麻素纳米脂质体,并初步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脑靶向性.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天麻素脂质体,高压均质机均质成纳米级;以包封率为指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处方;并对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放等特性进行考察.小鼠尾静脉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离取脑组织及血浆,处理后HPLC检测,并与同剂量的天麻素水溶液对...  相似文献   

12.
用于全肠外营养的海豹油脂肪乳的处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化用于全肠外营养的海豹油脂肪乳的处方和工艺,并考察其性质.方法 通过高速剪切法制备初乳,再用高压均质法制备脂肪乳;以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离心稳定性常数等为评价指标,通过归一化多项指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制剂处方,同时考察影响其质量的工艺因素;将根据优化处方和工艺制得的制剂分别置4、25℃...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姜黄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水溶性维生素E纳米粒(CM-PLGA-TPGS-NPs,简称CPTN)并评价其质量。方法用自制的PLGA-TPGS为载体材料,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CPTN,通过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度控制其质量。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柱(4.6 mm×250 mm,5μm),用乙腈-2%冰醋酸溶液(58∶4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30 nm。结果自制CPTN的平均粒径为(197.9±6.2)nm,Zeta电位为(-22.3±1.8)mV,载药量为(13.2±0.9)%和包封率为(79.3±1.6)%。体外姜黄素在含0.5%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呈两相释放,30 d时累积释放率为91.3%。结论 CPTN质量稳定可控,体外试验显示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姜黄素半乳糖化棕榈酰壳聚糖聚合物胶束,并考察其制备工艺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方法 以半乳糖化十六酰壳聚糖(GHC)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姜黄素聚合物胶束;应用正交试验考察药物:载体质量比、油相:水相体积比、超声时间对载药聚合物胶束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以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以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DLS)对聚合物胶束的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测定。结果 药物:载体质量比对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油相:水相体积比和超声时间。最佳条件为药物:载体质量比为1:15,油相:水相体积比为1:7,超声时间为30 min。制备的载药胶束的形状为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79.7 nm,Zeta电位约为76.46 mV,包封率为96.3%,载药量为9.1%。结论 本文所采用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工艺适于制备姜黄素聚合物胶束。  相似文献   

15.
环淫羊藿苷元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环淫羊藿苷元(CIT)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CIT脂质体,L18(37)正交设计优化处方;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CIT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反相透析法测定脂质体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优化的CIT脂质体处方为:大豆磷脂用量200 mg,胆固醇50 mg,CIT投药量10 mg,乳化剂泊洛沙姆188质量浓度0.1 g/L,有机相二氯甲烷体积10 mL,水相PBS体积20 mL;优化条件下制备的CIT脂质体包封率为(89.49±2.36)%,平均粒径为(148.1±13.6)nm,多分散系数为(0.292±0.062),Zeta电位为-(55.2±4.3)mV,在含体积分数30%甲醇的PBS溶液中的72 h累计释放率为81.13%,在释放介质中的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注入法制备CIT脂质体,工艺可行,重现性好,包封率高,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6.
光敏纳米脂质体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聚丁二炔光敏纳米脂质体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聚丁二炔纳米脂质体。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脂质体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粒径与表面电位。结果制备的光敏纳米脂质体形状规则,平均粒径(78.3±1.4)nm。结论采用反相蒸发法制备的聚丁二炔纳米脂质体,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并表征维生素E琥珀酸聚乙二醇酯(D-alpha-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 TPGS)修饰载精氨酸脱亚胺酶(arginine deiminase, ADI)磺丁基-β-环糊精脂质体纳米粒(TPSG modified ADI sulfobutyl-β-cyclodextrinol liposome nanoparticles, ATCL),并考察ATCL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ATCL,测定ATCL的粒径和Zeta电位。通过氨基硫脲-二乙酰一肟比色法测定ADI活性,静脉给药后于设定时间点取血并测定血浆中酶活性,绘制酶活性-时间曲线,DAS 2.1.1软件分析药动学特征。  结果  制备的ATCL粒径和电位分别为(216.1±13.6) nm和(?19.4±2.1) mV。ADI和ATCL的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相同,均为37 ℃,pH6.5。分析得ATCL的AUC(0~168 h)、MRT(0~168 h)、Cmax、Tmax、t1/2分别是游离ADI的3.99、2.56、1.58、3.2、9.88倍。ATCL相对ADI生物利用度提高了298.54%。  结论  本研究中制备的ATCL能够提高ADI酶活性以及在SD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并对其配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改良的溶剂扩散-低温固化法制备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并进行质量评价,以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用正交试验从硬脂酸与卵磷脂的质量比、固液脂质比、药脂比、乳化剂浓度4个方面优化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结果:硬脂酸与卵磷脂比例为7∶5、固液脂质比为1∶3、药脂比为1∶10、乳化剂浓度为450 g/L可获得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优化配方,即:每10 ml脂质载体需添加米诺地尔50 mg、硬脂酸70 mg、油酸50 mg、十八烷酰胺30 mg、卵磷脂50 mg、苄泽450 mg.用上述配方制备的纳米脂质载体,平均粒径(58.2±16.5)nm,包封率为(86.89±6.26)%.结论:上述方法及处方配比能获得粒径、包封率比较理想的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制索拉非尼半乳糖神经酰胺固体脂质纳米粒(S-GC-SLN)混悬液。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一低温固化法制备S-GC—SLN,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多分散指数及Zeta电位,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与HPLC法测定包封率。结果优选处方为:索拉非尼15mg、半乳糖神经酰胺250mg、泊洛沙姆188350mg、蛋黄卵磷脂450mg。所制脂质纳米粒子为类球形实体,粒径为(186.6±2.6)nm,Zeta电位为(-46.1±2.9)mV,包封率为(83.47±1.54)%。结论乳化蒸发一低温固化法制备S-GC—SLN可行,为开发索拉非尼新制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筛选葛根素纳米脂质体(puerarin nano-liposomes carriers,Pue-NLC)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Pue-NLC,正交设计优化筛选处方,HPLC法测定含量,超高速离心法结合甲醇提取法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透射电镜观察外观,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其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透析袋法考察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最优工艺处方为葛根素(Pue)50 mg,2.0%单硬脂酸甘油酯(GP)∶辛酸葵酸三甘油酯(LLW)为200∶160(W/W),0.5%泊洛沙姆(F68)水溶液,制备的Pue-NLC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为(102.4±5.6)nm,多分散系数为0.214±0.027,Zeta电位为(-18.8±2.7)mV,包封率为(45.9±1.43)%,载药量为(0.81±0.05)%,在生理盐水中的体外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方程:In[In(1/1-Q)]=1.143 3 Int-0.547 0,r=0.986 0,24 h释放率为88.15%。结论高压均质法成功制备了Pue-NLC,粒径小,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具有缓释特性,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为葛根素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