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部分半椎板入路与半椎板入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4例经部分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以及同期采用半椎板入路治疗的30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脊柱稳定性、住院时间及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均获全切除,患者症状和体征术后均明显改善。与半椎板入路组相比,部分半椎板入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与脊柱畸形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部分半椎板入路较半椎板入路创伤更小,不增加手术风险与并发症,用于治疗椎板节段间椎管内神经鞘瘤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半椎板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某院神经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椎板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半椎板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完全切除率和术后住院时间,脊柱稳定性),近期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2±0.51)h,术后住院时间(11.3±2.7)d,术中出血量(159.3±57.1)mL,脊柱稳定率100.0%;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1±0.37)h,术后住院时间(19.6±3.1)d,术中出血量(433.7±93.2)mL,脊柱稳定率88.2%;两组以上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肿瘤完全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4%。观察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椎管内肿瘤患者给予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手术创伤较小,安全系数较高,脊柱稳定性好,术后并发症较少,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半椎板切开治疗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开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19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了半椎板入路肿瘤切除,与同期的116例全椎板切除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半椎板切除病人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起床反应轻微,远期效果较全椎板好,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结论: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最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病人手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好。但也有暴露局限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半椎板入路在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中的应用。【方法】经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52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其中神经鞘瘤39例,脊膜瘤9例,神经纤维瘤4例。肿瘤位于颈段11例,胸段26例,腰段15例,其中哑铃型肿瘤6例。【结果]52例肿瘤均全切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恢复快。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长期随访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或消失,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经单侧半椎板入路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手术创伤小,对脊椎后柱结构破坏少,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对椎管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治疗是良好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椎管内髓外肿瘤的应用。方法经半椎板显微镜下切除21例椎管内髓外肿瘤,其中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7例,神经纤维瘤2例,蛛网膜囊肿1例。结果肿瘤均获全切,随访期内(248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单侧半椎板人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有利于脊柱稳定性,具有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临床广泛应用全椎板人路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虽然疗效确切,但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大,因此开始行半椎板人路显微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其可行性及疗效已得到证实,且可以切除椎管内大部分肿瘤。神经内镜在颅底疾病如垂体瘤、脊索瘤、颅咽管瘤、脑膜瘤、脑脊液瘘等手术的应用已经很广泛,但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报道较少。本院2011年9月-2013年1月采用半椎板入路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切除22例椎管内肿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LSS患者分为两组,A组(n=36例)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B组(n=36例)采用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板切除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LSS患者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前者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3例经半椎板人路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患者的护理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 21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3例患者因肿瘤所属的神经根切断出现相应肌肉运动障碍,随访6个月,其中2例完全恢复,另1例恢复不完全.其他患者未见脊柱畸形或活动障碍.结论 半椎板入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椎板成形术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椎管打开方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行椎板成形术,对照组行椎板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全切率、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1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远期指标(包括术后2年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椎管腔最窄处的截面积、脊柱不稳率、脊柱成角畸形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2年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椎管腔最窄处的截面积、脊柱不稳率及脊柱成角畸形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椎板成形术开放椎管,术野显露充分,肿瘤全切率与传统方法相同,但出血量更少,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管内髓外肿瘤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了15例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管内髓外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哑铃型神经鞘膜瘤椎管外残留部分肿瘤,其他11例均完全切除肿瘤。无一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伤及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早期恢复活动及工作。结论: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管内髓外肿瘤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且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的优点,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185-2186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位术应用于椎管肿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椎管肿瘤患者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观察组给予椎板棘突复位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椎板棘突咬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脊髓横截面积、脊髓成角畸形、脊柱不稳病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棘突椎板复位术应用于椎管肿瘤实现了解剖复位,减少了对脊柱生理结构的破坏,保证了脊柱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活动度,有效地避免了术后脊柱不稳、椎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定位下小范围半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手术治疗12例椎管内肿瘤,其中颈椎椎管内肿瘤2例,胸椎椎管内肿瘤4例,腰椎椎管内肿瘤6例。结果12例均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有3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后经治疗,3~7天内脑脊液漏消失。术后随访5个月~2年,平均12个月,1例复发。疗效评定:优4例,良5例,尚可2例,差1例,优良率75%。术后摄片均未发现脊椎不稳定现象。结论定位下小范围半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肿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简便、疗效好,有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半椎板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颈椎管内肿瘤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一侧半椎板入路在椎管内肿瘤中显微切除中应用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13例颈椎管内肿瘤。结果:12例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随访2~12个月,患者未见术后脊柱畸形或活动障碍。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对于颈椎管内髓外的良性肿瘤该术式创伤小、出血少,不影响颈椎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优于全椎板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开窗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38例和观察组(开窗减压术) 52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记录术前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人体功能性障碍程度[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腰椎稳定性[椎间隙前缘高度(VH)、椎间隙后缘高度(DH)、节段活动度(ROM)]变化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月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JOA评分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H、DH、RO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均可有效改善腰椎椎管狭窄患者临床症状,且对腰椎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但前者可在保证减压有效的基础上,加快其术后功能性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92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A、B两组,各46例。A组行全椎板切除术,B组行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VAS和JOA评分;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而JOA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A组的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临床疗效较好,且患者术后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椎板切开成形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后路椎板切开椎管内肿瘤切除后椎板复位成形术治疗16例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均平均随访12个月,回顾性对比研究手术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16例患者13例肿瘤全切,3例次全切除,术后神经根性疼痛均在1周内好转,肢体、躯干运动感觉障碍在3个月内逐渐改善。3例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中2例在半年内明显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经M RI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2例患者因术中脊髓神经根牵拉术后出现单侧下肢无力,随访半年后1例恢复良好,1例无明显改善,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椎板成形治疗椎管内肿瘤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与椎板间隙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疗效。方法 152例CLDH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均行PTED术,观察组选择椎板间隙入路,对照组选择侧后方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末次随访疗效差异,观察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C臂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 05);术后1月、3月、1年,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 05);术后1年,两组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则较术前升高(P0. 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末次随访,两组术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PTED是治疗CLDH的有效手术方案,侧后方入路与椎板间隙入路的手术治疗效果相当,但椎板间隙入路方式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透视次数,并能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术与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脊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脊髓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行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的脊髓神经功能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ASIA分级、JOA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术与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脊髓瘤的临床效果相似,但前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和椎板间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取经皮椎间孔入路和经皮椎板间入路行神经根松解和减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炎症介质水平、疼痛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血沉、C反应蛋白及磷酸肌酸激酶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降低,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经皮椎间孔入路对比,采用皮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对患者损伤较小,可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2003-01~2006-03我们采用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占位病变28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