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9年加拿大医生Campeau[1]成功行首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初步验证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TRI)检查与治疗的可行性.1993年,Kiemenij等[2]报道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确立了TRI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地位.现TRI技术已在临床中广泛开展.Bagger等[3]研究显示,经桡动脉穿刺是进行介入性和诊断性冠状动脉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替换途径.相对股动脉穿刺,TRI易于接受,具有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4-5].TRI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压迫止血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康复.现对经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对TRI术后患者止血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经桡动脉PCI术后27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2005—03~2006—07行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成形(PCI)术27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2007—07/2008—03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112例,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2003—09~2004—12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5~77岁。25例患者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术,15例同时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经桡动脉穿刺技术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在临床上已逐渐替代了经股动脉穿刺技术,它具有患者无需绝对卧床休息,血管穿刺局部出血、血肿、血管并发症少,止血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科自2003-09开展了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它可使患者更舒适,活动更自如,减少了皮下血肿、尿潴留等并发症,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360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观察36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结果:360例患者经术前的充分准备、手术过程中的精心护理及术后仔细观察,其并发症可降至最低限度.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可重复的有效治疗措施,易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其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总结了64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术前落实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术中配合指导,术后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状况,重视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640例患者除4例出现伤口局部血肿、水泡、上肢少数皮下出血外,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程度,缩短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有利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及血管成形术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经不同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较多,以及术后需长时间卧床等弊端,使经上肢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的研究成为焦点。本文通过对两种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后局部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了解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更舒适的途径。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09年2月189例成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和(或)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经动脉途径不同分为两组,A组(n=105例)为经桡动脉途径,B组(n=84例)为经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两种穿刺方法的优缺点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操作过程中平均穿刺时间、手术耗时、X线照射时间及造影剂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不适反应等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痉挛A组1例,B组0例;局部血肿A组2例,B组0例;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血栓栓塞A组为0例,B组分别为4、1、1例,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及排尿困难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传统经股动脉途径相比,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PCI后止血装置抽气减压时间对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PCI术后患者18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使用TR Band压迫止血绷带对桡动脉进行压迫止血,试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定时予止血装置抽气减压,对照组按护理传统保守的做法,不予抽气减压.统计两组术后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并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定时予TR Band止血装置抽气减压对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邱雯  李晓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727-5728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经桡动脉的介入诊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易操作的等优点,已成为目前诊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作为一种有创性诊疗技术,经桡动脉介入也不可避免会会发生各种并发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PCI桡动脉痉挛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桡动脉痉挛的预防与护理。方法:经桡动脉PCI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比硝酸甘油加维拉帕米、硝酸甘油、维拉帕米、生理盐水(对照组)预防桡动脉痉挛效果。结果:硝酸甘油加维拉帕米优于维拉帕米(P〈0.05);硝酸甘油优于维拉帕米(P〈0.05);三者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预防桡动脉痉挛的药物,认真护理,可减少桡动脉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高芳  刘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775-3775
我院于2011-09收治了1例PCI术后1h内并发急性血栓形成,经积极抢救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于导管室再次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抢救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PCI)术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经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统计我院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CAG)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病例440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结果:440例患者均首先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7%,失败6例,改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检查及治疗成功,总成功率100%。结论:经桡动脉途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方法,它与传统股动脉途径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下称冠脉)介入术后,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对于预防桡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7~8月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的10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1).术毕,确认患者术侧手端未因桡动脉压迫止血过度而出现缺血症状或特殊不适后,压迫同侧尺动脉并监测该侧拇指的SpO2.观察组:若SpO2低于95%时,即刻给予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缓慢松解减压,直至SpO2上升到95%或以上,并确认穿刺点无出血.对照组仅记录拇指SpO2.两组在后续时间段按止血器说明书中的方法定时给予松解减压.术后24h观察两组桡动脉闭塞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通过调整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压迫强度,均可使术侧拇指的SpO2达95%或以上,并能显著减少术后24h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x2=5.826,P=0.016).结论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通过压迫术侧尺动脉监测拇指SpO2调节桡动脉止血器的压迫强度,可以显著降低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这种方法简便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血运重建对限制梗死范围、保护心功能及改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是使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通的重要方法,相比之下,PCI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溶栓治疗。我科自2004-02/2006—08对24例AMI患者行急诊PCI,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聋哑人罹患急性心肌梗死(AMl)并接受急诊PCI治疗者较为少见,在护理上存在特殊性。我院近1 a来收治2例聋哑AMI患者,护理体会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66岁。主因突发胸痛6 h于2010-05-17入院。查体:BP 110/70 mm Hg,P 72次/min,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啰音,心界不大  相似文献   

20.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总结对 40例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主要是 :术前做好手部穿刺血管条件的观察及护理 ,控制心绞痛发作 ;术后制做合适压迫纸环 ,配合拔除鞘管 ,综合分析判断手部血液循环观察指标 ,防止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